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我国产业政策30年成功经验

专家分析我国产业政策30年成功经验
专家分析我国产业政策30年成功经验

专家分析我国产业政策30年成功经验

中国产业政策30年成功的经验

令人担心的是,之所以现实中还存在大量政府产业政策失败的案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产业政策被某些政府官员或者少数利益集团劫持,用以保护他们的私利而不是为了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文| 王勇

“产业政策”是一个让经济学家们十分纠结的问题。大多数受过正规训练的经济学家对于“产业政策”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为什么相信政府会比市场机制本身更能有效地甄别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为什么不依赖“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去自然地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而要去依靠政府来“选择赢家”?

为什么大家怀疑“产业政策”

这是一种合理的怀疑。但是从经济理论上来说,教科书中已经有不少经典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来解释政府干预的合理性,比如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存在“外部性”,或者存在协调失灵等等状况,并且还有足够多的实证证据表明这些市场失灵的情形并非经济学家的主观臆造,而的的确确都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学现象。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大家对“产业政策”如此怀疑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实际政策操作过程。

首先,政府是否有能力比私人更好地判断市场失灵是否存在以及诊断问题的根源所在?其次,政府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发现并及时诊断这种市场失灵?再

次,政府官员是否有足够的良心去真正帮助提高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借此去谋取私利或者受到利益集团操纵而为少数人服务?第四,即使是一个充分爱民的政府,它是否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和能力去有效地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最后,也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政府的政策成本是否低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所带来的好处?如果这五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产业政策就可能会失败。

事实上,这些考虑不仅仅只适用于对产业政策的分析。正如哈佛大学的Dani Rodrik指出的那样,为什么经济学家们对于教育、健康、科研等方面的政府政策都普遍比较认同,而偏偏对于“产业政策”就有着先天性的歧视和怀疑?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现有的实证研究中,对“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结论各不相同,缺乏系统性的支持。

中国产业发展的讨论都不可能抛开政府去谈

如果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读相关的产业政策的案例研究,我们却经常又会觉得政府的产业政策在很多时候都的确是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对于亚洲“四小龙”的各种产业政策的案例研究已经有很多了,其中政府所起的正面促进作用几乎无人质疑。

即使撇开亚洲四小龙的例子不谈,在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成功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在那些成功的具体案例中,由于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同,从而成功的产业政策的具体形式也是不一而足,而且常常富于创造性地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但是在理论讨论中,人们却常常不约而同地将“产业政策”自动归为中央政府主导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一种偏见。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往往要更加直接和明显。这一点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就已经明确地体现了出来。换言之,即使中央政府的宏观产业政

策目标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公共财政结构,最后地方政府的实际产业政策执行还是可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很多公共品的供给诸如道路桥梁通讯水电医疗教育等等在很多地方本来就是不足的,而银行和土地等资源也都是国有,司法与行政独立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约束也使得任何关于中国产业发展的讨论都不可能抛开政府去谈,这和很多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

然而令人担心的是,之所以现实中还存在大量政府产业政策失败的案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产业政策被某些政府官员或者少数利益集团劫持,用以保护他们的私利而不是为了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几个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

虽然有种种问题和缺陷,但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抹杀的。那么就产业政策而言,中国经济到底在哪些方面具有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呢?

首先,大胆尝试、因地制宜。中国政府几十年的执政经验中,“搞政策试点”是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它背后的逻辑就是承认政府不是万能的,计划与现实并不总是匹配的。在发展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成功就加以逐步推广;如果不成功就吸取教训放慢步子,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

正如很多产业政策案例所揭示的那样,不同国家的不同产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所面临的约束性条件经常是不一样的,而可供选择的政策选择集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成功的产业政策经常是特定于当时的具体情况的,如果盲目地认为必然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业政策的“圣杯”,然后进行教条化的执行,结果往往是徒劳和失望。

其次,市场识别、政府扶持。有很多新兴的产业在政府扶持之前就已经在市场上自发地存在了,并且已经展示出它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妨碍了企业和产业继续做大。这时候政府再去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企业去解

