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态环境材料概述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材料第7章无机非金属类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第7章无机非金属类生态环境材料
抗氧化性优良,在1000℃高温下不会氧化,并对酸、 碱、盐有良好的抗蚀性
(c) 热胀系数小、热导率低
随气孔率增加,陶瓷的热胀系数、热导率降低,故 多孔或泡沫陶瓷可作绝热材料
7
生态环境材料
第7章 无机非金属类生态环境材料
(d) 某些陶瓷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 红宝石 (α-Al2O3掺铬离子)、钇铝石榴石、含钕玻璃 等可作固体激光材料
2) 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Al2O3 SiC Si3N4 ZrB2 原料: 采用严格精选的天然原料或者人工合成的原料
SiC粉、Al2O3碳粉、氧化钇 成本也高,耗能 环境负荷特点:加重环境负荷
10
生态环境材料
2 工艺特点
粉料 制备
成形
第7章 无机非金属类生态环境材料
高温 烧结
后序 加工
11
生态环境材料
装饰材料: 追求功能性、设计图案美观、舒适性
忽略了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
24
生态环境材料
第7章 无机非金属类生态环境材料
2 传统建材生态环境化的要求
传统建材的生态环境化应达到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
• 优异的使用性能 • 生产少用或不用天然资源,多使用废物作为再生资源 • 用清洁生产技术,尽可能少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 • 使用过程有益人体健康,有利改善人居环境 • 废弃后可作为再生资源或能源及加以利用,或可作净 化处理
水泥、玻璃、砖瓦、耐火材料、卫生陶瓷
原料:石英砂、黏土、长石 (长石是钾、钠、钙、钡等碱金 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铝矾土、石灰石、白云 石、硅灰石、硅线石
环境负荷特点: 来自天然非金属矿物,储量丰富 (O、Si、Al 占地壳中元素总量的 90%)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发展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发展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52·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4-0052-01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发展张 喆,王 捷,孙学超(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摘 要:生态环境材料以其优越的使用性能、与环境的相协调性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主要对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优势、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比得出生态环境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生态化改造是今后材料行业发展的趋势这一结论。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协调性;材料设计;新工艺中图分类号:TB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24.0521 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和特点1.1 生态材料的概念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协调性指消耗少、污染小、循环利用率高。

生态环境材料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性,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是未来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生态材料的特点生态环境材料的特点主要有:①先进性。

能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

②环境协调性。

协调人类的活动范围与外部生态环境,减轻环境负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③舒适性。

能使人类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2 生态环境材料的产生与发展曾经的材料领域忽略了材料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着重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教授山本良一首次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国际上由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生态环境材料的出现不仅仅是材料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是生态环境、社会全体、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目前各种无毒的涂料、环境净化材料、生态资源材料环境修复材料及环境降解材料已经被相继开发。

任何材料在经过改造后可达到节约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均可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3 环境协调性评价与生态设计根据1997年修订的ISO14000标准引入生命周期评价。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再生循环技术
回收技术 再生循环技术 土理处理
高分子结构与降解性的关系
易降解高分子结构 直链 柔软 脂肪族 低相对分子量 亲水性 表面粗糙 难降解高分子结构 侧链、支链、 侧链、支链、交联 晶态 芳香族 高相对分子量 疏水性 表面光滑
第四讲
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
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广泛使用的石油是保护环 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 利用生物资源合成环境材料是当前环境材料化 学的重要内容 。
生态环境材料学的研究内容
材料的环境负荷评价方法( 材料的环境负荷评价方法(LCA)和标 ) (ISO14000)的建立 准(ISO14000)的建立 材料的新技术设计(生态、可循环再生、 材料的新技术设计(生态、可循环再生、 可拆卸) 可拆卸) 建立教育体系
生态材料物流和能流循环再生
由于资源的 有限性和环 境容量的有 限性,21世 纪的材料应 当是可循环 再生的。
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
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生态环境材料的主要特征是: (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 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材料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 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材料”概念,是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
CH2 H3C N O
Lyocell
Newcell Tencel
CH2 O
CH2
CH2
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
有关Lyocell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1
有关Lyocell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2
有关Lyocell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3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1)热反射玻璃 (2)高性能隔热玻璃 (3)自动调光玻璃 (4)隔音隔热玻璃 (5)电磁屏蔽玻璃 (6)抗菌自洁玻璃
V、建筑卫生陶瓷

