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模板】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x第一节:止血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对于创伤而致的出血,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和技术,就能在现场派上用场,就能缓解出血之急,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失血的表现:(一)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___~____。
(二)如果出血量占总量的20%(___~____)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
(三)如果出血量达总量的40%(___~____)时,就有生命危险。
大出血伤员拖延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二、出血类型(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1)皮下出血;(2)内出血(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器官);(3)外出血(是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向体外)。
(二)根据损伤血管分为:(1)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压力高,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液色暗、不间断,缓慢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
(3)毛细血管出血: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常自行凝固,危险性小。
三、止血方法(主要是指外出血)1.包扎止血: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
⑴粘贴创可贴止血: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⑵敷料包扎: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图3-1)⑶就地取材可选用三角巾,手帕,清洁的布料包扎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PPT课件

固定的材料
1:夹板,是最常用的固定材料,其 长寛要与伤肢相适应。 2:无夹板时,可用树枝、木棒、竹 片、硬纸板等来替代。 3:亦无替代材料时,也可把
断肢固定于健侧肢体上。
固定的方法
上肢固定法:(讲解示范) 下肢固定法:(讲解示范) 骨盆固定法:(讲解示范) 其他部位的固定。
1.内脏脱出; 2.异物贯穿伤; 3.断肢(指、趾)残臂(端)。
内脏脱出的包扎
异物贯穿伤 的包扎
三:骨折固定
通过固定来限制伤肢活 动,达到避免进一步损伤、 减轻伤员痛苦、便于伤 员搬运的目的。
骨折的症状
1:一般症状:局部肿胀、疼痛。如伤处 还 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等症,则骨折可能 性较大;
2:加压包扎止血:多用于小静脉和毛细 血管出血;也可用于四肢关节等处动脉出 血(屈肢加墊),有骨折不能用。
3: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部动脉出血。
4:止血带代用品止血:常用三角巾、布 带、毛巾、领带、回巾、衣袖等。
加压包扎止血
上止血带注意事项
1:止血带适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轻微 出血不 宜使用; 2:上止血带不宜直接扎在皮肤上; 3:上止血带后,应做好明显标志,派专人护送,並 向接收医护人员叫交待查清楚; 4:上止血带时间过长,每隔一小时,应放松2─3 分钟,以避免肢体坏死; 5:上肢止血时,应避开上臂的中1/3处; 6:不能用铁丝、细绳索、线等替代止血带。
Thank You
理、微生物学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 五行、八 纲脏腑辨 证基础上 ,运用朴 素辩证法 及思辨推 理方法, 认识机体 、自然、 疾病三者 关系,发 展起来的 一门以“ 功能人”包 括功能脏 器为概念 的独特的 医学哲学 理论体系 。在治疗 上,除了 药物外, 还有针灸 、推拿气 功、耳针 等特殊疗 法,它是 世界传统 医学中最 完善的一 种医学理 论体系。 它为人类 尤其为中 国人民健 康和民族 繁衍做出 了巨大贡 献。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课件

现场止血法
(四)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 大而深的伤口;方法如下图示。先用镊子 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 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 角巾绕颈部至对侧臂恨部包扎固定。
现场止血法
(五)止血带法:
用于其他止血方法 暂时不能控制的四 肢动脉出血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 皮止血带、布条止 血带两种
特殊创伤处理
伤口异物的处理
• 表浅异物,直接去除后包扎。 • 深部尖刀、钢筋等异物,不要现场拔出,
送入医院后处理。
特殊创伤处理
离断肢体的现场处理
• 立即止血 • 包扎伤肢残端 • 如离断肢体尚有部分组织相连,严禁人为
离断 • 断肢在现场不清洗,不涂药 • 将处理好的离断肢体连同伤病人一同送医
院
特殊创伤处理
现场止血法
止血带法注意事项:
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应越短越好, 一般不应超过1h,最长不宜超过3h ;且每隔1h左右放松1-2 min,放松 期间在伤口近心端局部加压止血 标记:使用止血带必须在患者的体 表做出明显的标记,注明伤情和使 用止血带的原因和时间,并严格交 接班 衬垫:为避免损伤皮肤,止血带不 能直接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纱布等 物品做衬垫,并需平整,避免有皱 褶。
脊柱骨折固定
自制颈托 脊柱板·头部固定器
固定方法:
骨盆骨折
上臂骨折
四肢骨折
前臂骨折
大腿骨折
四肢骨折
小腿骨折
固定术
固定术
固定术
1
及时、迅速、安 全地将伤员搬离 事故现场, 避免 伤情加重,并迅 速送往医院进一 步救治
搬运
2
急救人员应考虑的 因素 伤者伤势,必 须在原地检伤、包 扎止血及简单固定 后再搬运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第一节:止血1.包扎止血: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
⑴粘贴创可贴止血: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⑵敷料包扎: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⑶就地取材可选用三角巾,手帕,清洁的布料包扎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常用的器材(图3-2):加压包扎的方法:⑴直接加压法:通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而止血。