决这些问题,如果可以并且不需要花特别大的力气。那么就说明这个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具有自生能力的产业,不需要长期依赖政府的保护就可以很快形成规模并具备市场竞争力。

第三,充分利用出口和国外直接投资。中国的改革逻辑是先开放产品市场再慢慢开放要素市场。对于收入和消费水平比较低的地区而言,如果一个新兴产业的产量不能输出到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那么产业的规模就不可能快速扩大,“干中学”所带来的提高生产率的潜力也就无法充分挖掘。

另外,如果产品只用于当地消费,那么也会更大程度地伤害现有的生产替代性产品的企业,更容易引发行业间内耗以及寻租行为。中国的出口推动的产业政策帮助了当地政府和产业更加认清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同时也更加认清了现有政策制度的相关环节上的局限所在,再加上与争夺国内市场相比,争夺国际市场时来自于国内的政策阻力比较低,这些都有利于产业和相关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并且将改革再慢慢引导到要素市场。

而且中国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外国投资者为了最大化利润自然有动力去选择他们所认为的具有潜在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这样外国投资者在客观上也帮助中国选择具有比较优势或者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且提供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的关键性投入。同时这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内的竞争。

第四,重视海外留学人才,吸引他们回国创业。由于国际专利的保护或者国家安全的原因,对于一些涉及比较高科技的产品的产业,必须有处于世界技术前沿的专家亲自指导才可以研发相关产品,从而避免以高额的垄断价格从国外大量进口甚至买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明智地抵制了所谓“人才流失”的恐惧而放松了对出国留学和进修的限制,从国外大量“进口”教育。事实证明,这些都为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了很宝贵的人才准备。

第五,产业升级和调整过程中讲究“渐进”,兼顾政治稳定。当新的产业尚未完全成熟,吸纳的就业能力还比较有限,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和培训都需要时

间,各种社会就业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这时如果马上就完全放开国际市场,就会完全冲垮现有的产业。导致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原有旧产业的工人对于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的抵制和不满,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如何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引导产业的平稳交替和升级,这是政府产业政策中不能忽略的棘手问题。但必须澄清,笔者并不赞同对“夕阳产业”进行永久性的保护,那是愚蠢的想法。

政府具备的优势

对新兴产业究竟扶植不扶植,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政府在事前的先验判断:该产业是否具有潜在比较优势,以及该产业的发展是否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产业政策是有效的,那么一定是政府可以更有效的办到但是市场办不到或者办不好的。归纳一下,就产业政策而言,政府相对于市场主要有如下优势:

政府可以强制性征税(比如通货膨胀税)并且可以强制性惩罚个体(比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财产,甚至将人枪毙),市场本身不具备这些政策工具。更一般的,政府可以制定游戏规则并且强制执行,但是市场规则总是自愿交换。

政府可以非货币性地补偿和奖励经济主体,但是市场有时候无法做到。比如政府可以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但是这个称号无法用金钱买到。

一般情况下,政府要比任何私人组织都有更加强的资源动员的能力。

政府的目标函数与很多市场主体的利己目标不一样,所以有可能有激励去处理和纠正市场失灵或者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有些经济资源本身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比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土地。

令人遗憾的是,政府的超市场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否是一只“颤抖的手”?经济学家们将继续纠结着。

汽车行业政策法规

第一章汽车行业政策法规 本章导读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强国,汽车行业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同时作为影响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并不断在汽车行业中发展起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及汽车服务业的兴起,国家乃至国际上为规范汽车行业的秩序,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规范汽车行业以及服务业的平稳发展和正常运行,使中国汽车业成为国际上唯一独放的绚丽之花。 第一节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是在快速的上升,这主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也在发展之中。 “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定义是指汽车从经销商出售给顾客的那一刻起.直至该汽车报废送至回收站之前,为该汽车提供

