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课件第5讲
合集下载
电磁兼容

7
(4) 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 电子设备发射出来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降低电子元件的工作寿命,强度较大的电磁干扰可以击穿 电子设备,导致元件及整个系统的损坏;静电导致计算机 及其元器件的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数亿美元, 还可以损坏医院里病人的导管泵而导致病人生命危险。
影响电子系统的信号,使其信噪比降低,影响系统的正常 工作。
药方就是电磁兼容技术——确保设备或系统不产生电磁干
扰的技术。着力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已成为电气和信息化建 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0
电磁干扰流程图
故障噪声: 电场 磁场 电压 电流
天线 耦合 公共接地 阻抗耦合 场-电缆 共模耦合 场-导线 差模耦合 线——线 串扰 电源线 耦合 电源噪声 抑制 接收机 被干扰设备 电磁干扰从干扰源经耦合通道到接收机的流程图
对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构成严重威胁。
引起人体细胞的生物效应,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 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人体慢性病变。
8
(4) 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某些情况下,例如军事上,电磁环境的这一复杂特性又
可以被利用来形成对敌方的干扰。
几乎所有的电气、电子设备工作时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影响。这种环境称为电磁环境——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 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响应。
6
(3) 电磁干扰基本种类
• 自然干扰——来源于地球和宇宙中的自然电磁现象,如: 宇宙干扰、雷电干扰、大气干扰、热噪声,等 • 人为干扰——来自于有意发射干扰源和无意发射干扰源: 有意发射干扰源:专用于辐射电磁能的设备,如广播、电 视、通信、雷达、导航等发射设备,通过向空间发射有 用信号的电磁能量来工作,而对于不需要这些信号的电 子设备或系统将构成干扰。 无意发射干扰源:发射电磁能力不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 如汽车的点火系统、各种不同的用电装置、电力电子装 置、电机传动系统、照明装置、高压电力线、科学和医 用设备,静电放电,核爆炸电磁脉冲,等。
(4) 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 电子设备发射出来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降低电子元件的工作寿命,强度较大的电磁干扰可以击穿 电子设备,导致元件及整个系统的损坏;静电导致计算机 及其元器件的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数亿美元, 还可以损坏医院里病人的导管泵而导致病人生命危险。
影响电子系统的信号,使其信噪比降低,影响系统的正常 工作。
药方就是电磁兼容技术——确保设备或系统不产生电磁干
扰的技术。着力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已成为电气和信息化建 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0
电磁干扰流程图
故障噪声: 电场 磁场 电压 电流
天线 耦合 公共接地 阻抗耦合 场-电缆 共模耦合 场-导线 差模耦合 线——线 串扰 电源线 耦合 电源噪声 抑制 接收机 被干扰设备 电磁干扰从干扰源经耦合通道到接收机的流程图
对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构成严重威胁。
引起人体细胞的生物效应,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 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人体慢性病变。
8
(4) 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某些情况下,例如军事上,电磁环境的这一复杂特性又
可以被利用来形成对敌方的干扰。
几乎所有的电气、电子设备工作时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影响。这种环境称为电磁环境——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 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响应。
6
(3) 电磁干扰基本种类
• 自然干扰——来源于地球和宇宙中的自然电磁现象,如: 宇宙干扰、雷电干扰、大气干扰、热噪声,等 • 人为干扰——来自于有意发射干扰源和无意发射干扰源: 有意发射干扰源:专用于辐射电磁能的设备,如广播、电 视、通信、雷达、导航等发射设备,通过向空间发射有 用信号的电磁能量来工作,而对于不需要这些信号的电 子设备或系统将构成干扰。 无意发射干扰源:发射电磁能力不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 如汽车的点火系统、各种不同的用电装置、电力电子装 置、电机传动系统、照明装置、高压电力线、科学和医 用设备,静电放电,核爆炸电磁脉冲,等。
《掌握电磁兼容技术》课件

电磁兼容性评估
评估电磁兼容性的方法包括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是通过分析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特性来评估电磁兼容性,时域分析是通过分析信号的时间历程来评估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标准
为了规范和指导电磁兼容性的测量和评估,国际和国内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如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和我国的国家军用标准体系等。
案例总结
通过建立电磁兼容管理体系,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的电磁兼 容性评估和检测,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某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案例
案例概述
某通信系统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电磁干扰问题,导致信号传输不 稳定和系统性能下降。
问题分析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频率较高,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电磁波的 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和系统性能下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绿色能源的普及,电磁兼容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 遇,需要研究和解决绿色能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这些设备的 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为了确保绿色能源系 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研究和解决其中的电磁兼容问 题。这包括对绿色能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评估,制 定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和规范,以及研究和开发适用于绿 色能源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和产品。