操作要点:伤员坐位或卧位,抬高患肢(骨折除外),用敷料覆盖伤口,覆料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如果敷料已被血液浸湿,再加上另一敷料。
用手加压压迫,然后用绷带、三角巾包扎。
⑵间接加压法:伤口有异物的伤员,如扎入体内的剪刀、刀子、钢筋、玻璃片等,应先保留异物,并在伤口边缘固定异物,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3.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以压闭血管,阻断血流。
采用此法救护人员需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
仅适用于急救,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现分述如下:⑴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面部的大出血常压住双侧才能止血。
⑵颞部出血:用拇指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上用力,可将颞动脉压住。
⑶颈部出血:在颈根部,气管外侧,摸到跳动的血管就是颈动脉,用大拇指放在跳动处向后,向内压下(图3-6)。
⑷腋窝及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处向下向后摸到跳动的锁骨下动脉,用大拇指压住。
⑸前臂出血:上臂肱二头肌内侧用手指压住肱动脉能止住前臂出血。
⑹手掌手背的出血:一手压在腕关节内侧,通常摸脉搏处即桡动脉部,另一手压在腕关节外侧尺动脉处可止血。
外伤急救基础知识

④中暑
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 出汗、 口渴、头昏、耳 鸣、胸闷、心慌、恶心、 四月支无力等。
此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或运动,到阴凉处休息,可喝些冷饮、 淡盐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药。如 在有先兆症状时不采取措施而继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 患者可能发展到中度或重度中暑,出现体温上升,皮肤灼热、 呼吸急促、呕吐、烦躁、抽搐、昏迷。可用冰袋敷患者头、 颈、腋、腹股沟部位,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13
(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
14
(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 拉车式等方法
15
(3)多人搬运法是用千卧托运等方法
16
①眼有异物②触电③烧(烫)伤④ 中暑⑤溺水⑥鼻出血
17
①眼有异物
常见有金属屑、煤渣、 砂粒、灰尘、谷类、 麦芒、小飞虫等异物 进入眼角膜、结膜、 甚至深入n艮球。异物入眼后,有不同程度的异
1
目录
一、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①止血②包扎③固定④搬运
二、急救常识
①眼有异物②触电③烧(烫)伤④中暑 ⑤溺水⑥鼻出血
一、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①止血②包扎③固定④搬运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 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 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基本原则 先抢后救,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23
⑤溺水
溺水是人淹没水中,水进入气道 而窒息缺氧。溺者全身冰冷, 面 色青紫,上腹膨隆,两眼通红。 抢救溺水,要迅速将溺者头部抬 出水面并拖上岸,除去溺者口、鼻腔的泥沙杂草等,应迅背倒立倒水法:将溺者双脚提起,使溺者呈倒立状,用手轻拍溺者背部。 (2)伏膝倒水法:抢救者应左脚跪地将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右大腿上,使其头部 。上肢下 垂,抢救者左手将溺水者头部稍抬起使脸朝地面,右手轻拍溺水者腰背部(图l、2)。溺水 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中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直至呼吸心跳恢复。
现场外伤急救四大技术

现场外伤急救四大技术
1.止血:将伤口处上血垫物如纱布或压布,将伤口周围张力释放,减少周围活动,进行留下性勒扎绑带,并利用内外物对伤口紧紧包扎,保证伤口接受有效止血。
2.夹具固定:担任提拔和横桥固定,如手指、足指、髋关节、膝关节、胸骨等骨折部位,采用内外片固定,定位和支撑骨折。
3.疼痛缓解:举办静脉注射止痛药物,如咖啡因加橙衣硫磺酸、哌拉
西林、咖啡因等,疗效可持续2~6个小时不等。
4.伤情监测:定量评估伤者气象、血压等指数,结合伤口外观及神志
局全,及时识别伤者体内发生有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知识

3、止血带止血法
6
包扎
包扎的目的: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 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 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 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7
包扎
注意事项: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 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 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 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 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 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 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 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 情况。
15
(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 方法
16
(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 式、拉车式等方法
17
(3)多人搬运法是用千卧托运等方法
18
结束!
谢谢大家!