全过程的各项服务,包括车辆保险、上牌、年检、养护、维修、配件更换、装具添置、清洗加油、泊车管理、行使指挥、违章处罚、信息提供等等的一切服务。 1.1中国汽车行业的需求状况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发生深刻的改变,中国汽车也将从封闭走向开放,国外一些先进的汽车理念,也将会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中国汽车行业中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私人汽车消费比重逐年提高,有关专家估计,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私人购车的需求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最具活力、增长最快速的区域市场的决定性力量。2004-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 6650-8431万辆之间。可以推算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1900万辆之间。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汽车后市场所产生的利润,与相对的前市场比较,比例大约是7∶3。也就是说,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至少要超过前市场1倍以上。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期。因为一般情况下,车辆使用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难点与处理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难点与处理方法 信息分类:理论前沿加入时间:2000年12月1日10:59 文章出处:《中国评估师》网站文章作者:王少豪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正确运用在于对具体待评估企业具体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了解。我们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估中发现有这麽几个难点: ????1)一部分高新技术公司(包括大部分网络公司)以前乃至目前没有盈利或是盈利甚微。这对评估师来说,意味着无法根据现在的盈利来计算盈利增长率;同时也无法采用基本公式计算增长率: ????期望的增长率(EBIT)=资本回报率×再投资率 ????因为公式中两个输入变量资本回报率与再投资率通常也是根据目前盈利计算出来的。对于亏损公司则无法得到这两个变量 ????2)大部分新成立的高新技术公司缺乏历史数据。也就是说:缺乏一定数量的经营信息,这对评估来说,预测和推断将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因为评估师通常是利用过去的数据来估计当前的输入变量,如估计风险系数和每年的营运资本。即使有的评估师不采用历史数据,他在估算未来的增长率时,也总是要把算出来的期望增长率和过去的数据相比较,看看是否不会太出格。 ????3)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情况来说,目前缺乏可比公司。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千差万别,一般很难找到行业、技术、规模、环境及市场都相当类似的可比公司。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公司数量规模有限,而且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极少,所以要进行全面的比较条件还不成熟。而评估师们除了运用历史数据外还常常还要利用可比公司的信息。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信息就会给评估增加更多的难度。 ????4)收入确认的问题: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的特殊性可能导致其帐面收入与实际收入不符或风险增大。最典型的是软件公司与互联网公司,他们的收入确认问题在会计界引起很大的争论,从而也给评估时对公司历史的或现有的收入进行确认增加了难度。 ????虽然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评估价值时会出现以上这些难点,但是评估师们还是能够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办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对于目前仍是负盈利的公司,评估师可以采用盈利正常化、预测收入与利润率以及降低财务杠杆等几种办法。而对于无经营历史或无比较对象的公司我们可以采用公司历史经营数据与可比公司的同步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这些处理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对被评估公司的具体分析。 ????例如在处理公司负盈利的情况时,采用哪一种方法好呢?是把目前的盈利正常化、调节下一个时期的利润率或是降低公司的财务杠杆比率呢?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弄清楚企业是为什麽亏损的。下面就几种评估难点的处理办法简述如下: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计策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计策 一、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科技投入长期增长机制 近几年,衡阳市高技术产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 比重基本维持在5%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没有较高的科技投入,就不可能创造出具有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成果, 更无法实现高技术产业快速的技术更新与升级,将始终处在高技术产 业国际分工的中下游水平。 (二)没有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技 术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但由于贯彻落实没有 完全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绝大部分企 业的技术创新组织仍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很难开发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三)没有建立有效的政府政策扶持体系 衡阳市财税、产权保护等政策存在着功能统一造成内资企业市场竞争 中处于不利地位,高技术企业的生产型增值税税赋普遍高于一般传统 工业企业;政府采购政策未能有效发挥对促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 发展的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融资难,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面临困境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没有足够的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纸上谈兵。由于体制或观念的原因,银行、 企业、民间的资金投入不够,许多企业只有靠自我积累和少量的引导 资金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无法把产业做大、做强。尤其是民营企业 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有好的产品却因得不到新的资金注入,导

