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探讨(1)

合集下载

洛阳规划展示馆

洛阳规划展示馆

洛阳规划展示馆
洛阳规划展示馆是一座以展示洛阳市规划发展成果为主题的建筑。

该展示馆位于洛阳市市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洛阳规划展示馆共有三层,分别是地下一层、一层和二层。

地下一层主要是配套设施和办公区域,包括员工休息区、仓库和技术设备房等。

一层是主要的展示区域,展示着洛阳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发展成果等内容。

二层是多功能活动区,可用于举办各种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等活动。

展示馆的外观设计简约大气,采用现代建筑风格。

展示馆的入口设有玻璃幕墙,能够充分展示馆内的展览内容,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

展示馆的外墙采用了洛阳的传统材料之一——黄土砖,既体现了洛阳的历史文化,又在视觉上与现代感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层的展示区域分为几个不同的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如“洛阳的历史文化”、“洛阳的自然环境”、“洛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等。

展区内配有专业的展览模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洛阳市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成果和规划。

展示馆还设有观众交流区,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互动的环境。

观众可以通过现场解说员的讲解,更深入地了解展览内容,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和讨论,与其他观众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洛阳规划展示馆的建设符合洛阳市的城市发展规划需要,旨在提升洛阳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通过展示洛阳市的规划发展成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来洛阳,推动洛阳市经济的发展。

总之,洛阳规划展示馆是一个集展示、交流、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通过展示洛阳市的规划发展成果,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洛阳市的窗口,也为洛阳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文旅融合视域下洛阳文旅IP形象的塑造与推广

文旅融合视域下洛阳文旅IP形象的塑造与推广

文旅融合视域下洛阳文旅IP形象的塑造与推广作者:施颖倩刘梦琪周代芳来源:《科技资讯》2021年第24期摘要:洛阳是具有丰富文化元素符号的文化旅游名城。

文旅融合视域下,打造具备洛阳城市文化的专属文旅IP形象,能有力塑造洛阳城市品牌。

洛阳牡丹极具观赏价值、象征价值和经济价值,因而形成了具有浓厚底蕴的牡丹文化。

以牡丹为主要设计元素,结合洛阳其他文化符号,绘制具有形象化、表情化、拟人性特点的洛阳文旅IP形象,并通过塑造引爆点、建立粉丝社群和开发文化衍生品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IP形象推广,提升洛阳城市的品牌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IP形象文旅融合洛阳文旅牡丹文化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c)-0185-03Shaping and Promotion of Luoyang Cultural Tourism IP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SHI Yingqian LIU Mengqi ZHOU Daifang*(Academy of Arts,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Province,448000 China)Abstract: Luoyang is a famous cultural tourism city with rich cultural elements and symb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creating an exclusive cultural tourism IP image with Luoyang urban culture can effectively shape Luoyang urban brand. Luoyang peony has great ornamental value, symbolic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thus forming a peony culture with a strong heritage. With peony as the main design element, combined with Luoyang's other cultural symbols, the image of Luoyang Cultural Tourism IP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ization,expression and anthropomorphism is drawn, and it is carried out by shaping the tipping point,establishing a fan community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derivatives. All-round IP image promotion will enhance the brand value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Luoyang City.Key Words: IP imag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Luoyang cultural tourism; Peony culture融合深厚文化底蘊和优美自然环境的文化旅游,备受人们青睐。

《2024年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郑、汴、洛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郑、汴、洛为例》范文

《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郑、汴、洛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而城市旅游形象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对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知名度及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郑州、开封、洛阳三个城市为例,对城市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游客对这三个城市旅游形象的认知与感受,为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旅游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郑州、开封、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城市旅游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旅游形象,成为这三个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前人对郑、汴、洛三市旅游形象的研究成果。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游客对三市旅游形象的感知数据。

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郑、汴、洛三市旅游形象感知分析1. 郑州旅游形象感知分析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

