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

01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02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VS
对于有狼疮性肾炎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缓解症状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如高血压、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有助于控制病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04
CHAPTER
预后和康复
患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
留意自身症状,如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诊断标准
先通过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初步筛查,如有异常再进行肾活检确诊。
诊断流程
需与其他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进行鉴别,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03
CHAPTER
治疗手段
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自身抗体,减轻肾脏损害。
清除自身抗体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血浆置换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03
02
01
肾活检
通过获取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狼疮性肾炎的金标准。
病理类型
根据肾脏病理表现,将狼疮性肾炎分为局灶性、弥漫性和膜性狼疮性肾炎等类型。
B超
观察肾脏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评估肾脏损伤程度。
CT和MRI
有助于发现肾脏及周围组织的异常病变。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结果,综合评估病情,确诊狼疮性肾炎。
谈谈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

谈谈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其都比较陌生,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个疾病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狼疮性肾炎通常伴随着SLE的发生。
它是SL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约有50%的SLE患者存在肾损害,首先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尿蛋白等肾脏损伤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肾脏功能会逐渐降低,尿量会明显减少,尿液会变得浑浊,同时尿蛋白也会增加,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它吧。
一、什么是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多种肾脏损伤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尿蛋白、高血压、水肿、贫血、疲劳等。
在中医学中,狼疮性肾炎通常被归为“肾病”范畴,认为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治疗通常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主要手段,如中药加减方、针灸等。
而在西医学中,狼疮性肾炎则被视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攻击自身肾脏组织导致的。
西医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肾透析、肾移植等手段。
同时,西医也强调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肾脏受损程度。
二、临床表现中医上的临床表现:肾虚证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期,表现为腰酸腿软、乏力无力、面色晦暗等症状。
瘀血证型:多见于急性肾炎期,表现为尿液中带血、腰酸腰痛、月经过多等症状。
气血不足证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期,表现为面色晦暗、乏力无力、头晕眼花等症状。
西医上的临床表现: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是狼疮性肾炎最常见的体征之一。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可以是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或者镜下血。
高血压:狼疮性肾炎导致肾功能受损,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水肿:由于肾脏不能正常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导致身体出现水肿。
肾功能受损:狼疮性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

出现“满堂亮”现象,早期补体成份C1q、C4 阳性率可达90%
01
间质、沿TBM免疫荧光阳性率在60%以上,是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阳性
02
肾小管上皮细胞核阳性率可高达40-50%
03
免疫荧光:
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现
SLE及N-SLE组TBM、间质及小管上皮细胞 核免疫荧光结果比较
型狼疮性肾炎
0-20%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正常或有轻度肾功能受损 终末期尿毒症少见 受累肾小球数目在50%左右时临床表现同Ⅳ型
不同类型狼疮性肾炎的肾脏表现
型: 临床症状较重 大量蛋白尿、显著的镜下血尿或较活动的尿沉渣 半数左右为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 增殖严重者或伴大量新月体形成的可发生ARF
上皮细胞核 TBM及间质 阳性数例 % 阳性数例 % SEL 12 44 15 60 N-SLE 1 4 5 20 X2 13.24 6.8 P <0.001 <0.001,>0.001
纤维蛋白原沉积常见,鲍曼氏囊壁更为显著
免疫荧光: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广泛的、大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全部肾小球的任何部位,内皮下部位更为显著
01
上皮下及GBM内沉积也较常见
02
系膜细胞及基质插入并形成双轨征
03
电镜: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01
