闻一多诗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8
▲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的最重要作品,闻一多是新月派诗词格律 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 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 《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 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他们所说的不无道理,然而我认 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他还有一掬结晶的老泪,
他的泪像夏雨一般的滂沛。
要开作漫天愁人花朵。 12
▲ 《泪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绝望的境界,而诗作中抒情主体“他“那漂洒在人 生四季中的漫长的“泪雨”,则是一种对不公平命运无声的反抗,“一种挣扎 抖擞底动作”
▲ 诗作音节整饬,语言精美凝炼,既吸收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蕴,又化入现 代人全新的思想感受。诗作以代词“他”为抒情主体,实际上抒写了在旧中国 黑暗现实中弱小者的普遍性命运,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诗的总体格调虽 略阴冷,但面对一个凄暗无望的世界,除了唱一首同样凄暗无望的哀歌, 此外又能做什么呢?
11
《泪雨》
他在那生命的阳春时节,
中途的怅惘,老大的蹉跎,
曾流着号饥号寒的眼泪;
他知道中年的苦泪更多,
那原是舒生解冰的春霖,
中年的泪定似秋雨淅沥,
却也兆徵了生命的哀悲。
梧桐叶上敲着永夜的悲歌。
他少年的泪是连绵的阴雨
谁说生命的残冬没有眼泪?
暗中浇熟了酸苦的黄梅;
老年的泪是悲哀的总和;
如今黑云密布,雷电交加,
汇 报 人 : 许 虹
1

《红烛》ppt课件18张

《红烛》ppt课件18张

诵读感知
1、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 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 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2、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
艺术特色
(1)抒情脉络清晰
本诗一共有9节。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 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火”与“泪”,分两层展开抒情。最后一节归结到“莫 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一哲理上,将红烛精神归结为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 学,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2)抒情方式多样。
每节都以“红烛啊”作为开头,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诗人对红烛呼告,倾 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烛比作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红烛,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 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 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 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 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 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 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 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 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 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红烛》ppt课件

《红烛》ppt课件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红烛》时,不仅能够欣赏到诗人卓越的艺术才 华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还能在红烛的意象中感受到一种崇高 而悲壮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红烛所代表的坚韧、奉献精 神以及诗人对这种精神的热烈颂扬。
情感表达及思想内涵剖析
情感表达
诗人在《红烛》中表达了对坚韧、奉献精神的崇敬和颂扬之情。通过描绘红烛在燃烧中坚定不移、无 怨无悔的形象,诗人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 往直前。
当代青年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崇高理想
勤奋学习实践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关注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 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青年人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 能力水平。
勇于担当奉献
传承优秀文化
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积极投身 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爱国主 义精神。
《奇迹》
作品概述
《奇迹》是闻一多的诗作,主要描绘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奇迹时的感受与思考。诗中,“奇迹”被赋 予了多重含义,既指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指人生的非凡经历。
艺术特色
在《奇迹》中,闻一多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同时 ,他还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问题2
请分析《红烛》一诗中的 主题和意义。
问题3
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中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分享1
在阅读《红烛》时,我深刻感受 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追求,以 及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分享2
通过《红烛》这首诗,我对闻一多 的诗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 的诗歌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 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文学闻一多PPT课件

现代文学闻一多PPT课件

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

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

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

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

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

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把闻一多推入校园运动的潮流。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
《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
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
2/25/2020
4
人物故事
名字由来: 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
闻一多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门前
2、爱国诗人闻一多
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 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 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
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 术精美见长。
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 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 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塑 像
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 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
辞职。
美国故事:
闻一多:美诗熏陶出的“闻体”
闻一多是唯美型诗人,是诗人型学者,是学者型 诗人。“五四”时代,全才不少,如闻一多之全才不 多,如闻一多之熟悉西方文学者也不多。闻一多,13岁 考上留美预备学校清华,22岁(1922年)去美,学画 三年,却找到了他的诗人之笔。

闻一多ppt课件

闻一多ppt课件

批判专制主义
闻一多对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 判,认为它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 发展的根源。
倡导民主改革
闻一多积极倡导在中国实现民主改 革,认为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 幸福的必经之路。
文化观念
弘扬传统文化
闻一多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 宝,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倡导文化多元性
闻一多主张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提倡文化多元性,以促进人类
闻一多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 闻一多的文学作品 •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念 • 闻一多与现代文学史 • 闻一多的评价与影响
01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出生与家庭背景
01
02
03
出生地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出 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
详细描述
他对中外文学都有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对不同流派的文学特点 和优劣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他还致力于翻译工作,将外国文学作品引入中国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1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 念
民主思想
民主思想概述
闻一多强调民主是人类的共同理 想,主张通过民主制度实现平等
、自由和公正。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因成绩优异被 保送美国学习,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 美术学院绘画奖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金钥匙奖。
职业生涯
教育事业
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讲 授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 程。
社会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 文化团体,担任过多个文 化团体的领导职务。
文学成就
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多个 奖项,被誉为“人民诗人 ”。

