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实力和声誉也随之增长。
从已有的成果看,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
本文将会结合实例,分别从航空、物联网、材料科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航空航空工业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上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而中国的大型客机C919,就是一次全面突破。
这架飞机是中国有效尊重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象征,也意味着中国航空产业走向了全球舞台。
作为全球第四大飞机制造商,中国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中国还在飞机发动机、航电通讯等领域有了突出的表现。
例如,在发动机领域,中国已经实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能的产品,比如产权发动机和涡扇15。
物联网在物联网领域,中国也在加速领跑全球。
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启了“物联网+”计划,以加快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推广。
大量资金和基础设施被注入到后现代建设中,例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
因此,中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物联网创新生态系统,而物联网成为了中国新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开展迅速,从工业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到农业物联网等各行各业都涵盖在内。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国已经推广了诸如无人机、现代化养殖等技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国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根据科技部5年计划,到2020年,中国应在铝合金、钛合金、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已经人工合成了纳米晶体超早期纯铁材料、高等连铸铜带、基于SiCf/SiC复合材料制备的新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重大关键材料,成为一个新兴的材料科学国家。
正如所述,中国的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发展和变化。
市场需求、新技术和研究领域的拓宽,都正在推动中国向前发展,同时也丰富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未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还将会持续发酵,让人叹为观止。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情景问题切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成果。
2011年9月29日21时许,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视科学事业发展的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学习目标引领本课第一目“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科学创新的重视以及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课第二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则讲述了“文革”结束后,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做出的政策调整,着重讲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对新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本课第三目“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则重点讲述了新时期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出的科技成果。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自力更生②中国科学院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④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⑤实验性原子反应堆⑥原子能⑦1964 ⑧1967 ⑨长征一号⑩东方红一号○11结晶牛胰岛素○12袁隆平○13籼型杂交水稻○14文革○15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6经济建设○17科学技术○181980 ○19当代生产力○20社会经济发展○21科教兴国○22农业○23医疗卫生○241984 ○25神舟五号○26航天技术○27运载火箭○281983 ○29基因测序○30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程序图○3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难疑点探究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领域成就重大的原因(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智慧得以最大发挥。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航天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
我国的航天科技从无到有,成功研制出长征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我国半个世纪以来航天科技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一、制成功了各类战略战术导弹武器,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二、制成功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不同轨道的人造卫星。
三、火箭进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已能承揽各种轨道、不同重量、多种用途的外星发射服务。
四、天战线研制成功了多种人造卫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已有9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留下了身影。
六、间站技术。
中国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
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对接。
其他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尽管中国已跻身世界主要空间国家的行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还比较少,应用卫星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特别是与航天技术发达的俄罗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和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004年 感动中国”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 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 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 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 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 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 重浪, 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什么是火炬计划?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 业的指导性计划, 年 月经中国政府 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 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 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 实施。 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 宗旨是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 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 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 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 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钱学深
“我带了几双眼下 我带了几双眼下 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 袜子送给父亲, 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 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 识献给祖国。 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 为了祖国的强盛, 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 学位后的第 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 了轮船返回祖国。 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 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 上奋斗几十年, 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 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
“我在美国待了 我在美国待了20 我在美国待了 年中, 年,20年中,前三四 年中 年是学习, 年是学习,后十几年 是工作。 是工作。所有这一切 都在做准备, 都在做准备,为了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 点事。 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 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 父”。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 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 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 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 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 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 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 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 用。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1、新中国成立时薄弱的科技基础表现在哪 里方面? • 2、说出1949年11月、1958年新中国科技方 面的大事 • 3、举出海外知识分子回到祖国的代表人物。 • 4、1965年我国科技人员及专门从事科研人 员的数字。
1950年,钱学森同志 上港口时,被美国官 员拦住,并关进监狱, 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 金布尔声称:“钱学 森无论走到哪里,都 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 国,也不能让他离 开。”钱学森同志由 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 失去自由。
• 信息技术
2009年10月29日, 我国国防科技大学 自主研制的首台千 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系统“天河一号” 问世。这标志着我 国成为继美国之后, 第二个能够研制千 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的国家。这是科学 界献给伟大祖国60 岁华诞的一份厚礼。
• 生物工程
国际科学家小组在23日出版的《自然》杂 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基 因只有99.5%相同。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 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某种严重的疾病。
邓小平为963计划 题词:发展高科 技 实现产业化
新中国的科技与成就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复出 后的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他在全国科 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的号召。1978 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 事业发展的春天。
【材料三】1985 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 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 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
2.“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 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新 道路;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 4.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 神与无私奉献。
【材料一】 当今世界,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科
学技术高速发展,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国际间进 行经济、军事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大因素。许多国 家纷纷制订并实施各自的高科技发展计划。 1983 年, 美国率先退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 接着是。法国及西欧的“尤里卡计划”,苏联、东欧 的高科技发展计划也相继出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把在全球 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 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 家。西方国家更是把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 称之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 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目前世界上有 20多 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引种和推广杂交稻。
特点一: 20 世纪 70 年代之 前,国防科技成就较多。
【材料四】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教材