02
03
04
05
光镜:
a: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极为类似
狼疮性间质肾炎:肾小球损伤并不重,小管间质损伤明显
狼疮性肾炎的间质、小管损害
狼疮性肾炎的相对发生率
Ⅰ型 <1% ⅡA及ⅡB共 26% Ⅲ型 18% Ⅳ型 38% Ⅴ型 16% VI型 1%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严重内脏受累之一,临床上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为特征。
临床诊断LN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本文将就LN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1. 肾脏病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2.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皮疹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免疫学检查,ANA、dsDNA、C3、C4、抗磷脂抗体等。
2. 尿常规检查,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3.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三、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1. 肾小球病变,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
2. 肾间质病变,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
四、诊断标准。
1.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以下任一项即可诊断为LN:(1)肾脏活检病理学表现符合LN;(2)肾脏活检病理学表现不典型,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提示LN,但尚无肾脏活检结果。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LN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不能片面依赖单项检查结果;2.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病变,如感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3. 对于LN的诊断,应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等。
六、结语。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不能片面依赖单项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在诊断LN 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病变,采取综合性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关于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在诊断LN时有所帮助。
狼疮肾病诊断特标准

狼疮肾病诊断特标准
狼疮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诊断狼疮肾病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狼疮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患者及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狼疮肾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表现:初期狼疮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脸部红斑、皮肤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心脏病变、尿量增多、全身乏力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水肿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狼疮肾病患者的肾脏损害首先表现在尿蛋白增加,正常情况下,尿蛋白低于0.5g/h,而狼疮患者尿蛋白明显增多。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3.免疫系统检查:狼疮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中,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较为常见。
此外,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免疫指标呈阳性。
4.血液系统检查:狼疮肾病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状。
5.神经系统表现:部分狼疮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如精神疾病、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癫痫等。
综合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狼疮肾病进行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狼疮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患者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总之,狼疮肾病的诊断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在确诊后,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重生活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
狼疮性肾炎诊疗规范

狼疮性肾炎诊疗规范【概述】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程度轻重不一,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相差悬殊。
【诊断要点】1.LN诊断标准:首先必须符合SLE 的诊断标准,同时应具备肾脏受累表现。
(1)SLE 的诊断标准:目前采用SLE 的诊断标准是由美国风湿病学会拟定的,11 条诊断条件中如有4 条以上符合就能诊断SLE。
(2)肾脏受累表现:LN 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高血压,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等。
蛋白尿是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25% 的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