《红烛》PPT课件26张

《红烛》PPT课件26张

(5)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对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总结:“莫问收获,但 问耕耘”。这个“问”字有何意义?
• 明确:这句话来自曾国藩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 收获,但问耕耘”。原创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国 藩的一句话“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 谓耕耘指辛勤的劳动,诗人以此勉励自己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放出光芒,为所信奉的主义奉献一生。以“问”直抵灵魂,将红 烛的精神作为一生的信条和追求。前后有两个问,“但”字用来 强调后半句之“问”,体现了“耕耘”的重要性。
• (1)诗歌的第一节是关于红烛颜色的隐喻。从以上对比中可知,红烛的“红”象征着赤诚,隐喻着诗人理想的人格。其中的 “吐”字可以换成“亮”或“现”吗?“吐”字运用的妙处是?
• (2)诗歌的第二、三节描述的是红烛的结构隐喻,将红烛的烧蜡成灰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发出疑惑 思考,你怎么理解?
• (3)红烛烧蜡成灰发出光照明是它从古至今的功能。从诗歌的第四节开始,诗人赋予红烛使命,寄予它热烈的期望,这是红 烛的功能隐喻。其中,诗人呐喊道“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里“烧破 ”“烧沸”“捣破”三个词好在哪里?
• (4)在第五节到第八节中,诗人提出疑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这句话怎么理解? • (5)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对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总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个“问”字有何意义?
4. 你认为不同方面的隐喻对构成和生成作品的意境有何作 用和效果?
• “红烛”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是贯穿全诗的主心骨。 诗人主要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从红烛的颜色隐喻、 形体隐喻、功能隐喻、使命隐喻等几个方面建构起语 篇,赋予诗篇深远的含义。

2024年度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2024年度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红烛不仅仅是一种物象,更是诗人情 感的寄托和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 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抒发对红烛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红烛的赞美和敬仰,表达 了对生命、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和坚守 。
2024/3/24
8
主题思想解读
1
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诗歌以红烛为引子,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美好。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蜡烛艺术在融合中创新的表现和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18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024/3/24
19
朗诵比赛: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选取《红烛》中的经典诗篇,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 赛,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指导学生注意朗诵技巧,如语调、停顿、重音等, 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1
创新实践:以蜡烛为题创作诗歌或画作
提供创作指导和支持,鼓励学 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 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启发学生以蜡烛为题,结合《 红烛》中的诗歌意境和自己的 感受,创作诗歌或画作。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 互相评价和交流,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024/3/24
22
06
感谢聆听
2024/3/24
27
学生自我评价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作 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对延伸阅读的兴趣和计划
学生自我评价对于延伸阅读的兴趣和计划,包括是否愿意进一步了 解闻一多的作品和思想,以及具体的阅读计划。
25
延伸阅读推荐
闻一多《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这些作品展示了闻一多在诗歌和文学批评领域的造诣,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他的文学观
16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全解课件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全解课件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全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及概述 • 闻一多的诗歌解读 • 徐志摩的诗歌解读 •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及拓展阅读推荐
01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及概述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初期,新月派应运而生。
他的诗歌情感浓烈,具有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 的享受,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生、爱情 等问题的思考。
02
闻一多的诗歌解读
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他是中国现代诗人 、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闻一多在清华大学时就开始创作诗歌,并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 后来他赴美国学习绘画,回国后从事文学研究与写作,并成为新月社的重要成员 。
03
02
创作手法
04
题材内容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在题材内容方面涉及广泛,包括 对爱情的描写、对社会现象的反 映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呈现等 。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在创作 手法上不断创新,如闻一多的象 征主义和徐志摩的现代主义都为 当时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
美学价值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作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们 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而 且在现代也具有不衰的影响力。
徐志摩的诗歌深受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又接受了欧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清新、自由、洒脱、奔放的 特点,同时又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繁复的象征。
徐志摩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多种多样,包括爱情、自然、自由、人生、社会等。他的诗歌风格独具匠心,融合 了传统和现代,既有古典的婉约,又有现代的奔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象征,表 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灰白赠我以悲哀;
▪ 再完成这帧彩图,
▪ 黑还要加我以死。
▪ 从此以后,
▪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
8
▪ 闻一多作为庚款留美学生,于1922年暑期
到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芝加哥当时是
美国大工业之都,也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美国诗歌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这里汇
聚了美国意象派新诗派的作品。用文字做色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5
▪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俊给他蒸出些云霞.
▪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
6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 红给了我热情,
▪ 黄教我以忠义,
▪ 蓝教我以高洁,
▪ 粉红赐我以希望,
表现方式之一。
.
9
▪ 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讲究节奏和 韵律,具有听觉美。
▪ 绘画美指辞藻富丽、恰切、有色彩,讲究 语言特色,视觉形象有魅力。
▪ 建筑美指节与节、行与行之间的均衡,讲 究匀称整齐,具有视觉美。
.
4
▪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象征军阀政 府统治下的中国。诗的思想是对现实的失望 和憎恨,隐含着对祖国绝处逢生的信念。应 从“三美”理论进行分析:
2
诗作集为《红烛》
《死水》。
闻一多是杰出的
爱国诗人。1922
留美,写《太阳
吟》《忆菊》
《孤雁》表达爱 国情怀,写《洗 1925回国,写《发
衣歌》《七子之 现》《一句话》
歌》控诉帝国主 《死水》表达失望
义罪行。
和希望。
.
3
▪ 闻一多主要贡献是“新格律诗”的理论和 创作
▪ 新格律诗理论的核心是“三美”: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
彩“画一张画”,是意象派的宗旨,而又名
之为“交响乐”,更是这派诗人的做法。意
象派诗人佛莱契(John Gould Fletcher)正是在
芝加哥的《诗刊》上发表他的《色彩交响乐》
组诗,佛莱契声称他自己从1914年以后的诗
作“无一例外,全得自东方艺术”。中国古
诗影响了佛莱契,佛莱契的诗歌又影响了闻
一多。色彩,成了闻一多诗歌意象中的重要
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
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
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
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
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
周刊》社,
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
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
在返回西
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
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

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
闻一多
▪ 闻家骅,字友三
(1899年11月24日
-1946年7月15
日),生于湖北省
黄冈市浠水县,中
国现代伟大的爱国
主义者,坚定的民
主战士,中国民主
同盟早期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新月派代表诗人和
学者。
.
1
人物事迹: 1946 7月11日夜,
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李
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