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3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本课后习题包括答案.docx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本课后习题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第一章作业1-1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 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 4) 50% 冲击放电电压;( 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 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 50% 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 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

.精品文档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 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 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 个。

.精品文档1-5 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 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高电压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电压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电压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表面游离 B:光游离 C:碰撞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答案:表面游离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A:表面游离 B:碰撞游离 C:光游离 D:热游离答案:热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答案:自持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表面游离 B:热游离 C:碰撞游离 D:光游离答案:热游离5.()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乙丙橡胶 B:电工陶瓷 C:钢化玻璃 D:硅橡胶答案:钢化玻璃6.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毛毛雨 B:大雾 C:凝露 D:大雨答案:大雨7.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硅橡胶 B:电瓷 C:玻璃 D:金属答案: 硅橡胶8.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电负性 B:无腐蚀性 C:不燃性 D:无色无味性答案:电负性9.冲击系数是()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

A:50% B:100% C:25% D:75% 答案:50%10.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有很大关系。

A:电场分布 B:粗糙度 C:形状 D:面积答案:粗糙度第二章测试1.固体介质因受潮发热而产生的击穿过程属于()。

A:电击穿 B:电化学击穿 C:闪络 D:热击穿答案:热击穿2.对固体电介质,施加下列电压,其中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A:直流电压 B:工频交流电压 C:雷电冲击电压 D:高频交流电压答案:高频交流电压3.电介质的tgδ值()。

A:随电压升高而下降 B:随频率增高而增加 C:随湿度增加而增加 D: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答案:随频率增高而增加4.偶极子极化()。

A:与温度的关系很大 B:在频率很高时极化加强 C:所需时间短 D:属弹性极化答案:与温度的关系很大5.下列因素中,对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影响最小的是()。

高电压技术课后题答案详解

高电压技术课后题答案详解

高电压技术课后题答案详解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第二章气体放电理论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表面游离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C- C.热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A.自持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C--C.热游离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D.大雨6)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A.硅橡胶20)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极化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在温度不变时,随电压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就见趋近于某一个值,当频率很低时,偶极分子来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当频率接近于某一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经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就开始减小。

在电压频率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分子间粘附力减小,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

极性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与极性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21)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为何1)带电质点不同:电介质为带电离子(固有离子,杂质离子);金属为自由电子。

2)数量级不同:电介质的γ小,泄漏电流小;金属电导的电流很大。

3)电导电流的受影响因素不同:电介质中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主要因素。

2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αd 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αd -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eαd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eαd -1)个新电子,则( eαd -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αd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高电压技术考试复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考试复习题与答案.

⾼电压技术考试复习题与答案.第⼀章⽓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选择题1)A .碰撞游离 C .光游离 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种。

A .⾃持放电B .⾮⾃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 4) ⽓体内的各种粒⼦因⾼温⽽动能增加,发⽣相互碰撞⽽产⽣游离的形式称为。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游离5) ______型绝缘⼦具有损坏后“⾃爆”的特性。

A.电⼯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污闪最危险的⽓象条件?A.⼤雾B.⽑⽑⾬C.凝露D.⼤⾬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属⼆、填空题9) 、电晕放电、刷状放电、⽕花放电、电弧放电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极⼩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湿度增加,空⽓间隙击穿电压提⾼。

12)13) 击穿特性。

14) ⽓体中带电质⼦的消失有扩散、复合、附着效应等⼏种形式15)16) 17) 标准参考⼤⽓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0b 101.3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闪络电压就越_低_____ 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表⾯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积上___Nacl_______20) 料三、计算问答题2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22) 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负极性时略⾼? 23)影响套管沿⾯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4) 某距离4m 的棒-极间隙。

高电压技术习题及答案复试必备

高电压技术习题及答案复试必备

第一章气体放电的根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外表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瓷 B.钢化玻璃 C.硅橡胶 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2/cm mg 。

A.≤0.03B.>0.03~0.06C.>0.06~0.10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硅橡胶B.电瓷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电极构造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外表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 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外表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ss=txt>仅供参考第一章1.1、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区别:①汤逊理论没有考虑到正离子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和光游离的影响②放电时间不同③阴极材料的性质在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④放电形式不同范围:1.3、在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是什么?答:带电体为正极性时,电晕放电形成的电场削弱了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而增强了带电体远处的电场使击穿电压减小而电晕电压增大;带电体为负极性时,与正极性的相反,正负极性的带电体不同叫极性效应。