建筑卫生陶瓷具有抗菌、灭菌、防霉、除臭等功 能的釉面砖、卫生洁具。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稀土激活保健抗 菌材料的研制工作,并成功地应用于陶瓷釉面砖 的生产,制备出保健抗菌釉面砖。 生态陶瓷的典型材料为木材陶瓷。它是一种将天 然木材或其他木质材料浸渍于热固性树脂,比如 酚醛建材
主要内容
建材与环境 生态水泥和混凝土 建筑装饰材料 环境功能玻璃 建筑卫生陶瓷 辅助建材和建材化学品 固体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应用

І 、 建材与环境
宏观上,中国建材年产量已达45-50亿t。能耗占全国总 能耗17%,年消耗煤2.2亿t。
1、建材对环境的影响
如何获得生态水泥
(1)低环境负荷水泥添加料 (2)生态水泥生产技术 (3)降低能耗的新工艺 (4)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
2、生态混凝土
(1)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土 (2)生物相容性生态混凝土
3、生态建筑

米兰:“24小时太阳报”新总部办公楼
III、建筑装饰材料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包括建筑涂料、壁纸、墙 布、铺地材料、人造板材、装饰石材等。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作用是美化城乡建筑,家庭 居室,绐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美观协调的工作环 境和生活环境。 化学毒性是建筑装饰材料的一项重要的环保指标 。
VII、固体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应用
1.工业固体废渣在建筑材料中的综合利用 2.非金属矿产品与生态建材 3.生态型化学建材
谢谢 !
4、贴面胶合板
在装饰中,贴面胶合板释放的高游离甲醛的 刺鼻气味,绐人们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便。 因此,必须对装饰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作出硬 性规定,同时加大低游离甲醛释放量贴面胶 合板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高分子材料论文题目生态环境材料学院理学院年级 2013级专业材料化学姓名魏佳学号生态环境材料魏佳(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摘要: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

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

关键词:环境;生态;发展;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协调性制品等等。

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张等。

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

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

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

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

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

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

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研制出可循环利用和再塑形的新塑料
目前的塑料制品,要被加热到200摄氏度或是更高温度 时才能够充分软化,以进行再塑形。消耗大量能源、环境污 染,且破坏塑料的聚合体链,降低塑料的强度,使其不能进 行循环再利用。
据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妮·梅斯 等人在硬度较大的聚苯乙烯和另一种比较柔软的塑料的混合 物中找到了一种新型塑料,在室温及标准制造压力下可进行 循环利用和再塑形,可以重复利用达10次,其韧性强度始终 保持不变。解决“白色污染” 。
(2)陶瓷可切削技术
一般陶瓷很难切削,少数可切削陶瓷力学性能较差。 最近,日本大阪大学新原皓一教授,通过巧妙的微观 结构设计,能够将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可切削性统一起来。 将纳米h-BN颗粒分散在 Si3N4基体中而制备。 由于六方BN易于解理,再加上良好的分散性,因此可 对该材料进行切削加工;又由于是纳米级的BN,解理仅发 生于局域,远小于临界裂纹尺寸,使材料能够保持较高的 强度,该材料弯曲强度大于1100 MPa 。
排放各种粉尘及有害气体
排放含金属离子及有 毒化学品的废水
(1)矿物资源及土 地消耗; (2)排放固体废弃 物
(1) 矿物资源及土 地消耗; (2)土地退化
钢铁 有色金属
(1)排放含铅、砷、镉、铬、 铜、汞、镍、硒、锌的粉尘, 以 及 含 有 机 物 、 酸 雾 、 H2S、 HCl的废气; (2)紫外线辐射
(1)排放固体废弃 物; (2)土地退化
研究内容: A 理论研究:
1.对材料的环境性能的评价。
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采用数理方法和实 验量化方法,评价某种过程、产品和事件的资源、能源消耗,废物排放 等环境影响,并寻求改善的可能。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航空材料
合金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很少( 合金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很少(少 到只占总质量的0.001 0.035%), 0.001到只占总质量的0.001-0.035%), 但使合金性能的改观非常显著。 但使合金性能的改观非常显著。 材料的主要性能取决于母体, 材料的主要性能取决于母体,加 入的元素包括碳、硼、硫、铅、 入的元素包括碳、 锆以及磷等等。 锆以及磷等等。这些附加成分将 改善金属的物理及机械性能—— 改善金属的物理及机械性能 强度、耐力、使用寿命。 强度、耐力、使用寿命。 在飞机发动机中一种掺镍化合物 称作718 718合金广泛的用于压缩机和 称作718合金广泛的用于压缩机和 涡轮部件。这种合金由Icon Icon国际 涡轮部件。这种合金由Icon国际 公司于30年前开发,其后, 30年前开发 公司于30年前开发,其后,材料 科学家们有改进了它的成分及制 作工艺。比如说, 作工艺。比如说,适量掺镁客增 加其热延展性, 加其热延展性,三次熔炼法可改 善其纯度。 善其纯度。 当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微量元素都 是有益的。比如说, 718合金中 合金中, 是有益的。比如说,在718合金中, 磷是有害的, 磷是有害的,其含量必须得到控 如果磷、 硼的含量超标, 制。如果磷、碳、硼的含量超标, 材料的耐压抗断裂性能将受到影 响。
2.主要内容:
9),环境兼容性涂层材料:讲授环境兼 环境兼容性涂层材料: 环境兼容性涂层材料 容性涂层材料的开发原则、 容性涂层材料的开发原则、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环境兼容性表面处理理论和 工程技术等; 工程技术等; 10),环境降解材料:介绍材料的环境 10),环境降解材料: 降解机理;环境降解材料的类型; 降解机理;环境降解材料的类型;重点 讲授环境降解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

