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外化技术练习
叙事疗法案例报告题模板(答案版)

正确答案:叙事治疗的哲学观有: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福柯(MichelFoucault)对知识和权力的相关论述。(3分)自我认同的看法:自我认同是社会的产物,是经由历史和文化塑造的。(3分)
2. 2、请结合本案例列举叙事治疗的理论假设中对问题的看法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1)“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2)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3)人的一生当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经验,问题是不会百分之百操纵人的。
3. 3、请结合案例简要介绍叙事的见证、迁移、联结这三个技巧。(9分)
正确答案:见证:是让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同时空的自己来见证那个新的故事和新的自我认同,使得这些行动蓝图更有意义,探索这个新故事带来的机会。见证者可以是不同时空的自己,也可以是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人或动物,或人物形象。例如:5年后的小楠,和丈夫有一个幸福的家,也许有了孩子,那时的小楠看到现在的小楠,在婚前发现丈夫有婚史,还毅然嫁给他,5年后的小楠最想对现在的小楠说些什么?觉得她最想感谢现在的小楠的是什么?她愿意怎样陪伴小楠走过来?联结:联结的问话,是将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提到的不同的主题进行联结。发掘其内在的联系,将某个主题中较好的自我认同和被发掘的力量带入另一个更重要的主题,使他们的意义得到串联,形成一个意义蓝图。例如:你现在说的宽容,和你谈到的,因为爱他所以嫁给他有什么样的联结?迁移:在陪伴个案发现自己的力量,看到自己的不容易的地方后,再引导个案带着现在这种有力量的感觉去看原来面对问题的自己,发展新的自我认同。常常用在叙事治疗接近结束的时候。例如:带着这些新的想法,你如何去面对你刚来时提到的那个忍无可忍?
叙事疗法实践技能的四种技术解读

叙事疗法实践技能的四种技术解读1、外化技术:(我理解的就是心理咨询中的具体化技术)“标准的、美好的、正确的、健康的模式将成为我们的枷锁。
”这是李明博士开场时讲到的一句颇经典而引人深思的语句。
有时候我们都是拿自己和那个模式进行比较,然后觉得自己的生活、事业、人际关系等问题重重。
后现代思维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进行修正和完善。
所以,在叙事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引导当事人将困扰纠结于心的东西外化出来,看到问题所在,找到成长突破口。
把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所以我们谈话的内容不应该是人,而是这个人所遇到的问题。
2、改写技术:我们要改写的是故事的解释和意义。
以一个被诊断为品行障碍的小孩子转变的早年案例解读:为了不让妈妈被爸爸打到,也为了自己上学不迟到,孩子举起东西打碎了家里的玻璃窗。
爸爸妈妈蜂拥而上要打孩子,认为孩子品行问题。
实际上在叙事过程中了解到孩子打碎玻璃的真正初衷,妈妈当时嚎啕大哭……叙事治疗技术与亲子对话艺术。
李明博士讲了一个被认为是自闭,不爱说话的孩子的案例。
孩子画了一幅画,六条腿穿溜冰鞋小狗,你知道这幅画孩子的解读是什么吗?看看答案和你想的一样吗?咨询师问,小狗为什么六条腿呢?孩子说,小狗多了两条腿,可以跑得更快。
咨询师问,为什么要穿溜冰鞋呢?孩子说,这样可以跑更快。
咨询师问,为什么要跑更快呢?孩子说,这样喝醉酒的爸爸就打不着小狗了。
然后孩子讲了40分钟醉酒爸爸打小狗的故事。
案例收获:多问为什么,少说是什么。
叙事中,孩子说出了家的故事……所以,在这里李明博士特别提到“孩子所以不愿意跟家长讲,是因为家长不给孩子们讲话的机会。
家长们常常是自以为是地断定孩子们故事的结果。
魔鬼常常在故事的细节中。
”3、见证技术:衣锦还乡的心理学原理一个人的成长与改变,是需要一些外力因素见证和促进的。
“你妈妈若是知道你这么想,会怎么看?”“除了妈妈,还有谁了解你这些想法?”“你觉得这样做了,老师会怎么看?”……此处李明老师讲了一个恐鸡症患者的故事。
《叙事疗法之了解篇—吴熙娟》

