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们应

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产业园

概述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 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 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中投顾问认为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从技术手段角度,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 从资源利用角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 从市场领域角度,主要有节能环保技术市场、社会废弃物静脉回收再造市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市场; 从产业发展角度,企业层面,注意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企业间促进物质和能源的充分循环;社会层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 从园区建设角度,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在管理方面,明确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等门槛要求,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控管理等。

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模式在煤化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袁书记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论述如何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煤”文章时,重点强调抓好七条路径,路径之一就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同时明确指示要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转型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模式是山西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我省的优势在煤,潜力在煤,希望也在煤,做好煤文章,关键在于提高煤资源利用率。如何做好煤文章呢?下面,以新绛县煤化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为例,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实现途径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破解资源困局的需要。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具体到新绛煤化园区来说,新绛县属于无煤县,资源禀赋较差,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要做到袁纯清书记所说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降低环境污染的需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生产的规模越大,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而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是把废弃物作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比如,焦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对于焦化企业来说,煤气就是废弃物,如果将之全部排向大气,将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将其回收利用,就可以全面消除这项污染。2007年,新绛县煤化园区成功引进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专门利用园区所属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使整个园区乃至新绛县全县的空气质量都得到了根本好转。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刻不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发展道路导致了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这在二战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迫使人类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发展之路,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持下的高速发展愈来愈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此作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在这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造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种种解决方案都被提到了各国领导人,各大企业老总的手中,在这其中,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是被各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认为是最佳答案。因此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又为越来越多的世人所重视和关注,被誉为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办法。世界各国都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提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一系列的促进活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类不仅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且还要富有远见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环境文明,需要环境道德和环境伦理,需要伙伴关系,需要友爱和责任。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人类大大小小的苦恼都来自文明的异化,我们所看到的文明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是将自然的演变命运排斥在外的文明,时代在呼唤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观,在我看来,就是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发展观,就是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应人类的理念作为对一切问题考虑出发点的发展观,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互相协调,然后才谈得上实现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在古代。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发现了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循环经济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对网友有用。篇一: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 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建设五大基地、构筑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后,在市领导的关怀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藁城市、栾城县、裕华区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化工基地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目前,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1.12亿元,500万吨炼油扩能龙头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期、二期道路建成通车,园区内排水工程完工,16万吨己内酰**、10万吨环己**、20万吨硫酸、5万吨氨基乙酸、园区外排水、22万电站和水厂项目开工建设。 一、以加快化工基地启动建设为目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前期工作,为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0XX年6月市政府成立了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划定了化工基地5.44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利用6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1150亩基本农田的调整规划和征地任务。今年4月,为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市里决定进一步理顺化工基地的管理体制,按照市县共建原则,派出筹备组进驻基地开展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工作,5

月31日根据市编办批复,成立了化工基地管委会,注册了化工基地开发公司,搭建起了化工基地建设的平台。从筹备组进驻化工基地以来,范文写作迅即对20XX年化工基地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克服了人员少、工作头绪多、项目问题多、协调任务重等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管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在土地和规划上,全部完成了一期项目征地工作,使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可能。高标准完成了基地建设详细控制性规划。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十一五”行业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三化合一”产业链规划,突出了基地特色和建设目标。特别是对一期项目规划进行了科学完善,完成了化工中路连接东三环、石炼中路南延和基地排水、排污、供水、供电的建设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保证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在完善管理体制上,调整了化工基 地建设领导小组,充实加强了领导力量,进一步明确了管委会、三个相关县(市)区、入区企业的职责任务,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工作机制,三个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基地建设办公室。同时,基地管委会还就重要问题主动向相关县(市)区和所涉乡镇主要领导沟通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市县共建体制基本理顺,最全面的形成了建设化工基地的合力。在拆迁补偿工作中,把做细做好群众工作和按政策按规定搞好拆迁补偿作为今年项目启动工作的重点,