致错过市场良机,如宏大空调、衡山百富利等公司;一部分高新技术 企业不是越做越强,而是越做越难,如三化实业股份公司。 (五)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不强 目前,衡阳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就绝对数来讲,是一支不小的队伍, 但总体上实力不强:高级人才、技术骨干青黄不接;既懂技术又懂经 济的复合专业人才很少,能领办高新技术企业文武兼备的拔尖的人才 更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客观需求相比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适 应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知识技能培训和普及教育滞后,整体知识技术结 构落后,不合理,亟待更新升级。 二、促进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良好的体制创新机制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只有创新体制机制,才能释放自主创新政策的最大功效。 要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关键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 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全面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当前重点: 1、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通过提供信贷、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 企业技术创新。探索设立技术创新基金,专项用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 化项目的开发、市场调研、风险投入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 2、建立良性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增加对技术开发的投入。 要求和鼓励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提高科技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允许企业技术开发费按实际发生额进入成本,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年增 幅在10%以上的,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抵扣应纳所得税额。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投融资政策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项安波文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政策在中国备受重视,政府出台大量产业政策,形成了庞大复杂、比较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运用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山于产业政策时间上的阶段性、空间上的差异性、主体上的层次性、成效测度上的模糊性,使如何看待及未来如何调整中国的产业政策,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产业政策体系复杂性的体现之一是其制定主体的多元化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政策文件以外,还有法令、条例、措施、规划、计划、纲要、指南、U 录、管理办法和通知等形式。其中比较重要或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央政府发布的正式政策(与此相当棋至层级更高的产业政策表现方式还有法律和党的工作报告;这两种国家意志的体现有时也非常具体,对涉及到的产业影响巨大)、中央部门发布的正式政策、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发布的正式政策、部门决议、会议决议、领导书面批示与口头指示及专项检查、专项整顿等七种,具有“政策边界模糊、覆盖面过广”、“行为方式不规,直接干预市场”、“选择性明显”等特征。 (-)规模化导向 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视支持大企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保护和扶持在位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如1993年提出对国企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主要措施包括兼并破产、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大公司战略等;1997年“十五大”提出“抓大放小”改革战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考虑,出现了行政力量主导、推动国企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21世纪以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施重点产业部门大企业集团战略、提高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容。实施这类政策的理山往往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提高市场集中度,避免过度竞争”等。其理论依据一般是“市场失灵”、“经济发展、赶超需要”等。相关政策部门往往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确定项LI审批或核准条件时,偏向于在位大型企业,对新进入中小企业发展进行限制。虽然一些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企业平均规模及专业化协作水平因此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并未改变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不协调。如中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一直将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作为主要LI标,而忽视了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作用在于“协调竞争

关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的 文献综述 学院经贸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2010级经济学一班 学生姓名冯敏 指导教师姜鑫 职称教授 2013 年9 月 2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前言 (1)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 (2) 1、从产业集群视角探析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 2、从竞争力视角探析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 3、从产业链或零部件角度研讨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 4、从创新研发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3) 5、从核心区域构建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 (3) 6、从新能源等其他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4) 7、国外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相关对策借鉴 (4) 三、总结综述 (5) 参考文献 (5)

关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专业 2010级经济学一班冯敏 指导教师姜鑫 中文摘要:伴随着重庆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在新的时期能否有更大作为值得关注,众多学者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发现,国内外有关本领域的现有研究主要包括在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链、创新研发、核心区域、新能源角度等方面,本文通过对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字:汽车产业重庆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 Abstract:With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whether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an have a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new period draw more attention. An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do research on relevant aspects. I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bout this field mainly consists inindustry cluster, competitiveness, industry chain, innovation, core area, new energy angle et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ongqing automobile industry,so that it can enlightenment and help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Key words: Automobile industry Chongq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一、前言 汽车产业是资本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在把重庆努力建设为西部经济增长极的新形势下,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在全国的影响里,更能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以及重庆整体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在重庆市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汽车产业产业的发展对推动重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发展的背后必然存在的一定的问题,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应研究文献较多,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链、创新研发、核心区域、新能源角度等方面。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系