页数:407页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01日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作者: 芙玛.华许(Froma Walsh)
译者:江丽美、李叔珺
页数:48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14日
例5:有一个人自责,就没有力量,外化的说法:不晓得自责是怎么来到你的生活中,回答说:喜欢追求完美,当自己不完美时,就有了自责,叙事:自责也是蛮难得的,自责是一个讯号,自责怎样帮助你成长,帮助自己成功,虽然带给你一些痛苦,自责是宝贵的,自责让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让人从问题里面释放出来,不再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人。
例10:虽然自己做的有不完美的地方,但自己不简单的地方是什么?自己最辛苦的地方感谢受苦的自己、忧郁的自己。人们永远不等于问题。
例11、家暴的妇女,怎么走到现在的?还在养孩子、孝顺公婆,力量是宝贵的。
例12:失恋:外化,在分手里头自己最苦的地方是什么?这个分手带给他的影响需要被怎样被照顾?分手更深的层次在关系里面的渴望,问:那你喜欢的关系是怎么样才会让你开心的?什么样的男孩或女孩会让你舒服很喜欢?这些跟你长大的家里有没有关系?
八、说话其实是很有能量的。如何讲话?
说话温和、吵架不进行人身攻击
讲话进行探索、思索,带着关怀或是愤怒。学习表达。
九、叙事态度:放空、放下自己的想法、充满好奇、聆听、欣赏、专注。
例14:妈妈再婚,孩子焦虑:担心事情没有做好
知识点:睡好、吃好、爱自己、疼自己、照顾好自己
十:重写:生命的态度、现在的自己和5、6岁自己的对话,安慰她、照顾她
例15:尿失禁,妈妈作为对付尿失禁的主人
学习作品: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叙事疗法案例

第一次谈话
C:我觉得可能是自己的性格偏内向或自己的爱好都是内向的,如书法、作 曲等,让我不能很好的与别人沟通。 T:你觉得你是内向的性格阻碍了你与他人的沟通。(问题外化) C:是的 T:这个内向的性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影响你的?(相关影响力的问话) C:其实我上大学之前不是这样的,觉得自己还挺开朗的,在高中和初中我 都有很多好朋友,我在高中还担任过斑长和学生会主席,在全校人面前讲 话我都不会紧张的。但是现在,我在全班人面前发表竞选演说时都会紧张 地手心出汗,在这里我没有一个朋友。 T:好像一上大学,内向的性格就突然闯进了你的生活,并给你造成了很多不 好的影响? C:其实不是突然的,应该说是潜移默化的.我在高中当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因 工作方式的差异,得罪了很多同学。但那时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工作能做 到最好,这点牺牲是值得的。后来同学都开始琉远我,用淇然的态度对待 我。渐渐地我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也开始漠然地去对待周围的人,但是上 大学后,我发觉这样是不对的.开始改变方式主动与周围的同学接触,但 换来的仍然是漠然.我不知道是为什么,难道是我虽然思想上知道要亲近 同学,但实际行动中还是陷在漠然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T:看来你很害怕它。 C:是的.它限制了我与同学的交往,让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T:听起来的确是非常的可恶。它是如何趁机钻进了你的生活呢? (相关影响 力的问话) C:我也不太记得具体什么时候。好像高中之前不是这样。上了高中之后, 我发现其它男生眼里很漂亮、想追求的女生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吸引力,甚至 有些讨厌她们,我倒是跟坐在我后面的一个男生很要好,经常一起聊天、学 习、上学放学,渐渐我对他产生了一种不寻常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像周围男 生对女生的感觉一样。我会非常想他,时时刻刻想跟他在一起。我们吵架时 我会难过,会主动向他道歉,怕他不理我。然后我去图书馆和网上查了一些 资料,才知道我真的跟别人不一样,我是同性恋。 T:你确定要把同性恋的标签一直贴在你身上吗? (问题外化) C:我当然不想,但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我还是很符合的。不是我愿意贴,而 是客观事实。 T:好的,我们暂时先不去考虑这是不是客观事实,如果我们继续用“可怕的 同性恋阴影”这个词来代替“我是同性恋”你可以接受吗? (问题外化) C:可以 T:好,你刚才说你跟那个男生很好很亲密,你们亲密到什么程度?
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之叙事疗法:问题外化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源

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之叙事疗法:问题外化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源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之叙事疗法:问题外化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源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心理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
很多年之前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大家一定印象深刻,里面的主题曲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仔细品味这句话,我们会发现——叙事疗法的精髓就在其中。
叙事疗法认为:积极正向的理念,以及强大的内心能量,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中。
叙事疗法通过故事叙说,帮助来访者感受这些理念,找回这些能量,从此发现更好的自我。
来访者在选择和叙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心理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
在故事叙说的过程中,来访者从“问题故事”中发现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就会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心理咨询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不过是适时的推动和引导而已。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叙事疗法是经常使用的咨询技术之一。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说“你是个有故事的人”,而事实上,谁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呢?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里的人,都在经历着故事里的事,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叙说去诠释自己的人生故事。
通过叙事疗法的运用,帮助每一位来访者在故事叙说的过程中觉察自我,在觉察自我的过程中改变观念,在故事改写的过程中重新建构自己的人生。
叙事疗法的优点很多,其中常用的一种就是“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
如果把问题和人看成一体,要想改变比较困难;但是问题外化之后,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来访者就有能力与方向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4讲-情绪管理之叙事疗法取向的练习与实践