滤波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频率范围和阻抗特性进行选择,常见的滤波器有信号线滤波 器和电源线滤波器等。
滤波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也会影响其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 局。
屏蔽技术
01
02
03
屏蔽技术是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将电磁干扰源或敏感设备 包围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壳体内, 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范围 和强度。
评估电磁兼容性的方法包括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是通过分析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特性来评估电磁兼容性,时域分析是通过分析信号的时间历程来评估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标准
为了规范和指导电磁兼容性的测量和评估,国际和国内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如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和我国的国家军用标准体系等。
案例总结
通过建立电磁兼容管理体系,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的电磁兼 容性评估和检测,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某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案例
案例概述
某通信系统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电磁干扰问题,导致信号传输不 稳定和系统性能下降。
问题分析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频率较高,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电磁波的 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和系统性能下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绿色能源的普及,电磁兼容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 遇,需要研究和解决绿色能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这些设备的 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为了确保绿色能源系 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研究和解决其中的电磁兼容问 题。这包括对绿色能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评估,制 定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和规范,以及研究和开发适用于绿 色能源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和产品。
滤波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频率范围和阻抗特性进行选择,常见的滤波器有信号线滤波 器和电源线滤波器等。
滤波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也会影响其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 局。
屏蔽技术
01
02
03
屏蔽技术是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将电磁干扰源或敏感设备 包围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壳体内, 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范围 和强度。
EMC电磁兼容PPT课件

端的试验;
10/700电压波,室外信号端的浪涌试验;
• 信号端测试 屏蔽线,干扰加在屏蔽层 非屏蔽线,干扰加在信号线。
1.2、8、10指波形的波前时间(us); 50、20和700指得是波形的脉宽(us)。
第11页/共126页
Surge:浪涌波 形
第12页/共126页
Surge:试验现 场
第13页/共126页
2.2 滤波器的作用
切断干扰沿信号线或电源线传播的路径,与屏蔽共同构成完善的干扰防护。
第27页/共126页
2.3 滤波电路及常见滤波器件 低通滤波器的类型
低阻抗 Zs
ZL 低阻抗 高阻抗 Zs
ZL 高阻抗
单L型滤波电路
型滤波电路
高阻抗 Zs
ZL 高阻抗 低阻抗 Zs
ZL 低阻抗
C型滤波电路
T型滤波电路
network线路阻抗稳定网络。
第22页/共126页
Harmonics:交流电源谐波电流
• 设备的输入电压为正弦波(50Hz 或者60Hz),当该电压的输入负 载为非线性电路时,将会使得输入 电流发生畸变,即输入电流不为正 弦波,根据傅利叶变换,非正弦波 信号在频域将会存在谐波,这些谐 波电流将会降低设备电源的使用效 率,并且会倒灌至电网,对电网产 生污染。
L
接
CX1
电N 源
E
L CX2
CY1=CY2
CY1 CY2
L 接
N设 备
E
第32页/共126页
第三部分:线路板EMC设计技术
1. 基础知识 2. PCB分层设计 3. PCB布局设计 4. PCB布线设计
第33页/共126页
3.1 基础知识
• 产生电磁干扰的前提条件 1)突变的电压或电流,即dV/dt 或dI/dt 很大 2)辐射天线或传导导体
10/700电压波,室外信号端的浪涌试验;
• 信号端测试 屏蔽线,干扰加在屏蔽层 非屏蔽线,干扰加在信号线。
1.2、8、10指波形的波前时间(us); 50、20和700指得是波形的脉宽(us)。
第11页/共126页
Surge:浪涌波 形
第12页/共126页
Surge:试验现 场
第13页/共126页
2.2 滤波器的作用
切断干扰沿信号线或电源线传播的路径,与屏蔽共同构成完善的干扰防护。
第27页/共126页
2.3 滤波电路及常见滤波器件 低通滤波器的类型
低阻抗 Zs
ZL 低阻抗 高阻抗 Zs
ZL 高阻抗
单L型滤波电路
型滤波电路
高阻抗 Zs
ZL 高阻抗 低阻抗 Zs
ZL 低阻抗
C型滤波电路
T型滤波电路
network线路阻抗稳定网络。
第22页/共126页
Harmonics:交流电源谐波电流
• 设备的输入电压为正弦波(50Hz 或者60Hz),当该电压的输入负 载为非线性电路时,将会使得输入 电流发生畸变,即输入电流不为正 弦波,根据傅利叶变换,非正弦波 信号在频域将会存在谐波,这些谐 波电流将会降低设备电源的使用效 率,并且会倒灌至电网,对电网产 生污染。
L
接
CX1
电N 源
E
L CX2
CY1=CY2
CY1 CY2
L 接
N设 备
E
第32页/共126页
第三部分:线路板EMC设计技术
1. 基础知识 2. PCB分层设计 3. PCB布局设计 4. PCB布线设计
第33页/共126页
3.1 基础知识
• 产生电磁干扰的前提条件 1)突变的电压或电流,即dV/dt 或dI/dt 很大 2)辐射天线或传导导体
电磁兼容原理5课件