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研究意义: 鉴于国际快递物流业的发展很快、规模较大, 竞争较为激烈的发展特点,在分析我国快递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快递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背景: 1.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加强和多样化,以及我国快递市场的不断开 放,快递物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快递业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 随着电子商务 的不断发展, 快递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 3.随着时代即将向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迈进, 世界经济发展的步 伐与时俱进, 虽然遭遇经济危机, 但国际贸易仍是国与国之间必不可少的经济交往内容。快递业是与进出口贸易活动息息相关的行业, 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柱。通过对中国快递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找到其发展优势和制约瓶颈, 提出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 快递业所应采取的对策。 研究内容: 1.我国快递物流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a)市场格局与份额 快递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服务行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国内各地区经济

交流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快递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各市场主体在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个细分市场内进行着激烈的竞争。针对相应的物流业务,快递物流市场也可细分为外贸型、内贸型和区域型市场。总体看来,我国快递物流市场布局如表1所示。 从市场份额的分配情况来看,各市场主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外贸物流业务中,外资企业占有国际快递高端市场的80%,而在内贸物流业务上,国有企业享有70%的城际快递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则在区域物流中占有绝对优势。 b)快件业务量与增速 自从快递业引入中国市场,其发展非常迅速。快递业在极大地加快商品流通同时,也激发了更大的快递需求。 2002年,我国快件总量约3.5亿件,其中邮政快件约1.4亿件,非邮快件约2.1亿件,同比增长28%;2003年,快件总量将近5亿件,增长速度达38%;2004年,快件业务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37%;2005年,快递市场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业务增长超过35%;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我国首次快递业调查资料,至2006年底,完成快递业务量10.6亿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99.7亿元;2007年全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收入342.6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快递业务量12亿件,同比增长20.4%。 c)快递物流企业规模与数量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分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 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 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 分,综合得分达到70 分以上(不含70 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 见下表: 序号指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 30 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 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 2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2技术规范的情况 (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 高(7-8分) B. 较高(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低( 1-2 分) E. 无(0分) (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7-8分) B. 较强(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弱( 1-2 分) E. 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1 项及以上(Ⅰ类)(7-8 分) B.5 项及以上(Ⅱ类)( 5-6 分) C.3~ 4 项(Ⅱ类)(3-4分) D. 1 ~ 2 项(Ⅱ类)(1-2分)

E. 0 项( 0 分) (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 有自主研发( 1-6 分) B. 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 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 过 30 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 可。 ) A.是( 1-2 分) B.否( 0 分)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 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 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

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介绍方式 直接减免 低税率 项目所得减免 加计扣除 减计收入 免税收入 抵免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 类别 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 普遍性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 中关村示范区税收优惠 一、普遍性税收优惠 免税收入 小型微利企业 再就业优惠 安置残疾人优惠 二、行业性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 文化产业 动漫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事前认定) 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事前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二)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3%、4%、6%);(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10%、30%);(五)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等四项指标,须达到70分以上。

税收减免手续(国税函〔2009〕203号) 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批准的有效期当年开始,可申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可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其复印件和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减免税手续。手续办理完毕后,高新技术企业可按15%的税率进行所得税预缴申报或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纳税年度终了后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前,已办理减免税手续的企业除了备案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外,还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以下资料:(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二)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三)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四)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以及本通知有关规定条件的企业,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已享受优惠的,应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税函〔2009〕212号规定,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技术转让 企业;(二)技术转让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范围;(三)境内技术转让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四)向境外转让技术经省级以上商务部门认定;(五)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应按以 =技术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成本-相关税费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

知识产权创造政策的产业发展评估

知识产权创造政策的产业发展评估 知识产权的创造是创新能力和技术进 步的起点,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认识到创新之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性的国家和 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增加创新投入(包括资本和人力),努力地创造出更多地创新成果。但是,发明或创新的产生又是神秘的:短期来看,它的产生不像一个生产,通过既定的流水线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我们想要的 产品,因此对于创新的投入有时会显得“遥遥无期”,甚至“毫无结果”;中长期来看,发明或创新一直在不断地产生,例如越来越多的专利,特别是发明通过认定并被授予专利,它的产生必定与投入的资本和人力密切相关着。因此在评估知识产权创造政策时从宏观经济整体和产业两个层面衡量一个社 会研发投入资本和人力与知识产权创造之 间的关系,并添加政策变量,检验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政策变量对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影响程度。