叙事疗法取向的情商(EQ)练习与实践一、关于叙事治疗的刻板印象1. 这是一个需要很会说故事的疗法?2. 这是一个需要很柔软、很感性的疗法?3. 就是问一堆很梦幻很唯美的问句?二、以叙事实践,取代叙事治疗。
1.故事,是经验的最基本单位。
(我们理解的世界是由故事所组成的)2.运用故事的理解架构。
(站在主角位置,理解生命经验的学习智慧)3.从疗愈,到聊遇(在尊敬好奇访问与学习中,让来谈者遇见自己生命中的美好)4.陪来访者说出新的故事,引导来访者觉察真正喜欢的生命样貌,并活出来。
三、叙事实践:(一)why?1.社会建构论:单一真理到多元真实;面对人们间的不一样--求懂尊异。
2.去中心:来谈者是咨询的主体。
创造以来谈者为中心并有效的咨询。
3.去专家:从专家知识运用转到来谈主角的在地性知识建构。
4.解构二元对立:不用好坏、对错来理解;转用主角的偏好与诠释。
(二)What?1.陪伴来谈者听见自己:说出心中最想说、最想被听懂的故事;2.陪伴来谈者改写生命故事:从主干故事到支线故事3.寻访意义的对话:陪伴来谈者搞懂,藏在困顿经验中,所重视与在乎的一致性价值与意义4.偏好的自我认同:陪伴来谈者认出并活出,很想要成为的样子(becoming)、活出偏好的自己(三)How?解构(外化)—再建构(改写)1.Understanding:(1) Becoming意图性的理解: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2)强调生命经验诠释权的运用;请来谈者自身来定义。
2.Not Knowing:不知道的谦卑与好奇。
(经历这个经验,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对你的帮助是什么?)3.透过:问题不等于人的解构与外化、独特意义经验的探索、重组会员、叙事书信、局外见证人、定义式仪式的见证等多元方法进行生命改写。
4.创造经一事、长一智的知行合一;自我诠释与领悟的明心见性。
带着心灵整理后的清晰与笃定,来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四、叙事实践的情商练习1.聆听情绪背后的真故事:尊敬(化解对错)、好奇聆听--就是去了解2.尊敬任何一种情绪的存在(不评价、允许),聆听情绪背后的故事(了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听懂情绪底层的需要,把自己爱回来。
叙事疗法心理辅导案例