19
11
骨折固定的方法
肱骨骨折夹板固定法 前臂骨折甲板固定法
12
13
14
搬运
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 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 员送到医院去作进一步的诊治。搬运过 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伤员的伤情变化。 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 徒手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 离短。
8
包扎的方法
9
骨 折
骨折的急救要点:
l、 止血 2. 加垫 3. 不乱动骨折的部位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
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10
骨 折
骨折固定的材料:
1、夹板 (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 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2、敷料 (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 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 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
创伤现场急救的四项基本技术ppt课件

结束
代用。夹板与肢体之间要用布、棉花、纸
等软物充垫。一般情况下,现场对骨折不
作整复。
1、上臂骨折:将一块木板 放在外侧,用绷带或布条缠绕绷 扎,然后把上臂与胸壁固定,前 臂悬挂胸前。也可用装胶布的纸 板筒,纵形剪开,套于上臂捆扎 固定。
2、前臂骨折:在前臂外侧捆扎一块木板,长度自 肘后至手指,然后用三角巾悬挂。如无木板,稍厚的 杂志、书包均可代用
7、下肢出血:用两手大拇指压住大腿根部中间的股动脉, 也可用手掌按压。足部出血,应同时按住位于踝部或足 背正中的足背动脉和在内踝与跟骨之间的胫后动脉
(二)止血带止血法。
通常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损伤出血,止血带
以富有弹性的橡皮管为佳,也可用布带、腰带、
绷带等代替。皮肤与止血带之间要用绷带、布块
或衣袖衬垫。
部横行环绕打结,两 尾角分别从前后绕至 腹股沟内侧打结。臀 部反之。
5、手、足部包扎法:伤手置于三角巾中间,底边在 近侧,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背,再将两边于腕部交叉缠 绕打结。足部包扎与此相同
三、固定
现场对骨折、肌腱韧带断裂的病人应
作临时固定,所用夹板可就地取材,常用
木板条、竹片,甚至硬纸板、杂志本也可
3、颅骨骨折脑组织向外膨出或腹部开裂肠子外露者, 除消毒纱布敷盖外,环周用纱布圈套住或用干净碗扣 住,然后再包扎。
(一)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法: 用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 第一周可稍斜绕,以后 各周均平绕,绕第二周 时将第一周外露的斜角反折压住,这样不易脱落。
2、螺旋形包扎法:先环形包扎二周,然后由下向上 斜形缠绕,每周重叠约1/2 至 1/3。 3、螺旋反折包扎法: 适用于粗细变化较大的下肢, 先环形包扎二周然后从下向 上螺旋缠绕,每绕至前面时 向下反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固定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之一的固定术主要用于骨折的时候,因此,在学习固定方法之前要先了解骨折的症状和急救要点,才能正确地使用固定方法。
(一)骨折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外伤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时叫骨折。
由于致伤外力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叫开放性骨折,未与外界相通的叫闭合性骨折。
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
依骨折线的走向不同,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等。
还可按骨骼的名称分为股骨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等。
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
(二)骨折的主要症状:骨折的类型和部位不同其症状不完全相同,但骨折的局部症状主要有: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可用骨摩擦音。
2、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伤水肿,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
3、畸形:由于骨折端的错位,肢体常发生弯曲、旋转、缩短等畸形,当骨折完全断离时,还可出现假关节样的异常活动。
4、功能障碍:骨折断后,肢体原有的骨骼杠杆支持功能丧失,如上肢骨折时不能拿、提,下肢骨折时不能行走、站立。
5、大出血:当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伤员往往发生大出血,出现休克。
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
(三)骨折的急救要点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l、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但是,现场急救时,搬动伤员伤肢是难免的,如为使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移动伤肢,这时可以一人握住伤处上方,另一人握住伤处下端匝着肢体的纵轴线作相反方向的牵引,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然后边牵引边同方向移动,另外的人可进行固定,固定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然后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
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四)骨折固定的材料: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
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五)骨折固定的方法:1、前臂骨折的固定方法:用夹板时,可把两块夹板分别置放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可在伤员患侧掌心放一团棉花,让伤员握住掌侧夹板的一端,使腕关节稍向背屈,然后固定,再用三角中将前臂悬挂于胸前。
无夹板时,可将伤侧前臂屈曲,手端略高,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前(见图34) 。
2、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可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在伤臂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或布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
无夹板时,可将上臂自然下垂用三角巾固定在胸侧,用另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挂在胸前:亦可先将前臂吊挂在胸前,用另一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胸部(见图35)。
3、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将夹板置于小腿外侧,其长度应从大腿中段到脚跟,在膝、踝关节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固定,再将两下肢并拢上下固定,并在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
无夹板时,可将两下肢并列对齐,在膝、踝部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将两腿固定,再“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 (见图36 、37) 。
4、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将夹板置于伤肢外侧,其长度应从腋下至脚跟,两下肢并列对齐,垫好膝、踝关节后用绷带分段固定。