当然,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评估绝非过去和现在创造的知识产权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分析就能全面代表的,至少还应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在未来的发展,即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潜力,对于知识产权创造潜力的预测将需要加入更多的影响因子,如教育环境、专业代理机构的发展等。但考虑到此处我们是在评估创造政策的绩效,即已经产生的效果,因此仍使用研发投入资金和人力的历史数据,以及政策的变化来评估知识产权创造政策的既有效果。

对于开放型经济体而言,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是知识产权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在于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与创造政策可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往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发展,包括技术要素在内的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的利益相关方越来越迫不及待地把它拉入多边体制内部,参加多边体制谈判,受多边体制监督。以美国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政策主力倡导者不断地加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协调,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这些国家或地区创新优势在海外市场的利益。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全文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全文 第10号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做如下修改: 一、停止执行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 二、停止执行第六十条中“对进口整车、零部件的具体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的规定。 本决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 二○○九年八月十五日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业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国函[2004]30号文件批复从即日起停止执行。 附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二○○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政策目标 第一条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市场环境,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汽车、农用运输车(低速载货车及三轮汽车,下同)、摩托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实施管理,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 第二条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条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 第四条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 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组成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经营规模。 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第二章发展规划 第五条国家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导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发展规划包括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发展规划。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根据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本集团发展规划。 第六条凡具有统一规划、自主开发产品、独立的产品商标和品牌、销售服务体系管

发展物流的相关政策规定

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来源:????发表时间:2007-3-2311:19:31 近年来,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实践深入进行;不少省市特别是经济中心城市着手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宏观层面的推动工作也有实质性进展;有关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物流新闻等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特别是有利于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的宏观环境还没有形成。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快 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市场总量和结构分析 1.物流市场总量研究 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钢、煤、粮等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商品零售总额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货物周转量超过4万亿吨公里,我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已经产生巨大的货物流量和货物价值量。 然而,中国物流市场总规模以价值量计算究竟有多大,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也没有具体的测算方法得到公认。在摩根·斯坦利公司2001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比较有根据的测算方法。该报告称,中国2001年物流总规模为21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其依据有两条:一是中国当前的经济规模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后期相当,当时美国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二是中国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资源闲置的程度远高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因此物流成本会更高,占GDP的比例应上调到20%,即相当于2150亿美元或17640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依据目前的条件,对中国的物流市场总规模做出这样量化的概念,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这个规模已经获得理论界广泛共识,至少在方法论上还没有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王少豪 主要内容: 知识产权与企业价值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思路 新的评估思路与方法 实际评估案例分析 一、知识产权与企业价值 本次培训班是知识产权评估培训班,但是为何要讲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这是因为知识产权乃至于无形资产产生价值均与企业密不可分。 1、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的评估总是要考虑这些资产在与其它资产组合使用或单独作用时是否会发挥其最大最佳使用效果。 2、正是因为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评估和企业价值息息相关,所以国际上无形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均属于同一个专业。想要评估无形资产或知识产权就需要评估企业价值。美国ASA协会关于各类评估专业分工如下: 评估审核与评估管理(Appraisal Review & Management) 企业价值评估(Business Valuation)——包括无形资产评估 珠宝评估(Gems & Jewelry) 机器设备与技术性专业的评估(Machinery & Technical Secialties) 个人动产评估(Personal Property) 不动产评估(Real Property)

二、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一)、高新技术的定义与认定 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同主要有这麽几个标准: (1) 产品的销售额中R&D(研究与开发)支出所占的比重; (2) 科学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3) 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是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 (4) 产品主要技术必须包括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 1991年3月原国家科委公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和办法》,对高新技术的范围进行了规定,把新兴科学与技术融合在一起。但是目前在国际上对于所谓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并无明确的界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然而,无论如何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明显的特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它是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需要高额投资、且伴随高风险和高收益;高新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且产业一般呈高速增长势态;学科带动性较强、多为交叉学科综合而成;具有高度的战略重要性、是国际军事竞争和经济竞争的焦点。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及评估特性