叙事疗法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阳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他来到咨询室的时候显得非常拘谨,低着头,不敢看我。
他穿着很普通的衣服,头发有点乱,整个人看起来缺乏自信。
小阳说他在学校里感觉很不自在,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二、辅导过程。
1. 问题外化。
我笑着对小阳说:“小阳啊,你刚刚说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那这个‘觉得自己不行’的想法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怪兽,老是在你脑袋里捣乱呢。
我们得给这个小怪兽取个名字,这样就能更好地对付它了。
”小阳想了一下,说:“那就叫它‘自卑怪’吧。
”我点点头说:“这个‘自卑怪’可真是个讨厌的家伙。
那你能和我说说这个‘自卑怪’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就会跑出来呢?”小阳开始回忆,他说:“在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我要是回答错了,这个‘自卑怪’就会说‘你看你,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你真笨’;还有在操场上看到那些体育好的同学,‘自卑怪’也会冒出来说‘你跑得这么慢,身体又不协调,根本没法和人家比’。
”2. 寻找例外。
我拍了一下手说:“小阳,你看这个‘自卑怪’虽然很讨厌,但它也不是一直都得逞的哦。
你有没有什么时候是把这个‘自卑怪’给打败了的呢?”小阳皱着眉头想了很久,然后说:“有一次,我们小组做一个数学项目,我一开始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在计算数据方面很细心,最后我们小组的成果里我的部分完成得很好。
那时候,我好像就没怎么听到‘自卑怪’的声音了。
”我眼睛一亮,说:“哇,小阳,这可太棒了!你看,你是有能力打败‘自卑怪’的呢。
那你当时是怎么做到这么细心计算数据的呀?”小阳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想着一定要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好,不能拖小组后腿,所以就特别认真,每一个数据都算了好几遍。
”3. 重写故事。
我站起来,兴奋地说:“小阳,我们现在就可以重新写你的故事啦。
以前的故事里,‘自卑怪’老是占上风,但现在我们知道你有打败它的能力。
你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在数学项目这个战场上,你靠着认真细心这个超能力,把‘自卑怪’打得落花流水。
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航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文|朱玉荣叙事疗法是一种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心理疗法,摆脱了将“人”作为心理问题的主体的治疗观念,而是将“事”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倾听心理问题学生的描述与叙事,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找到“叙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将问题外化,帮助学生从“消极叙事”走向“积极叙事”,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从而让学生获得生活和学习的意义。
一、问题外化:找到心理问题发生的内在逻辑在心理健康叙事疗法中,心理老师需要采用“问题外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抽丝剥茧的叙事中感知“个体”与“问题”的分离,在对话中了解“问题”不是内在的“实体”,而是可以克服、可以战胜的外在“客体”,从而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好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小A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在“小升初”考试的压力下,他常常为英语考试感到焦虑不安,觉得自己英语既听不懂,又读不出,总是担心在“小升初”考试中英语会拖后腿,无法进入自己想去的中学。
这样的焦虑与不安开始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活动。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老师运用“叙事疗法”来帮助小A解决心理问题。
首先,心理老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从小A的兴趣爱好入手,聊一聊他的周末生活,两人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逐步将其内在的心理焦虑外化出来。
师:小A,我听说你最近怕上英语课,更担心参加英语考试。
可以和我谈一谈吗?小A:我觉得上英语课的时候,一个个单词就像“怪兽”一样在我眼前跑来跑去,老师读英语单词的时候,有些发音我总是读不准。
只要我一张嘴读单词,周边就有同学笑话我。
师:那考试呢?你能继续分享一下吗?小A:考试的时候,我总感觉选择题不好选,选这个也对,那个也对,不清楚选择哪一个。
每次考完试,老师准备发试卷时,我特别担心,害怕没考好。
我觉得自己太笨了,老师讲的语法我总是混淆。
师:那你拿到试卷后,你不清楚的选择题,最终都做对了吗?小A:虽然大部分都做对了,但是不知道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化问题练习
(Statement of Position Map no. 1 立场地图1)
♦两个人一组
♦想一件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个小问题(不要把“人命关天”的大问题拿来谈,因为我们在这里无法处理)
♦让来访者给咨询师讲述问题的情况,然后咨询师根据以下指南提问。
每一类问题都有一些后续的问题。
1.命名问题
a.充分描述问题
b.了解问题在来访者生活中的发展过程
c.商量着给问题取一个名字。
•可否询问一些关于问题的细节和背景?
•能否详细描述一下问题?
•这个问题出现之前和之后有过什么想法和感受?
•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出现得比较多?
•你可以给这个问题取个名字吗?或者刚才您提到的A,B或者C(在访谈中来访者所提到的问题名称)是否可以作为问题的名字呢?
2.探讨问题产生的影响或者有关影响的问题
a.问题对来访者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b.问题对来访者生活的导向、希望和梦想
c.问题的种种伎俩
d.问题使用的语气语调和内容哪些最有说服力
e.谁是支持问题的——也就是说,什么人、什么力量是和问题站在一边
的
•(问题的名字)对你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问题的名字)对你的人际关系有影响吗?如果有的话,会影响你和谁的关系,如何影响你们的关系?
•这个(问题的名字)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问题的名字)对你生活的哪些其他方面有影响?
•(问题的名字)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居心?
•(问题的名字)使用什么策略来说服你听从它的命令?
•(问题的名字)会不会诱惑你或者恐吓你去做(问题的名字)希望你做的事情?
•(问题的名字)给你设定了什么计划?
•(问题的名字)会让你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和观念?
•(问题的名字)想告诉你什么,或者想让你相信它看待事物的什么观点?
•(问题的名字)会召集什么人来增强它们的力量,帮助它们实现目标?
•(问题的名字)让你如何看自己?
•(问题的名字)会利用你生活中的什么特点或者背景
•(问题的名字)使用什么例子让你相信他的目标是对的?
3.评估问题的影响-请来访者对问题选择自己的立场
•你怎么看(问题的名称)对你的生活的影响?
•你对这种影响有什么感觉?
•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消极的?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还是两者都不是?
•你觉得这种影响是可以接受的还是不可以接受的?或者两者都有?
能否具体说说?
•所以你对问题对你的影响是一种什么立场?
4.论证评估——在问题及其影响和愿望、目标、希望、梦想、价值、原则、
决心和信念之间的关联
•为什么这种影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你为什么会这么看这种影响呢?
•可否跟我讲一个你生活中的故事,帮我理解你为什么对问题采取这样一种立场?
•What values, preference, goals, dreams or commitments is this preference connected to? 这种倾向性与哪些价值、期望、目标、梦想和决心有关?
来源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李明博士课堂资料,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