游客对郑州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现代化的城市气息以及宜人的居住环境等方面。

2. 开封旅游形象感知分析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游客对开封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体现在古城的韵味、历史的厚重感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等方面。

同时,开封的特色美食也为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洛阳旅游形象感知分析洛阳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环境吸引着大量游客。

游客对洛阳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体现在古都的文化底蕴、自然风光的秀美以及舒适的旅游环境等方面。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在游客心中,郑、汴、洛三市各自具有独特的旅游形象。

为进一步提升三市的旅游形象,提出以下建议:1. 深化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有关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

有关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

有关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洛阳元素是指以洛阳市为元素来源的设计理念。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就是把洛阳市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体现洛阳市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首先,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洛阳市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例如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老城墙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些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等元素,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建筑风格。

比如可以利用老城墙的石材和红砖来设计建筑外墙,或者在建筑的屋顶上加上类似白马寺塔的造型,以此来展现洛阳的建筑特色。

其次,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在艺术品设计中。

洛阳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传统,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洛阳陶瓷。

洛阳陶瓷以其精致的品质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艺术品设计中,可以运用洛阳陶瓷的特点,例如运用陶瓷材料制作瓷器、雕塑等,或者借鉴洛阳陶瓷的图案和纹饰进行设计创作。

这样可以使得艺术品更具有洛阳的特色和风格,展现出洛阳的艺术魅力。

此外,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在室内设计上。

洛阳市有着丰富的家具制作传统,其中以雕刻技艺闻名。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洛阳的雕刻工艺,例如在木质家具上进行精细雕刻,或者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进行浮雕装饰,为室内空间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

此外,洛阳还有着丰富的织品和刺绣传统,可以运用这些传统手艺来设计窗帘、地毯等软装饰品,打造出具有洛阳特色的室内空间。

总之,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是将洛阳市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体现洛阳市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这些元素可以运用在建筑设计、艺术品设计和室内设计中,通过形式、结构、材料、图案等方式来展现洛阳的特色和风格。

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可以让设计更具有地域性和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洛阳的独特之美。

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洛阳市洛河滨河景观设计

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洛阳市洛河滨河景观设计

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洛阳市洛河滨河景观设计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洛阳市洛河滨河景观设计摘要:复愈性环境理论是一种景观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创造复原和恢复力强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以洛阳市洛河滨河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应用复愈性环境理论来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具有生态修复功能和文化传承特色的滨河景观。

1. 引言洛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洛河是洛阳市的母亲河,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

然而,多年来,洛河附近的滨河景观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逐渐退化。

本文旨在通过应用复愈性环境理论,提出一种可行的洛河滨河景观设计方案,以实现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了解复愈性环境理论复愈性环境理论是由景观设计师威廉·卡南提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

该理论强调创造复原和恢复力强的环境,使人与自然能够互动和相互支持。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运用复愈性环境理论意味着要重建洛河的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河岸和植被,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 洛河滨河景观设计方案为了实现洛河滨河景观的复愈性设计,我们提出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3.1 生态修复洛河滨河景观的生态修复是复愈性环境设计的核心。

首先,恢复洛河的水质和河岸的自然生态。

通过增加富氧的水源和改善底泥质量,使得河水恢复清澈,再次成为洛阳市居民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其次,通过植树种草、保护栖息地等手段,恢复滨河沿岸的植被,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场所。

3.2 文化传承洛阳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洛河滨河的历史。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注重传承洛阳的文化,是实现复愈性设计的重要部分。

设计师可以参考传统的建筑风格、艺术元素等,融入到滨河景观中,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景观。

同时,利用互动式展示和教育活动等手段,让居民和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洛阳的历史和文化。

3.3 可持续发展滨河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设计中,注重运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论隋唐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筑特点和“天人合一”理念