1.4、什么是电晕放电?它有何效应?试例举工程上所采用的各种防晕措施答:(1)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高场强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尚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引起能量损耗电磁干扰,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3)加大导线直径、使用分裂导线、光洁导线表面1.9、什么是气隙的伏秒特性?它是如何制作的?答: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制作方法:实验求得以间隙上曾经出现的电压峰值为纵坐标,以击穿时间为横坐标得伏秒特性上一点,升高电压击穿时间较少,电压甚高可以在波头击穿,此时又可记一点,当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击穿时间时,可绘出伏秒特性的一条曲线,但击穿时间具有分散性,所以得到的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1.13、试小结各种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并提出适用于何种条件?答:(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曲率半径,以改善电场分布,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型屏蔽罩等;(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可以利用放电本身所产生的空间电荷来调整和改善空间的电场分布;(3)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作用,在极不均匀的气隙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4)提高气体压力可以大大减小电子的自由行程长度,从而削弱和抑制游离过程;(5)采用高真空可以减弱气隙中的碰撞游离过程;(6)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3章习题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3章习题答案

第3章 习题3.1 用经验公式计算间隙距离为2cm 的均匀电场空气间隙的工频平均击穿场强。

解:根据经验公式24.22=+b U δd 1=δ,又有所给数据2=d cm ,代入后可计算得到57.04=b U kV ,又因为: =b b U E d,我们可得到工频平均击穿场强28.52/=b E kV cm 。

3.2 试证明同轴圆柱电极在外电极半径R 不变而改变内电极半径r 时,其自持放电电压出现极大值的条件是R/r =e (提示:即内电极表面场强出现极小值的条件)。

解:距离圆柱轴线距离x 处的电场强度为:/(ln )x R E U x r=。

最大场强即为内圆柱表面的场强,即:max r /(r ln )R E E U r==。

其自持放电电压出现极大值的条件即内电极表面场强出现极小值的条件,因此需要求出E max 取极小值的条件。

当lnR r r 取极大值时,r E 极小,此时ln 1R r =,也就是R e r=。

3.3 推导同心球间隙的电场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

解:离球心距离为x 处的电场强度为: 2()x Rr E U R r x=−。

最大场强应为内球的表面场强,即:()max r R E E U R r r==−。

平均场强为:/()av E U R r =−。

因此电场不均匀系数f 为:max av E R f E r==。

3.4 试确定750kV 工频试验变压器高压出线端对墙的距离(安全系数可取为1.8)。

解:由棒-板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 3.35/=b E kV cm ,我们可计算得到750kV 的放电距离为:750223.883.35===b U d cm E ,取安全系数 1.8=α,则出线端对墙的安全距离为223.88 1.8402.98cm ⨯=。

3.5 输电线路导线对杆塔的间隙系数为1.35,间隙长度为8m ,问该间隙在操作过电压下的最小击穿电压为多少?解: 根据书中所给经验公式:min 3.418/=+U d,d 为间隙距离,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 min a min 3.4 3.4 1.7MV 18/18/81.35 1.72.295MVU d U KU ===++==⨯=棒板间隙的最小击穿电压:因此输电线路对杆塔的最小击穿电压:3.6 试验求得棒间隙的工频击穿电压的有效值为300kV ,试验时气压为99.8kPa ,气温25℃,湿度为20g/m 3。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C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外表游离5) ___ B 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C 2/cm mg 。

A .≤ 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刷状放电、 火花放电、 电弧放电 。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极小〔最低〕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提高 。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光电离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棒-棒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扩散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改善(电极附近)电场分布 。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固体介质 外表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低____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外表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NaCl 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增加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
3-2固体无机电介质中,无机晶体、无机玻璃和陶瓷介质的损耗主要由那些损耗组成?
3-3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率除了介质的性质之外,还与那些因素有关?它们各有什么影响?
3-4固体介质的击穿主要有那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3-6聚合物电介质的树枝化形式主要有那几种?它们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3-7均匀固体介质的热击穿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3-8试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过程的异同。

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
答: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到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3-2固体无机电介质中,无机晶体、无机玻璃和陶瓷介质的损耗主要由哪些损耗组成? 答:(1)无机晶体介质只有位移极化,其介质损耗主要来源于电导;
(2)无机玻璃的介质损耗可以认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导损耗、松弛损耗和结构损耗;
(3)陶瓷介质可分为含有玻璃相和几乎不含玻璃相两类,第一类陶瓷是含有大量玻璃相和少量微晶的结构,其介质损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玻璃相中离子电导损耗、结构较松的多晶点阵结构引起的松弛损耗以及气隙中含水引起的界面附加损耗,tan δ相当大。