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

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
生态环境材料,也称环境友好材料或可持续发展材料,是按照绿色发展原则开发而成的新一代环保型新材料。

它具有很多优秀的特征,更贴近自然、更加友好环境,为绿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生态环境材料具有耐久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强烈抗性。

它采用高科技合成工艺制作,能抵抗气温、日晒、电火花等毁坏性因素,有效地延长了半导体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工程预期寿命。

其次,生态环境材料为低功耗设计并具备高性能的优势,为电子产品的降低故障率做出积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并且,生态环境材料也可以提高设备的散热性,使电路的结构变得紧凑,能够较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最后,生态环境材料具有出色的可回收性能。

它采用专业技术和环保工艺进行回收,几乎不会污染环境,是节能环保的代表。

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材料具备许多优良的特性,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切实地促进绿色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材料,它极大发挥了环保功能,为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个定义的拓宽将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不仅是立功交叉, 而且具有更宽的知识基础和更强的实践性,不仅将科学技术 效益、经济效益,还要讲社会效益,把材料科学技术与产业 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全球、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结合起来。
生态环境材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 出来的,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材料科学 与工程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这一在世界 各国达成共识,并以之间形成了全球性的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热潮。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时期的自然产物, 是时代的需求。
一种新产品使用的性质。收集产品视为原材料。
(5)结构可靠性:材料使用时具有不会法身任何断裂
或意外的性质,是通过其可靠的机械性能(强度、延展性、 刚度、硬度、蠕变等)实现的。
(6)化学稳定性:材料在很长的时间内通过抑制其在
使用环境中(暴风雨、化学、光、氧气、水、土壤、温度、 细菌等)的化学讲解实现的稳定性。
(4)净化环境的加工技术:能够净化有害物质(如废气、
废液和有毒副产品)净化已经污染的空气、河流、湖泊和 土壤等的加工技术。
生态环境材料应该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 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 材料。
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这类材料对 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 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 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 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
异的性能(强度、耐磨损、耐热、绝热型、催化性等)可 降低材料消耗,从而节省资源。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材 料(催化剂等)和可再生的材料也能节省资源。
(3)可重复使用:材料的产品手机后,允许再次使用
该产品的性质,仅需要净化过程如清洗、灭菌、磨光和表 面处理等即可实现。
(4)循环再生:材料产品经过手机,重新处理后作为
材料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推动 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材料产业优势资 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户,严重威胁 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材料与环境如何 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态环境材料这一次从何而来, 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最早提出时间是1990年10月,在一 次关于材料服务于人类生活行为的未来 状况与环境关系的讨论会上,由日本材 料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来,目前已在世 界范围内得到普及。
(1)能源节约工艺:能够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后降低能量消耗但又不
损害生产效率来节省能量的加工方法,也包括热能循环。
(2)资源节约工艺:能够通过提高材料的效率或降低材料的 消耗又不损害生产效率来节省资源的加工方法。
(3)降低污染的加工技术:能够降低污染物(如废气、废 液和有毒副产品和废渣等)、排放但又不损害生产率的加 工技术。
(1)要改变片面追求性能的观点。在尽可能满足用户对材料 性能的要求的同时,必须考虑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尽可 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2)在研究、设计、植被材料以及使用、废弃材料产品时, 一定要把材料及其产品整个寿命周期中,与环境的协调性作 为重要评价指标,改变只管设计生产,而不顾使用和废弃后 资源再生利用及环境污染的观点;
四日 SO2 1955年3月 重金属微粒
事件 煤尘 日本四日市 SO2 →肺部,
哮喘病 …
支气管哮喘
Co/Mn/ Ti粉尘
SO2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事件
污染 物
发生时 间、地点
致害原因 中毒症状
公害 成因
米糠油 事件
多氯 联苯
1968年日本 九州艾知县 等23个府县
食用含多氯联 生产中 苯的米糠油、 多氯联 全身起红疙瘩、苯进入 呕吐、恶心、 米糠油 肌肉痛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生态环 境材料”的概念,要求材料在满足使 用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全寿 命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赋予材料及材 料产业已环境协调功能。
从改善环境的角度出发,具有环境改善 功能的材料、高效率利用和低能耗材料、 全寿命环境协调材料、零排放的制备技术 等生态环境材料与技术是材料科学与技术 对全球环境的重要贡献。
2.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可将有关的材 料特征分为10类。
(1)节约能源:材料能降低某一系统的能量消耗。通过