论隋唐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筑特点和“天人合一”理念

韦述在《 两京新记》 中记述这件事说 :初 , “ 隋炀帝登 北邙观伊 阙, 日:此 龙门耶, 顾 ‘ 自古何为不建都于 此? 仆 射苏威 对 日 : 自古 非 不知 , ’ ‘ 以俟 陛下 。帝 大 ’ 悦然 :其地北据山麓 , ‘ 南望天阙, 水木滋发,i J 原形 I 胜 , 古都邑, 有此也 ’” 自 莫 。 事后 , 即下诏说 : 洛 他 “ 邑 自古 之都 , 王畿 之 内 , 天地 之所合 , 阴阳之所 和 , 控
为了加 强对 东方 和江 南 的军 事控 制 , 以避 免偏 居于


长安鞭长莫及的局面。 在营建东都之前 , 仇太翼 曾告诉 隋炀帝说 : 章
( 含武 周 ) 后 梁 、 唐 、 晋 五个 朝 代 的都 城 , 有 、 后 后 计
隋炀帝 、 隋恭帝 、 唐高宗 、 武则天 、 唐中宗、 唐玄宗 、 唐 昭宗 、 唐哀帝 、 梁太祖、 唐庄宗 、 明宗 、 唐 晋高祖等十
以三河 , 以 四塞 , 陆 通 , 赋 等 , 汉 祖 日 : 吾 固 水 贡 故 ‘ 行天下 多矣 , 唯见 洛 阳 ’” 说 :我有 隋之 始 , 欲 。又 “ 便 创兹 , 洛 日复 一 日; 暨 于 今 , 兹 在 兹 , 言 感 怀 越 念 兴
可见 , 营东都大监杨素和副监杨达及将作大匠宇文 恺用 心 良苦 。 还需 要指 出的是 , 隋唐东 都城 “ 直伊 阙之 南
口” 如此 规划 亦 可谓 手法 非 凡 , 意 弘深 。伊 阙 即 , 寓 龙 门 ,水 经注 ・ 《 伊水 》 :伊 水 又北 人伊 阙… …两 日 “ 山对峙 , 望之 若 阙 。 这 样 利 用 自然 形 势 , ” 把对 峙 的
两山作为都城正南 门的天然两 阙, 不仅显得气势雄

新时代商丘城市IP形象创新设计研究

新时代商丘城市IP形象创新设计研究

新时代商丘城市IP形象创新设计研究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5期摘要:社会出现“IP形象热”的现象,即知识产权和文化符号发展的热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

商丘作为殷商文化的源头地区,城市IP形象单一,缺乏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IP孵化少,无法有效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通过对商丘城市IP形象的调研分析,发现城市IP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结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实现商丘城市IP形象的创意设计,形成以“商”字IP形象为主,其他形象为辅的商丘城市IP形象系列设计。

创新商丘城市品牌形象,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商丘城市发展大有助益。

关键词:新时代;城市IP形象;地域文化;商丘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商丘城市IP形象创新设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年商丘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殷商文化融入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2022JGXM5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新时代背景下商丘城市IP形象设计的概述(一)IP形象和城市IP形象的论述IP全称“Intellectual Property”,本意为知识产权,最早在网络文学领域声名鹊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IP有了全新的涵义。

它是文化与产品的共生体,是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可变现周期长的精神产品及其象征载体,是文化元素的形象化或概念化设计。

目前IP设计的产业链也逐渐衍生到影视、游戏、周边产品等领域中。

城市IP形象设计是打造城市知名度、推动城市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对城市中特有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和挖掘后的二次创意,能够将城市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形象化、符号化、图案化,以更直观、明确的方式凝练城市文化。

其本质是从关注城市本身过渡到以受众为中心,让受众产生对城市长久而稳定的认知[1]。

城市IP形象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新文创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通过广泛主题推动高效的IP构建,以达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共同发展的目的[2]。

洛阳古城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洛阳古城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洛阳古城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以洛阳古城文化为主题,旨在了解洛阳古城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保护状况,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一、历史背景洛阳古城位于河南省西部,建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洛阳是古代中国的著名都城,历史上曾是东周、汉、魏、晋、北魏、后梁、后唐等朝代的首都。