镜下血尿多见,肉眼血尿发生率低(6.4%),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白细胞尿和管型尿。
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变的活动性。
少数患者还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及钾代谢紊乱。
15%~50% 的LN 患者存在高血压,伴有肾功能损伤,严重者表现为少尿、高血压、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如患者接受并同意,应积极行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
(1)病理分型具体分型如下:Ⅰ型系膜轻微病变型狼疮性肾炎Ⅱ型系膜增生性狼疮性肾炎Ⅲ型局灶性狼疮性肾炎Ⅳ型弥漫性狼疮性肾炎Ⅴ型膜性狼疮性肾炎Ⅵ型终末期硬化性狼疮性肾炎(2)免疫荧光LN 患者肾小球免疫荧光通常为IgG 为主的沉积,并出现C4、C1q 与C3 共沉积。
IgG、IgA、IgM 以及C3、C4、C1q 染色均阳性,称之为“满堂亮”。
对LN 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免疫复合物在小管-间质沉积也是LN 的特点之一。
各型均可见小管-间质免疫荧光染色阳性(以Ⅳ型最突出)。
LN 除累及肾小球外,肾小管间质和血管也常受累,伴间质和血管病变者肾功能损害往往较重,对治疗的反应差,预后不好。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明确了肾脏病理类型的LN治疗方案及原则:1、Ⅰ型及轻症Ⅱ型LN:无须针对LN 的特殊治疗措施,一般给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当有严重肾外表现时,则按肾外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合并肾损害则称为狼疮性肾炎(1upusnephritis)o本病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5~10,女性发病多集中于生育期。
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累及,其中肾脏为主要受累器官。
狼疮性肾炎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血液内含有多种抗自身组织的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诊断提示】(1)多见于年轻女性。
(2)临床上除具有肾炎或者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外,常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如反复发热、面颊部蝶状红斑、关节肿痛、脱发、浆膜炎、肝脏肿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
(3)血常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白细胞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Y-球蛋白增高,狼疮细胞阳性,血清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DNA结合率2。
20,总补体及补体成分不同程度的减低。
IgA.IgG不同程度的升高。
【临床分型】WHO将狼疮肾炎分型如下。
I型:正常或轻微病变性。
∏型:系膜增生性狼疮肾炎。
In型:局灶性狼疮肾炎。
IV型:弥漫性节段性和球性狼疮肾炎。
V型:膜性狼疮肾炎。
V1型:严重硬化性狼疮肾炎。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狼疮活动期卧床休息,增加营养,避免日光暴晒。
缓解期可适当参加学习和一般工作。
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治感染,避免应用磺胺类药物及增加肾脏毒性的其他药物。
2.药物治疗一般采用”四联疗法",对于表现持续高热、神经精神症状明显、皮肤广泛性红斑或紫瘢、显著蛋白尿或血尿,或者"四联疗法"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可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
3.其他治疗必要时,可行血浆置换疗法、血液透析及肾移植等治疗。
狼疮性肾炎诊治绝招 (3)

狼疮性肾炎诊治绝招(本文内容真实可靠,请放心下载备用)狼疮性肾炎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肾小球损害为主要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肾脏病理学异常者达100%,有明显肾脏受累者占70%,狼疮肾炎是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它是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有哪些症状?1.肾外表现:发热,皮疹(面部蝶疹),关节痛,贫血,心肌炎,心包炎,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
约半数病儿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部分病儿可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
2.肾脏表现: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几型:(1)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血尿:即无水肿、高血压等,仅有轻中度蛋白尿或血尿。
(2)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可有水肿、高血压,尿检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部分病例有肾功能不全。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除有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外,尚有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迅速恶化,短期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4)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类似特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炎型。
(5)慢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有不同程度水肿、高血压、持续蛋白尿、血尿,有轻重不一的肾功能不全表现。
(6)肾小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尿量增多、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和排出小分子蛋白,此型单独少见,多数合并于肾小球病变。
需要做哪些检查?1.血常规:多有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沉增快。
2.自身抗体:血清抗核抗体多阳性,活动期滴度>1:160。
3.血清补体:3/4有低补体血症,血C3下降。