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电磁干扰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故障甚至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 运行。
提高产品质量
电磁兼容性能良好的产品更能满足 用户需求,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 争力。
保障安全
某些高风险行业如航空、医疗等, 设备受到电磁干扰可能导致严重后 果,因此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
电磁兼容的历史与发展
电磁场基本理论
01
02
03
电磁场基本概念
电磁场是由电场和磁场组 成的物理场,它们相互依 存、相互影响。
麦克斯韦方程组
描述电磁场基本规律的数 学模型,包括电场、磁场、 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之间 的关系。
电磁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表现 出波动性和粒子性,其传 播速度等于光速。
电磁干扰的形成与传播
详细描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快速建模和仿真,预测设备或系 统的电磁兼容性能。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电磁干扰源进行智能识别 和定位,提高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效率。
未来电磁兼容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结词
随着电子设备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兼容问题 日益突出,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通信系统中的电磁脉冲防护
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线路可能会受到雷电和电磁 脉冲的威胁,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安装 滤波器、避雷器等。
05
电磁兼容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在电磁兼容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应用于电磁兼容领域,为解 决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屏蔽材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 作为屏蔽体,如铜、铝等。
电磁兼容课件第5讲

9
系统法集中了电磁兼容性控制方法的研究成就,采用系统 法是现代电力、电子设备或系统设计、试验、制造、装配 的总趋势。系统法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基于系统法, 美国开发并研制成功了飞行器机载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 电磁辐射和电磁泄漏的一些计算机软件。例如, SEMCAP(System a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alysis Program)是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系统电磁兼容、电磁辐射 和电磁泄漏分析程序,它是美国为航天事业于20世纪60年 代开发的,以后作了大量补充;
11
一般在设备、系统设计早期考虑电磁兼容性设计,比 较容易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所需经费较少。根据美国贝 尔实验室分析论证,在新产品设计阶段能把电磁干扰抑制 在电路组件级、设备级或分系统级,就可以消除电磁干扰的 80%~90%;反之,如果在产品试制成功后,发现电磁干 扰再来解决它,问题就显得困难多了,无论在抑制电磁干 扰的技术上,还是在投资的费用以及体积、质量上都会成 倍增长,使费效比上升,造成很大的浪费。
16
在抑制电磁骚扰的时机选择上,建议从问题解决法转 移到系统法。也就是由电路、设备和系统研制后期暴露出 不兼容问题而采取挽救、修补措施的被动控制方式,转变 为在电路、设备和系统研制的初始设计阶段就开展电磁兼 容性的预测、分析和设计的主动控制方式。预先全面规划 电路、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实施细则和步骤,检验、 计算电磁兼容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把电磁兼容性设计和 可靠性设计、维护性和维修性设计、基本功能设计、结构 设计等同时进行,并行展开。
21
4.4 时间分隔
当骚扰源非常强不易采用其它方法可靠抑制时,通 常采用时间分隔的方法,使有用信号在骚扰信号停止发射 的时间内传输,或者当强骚扰信号发射时,使易受骚扰的 敏感设备短时关闭,以避免遭受损害。人们把这种方法称 为时间分隔控制或时间回避控制。时间分隔控制有两种形 式:一种是主动时间分隔,适用于有用信号出现时间与干 扰信号出现时间有确定先后关系的情况;另一种是被动时 间分隔,它是按照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出现的特征使其中 某一信号迅速关闭,从而达到时间上不重合、不覆盖的控 制要求。
《电磁兼容测试》课件

电磁干扰的危害
电磁干扰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性能下降、数据传输错误、信号失真等问题,甚至可能对人身 安全造成威胁。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是检测电子设备或系统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磁干扰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值,以及设 备或系统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方法
智能化
测试设备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化测试、 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绿色环保
在电磁兼容测试中,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高电磁兼容性的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优化电路设计
通过优化电路设计,降低 电磁干扰和提高设备抗干 扰能力。
屏蔽与滤波技术
采用屏蔽和滤波技术,减 少电磁干扰的传播和影响 。
电磁兼容测试的标准和规范
国际上常见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规范包括:CISPR、EN55022、EN55013等,这些标准和规范规定了不同电子设备的电磁 兼容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国内也有相应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规范,如GB/T17626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基本一致,但可能存在一些 差异和特殊要求。
电磁干扰的形成与传播
电磁干扰源
电磁干扰源包括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如电动机、发电机、开关电源、电弧焊接设备 、日光灯等。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可以通过空间辐射和导线传导两种方式传播。空间辐射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传播 到敏感设备的电磁波,导线传导是指干扰源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线传播到敏感设备的 干扰信号。
