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_知识点整理
诸子喻山水复习

《诸子喻山水》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文学常识复习
1.《论语》所记载的是的言行,他是家思想的创始人,与并称为和。
2.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家的集大成者。
3.道家的代表人物是,代表作品是
二、词语解释,若有词类活用,请指出。
1.譬如为.山:
2.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3.上下交朴
..:
4.以道为舍.:
6.海不辞.水:
7.明主不厌.人:
8.知.者乐.水:
9.亟.称于水:
10.盈科
..而后进:
11.苟.为无本:
12.登东山而小.鲁:13.观水有术.:
14.容光
..必照焉:
15.故几.于道:
16.正.善治.:
17.夫唯不争,故无尤.:
18.江海所以
..能为百谷王者:
19.以.其善下.之:
20.水因地而制.流:
21.兵无常.势:
22.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24.天下莫.不知:
三、翻译句子,若有特殊句式请一并指出。
1、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
5、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6、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推荐文档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 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 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 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 今义:游玩.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 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 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 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原文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4.江海不择..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5.故大人..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8.上下交朴..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8.容光..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19.不盈科不行..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课前资料整理

一心想着死。
他觉得连累了家人,对不起老妻,又特别想念弟弟。
他请一位善良的狱卒带了两首诗给苏辙,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 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埋骨的地点,他希望是杭州西湖。
摘自《苏东坡突围》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那阙著名的 “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摘自《苏东坡突围》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幸好,他还不年老, 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 可为。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 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摘自《苏东坡突围》 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诸子喻山水字词整理

4. 为 苟为无本 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为
5. 善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6. 动 知者动 活跃 动善时 行动
7. 下 处在……的下游 的下游 以其善下之 处在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低处 8. 厌 明主不厌人 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 厌倦
八、虚词 代词,它的) 故能成其 故能成其高(代词,它的)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君子之 君子之志于道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其善下之 代词,它们) 以其善下之(代词,它们) 容光必照焉 语助词,不译) 容光必照焉(语助词,不译)
被动句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宾语前置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何取于水也? 何取于水也? 宾语前置
六、固定结构: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所以”:……的原因 所以” 所以 的原因 以其无以易之。 2. 以其无以易之。 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 的办法 无法)
三、一词多义 1. 于 仲尼亟称于水 对 从 何取于水也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故几于道 不译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2. 而 表承接,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然后 表修饰,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 表转折,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表转折,然而,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但是
3. 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代词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的,结构助词 流水之为物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五、句式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判断句 沟浍皆盈。 沟浍皆盈。 被动句 介词结构后置 仲尼亟称于水。 仲尼亟称于水。 何取于水也? 何取于水也? 介词结构后置
诸子喻山水

•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 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 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 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 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 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 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意动 以· · · · · · 为小 • 日月有明:形作名 光辉 • 观有术,必观其澜:方法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介词 被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 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 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 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诸子喻山水
孟子篇
比喻
本体: 要不断积累知识 喻体:源头有水,才能昼夜不停流
孟子·离娄下
•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 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 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 序渐进,自强不息。
•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 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 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 尽 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诸子喻山水》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帮助,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 对)
何取于水也( 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故几于道( 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2.而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3.之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的)
流水之为物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6.动
知者动(活跃的思维)
动善时(行动)
7.下
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
8.厌
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厌倦)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作动词:
1.知者乐(感到快乐)
2.仁者寿(延年益寿)
3.动善时(把握时机)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作状语:
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四) 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动词作名词:
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
3.动善时(行动)
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5.治之至也(最高境界)
(六) 形容词作动词:
1.盈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帮助)
(七) 形容词作名词:
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
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
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优点,弱点)7.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圣人的境界)五.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①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翻译: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②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翻译: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③仲尼亟称于水。
翻译: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④何取于水也?
翻译:(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⑤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翻译: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⑥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翻译: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⑦天下莫柔弱于水。
翻译: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⑧何取于水也?
翻译:(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2.被动句
①沟浍皆盈。
翻译: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②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翻译: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③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翻译: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判断句
①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翻译: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②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翻译: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
的。
4.省略句
①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
翻译:(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②知者动,仁者静。
(省略谓语)
翻译: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③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省略动宾)
翻译:它们(一旦)干涸了,(也)能站着等待(它们的充盈)。
④水因地而制流。
(省略介宾)
翻译: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⑤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省略定语)
翻译: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省略状语)
翻译: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⑦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省略介词)
翻译: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5.宾语前置
①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翻译: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
②何取于水也?
翻译:(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③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取是,“之”作标志)
翻译: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得到这一点(就)罢了。
④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翻译:然而(当水)冲击坚强的东西(时),(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
6.定语后置
①源泉混混。
翻译:滚滚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