【材料五】80年代以来的科技发展战略: 1、80年代制定实施 “863计划”、“星火计 划”、“火炬计划”等; 2、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新时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新时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科技进步与新时代】——新时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导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从"中等发达"到"全面发达"的过渡阶段。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仅在国内,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并评估新时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和全球竞争力的影响。
一、高速铁路技术的突破和应用1. 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铁路建设和运营水平已一跃成为世界领先水平。
2. 高速铁路技术的突破,不仅为国内运输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选择,也为我国的出口贸易、旅游业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 中国高铁技术的成功应用给世界带来了信心,许多国家纷纷采纳中国的技术和标准,开展相关的合作和项目。
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1. 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在新时代有了巨大的飞跃。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家之一。
2. 我国互联网巨头崛起,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中国科学家和企业都在世界领先地位。
3.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增长。
三、太空探索和航天技术突破1. 在太空领域,我国的成就也备受瞩目。
新时代以来,中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航天项目,例如嫦娥探月工程、蛟龙深海探测工程等。
2. 这些成就不仅仅体现了我国在太空技术领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经济增长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并积极分享成果,我国在全球太空探索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四、人工智能的突破和应用1. 新时代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科研的起步(1)表现:①新中国确立了的发展方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
1949年11月,中国成立。
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②海外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如、李四光、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领域和学科的开拓者。
③1956年,国家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提出了“”的方针,在全国掀起了一个“”的热潮。
(2)成就:①国防领域: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发应堆建成(跨入原子能时代)。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1970年,自制“”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中国开始进入了航天时代。
②医学领域: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素。
③农业领域:成功培育型杂交水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988年)1.文革后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提出了“、”的号召。
1978年,随着全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2.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的论断,它成为实施“”(1995年提出)战略的理论基础。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劳动。
表现:(1)在核技术应用方面:成为少数拥有核技术体系国家之一。
(2)在空间技术方面: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
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技术和“”技术的国家之一。
(3)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2003年,成功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
是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
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4)在信息技术领域: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在生物工程领域: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中国科技之走向世界篇
(1976年—今)
(一)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995)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863计划” “火炬计划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 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 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 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 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 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 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 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 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走向世界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求强
年份
求富求强
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 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B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和规 划,重视科技人才 C科技人员的爱国奉献和努力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体会?
•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 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 科教兴国;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 于2008年9月25日21 ——9月28日17点37分 遨游太空。 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 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中国未来空间站
(4)信息技术: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 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 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为什么要自力更生?
□中国能不能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是不是闭门造车?
一、科研的起步 1、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2、措施(1)成立科研机构:
科技部 (前身是国家科技委员会)
(2)建立科学研究队伍: ①国家培养。 ②爱国知识分子回到祖国。 (3)编制科技发展规划: 1956.科学规划委员会,《十二年科技发展 远景规划》。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历史上曾创造灿烂文化,科技世界领先; 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 现代:科技事业较全面发展。
一、新中国科技之奠基篇(1949年-1965年)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 ——毛泽东
央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我国高科 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期的系统计划,有力 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二)成就
领域 核技术 空间技术 成就
运载火箭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 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 重要的意义。
(1)核能技术: 广 东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浙 江 秦 山 核 电 站
新时期,我国核能广泛运用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科研等方面
(2)空间技术:
通讯卫星
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
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
(3)运载火箭:
长征运载火箭
中国首位航天员 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于北京 时间10月15日9时整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用“长征二号F”型运 载火箭发射升空。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第3课 科学技术发展的与成就
基本要求: 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 拓者;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会考要求: 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开拓者AA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技成就AA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B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 箭研究方面重大成就 AB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要反对不 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 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都是劳动。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邓小平(1977年 5月24日)
20世纪50-70年代,科技进步所占比例在发 达国家平均为49%,有些高达60-70%。美国到60 年代科技投资与经济效益之比已为1:23,80年 代,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为80%。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钱学森 (空气动力学) 李四光
(地质力学)
华罗庚 (数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吴阶平 (泌尿外科)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中国芯”
(5)生物工程: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 参与了。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 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 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新中国科技发展趋势示意图 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使科技受挫 (2) “两个尊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科技体制改革。1985,《关于科学技术体制 改革的决定》 2.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988,邓小平 3.意义: ①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 明特点。 ②对科技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理论概括。 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有人算过一笔账:1985年, 一个茶叶蛋的成本为0.15元, 市场售价为0.40元,一天只 要卖出100个茶叶蛋,每月至 少有750元收入;而从事导弹 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月薪 最多不过400元。
漫画《渴望》 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落后的科技体制的束缚。 原因:
三、新中国科技之走向世界篇
(1976年—今)
1961年,原子弹研制到了最需要加大投入的关口,但此 时我国正处在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于是在国内 引发了一场关于原子弹研制还要不要搞下去的争论: 反对者:苏联停止援助中国;自身工业基础太过薄弱; 国家经济形势非常;搞原子弹花钱太多,会拖累国民经济的 发展。 ——“不能为了一头牛,而饿死一群羊。” 坚持者:原子弹的研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美国的敌视 和中苏关系的紧张,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再穷也要有根“打狗棍”!
二、新中国科技之挫折篇(1966年-1976年)
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 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 ! 知识越多越反动!
清华大学学生批斗教授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大批 科研机构被拆散,科研队伍七零八落,大部分科研工作陷 入瘫痪。 ——教材P93
课外延伸
脑体倒挂:指相同工作时间内,脑力劳动的价格 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的价格的现象。 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两弹一星”
“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 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加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有利 于维护世界和平。
(2)医学:
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饥饿的女孩
(3)农业: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3、主要成就:(1949-1976) (1)国防科技: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 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 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 志。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