测试方法
在开阔场地或屏蔽室内进行测试,根据不同的频率范围和 设备类型,选择合适的测试距离和测量仪器。
传导骚扰测试
电磁干扰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性能下降、数据传输错误、信号失真等问题,甚至可能对人身 安全造成威胁。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是检测电子设备或系统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磁干扰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值,以及设 备或系统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方法
智能化
测试设备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化测试、 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绿色环保
在电磁兼容测试中,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高电磁兼容性的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优化电路设计
通过优化电路设计,降低 电磁干扰和提高设备抗干 扰能力。
屏蔽与滤波技术
采用屏蔽和滤波技术,减 少电磁干扰的传播和影响 。
电磁兼容测试的标准和规范
国际上常见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规范包括:CISPR、EN55022、EN55013等,这些标准和规范规定了不同电子设备的电磁 兼容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国内也有相应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规范,如GB/T17626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基本一致,但可能存在一些 差异和特殊要求。
电磁干扰的形成与传播
电磁干扰源
电磁干扰源包括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如电动机、发电机、开关电源、电弧焊接设备 、日光灯等。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可以通过空间辐射和导线传导两种方式传播。空间辐射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传播 到敏感设备的电磁波,导线传导是指干扰源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线传播到敏感设备的 干扰信号。
测试方法
在开阔场地或屏蔽室内进行测试,根据不同的频率范围和 设备类型,选择合适的测试距离和测量仪器。
传导骚扰测试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2024)

屏蔽措施
采用金属屏蔽体、吸波材料等,实现对电磁波的 有效屏蔽。
滤波技术
运用滤波器等手段,滤除设备间不必要的电磁干 扰信号。
2024/1/28
17
系统整体性能优化策略
2024/1/28
兼容性设计
01
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电磁兼容性要求,从源头减少潜在干扰。
协同优化
02
综合考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电磁特性,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最
2024/1/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航空航天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运行,对电 磁兼容性能要求极高,以确保通信和导航 系统的可靠性。
轨道交通
智能家居
轨道交通系统涉及大量电气设备和信号传 输,电磁兼容性能对于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和乘客舒适度至关重要。
2024/1/28
智能家居设备种类繁多,电磁兼容问题直接 影响家居环境的舒适度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
2024/1/28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电磁兼容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将面临更 高的性能要求和更复杂的电磁环境挑战。
挑战应对
为应对未来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需要加强电磁兼容技术的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同 时,还需要加强行业合作和标准制定,共同推动电磁兼容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 作用的电磁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的关系电磁干扰是导致电磁兼容问题的主要原因,而电磁兼容性则是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的关键。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可以减少电磁干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确保设备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全部课件

雷达的工作, 在飞机或舰艇上, 一般要装备许多种雷达, 当所有雷达同时工作时, 一部雷达可能遭受几部雷达的 干扰。 在战斗中由于飞机和军舰上防御电子系统和进攻电
子系统的相互干扰不能同时兼容工作, 因而遭到对方发
射导弹攻击的战例是屡见不鲜的。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此,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如何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 扰, 使各种设备正常运转,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为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而避雷 针只能局部地防护直接雷击, 对感应雷击则无能为
力, 故对感应雷击应采用电磁兼容防护措施。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为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而避雷 针只能局部地防护直接雷击, 对感应雷击则无能为
力, 故对感应雷击应采用电磁兼容防护措施。
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 RTCA)曾在一份文件中 提到, 由于没有采取对电磁骚扰的防护措施, 一位旅
客在飞机上使用调频收音机, 使导航系统的指示偏
离10°以上。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1) 电磁干扰会破坏或降低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据悉, 绝大部分的雷灾事故中受损的是电视、 电话、 监测系统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为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而避雷 针只能局部地防护直接雷击, 对感应雷击则无能为