广州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广州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正式投产之日起,享受2年免征所得税的优惠。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部返还企业。出口额占其销售总额70%以上的,仍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其中5个百分点由同级 1、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正式投产之日起,享受2年免征所得税的优惠。 2、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部返还企业。出口额占其销售总额70%以上的,仍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其中5个百分点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返还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需的各项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实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按实际需要计入管理费用。上述企业投入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费用应逐年增长,年增幅10%以上的,可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4、企业用税后利润投资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与该投资对应的已征企业所得税地方收入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返还企业。 5、企业用取得的利润在我区再投资创办或扩展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产品,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可返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的企业所得税。 6、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及其相关收入。免征营业税;年尽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部分免征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奖励和分配给员工的股份,凡再投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已实际分红或退股的,按分红和退股的数额计征个人所得税。

政策评估

四、政策评估 3.1、政策评估的内涵 3.2、政策评估的类型 3.3、政策评估的功能 3.4、政策评估的困难 3.5、中国政府政策评估的现状 3.6、政策评估的方法 3.7、发展我国政策评估的建议 一、政策评估的内涵 学术界的四种不同观点: 1、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2、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 3、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评估某一现行政策在达成目的上的效果。 ——(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注:政策评估是了解公共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的过程 ——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4、政策评估就是发现并修正政策的误差 —— 朱志宏《公共政策》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可能的产出或已经产生的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 注: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引发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2、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评估机构的活动形式上分: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从评估机构的权力、地位角度 分: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分: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3、政策评估的功能

1.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方式 2.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 3.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4.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4、政策评估的困难 1、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2、政策的重叠和政策资源的混合 3、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5、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具体表现为:①阻止评估  ②将评估引入歧途  ③支配评估过程  ④抵制评估结果 政府抵制评估结果的理由: 1、政策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在目前就妄下断言。 2、政策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任何单一的标准都不足以判断政策目标是否真正实现 3、政策影响又是非常精细的,用简单的表格和统计数据根本无法认定它的结果:如反腐数字是否能说明腐败势头得到有效抑制? 4、政策效果之所以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投入的政策资源不够; 5、政策的积极影响未被真正发现,是因为评估方法采用不当所致,绝非政策本身有问题。 政府为什么常常不欢迎政策评估? ①由于不同群体对政策的要求与预期不一,政府常常追求不一致的目标,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 评估政策将使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不一致的真相暴露,从而引发大量的政治冲突。所以政府为避免冲突而宁愿不进行会招致麻烦的评估研究。 ②政府许多计划和政策只具有象征价值,旨在使目标群体感到政府在关注他们而并不能改变目标群体的实际境况。 政策评估常常“泄露”政府的意图并使政策计划的象征性价值都下降。 ③政府常常倾向于“证明”他们的计划是具有积极影响的。当局往往把对政策影响进行评估,看成对政策的限制和破坏,或者是对自己执政政能力的质疑。

{物流管理}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物流管理)物流产业政策 体系研究

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创立壹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且非易事,要付出许多方面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政府政策对于产业的形成、发展、成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是传统和新兴产业形态的结合体,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物流产业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产业有着密切的产业关联,是有效实现社会再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于经济全球壹体化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是壹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物流活动及资源于区域及国家层次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目标。对于这壹浩大的系统工程,政府政策的调控之手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证实了这壹观点,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和物流关联的各项不同层次的法律和政策以推动和保障区域物流的快速和良性发展。且从1965年起便开始着手规划、集资,于东京近郊的东西南北分别建立了葛西、和平岛、板桥和足力四个现代化的物流基地。这些物流基础对于东京以及整个日本的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能够见出科学合理的政府政策体系对于提高壹个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政策体系对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物流产业仍处于“导入期”,这也意味着学习和追赶的机会和空间,也就是说,我国物流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存于着“后发优势”。当然,后发优势只是壹种潜于的实现追赶的必要条件,要使后发优势得以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后发国家政府仍必须创造壹个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及时推出物流发展政策,为物流产业保驾护航。例如,日本政府1997年4月制定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于指导本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能够于充分学习美国、日本等国家发展物流产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整既有的不适应发展的政策和制定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后发优势”,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家和地区通过实施物流产业政策,确定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和阶段目标,促进我国物流业顺利从“导入期”向“成熟期”高速转型;协调物流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架构,扶持弱小的物流企业,改造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优化物流产业结构,