固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

关于建立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分析报告 (徐工集团筑路机械产业示范基地) 山东弘衡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关于建立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拟以建立年处理200万吨固废循环再利用项目和互联网站为依托,形成新型环保建材为集群的产业园区。产业园区采用新型模块化经营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管理手段,形成可复制式模块化产业园,同资本市场进行嫁接,走出滕州推广至全国市场。根据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思路,真正形成资本运作与实体经济共同呼应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条从固废收置处理到建筑原材料供应的新型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1、随着滕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东拓、西提、北延、南融”战略的逐步深入,旧城改造等各项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与日俱增,而相应的处理消纳能力明显滞后,对城市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市民居住环境;以往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仍是填埋处理,这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面对国家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需求,我国建筑原材料日趋短缺,国家、省、市以及各地方部门先后出台各项循环经济法规和政策,以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建筑垃圾如果得到资源化利用既符合当前循环经济新发展理念,又能保护环境、创造价值、带动就业,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3、我国现有固废处理企业依然采用传统行业模式,暂时没有企业在此行业内进行创新经营,极大的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规模。固废循环经济产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FUDAN JOURNA L(S ocial Sciences)N o.2 2005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诸大建 朱 远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的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最后结合上海的有关实践,提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维度。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效率 脱钩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5)020060007 从2002年开始,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高度关注。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的全球环境基金成员国会议上,发表了“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讲话。[1]在2004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当前在党和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新的高度上推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从生态效率和减物质化的角度,指出当前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不足,结合脱钩理论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一、对循环经济的现有认识及认识误区 循环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形成,1998年引入我国并广为流行。 国内学者已就循环经济的以下四个方面达成共识:(1)确立了“3R”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为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2)把循环经济视为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第三阶段,它不同于以前的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3)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生产之间和社会整体三个层面的循环进行整合;(4)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审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认为循环经济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赢的发展模式。[3][4][5][6][7] 这些共识已成为当前指导循环经济实践的重要杠杆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循环经济理论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仅仅从物质回收和利用角度阐述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的“3R”归结为再循环(Recycle),忽视了循环经济在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上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意义;(2)仅仅从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理解循环经济,忽视了循环经济需要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等三个层面展开,而且建设区域性的循环经济体系显得更为重要;(3)仅仅从生产环节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了解循环经济,没有把重要的消费过程以及物质流通的其他环节纳入循环经济的视野;(4)仅仅注意工业物品 3本文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与委员会“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 200412 [作者简介] 诸大建(1953— ),男,浙江余姚人,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环境 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专家。 朱 远(1978— ),男,福建莆田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doc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篇一: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开发利用综合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杭州*********有限公司XX年2月各位领导、专家: 我公司自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来,充分利用本地和附近地区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护资源、减少了非再生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企业概况: 杭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建材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XX年4月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位于*****区红山农场创业路*****号(*****内),厂区占地20余亩。 公司现有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拥有2XHZS180混凝土搅拌组2套流水线,可提供各种标号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方。公司配备了具有建筑业企业三级资质的试验室装置一套,引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十名,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企业强抓内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车队管理、员工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为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只有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服务才能占领和开拓市场。公司坚持以管理促进发展,用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相关混凝土国家标准的规定,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 对产品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职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成效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公司杭宏砼政(XX)8号文件确定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规定,因此从公司领导到具体操作者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套、各项措施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公司定期组织中层以上的骨干召开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我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C40及以下各等级混凝土废弃资源兑掺比例均高于30%以上。 (二)抓好工艺配方,优化资源配置 我公司配置的混凝土生产设备,在同行中较为先进,配

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认定办法

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工作的发展,推动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建设,根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粤府〔2005〕8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申报、核准、实施、管理等事项,适用本办法。循环经济省市共建产业基地根据本办法,适当降低认定标准。 第三条省经信委负责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认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经认定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省市共建基地,按照本规定享受相关政策。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 第五条申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园区必须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独立工业小区。 (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三)园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我省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 (四) 园区所在区域已完成或正在计划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园区按照ISO1400l的要求已建立或正在计划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五)园区企业符合广东省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鼓励范围,并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有较大推动作用。(六)园区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机构,已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机构,有详细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第六条选择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等重点内容的园区可优先认定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第三章申报及认定程序 第七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由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职能部门向省经信委书面推荐,原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直接向省经信委申请,省经信委会同有关机构集中审定的制度。 第八条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照工业区的申报标准进行初审,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提出初审意见报省经信委。 第九条申报材料 (一)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申报书(统一格式); (二)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已批准的组织机构文件或企业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资信证明文件和缴税情况的文件; (四)有关节地、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循环经济评价支持性技术文件和有关材料;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摘要】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论文发表 【正文】 一、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藕合互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不同工业型态比较看:传统工业经济的特征是征服自然,指导理论是社会财富论;目标体系是高增长、高消费,最大限度创造社会财富;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竞争;经济要素是劳力、土地、资本;资源状况是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要素是劳力、资源、资本、环境、科技智力资本;资源状况是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新型工业化包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五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因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的、以信息化带动的、依靠科技创新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是一致的。二、按照循环经济原则,构建恩施州生态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重点包括建设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和绿色服务业体系,其中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1.明确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 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