力, 故对感应雷击应采用电磁兼容防护措施。
据悉, 绝大部分的雷灾事故中受损的是电视、 电话、 监测系统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在受灾单 位中有寻呼台、 信息计算机中心、 医院和银行等。
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各种电气电子系统、 分系
子系统的相互干扰不能同时兼容工作, 因而遭到对方发
射导弹攻击的战例是屡见不鲜的。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此,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如何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 扰, 使各种设备正常运转,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为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而避雷 针只能局部地防护直接雷击, 对感应雷击则无能为
力, 故对感应雷击应采用电磁兼容防护措施。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为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而避雷 针只能局部地防护直接雷击, 对感应雷击则无能为
力, 故对感应雷击应采用电磁兼容防护措施。
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 RTCA)曾在一份文件中 提到, 由于没有采取对电磁骚扰的防护措施, 一位旅
客在飞机上使用调频收音机, 使导航系统的指示偏
离10°以上。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1) 电磁干扰会破坏或降低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据悉, 绝大部分的雷灾事故中受损的是电视、 电话、 监测系统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因为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而避雷 针只能局部地防护直接雷击, 对感应雷击则无能为
力, 故对感应雷击应采用电磁兼容防护措施。
据悉, 绝大部分的雷灾事故中受损的是电视、 电话、 监测系统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在受灾单 位中有寻呼台、 信息计算机中心、 医院和银行等。
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各种电气电子系统、 分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四章 电磁兼容性控制
4.1 分析和解决电磁兼容性 问题的一般方法 4.2 电磁骚扰的抑制策略 4.3 空间分离 4.4 时间分隔 4.5 频率划分和管制 4.6 电气隔离
2
4.1 分析和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一般方法
4.1.1 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The Problem-solving Approach)是在建立 电路、设备和系统之前不专门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先进 行研制,然后根据研制成的电路、设备和系统在装配、调 试中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应用各种抑制干扰的技术去解 决。这是一种落后而冒险的方法。因为设备或系统已经装 配好,再去“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 问题,可能要进行大量的拆卸和修改,也许还要重新进行 设计。这不但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延误电路、设备和 系统的研制周期,而且会使电路、设备和系统的性能下降。
9
系统法集中了电磁兼容性控制方法的研究成就,采用系统 法是现代电力、电子设备或系统设计、试验、制造、装配 的总趋势。系统法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基于系统法, 美国开发并研制成功了飞行器机载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 电磁辐射和电磁泄漏的一些计算机软件。例如, SEMCAP(System a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alysis Program)是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系统电磁兼容、电磁辐射 和电磁泄漏分析程序,它是美国为航天事业于20世纪60年 代开发的,以后作了大量补充;
12
4.2 电磁骚扰的抑制策略
电磁兼容学科是在早期单纯的抗干扰方法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使设备、系统在共存的电磁 环境中互不产生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效能。但是, 早期单纯的抗干扰方法与现代的电磁兼容技术相比,两者 在控制电磁骚扰的策略、技术和实施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差 别。
6
规范法(The Specification Approach)是按照已经颁布的电磁 兼容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这 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电磁干扰问题的出现,比问 题解决法更为合理。但由于标准和规范不可能是针对某个 设备和系统制定的,因此,企图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要解 决的问题,只是为了适应规范而已。另外,规范是建立在 电磁兼容经验基础上的,没有进行电磁干扰的分析和预测, 因而往往导致过量的预防贮备,可能使设备和系统的成本 增加。由于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 备或系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规则,因此规 范法对系统电磁兼容性的分析、设计提供了预见性和综合 性,故与问题解决法相比,规范法较为合理和进步。
5
4.1.2 规范法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各国政府和工业部门尤其 是军事部门都制订了许多强制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例如, 美国军用标准MIL-STD-461/2(Apply to equipment and subsystems only),MIL-STD-464(is a document applicable to all agenc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contains system level EMC requirements),中国国 家标准GB4824—1996(《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电磁 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随着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 范的完善和发展,电磁兼容性的分析、设计方法发展成比 较合理的“规范法”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4
在调试、装配现场清楚地确定下列问题将有利于解决 电磁骚扰问题。
①干扰多久发生一次?是连续的还是周期性的?是否 有规律?