用“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
无夹板时亦可用健肢固定法(见图38、 39)。
5、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让病人坐直挺胸,包扎固定人员用一膝顶在病人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两手把病人的肩逐渐往后拉,使胸尽量前挺,然后作固定,方法是在伤者两腋下垫棉垫,用两条三角巾分别在两肩关节紧绕两周在计部中央打结,打结时应将三角巾用力拉紧,使两肩稍后张,人结后将患者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又,用另一条三角巾在平肘处绕过胸廓,在胸前才丁结固定上肢。
亦可用绷带在挺胸、两肩后张下作“8”字形固定(见图40)6、脊椎骨折的固定方法:脊椎骨折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脊椎弯曲和扭转,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
如有脑脊液流出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加压包扎。
固定时,由4--6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抬到硬木板上。
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砂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再用布条固定。
胸椎骨时应平卧,腰椎骨折时应俯卧于硬木板上,用衣服等垫塞颈、腰部,用布条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见图41--44)。
搬运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员送到医院去作进一步的诊治。
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伤员的伤情变化。
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徒手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离短。
(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见图45)。
(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方法(见图46)。
(3)多人搬运法是用千卧托运等方法(见图47)。
担架搬运法: (见图48)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
常用搬运工具有帆布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门板、床板以及铲式、包裹式、充气式担架。
伤员上担架时,要由3--4人分别用手托伤员的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平放到担架上,并加以固定。
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担架和搬运方法,如上肢骨折伤员多能自己行走,可用搀扶法。
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颈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时,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避免晃动。
现场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来向患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脑供血。
呼吸心跳骤停,医学上叫猝死,多见于冠心病、溺水、电击、雷击、严重创伤、大出血等病人,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家庭和工作单位,多来不及送医院抢救。
在发病4分钟内能开始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能救活无数的猝死病人,因此,让更多的人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术,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当病人突然倒下时,首先应边摇边喊病人,判断是否失去知觉,有无呼吸心跳,无反应,应立即开始做心肺复苏术,其步骤如下:1、病人的准备:将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当病人有外伤(如骨折等)时,要小心搬动,以免加重伤情。
保持病人气道通畅,可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或托颈)法,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根、会厌阻塞气道口,方法是操作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右侧,左手置病人前额上用力后压,右手指放在病人下颌骨下沿,将颏部向上向前抬起。
2、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是向病人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
方法是:抢救人员将置于病人下颏的右手向下压其颏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呼入的空气逸出。
抢救人用自己的双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的外部,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然后以中等力量,用1--1. 5秒的速度向病人口中吹入约800毫升空气,吹气后,抢救人员即抬头侧过一边,作一次深吸气,待下次吹气,如此按每分钟12次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见图49--51)3、胸外心脏按压:目的是通过朐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
方法是抢救人员在病人右侧时,其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再将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婴儿可用食、中指尖,儿童可用一只手掌根),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朐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约3. 5--4.5厘米(婴儿1.5--2. 5厘米,儿童2. 5--4厘米),按压和放松相间,时间相等,但手掌不离开病人朐骨部位,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80--100次(见图52、 53)4、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
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
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4)复苏的成功与终止。
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
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
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
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心前区捶击术心前区捶击术是用于的小鱼际在胸骨中部或中下部1/3作快速单次捶击。
用于发生心脏停搏、心室颤动或心室性心动过速的即时,以及房室传导阻滞者在安装起搏器前发生心脏停搏的即时。
一般只作一次捶击,若无反应时,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术。
心前区捶击术不属于复苏术,一般不用于现场抢救,捶击虽可用于有潜在反应能力的心脏,可以引起心电效应,激起停搏的心脏恢复跳动。
但不能代替有效的胸按压术,因为捶击不仅对时间较长的心室颤动、缺氧性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无效,而且可使室性心动过速转化为心室颤动,可使失血或窒息的病人发生心室颤动,所以要在有明确的指征时才能使用心前区捶击术。
婴幼儿在任何情况下均禁止使用心前区捶击法。
写这一节的目的在于希望不能掌握使用心前区捶击术指征的非专业医务人员,不要随便使用心前区捶击术。
急救要分先后缓急现场急救(或称院前急救)是指医护人员未到之前,对由于疾病、意外创伤及灾害等引起的伤害,进行就地应急处理和护理,为转运病人创造有利条件,减轻病人的痛苦,防止伤势、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