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并纳入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按照《长治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郊区领导组并召开全区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批转经贸委、质监局等部门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循环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长治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东、西、北3面环绕长治市区。1976年2月建区,现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12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85 km2,总人口30万。 长治市郊区位于城市近郊,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全区依托自然优势,形成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5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市的能源小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 000个。另外,郊区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盐碱滩”之称,土壤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具备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长治市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长治市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治市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长治市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长治市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在长钢、长信等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简介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简介 、项目背景 资源再生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新兴和朝阳产业,构建资源再生加工产业园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有着广发的发展前景。 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大石桥市将启动大石桥市再生资源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依托“辽宁省华侨创业基地”,利用侨资建设以各种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再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大石桥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关于辽宁省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规划建设,是落实营口市“着力实施结构调整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二、企业概况 辽宁侨基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大石桥市有色金属(化工)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属环渤海辽宁“五点一线”营口沿海产业带核心地段,距离沈阳170公里,距大连210公里,距离东北第二大港鲅鱼圈港仅45公里。其中沈大高速、盘营高速、2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营大公路贯穿开发区,并毗邻营口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基地中国最大的耐火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年产百万吨焦炭及9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的营口嘉晨集团;年产150万吨精品钢材的五矿营口中板有限公司,园区自然地理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利快捷。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的大石桥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通过规划策划和用地布局,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一模式,真正做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打造大石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园区一期规划总面积达1000亩,用于再生资源的拆卸、市场交易和物流。建成后,每年预计可提供铜15万吨、铝20吨及镍、铅、锌等其它废旧有色金属100万吨,其价格要远低于矿山开采,主要供应沿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赢的有效方式。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论文一: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控制策略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循环经济与环境成本控制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循环经济下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循环经济下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循环经济下,必须让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职责,而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是重要途径之一。 一、循环经济与环境成本控制概述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探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引导人们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中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忽视生态环境的现状,强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2.环境成本控制。由于视角、标准不同,国内外对环境成本的概念、内容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环境成本又称为环境降级成本,既包含为保护环境而实际已支付的价值,又包含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环境成本要求不仅仅要补偿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而且要充分补偿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环境成本控制则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生产经营各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第四节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比较(1)

第四节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比较 循环经济既是国际社会推行环保新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物,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其主要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核心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模型,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建立循环模式,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主要特点和优势为: 一、鼓励发展生态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传统经济把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目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忽视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数量的扩大,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与共生关系。因此,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将人类引入了与自然界对立的道路。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循环经济重视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自然生态理论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模型,以工业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工业生产系统为载体,来构建生态工业体系;鼓励发展工业和农业相耦合的资源循环型产业;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人类在处理物质需求与自然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寻求到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赢” 传统经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片面强调经济效益,使得资源的开采浪费、单一利用等现象普遍,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局面的发生,完全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更难以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转变只注重经济增长,轻视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念,从重视经济向重视环境转化,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废物资源化,要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城市建设等重大决策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良性循环,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生态效益,在确定经营方针和从事经济活动时,要兼顾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循环型社会。 三、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一直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增长战略,把社会发展看成一种经济现象,其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中,对资源的开发是掠夺式的,对资源的利用时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东芝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多的废物,在循环经济理念中,“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物”。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废物的正确处理来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如表1-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促进生产发展;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减少废物的排放,促进生态平衡;不断创造新的产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稳定和生活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体现了资源和环境的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都是“公共物品”,没有经济价值,只有经济

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建议书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 项 目 可 行 性 报 告 芜湖瑞纳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 二O一二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投资背景 第三章、项目选址 第四章、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 第五章、环境保护、安全、节能方案第六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首期入园项目简介 第八章、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九章、项目的投资经济评价 第十章、项目发展目标

第一章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拟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芜湖循环经济工业园内投资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2000亩,其中生活配套占地50亩。项目首期投资17亿元,总体投资60亿元。该工业园重点引进废旧资源拆解、再生利用、再制造及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项目,并成立循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院,以保证工业园的持续创新能力。工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工业总产值200亿,税超过50亿,安排就业超过1万人。