②干扰的频率是多少?是否是周围电路、设备工作频 率的谐波造成的?
③干扰的幅度是多大? ④干扰是宽带的还是窄带的? 确定了骚扰源后,再确定干扰的耦合途径是辐射耦合 还是传导耦合,最终决定抑制、消除干扰的方法。
10
IAP(Intra-system Analysis Program)是美国空军研制的一种 大规模系统内电磁兼容、电磁辐射和电磁泄漏分析程序; IPP-1(Interference Prediction Process-1)是一种大规模的电 磁干扰预测程序。SEMCAP程序在一台CDC-6600或一台 IBM-360/70计算机上用于B-1轰炸机的电磁兼容、电磁辐 射和电磁泄漏特性分析时,运行时间分别为 50 min和 20 min。
3
因此,问题解决法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方法,它是在电磁 兼容性理论不够完善、抑制电磁骚扰的方法不够系统、 电磁兼容性分析预测尚未形成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 普遍被采用,目前仍然被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
用问题解决法分析和解决电路、设备和系统的电磁 兼容性问题,首先必须正确地确定骚扰源。为了做到这 一点,要求从事电磁兼容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比较 全面地熟悉各种骚扰源的特性。
11
一般在设备、系统设计早期考虑电磁兼容性设计,比 较容易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所需经费较少。根据美国贝 尔实验室分析论证,在新产品设计阶段能把电磁干扰抑制 在电路组件级、设备级或分系统级,就可以消除电磁干扰的 80%~90%;反之,如果在产品试制成功后,发现电磁干 扰再来解决它,问题就显得困难多了,无论在抑制电磁干 扰的技术上,还是在投资的费用以及体积、质量上都会成 倍增长,使费效比上升,造成很大的浪费。
7
必须注意,使用满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的部件装 配成的设备,不一定满足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使用满 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的设备组成的系统,不一定满足 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8
4.1.3 系统法
系统法(The System Approach)是用计算机技术按预测 程序针对某个特定设备或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 分析和预测。系统法从设计阶段开始就用分析程序预测在 设备、系统中将要遇到的那些电磁干扰问题,以保障设备 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并在设备或系统的设计、试验、制 造、装配过程中不断对其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若 预测结果表明存在不兼容问题或存在太大的过量设计,则 可以修改设计后再进行预测,直至预测结果表明完全合理, 才进行硬件生产。采用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避免一般出现 的电磁干扰问题或过量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第四章 电磁兼容性控制
4.1 分析和解决电磁兼容性 问题的一般方法 4.2 电磁骚扰的抑制策略 4.3 空间分离 4.4 时间分隔 4.5 频率划分和管制 4.6 电气隔离
2
4.1 分析和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一般方法
4.1.1 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The Problem-solving Approach)是在建立 电路、设备和系统之前不专门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先进 行研制,然后根据研制成的电路、设备和系统在装配、调 试中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应用各种抑制干扰的技术去解 决。这是一种落后而冒险的方法。因为设备或系统已经装 配好,再去“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 问题,可能要进行大量的拆卸和修改,也许还要重新进行 设计。这不但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延误电路、设备和 系统的研制周期,而且会使电路、设备和系统的性能下降。
9
系统法集中了电磁兼容性控制方法的研究成就,采用系统 法是现代电力、电子设备或系统设计、试验、制造、装配 的总趋势。系统法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基于系统法, 美国开发并研制成功了飞行器机载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 电磁辐射和电磁泄漏的一些计算机软件。例如, SEMCAP(System a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alysis Program)是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系统电磁兼容、电磁辐射 和电磁泄漏分析程序,它是美国为航天事业于20世纪60年 代开发的,以后作了大量补充;
12
4.2 电磁骚扰的抑制策略
电磁兼容学科是在早期单纯的抗干扰方法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使设备、系统在共存的电磁 环境中互不产生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效能。但是, 早期单纯的抗干扰方法与现代的电磁兼容技术相比,两者 在控制电磁骚扰的策略、技术和实施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差 别。