我国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国内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比较晚,左庆乐、刘杰(2001)研究表明企业业务能力的价值加上企业潜在获利能力的价值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还提出将现金流量折现法与期权定价法结合起来评估企业价值。文中不足之处在于未对其中的参数进行详细地确定,并且文章所采用的折现现金流量法过于传统,那么用此方法评价出的企业业务价值作为期权定价法中标的资产价值和执行价格的输入量就有欠妥当。 王少豪(2002)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一书中,先详细的介绍了国际上现阶段常用的高新技术企业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相对估价法以及期权定价法,并提出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评估高新企业时候的不妥之处[30]。并根据高新企业的评估难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通过对高新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提出应当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列为在事实上的资本性支出,而不是像目前这样把研究开发费用列在经营费用之下,并且还提出研究开发费用可以作为一种“研究资产”在多个会计期间内进行摊销。《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在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上比较完整的。尽管如此,也有些许遗憾之处,比如,在介绍实物期权法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提及将实物期权用于项目的评估中,并没有将实物期权方

法用在对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之上。 王小荣、张俊瑞(2003)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在综合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之后,提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企业价值的理论体系,应当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及其类型、形成机理、定量识别方法等方面。文中还提出了要区分持续经营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和非 持续经营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持续经营条件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又有三个不同的阶段,都应当细分来进行研究。 方芳、周道传、李由(2003)研究中,在对折现现金流量法、相对比较乘数法和期权估价法等,一系列国际上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评述和分析之后,提出相对比较乘数法是最适合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国情的,相对比较乘数法也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同时还提出折现现金流量法代表着我国未来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方向,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折现现金流量法还很难在我国得到应用。 施月华(2003)将Ohlson模型和经济增加值法作了比较研究,通过选取153家公司的面板数据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示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推算的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账面价值较经济 增加值法更加接近,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推算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力更强,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剩余收益估价法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优与经济增加值法[33]。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一) “内容提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政府行为,而且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法制化,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具体比较了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我国应当注意完善的主要政策,并根据我国目前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今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政策取向一项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通常要经历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转让和工业化大生产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开发阶段,因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其固有的特征决定仅仅依赖市场机制通常不能使其达到最符合经济效率的程度,因而有赖于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和促进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持续、规范的发展。一、世界各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风险密集型为一体的新产业、新经济扩张行为,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必须采取全新的政府管理和协调方式,世界各国政府都千方百计从各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条件,如: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鼓励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交流,以扶植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减少社会风险等,在这些条件中,政府政策作为首选的环境条件,对建立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政府行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和法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立法支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杠杆谋求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使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更充分、更迅速地发挥聚积效应,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立法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主题。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政府针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颁布了相关法令,如日本继《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后颁布了《高技术工业智密区开发促进法》和《技术城法》,韩国通过了《高技术工业都市开发促进法案》,台湾颁布实施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等。完全市场化的发达工业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虽没有针对高科技园区的特殊立法,但有多种涉及科技活动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法律,如美国的《1976年美国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机构和优先目标法》、《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小企业创新研究法》,法国的《风险投资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公司》、《新兴企业财政优惠》等管理条例,此外各国还制定了大量有关专利保护、环境政策、技术转移、引进外资的特殊法案。我国现已将高新技术产业视为“朝阳”产业,在资金投入、税收、进出口、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产业倾斜”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但尚无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全国性立法,虽然国务院和一些省人大先后制定了扶持其发展、规范其行为的有关规定和地方性法规,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单靠政府的行政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进一步稳定现行政策,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法律地位,对高技术实行重点保护,从而使该产业具有优于传统产业的发展环境,在我国以立法的形式来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动,进行依法管理,以保障和促进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二)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由国家统一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都是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因此,若没有可靠而雄厚的资金来源是决不可能建成的。在外国,政府的投入多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占60%~70%。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前后历时20年,共耗资13000亿日元。西班牙政府投资100亿建设卡贾图科学城。美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