第二章项目投资背景 第一节、建设背景 一、宏观背景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早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0 世纪60 年代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揭开了循环经济研究的序幕。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的激化,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必须从“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过渡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的循环经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不足,人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 3 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排名第 53 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 2%,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56%、15%和 10%。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4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由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承受压力很大。据测算,如果我国能源利用率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 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 1 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 1000 万吨废弃物的排放,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

循环经济工作汇报

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工作汇报 一、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进展情况 2011年,我镇被省工信委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镇之后,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作为推动安口经济转型跨越,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和有力抓手,在省工信委和市、县工信、发改、财政等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迅速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县上对我镇全省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讨论写进了县党代会和人代会工作报告,并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镇主要领导和华煤集团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发改、工信、财政、国土、环保、规划、水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解决安口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指导督促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镇上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确定一名副镇长具体负责抓落实,在全镇干部中选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6名干部,组建了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挂牌办公,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和班子,并将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工作列入本年度“186”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紧开展各项工作。 2、调研论证,编制了《规划》和《实施方案》。我镇把规划编制作为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前提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按照省工信委的指导和要求,抽组了专门的班子,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行事历,聘请兰州大学国土与区域规划研究院专题开展

此项工作。积极为规划编制单位提供全面翔实的基础资料,并和县上相关部门多次深入企业、村社开展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就安口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基础现状、困难问题、目标定位、工作重点、重大项目反复进行分析讨论,对全镇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了论证筛选,并及时与规划编制单位进行沟通对接。目前,《循环经济示范镇实施方案》已经省上批复,《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制定,近期将组织评审。 3、积极行动,实施并储备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按照省工信委“边规划、边实施”和“争项目、见行动”的要求,我们一手抓规划编制,一手抓项目论证和落实。一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把利用工业废料转化为经济效益作为循环经济的支撑点,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先后实施了新安煤矸石制砖一期、华煤集团安口矿机厂机械设备修造、成秭公司棒型绝缘子生产线、安源公司工艺玻璃和LED节能灯生产线、万兴工贸有限公司环保建材厂免烧砖生产线等一批工业项目;关停了华明冶炼等3户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或生产线。今年,我镇确定了努力建设全省循环经济示范镇的发展目标,全镇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有陶瓷文化产业园、新型墙体节能砖生产线、免烧砖生产线、煤矸石制砖生产线二期等循环工业项目10个,论证上报循环经济项目4个。二是狠抓循环农业开发。把农业产业开发、新型能源推广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延伸产业,在镇域内初步形成了西部核桃、养殖、全膜玉米、沼气产业示范区,中部新农村建设、新型能源技术推广示范区,东部商贸物流、生活服务区,达到了以工促农,繁荣三产的目的,农业循环经济初具规模。目前,全镇核桃种植面积2.8万亩,牛存栏7000头,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论文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论文 一、基本概念 (一)工业共生网络 工业共生网络指包含工业共生关系的由若干在经济上价值共创共享、在利益上互补互惠的企业耦合而成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具有产业生态系统和网络组织的双重属性。链接是网络最主要的特点,内部无数活性节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结纽带结成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网络。其是类比生态系统模仿食物链,使内部企业之间通过副产品有形资源和生态化链接技术无形资源两个联结纽带实现联系,建立低成本、具有反馈回路的物质代谢方式。 (二)循环经济共生网络 “资源—产品—废弃物”单线性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污染恶化以及能源价格飙升。“生产过程末端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开始注重生态问题,但是在生产过程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循环经济是与上述两种经济增长模式有本质区别的深刻范式革命,强调按照自然生态循环的方式运行,从源头上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目前对循环经济最为一致的认识是: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3R原则为核心,通过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之间中循环和社会化大循环,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的循环发展,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低碳化和生态化。从循环系统的角度看:工业园区实际上是一个生物群落,是由能源燃料供应商、初级次级材料加工厂(生产者)、深加工厂或转化厂(消费者)、废弃物循环加工厂(分解者)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企业群。企业之间是通过资金、信息、政策、人才流动为纽带的上下游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类似生态系统的网络。从资源利用角度看:企业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从而建立企业之间各种链接合作关系,形成物质和能量的闭路循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从规划管理角度看:宏观上依据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业园区共生网络,实现了其自我组织能力和网络创新能力的提升、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挥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提高。微观上产业链嵌入共生网络,实施清洁生产,实现企业间产品、副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