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如质轻、耐热、绝热型、探测功能、 能量转换等)实现提高能量效率,既改善材料的可以降低 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目的。
(2)节约资源:材料能降低系统的资源消耗。通过更优
奥地利、加拿大、法国、德国、北欧国家、荷兰、美国 等许多国家和欧盟、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 等国际组织都将环境协调评价作为制定标准或标准的方法。
前世界上有十多个有影响的材料生命周期评价
(mater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MLCA)数据和 生命周期评价发展促进会(Society for Promotion of Life-cycle Assessment Development,SPOLD)数 据交换格式以及评价软件等,由于MLCA和材料流分 析(materials flow analysis,MFA)数据存在很大
因此,所谓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 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 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 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生态环境 材料的研究还与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 的国际竞争相联系,如许多发达国家已将 环境保护列入了贸易往来的条件,环境问 题已直接关系到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责任 和义务
1.对材料的要求
过去在1979年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调查
委员会给“材料科学与工程”所下的定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 工艺和他们性能与用途之间的有关知识的 开发与应用的科学。”这一传统的材料四 要素体系没有充分考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问题,或者说环境协调性在当时还没有那 么尖锐突出。
今天,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者认识到材料:
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发展
围绕生态环境材料这一主题,国际上展开了
广泛的研究,日本和欧洲的一向国家相继成立了 相关的研究学会,组织专门的学术和政策研究, 多次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探讨环境与地球资源、 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开发,其中 已定期召开的学术会议有自1993年开始、没两年 一次的生态环境材料国际会议和1994年开始每两 年一次的生态平衡国际会议等。近年国内外生态 环境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划分为材料的 环境协调性评价技术和具有的生态环境材料的设 计、研究与开发两大方面。
的地域局限性、时空差异、主观性以及实用性问题
等,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评
皮癌增多
1980年以后探明
氟氯烃对大气臭氧层破 坏,紫外光透过大气层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保护
资源、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人 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当今人类 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积累加 剧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并以对社会经济 的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新的障 碍。材料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与资源、能源 和环境相协调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环境材料”概念,是材料科学与工 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生态环 境材料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 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3,生态环境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趋 势
生态环境材料的出现,不仅使材料本 身发展的需求,而且是从整个地球环境、 社会发展、人类生存出发,对材料产业提 出的要求。人类在创造社会物质文明的同 时,也在不断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空间。
(9)舒适型:材料在使用时能给人舒适感的性质。
包括抗震性、吸收性、抗菌性、湿度控制、除臭 性等。
(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也包括探测污染物的功能。
3.生态环境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的特征
对于生态环境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也称作绿色工艺)根据其 特征,可以分为四类。
1.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技术及其
应用
(1)各国环境协调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日本于1995年开始对一些典型材料进行了环境协调性评 估,指导和推进全日本材料及其制品产业的环境协调化发展。
德国利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国家、地区以及典型材 料和产品如铝、建材包装材料等的物质流动和由此产生的环 境负荷用于知道工业经济材料及产品生产的环境协调发展。
人类的破坏已经引发一系列的苦果:
工业各给人类带来了更先进的物质文明, 同时也加速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 引起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世界范围内污 染源的70%来自于工业,由于工业废料的 大量排放,造成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酸 雨、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锐减等权且性 灾难。
20世纪化学工业带来的污染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英国伦敦 喉痛、呕吐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事件
污染 物
发生时 间、地点
致害原因 中毒症状
公害 成因
洛杉矶 光化学
烟雾
光化 学烟

1943.5-12 月
美国洛杉矶
石油工业、汽 车尾气/紫外 线作用、眼病
喉头炎
氮氧、碳 氢化物→ 大气
水俣 甲基 1943年 鱼吃甲基汞、 氮肥生产 事件 汞 日本九州 人吃鱼→失常 催化剂
富山 骨痛病

1972年3月 日本富山
关节、神经、 全身骨痛、骨 骼萎缩、食含 镉的米、水
炼锌厂 含镉废 水
其它化学污染
事件 发生时间、地点 致害原因及严重后果
河面着火
~1970年 美国俄亥俄州 Cuyahoga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