4.其他检查:狼疮细胞70%~80%阳性,循环免疫复合物66%~69%阳性,高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如何治疗?生地30克,玄参30克,忍冬藤30克,虎杖30克,苦参30克,羊蹄根30克,接骨木30克,落得打30克,六月雪30克,麦冬12克,川牛膝12克,生薏苡仁12克,知母9克。
热不退,加生石膏30~6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生地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9克;气虚,加黄芪30克,茯苓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尿蛋白不减,加猫爪草30克,石龙芮30克,龙葵3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 选择指针及反指针
甲基强的松龙
指针:(a)临床类型为RPGN、急性肾炎综合征 (尤其有肉眼血尿);(b)肾活检显示肾小球有大 量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沉积、伴细胞性新月 体、袢坏死;(c)严重狼疮性血细胞减少、心 肌炎、心包炎、狼疮性肺炎、肺出血(需排除 感染)、狼疮性脑病、狼疮危象及严重皮损。
反指针:高血压、少尿、感染、股骨头坏死等
CTX
指针:①活动性l N,肾功能有下降倾向 者;② 肾组织有活动性病变;③大量激 素治疗,LN仍继续进展者,或激索耐药 或依赖,或激素副反应严重或禁忌应用 者。
反指针:感染(近两周内)、WBC<3 000, CD4 T细胞<200/微升、肝酶升高、 CTX过敏等。
MP与CTX双冲击
指针: (a)活动性IV a、IV b,临床表现为RPGN、 急性肾炎综合征;肾活检肾小球大量细胞浸润 及免疫复合物沉积,尤其伴细胞性新月体者; (b)伴有严重狼疮性血小板减少、狼疮性脑病、 狼疮性肺炎或心肌炎等。IV c,IV d型病例不 适合大剂量CTX。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狼疮性肾炎诊治中的一些问题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临床分型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 狼疮性肾炎临床活动指标 狼疮性肾炎病理指标 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狼疮性肾炎患儿住院需要完成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狼疮性肾炎的肾活检指针
狼疮性肾炎临床活动指标
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狼疮性肾炎患儿住院需要完成的临 床及实验室指标
肾脏:血压、肾功能、肾脏B超;尿蛋 白、尿沉渣镜检(RBC,WBC,管型)、 尿蛋白电泳、小管功能。
肾外:体温、皮肤及关节、浆膜、肺、 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脏损伤,月经 情况等。 狼疮活动性评分SLE.DAI。
狼疮性肾炎患儿住院需要完成的临 床及实验室指标
根据病理分型治疗
【附】 免疫抑制剂:CTX静脉冲击有2种方法 可选择:(1)750mg/(m2·次),每月1次,共6次;继 之为每2~3个月1次,至完全缓解1年,但不超过3 年。(2)8~12mg/(kg·d),每2周连用2d,总 剂量达到150mg/kg时逐渐减为每3个月连 用2d,至完全缓解,再巩固1年,此期间每半年连 用2d。无冲击条件者亦可给予口服CTX或 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 硫唑嘌呤等)。
狼疮性肾炎临床活动指标
说明:将7~10分定为重度活动,3~6分定 为中度活动,1~3分定为轻度活动,1分 以下为病情稳定或活动静止期(分值重叠 或空隔者从权,可酌情上靠或下靠)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指标
LGN病理指数和慢性指数项目
活动指数
慢性指数
肾小球病变
1.细胞增生
1.肾小球硬化
2.纤维素样坏死或核碎裂 2.纤维性新月体
根据病理分型治疗
Ⅰ型、Ⅱ型: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治 疗;当尿蛋白>1g/d时,给予泼尼松治疗, 并按临床活动程度调整剂量和疗程。
根据病理分型治疗
Ⅲ型、Ⅳ型:泼尼松+免疫抑制剂联合 应用。泼尼松:1.5~2mg/(kg·d),6~ 8周,根据治疗反应缓慢减量(尽可能变为 隔日),至相当于10~15mg/d或20~30 mg,qod时维持至少2年。初发时或疾 病暴发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15~30 mg/(kg·d),3d为1疗程,根据病情可 间隔3~5d重复1~3疗程。
① 尿蛋白≥1.0 g/24 h; ②血清肌酐水平>98 mol/L(女性)或
≥l15mol/L(男性); ③ 在适当治疗下肾功能仍呈进行性减退。
狼疮性肾炎的分型治疗
根据临床分型治疗
1.一般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 尿者,可参照病理Ⅱ型或Ⅲ型轻度给予治 疗。
2.一般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者,可参照病理Ⅲ型、Ⅳ型或Ⅴ型治疗。 3.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首先给予甲基 强的松龙冲击,而后参照病理Ⅳ型治疗。
3.细胞性新月体
4.透明血栓.铁丝圈
5.炎细胞浸润
肾小管间质病变
1.单核细胞浸润
1.间质纤维化
2.肾小管萎缩
上述各项每项评分0—3分,纤维素样坏死 和细胞性新月体双倍计分,活动指数最高24 分.慢性指数最高l2分。
活动性指数升高是积极给予激素、免疫抑
制药治疗的重要指征。慢性指数则与晚期肾脏 病的程度呈正相关。活动性指数轻至中度升高 提示病情有可逆性,积极治疗后肾功能可好转 或稳定;活动性指数和慢性指数均中度升高仍 是积极治疗的强烈指征;活动性指数重度升高 应积极治疗,但它反映肾脏结构有严重的活动 性破坏,常可导致瘢痕形成。
狼疮性肾炎的激素治疗及减量 方案
大剂量激素应用的指征有: ①大量蛋白尿或进行性肾功能低下; ②血清抗DNA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增高; ③低补体血症;
④肾活检病理改变为弥漫增殖型。 中剂量激素应用的指征:合并应用免疫 抑制剂
狼疮性肾炎的激素治疗及减量 方案
激素减量方案:(成人标准激素方案)
开始治疗阶段予泼尼松每日1 mg/kg一 1.5 mg/kg,每日晨顿服,8周后开始 减量,每周减原用量的10% ,至小剂量 (每日0.5 mg/kg)改隔日早晨顿服,视 情况维持一段时间后,继续减量至维持 量(隔日早晨0.4 mg/kg)。
血液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清球蛋 白及Ig、自身抗体[ANA,A.dsDNA, 抗.sM,多肽抗体谱,抗心磷脂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血管 内皮细胞抗体(AECA)]、血清补体(c3, C4,CH5o)、冷球蛋白、外周血CD4, CDsT淋巴细胞、CRP、ESR等。
狼疮性肾炎的肾尼松1~1.5mg/(kg·d),逐 渐减量至10mg/d,维持1~2年。增生明 显者按病理Ⅲ型、Ⅳ型治疗。
Ⅵ型:具有明显肾功能不全者,予以肾替 代治疗;如果同时伴有活动性病变,仍应给 予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激素治疗及减量 方案
激素的剂量问题:(成人) 小剂量:10-20mg/d; 中剂量:20-40mg/d; 大剂量:40-90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