洛阳古城曾经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文化特色1. 建筑风格:洛阳古城的建筑风格博大精深,包括了古代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建筑形式。

其中最有名的是白马寺,该寺庙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四大名刹之一,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2. 文化遗产:洛阳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洛阳牡丹、洛阳方特、洛阳博物馆等。

洛阳牡丹是中国最早种植的牡丹品种,被誉为“国花”,每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洛阳方特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以中原文化为主题,游客可以欣赏到大量的历史文化表演和展览。

洛阳博物馆则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洛阳历史文化的机会。

3. 艺术形式:洛阳古城的文化特色也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上。

其中以洛阳剪纸最为有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剪纸以其精巧的工艺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

三、保护状况虽然洛阳古城的文化遗产众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需求,部分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了破坏或改造。

例如,古城墙和城门遗址的保护状况较差,仅存部分遗址,亟需加强保护措施。

此外,城内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也面临着破损和丢失的风险。

在保护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加强保护力度。

四、改善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洛阳古城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洛阳古城的保护和管理。

明确责任、加大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城市视觉形象即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类经过长期物化劳动所形成的城市物质环境。

通常我们所说的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城市视觉形象,其中城市具象的视觉形象占重要地位。

这种视觉上的识别,是以建筑物、构筑物为主体的人工环境(含各类装饰、文字、图形、广告等)和自然风光(含地形、地貌),虽然是一种物象特征,但反映了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城市居民对城市的理解和追求,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市艺术和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 洛阳市视觉形象的现状司马光有诗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的城市性质是颇为“特殊”的,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又是新中国重要工业城市,它兼有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三者的特点。

但是目前洛阳在全国城市中地位不高,行政地位定位于地级城市;高等教育不发达,与洛阳的文化地位不匹配;文物资源保护与文物价值发掘宣传不够;第三产业落后,无法满足众多游客需求等等。

我们急需建立有特色的洛阳城市视觉形象,希望通过优美宜人、舒适典雅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下面以城市建筑、卫生、美化等大方面为基础,分析洛阳视觉景观现状。

1.1 城市现代标志建筑标志建筑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没有的可以修建和确定。

比较为我们熟悉的有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广州中信广场等,洛阳城市标志公认为是龙门石窟,其实把龙门石窟看作是艺术品比看作建筑物更合适,而且,她的年代久远,只能说明洛阳的历史,近代至现代还没有形成一个洛阳市民与国内外游客普遍都认可的城市现代标志建筑物。

1.2 城市空间形象边缘空间要体现一个城市的性质,如北京机场收费站,就体现了首都和皇城的特点。

城市要有一个中心广场,体现城市性质;也要有一个城市雕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市民文化素质。

洛阳的城市广场不多,面积上不算小,但因为建造时间长、主题不突出等原因,距离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闪光点”距离还很大。

1.3 城市公益配置它包括城市的地图系统、道路标识系统、照明系统等。

如北京站一出来就有一个大幅北京市图设计,道路标识清晰使人一看就知这条路上有哪些单位。

照明系统要讲究灯具颜色,城市与城市之间有区别,街道与街道也要有区别,但这些颜色还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性质。

这些内容反映在洛阳就是道路的识别性不强、街景混乱,配套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

2 结合洛阳视觉形象元素现状提出合理建议2.1 城市标志物城市标志物设计最终目的是对现代城市视觉形象的表达与提升,使现代城市形象更加个性、鲜明。

近几年,洛阳也有几座大型建筑竣工:矗立在洛浦公园的电视塔,成为市府西迁后洛阳市的中心坐标;西工区钢架玻璃外框结构的公安局大楼,现代又不失威严;洛阳新区壮观的音乐喷泉、威严宏大的市政府大楼等。