第二类是由大量的微晶晶粒所组成,仅含有极少量或不含玻璃相,通常结晶相结构紧密,tan δ比第一类陶瓷小得多。

3-3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率除了介质的性质之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各有什么影响?
答:介质的表面电导率s γ不仅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且强烈地受到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表面的结构和形状以及表面粘污情况的影响。

(1)电介质表面吸附的水膜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由于湿空气中的水分子被吸附于介质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

因为水本身为半导
体(⋅Ω=510υρm ),所以介质表面的水膜将引起较大的表面电流,使s γ增加。

(2)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电介质按水在介质表面分布状态的不同,可分为亲水电介质和疏水电介质两大类。

a) 亲水电介质:这种介质表面所吸附的水易于形成连续水膜,故表面电导率大,特别是一些含有碱金属离子的介质,介质中的碱金属离子还会进入水膜,降低水的电阻率,使表面电导率进一步上升,甚至丧失其绝缘性能。

b) 疏水电介质:这些介质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所组成,它们对水的吸引力小于水分子的内聚力,所以吸附在这类介质表面的水往往成为孤立的水滴,其接触角 90>θ,不能形成连
γ很小,且大气湿度的影响较小。

续的水膜,故
s
(3)电介质表面清洁度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表面沾污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沾污,将会引起介质表面导电水膜的电阻率下降,从而使
γ升高。

s
3-4固体介质的击穿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答: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1)热击穿
热击穿的主要特征是:不仅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与绝缘结构(电极的配置与散热条件)及电压种类、环境温度等有关,因此热击穿强度不能看作是电介质材料的本征特性参数。

(2)电击穿
电击穿的主要特征是:击穿场强高,实用绝缘系统不可能达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变化不大。

均匀电场中电击穿场强反映了固体介质耐受电场作用能力的最大限度,它仅与材料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是材料的特性参数之一。

(3)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击穿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3-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电的作用:带电粒子对电介质表面的直接轰击作用,使有机电介质的分子主链断裂;
(2)热的作用:带电粒子的轰击作用引起电介质局部的温度上升,发生热熔解或热降解;
(3)化学作用:局部放电产生的受激分子或二次生成物的作用,使电介质受到的侵蚀可能比电、热作用的危害更大。

3-6聚合物电介质的树枝化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答:引起聚合物电介质树枝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产生的树枝亦不同。

(1) 电树枝
树枝因介质中间歇性的局部放电而缓慢地扩展,或在脉冲电压作用下迅速发展,或在无任何局部放电的情况下,由于介质中局部电场集中而发生。

(2)水树枝
树枝因存在水分而缓慢发生,如在水下运行的200~700V 低压电缆中也发现有树枝,一般称为水树枝,即直流电压下也能促进树枝化。

(3)电化学树枝
因环境污染或绝缘中存在杂质而引起,如电缆中由于腐蚀性气体在线芯处扩散,与铜发生反应就形成电化学树枝。

3-7均匀固体介质的热击穿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答: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化为以下两种极端情况来讨论
(1)脉冲热击穿
认为电场作用时间很短,以致导热过程可以忽略不计,则热平衡方程为
2E dt
dT c v
γ= (2)稳态热击穿 电压长时间作用,介质内温度变化极慢,热击穿临界电压为
⎰=c T T oc dT K
U 082
γ
3-8试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过程的异同。

答:(1)气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气体放电都有从电子碰撞电离开始发展到电子崩的阶段。

由于外电离因素的作用,在阴极附近出现一个初始电子,这一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如电场强度足够大,则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1个新电子。

新电子与初始电子在向阳极的行进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两个新电子,电子总数增加到4个。

第三次电离后电子数将增至8个,即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加。

电子数如雪崩式的增长,即出现电子崩。

(2) 液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a)电击穿理论以碰撞电离开始为击穿条件。

液体介质中由于阴极的场致发射或热发射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动能,在它碰撞液体分子时又把能量传递给液体分子,电子损失的能量都用于激发液体分子的热振动。

当电子在相邻两次碰撞间从电场中得到的能量大于hυ时,电子就能在运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能量,至电子能量大到一定值时,电子与液体相互作用时便导致碰撞电离。

b)气泡击穿理论
液体中存在气泡时,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气泡先发生电离,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离进一步发展;而气泡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又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电离生成更多的气体,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中发生击穿。

(3)固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a)热击穿
当固体电介质加上电场时,电介质中发生的损耗将引起发热,使介质温度升高,最终导致热击穿。

b)电击穿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了消除边缘效应的电极装置等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击穿试验时出现的一种击穿现象。

c)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
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