6
规范法(The Specification Approach)是按照已经颁布的电磁 兼容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这 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电磁干扰问题的出现,比问 题解决法更为合理。但由于标准和规范不可能是针对某个 设备和系统制定的,因此,企图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要解 决的问题,只是为了适应规范而已。另外,规范是建立在 电磁兼容经验基础上的,没有进行电磁干扰的分析和预测, 因而往往导致过量的预防贮备,可能使设备和系统的成本 增加。由于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 备或系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规则,因此规 范法对系统电磁兼容性的分析、设计提供了预见性和综合 性,故与问题解决法相比,规范法较为合理和进步。
5
4.1.2 规范法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各国政府和工业部门尤其 是军事部门都制订了许多强制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例如, 美国军用标准MIL-STD-461/2(Apply to equipment and subsystems only),MIL-STD-464(is a document applicable to all agenc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contains system level EMC requirements),中国国 家标准GB4824—1996(《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电磁 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随着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 范的完善和发展,电磁兼容性的分析、设计方法发展成比 较合理的“规范法”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4
在调试、装配现场清楚地确定下列问题将有利于解决 电磁骚扰问题。
①干扰多久发生一次?是连续的还是周期性的?是否 有规律?
②干扰的频率是多少?是否是周围电路、设备工作频 率的谐波造成的?
③干扰的幅度是多大? ④干扰是宽带的还是窄带的? 确定了骚扰源后,再确定干扰的耦合途径是辐射耦合 还是传导耦合,最终决定抑制、消除干扰的方法。
10
IAP(Intra-system Analysis Program)是美国空军研制的一种 大规模系统内电磁兼容、电磁辐射和电磁泄漏分析程序; IPP-1(Interference Prediction Process-1)是一种大规模的电 磁干扰预测程序。SEMCAP程序在一台CDC-6600或一台 IBM-360/70计算机上用于B-1轰炸机的电磁兼容、电磁辐 射和电磁泄漏特性分析时,运行时间分别为 50 min和 20 min。
3
因此,问题解决法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方法,它是在电磁 兼容性理论不够完善、抑制电磁骚扰的方法不够系统、 电磁兼容性分析预测尚未形成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 普遍被采用,目前仍然被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
用问题解决法分析和解决电路、设备和系统的电磁 兼容性问题,首先必须正确地确定骚扰源。为了做到这 一点,要求从事电磁兼容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比较 全面地熟悉各种骚扰源的特性。
11
一般在设备、系统设计早期考虑电磁兼容性设计,比 较容易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所需经费较少。根据美国贝 尔实验室分析论证,在新产品设计阶段能把电磁干扰抑制 在电路组件级、设备级或分系统级,就可以消除电磁干扰的 80%~90%;反之,如果在产品试制成功后,发现电磁干 扰再来解决它,问题就显得困难多了,无论在抑制电磁干 扰的技术上,还是在投资的费用以及体积、质量上都会成 倍增长,使费效比上升,造成很大的浪费。
7
必须注意,使用满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的部件装 配成的设备,不一定满足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使用满 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的设备组成的系统,不一定满足 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8
4.1.3 系统法
系统法(The System Approach)是用计算机技术按预测 程序针对某个特定设备或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 分析和预测。系统法从设计阶段开始就用分析程序预测在 设备、系统中将要遇到的那些电磁干扰问题,以保障设备 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并在设备或系统的设计、试验、制 造、装配过程中不断对其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若 预测结果表明存在不兼容问题或存在太大的过量设计,则 可以修改设计后再进行预测,直至预测结果表明完全合理, 才进行硬件生产。采用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避免一般出现 的电磁干扰问题或过量的电磁兼容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