但是这些新区老城里的后起之秀并没有成为人们心目中洛阳的标志物。

一方面,是这些大型建筑并没能和周边环境良好结合,没有在整体上形成连续的城市街道景观,没有与其相协调的街道标志物和绿化带;另一方面,缺乏体现洛阳本土文化的引导性设计和洛阳现代化发展特色的体现,龙门石窟、国花牡丹、天子驾六等老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应该不仅仅是在建筑形式上复古,而应该多挖掘中原洛阳文化中的精华,尝试多种视觉艺术形式,如城市雕塑、特色道路指示牌等,创建视觉上和谐的洛阳,展现洛阳文明。

在建设新区城市公共设施时,建议应设计具有洛阳本土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使其能与现有城市建筑结合,更好的加强现有城市建筑的地域标志性。

2.2 道路桥梁与交通城市的道路桥梁是城市的“骨架”,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作为城市景观分类中的人文景观,它们应呈现具有社会习俗、历史传统、聚居方式、地方情感等特征的文化形态。

桥梁最具有景观影响的组成是桥型与路道的线形,以往桥的造型侧重于结构、经济与交通功能方面的优化分析,而现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桥梁的环境景观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如桥梁选址与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各种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及引道的软、硬质景观设计;桥梁整体色彩设计;桥梁夜景观设计及观景的流线等。

洛阳桥作为洛阳最年长的桥梁,连接洛龙路与定鼎路,是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通向洛阳市区的最近通道,洛河两岸有国花园,洛龙路两旁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是体现洛阳古文化、牡丹文化的窗口。

而道北高架桥,褒贬各有说词,客观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是在桥两侧的引道及桥头绿地的景观生态与现代跨铁路大桥不相适应。

正在筹划中的瀛洲大桥的规划设计,将连接高新开发区洛阳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探讨□文杰(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洛阳理工学院机械系河南·洛阳 471023 )摘要:城市视觉形象即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类经过长期物化劳动所形成的城市物质环境,反映了城市决策者和城市居民对城市的理解和追求,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章通过对洛阳城市视觉形象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有助于形成一个和谐优美新洛阳。

关键词:城市视觉形象建筑空间交通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09)03-155-02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和新区高层住宅区以及大学城,缓解西苑桥的交通压力。

希望瀛洲大桥的景观设计应以彰显现代科技、传承古都文明为主要设计理念。

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绿化、环保程度,形象造型符合现代审美的观点,简洁、人性化、富有激情。

与道路桥梁相关的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较快,虽然每年近有10条道路进行改建、拓宽和延伸,但是,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外来人口以及私人拥有小汽车量越来越多,很多问题浮现出来。

如旧城区人口密度高,人均道路面积较少;新区慢行交通设施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公交优先措施与场站设施;停车场供应不足,结构失调等。

因此建议新区要建设配套的公共停车场,市区宜建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库,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面积,亦可充分解决因车辆占用道路引起的道路不畅的问题,以及减轻因为车辆临时停车而造成的人行道路面砖负重过大而破碎的状况;统一编排各个路段名称,一条街道统一名称,减少同一路段分段命名,名称尽量贴合居民传统习惯或特色,方便大家出行;铺设彩砖人行道,按照道路设计规范进行盲道设计,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障碍物。

2.3 住宅建筑与城市街景在城市的建筑物中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与组合绿化等环境艺术最密切的是住宅建筑,因此,它构成了城市特色的“基调”。

洛阳住宅建筑的设计,无论是新建民居还是旧城改造,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九朝古都,洛阳在城市特色方面本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许多初到洛阳的游客根本感觉不到洛阳的古城特色,甚至许多人只知牡丹而不知古都,究其原因,是建设在规划之初,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城市特色。

我们以洛阳市古建筑比较集中的老城区为例,老城区是洛阳的传统中心地区,人口密集,古建筑集中,生活居住习惯极为传统,最能体现洛阳古城特色与民俗风情。

然而,在历次的城区改造当中,传统建筑几乎损失殆尽,现存古建筑除了几所零星的名人故居之外,呈片状存在的仅余东西大街一处,且在近年来的改造中,也被“保护”的不伦不类,破旧的砖混楼房与古代建筑混杂一起,在八角楼金街,一边古风古韵,一边现代建筑,相互交织,且不少古典建筑常年得不到维护,已经破败不堪。

建议在旧城改建中,要制止一概采取“剃光头”的做法,不仅对定为“保护点”的古建筑或名人故居要保护,对一些优秀的近代建筑也应保留,以体现城市的传统风貌和建筑的历史沿革,与新建筑有机组成风景线;已经建成的小区加强绿化,改造周围环境,利用一切空间,增设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在城市建设中,全面地考虑怎样将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进行协调;加强公民的保护意识,礼貌提醒大家不要在建筑上乱写乱画;通过这些努力,慢慢就可以将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完整保留下来。

城市的街景犹如人的面容,是展示城市特有风采的风景线。

构成城市街景的主体是沿街建筑,还有附加在上面的店铺牌匾、广告、张贴物、悬挂物和照明等。

市区主要街道没有形成特色,症结是从建筑、牌匾、灯光等都没有在“环境艺术”上作整体的规划设计,而是让沿街商铺各显“神通”,以致于新建的街面也不能避免凌乱、不和谐的现象。

城市的基调色,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洛阳的基调色历经不同的时期稍有改变,但它前后承接一直以来都以“金”色为主。

我们不仅要在大的建筑方面统一色调,细节上更应该这样。

我们的任务就是对城市的建筑街道等统一规划基调色,做到色调统一,老城区以后可慢慢修改,逐渐回归到我们的主色调上来;洛阳新区还处于建设之中,希望对新区的街道和两旁的风景好好规划,不要再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从建筑抓起,包括建筑的附属物,让整体色调统一起来,再现一个金碧辉煌的洛阳城。

2.4 城市广场与市容绿化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闪光点”,有人把广场称“城市之厅”,可从中显示城市的品位与文化素质。

不同的城市结合自己的特点,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比如周王城广场,它由当年的西工游园改造而成。

地理位置极其便利,距离洛阳火车站不远,毗邻洛阳百货大楼,贯穿洛阳东西的中州路穿越其间,交通便利,商业繁华,也有雕塑和绿化,并且雕塑具有特定的人文气息,但是她缺乏雅致的小建筑品的点缀,整个广场现在成了老年戏曲爱好者的聚会场所。

建议对它进一步改造,周围统一规划建立流畅的建筑物,作为商用或者公用事业;广场内部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多开发一些娱乐项目,适合不同人群游玩;建立一个地下图书城与天子驾六博物馆相对应,使广场自身成为一个集娱乐、休闲、学习为一体的亮丽风景线。

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洛阳市把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广大市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洛阳曾经获得过几项“绿化先进”的桂冠。

可是城区人均绿地面积仍然比较低,蚕食、侵占绿地的现象还在不断发生。

片面追求大草坪、大广场,忽视街头公园绿地建设。

大草坪浪费水资源,大广场利用效率低。

我们要提倡多建一些小的街头公园、街头绿地、森林广场。

细节决定成败,改善洛阳市容绿化,要做到见缝插绿,特别是老城区、房屋密度大、绿化面积小。

居住环境差,要结合旧城改造,见缝插绿,不放过“巴掌大”、“一线天”,要绿的巧妙,绿的紧凑,立体绿化。

城区现有建筑,凡是平屋顶的,都应在荷载允许范围内,开展房顶绿化,悬挂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装饰绿化,尽可能地增加绿量,使整个城区都成为绿的世界,充满生机;破墙见绿,建设通透式庭院,让庭院内的万紫千红面向社会,面向市民,不搞一枝红杏出墙来,要注意庭院的联体和发展,使小院变大院,大院变公园;要把城市客厅即市政综合广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