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口译中的运用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口译中的运用
语言是我们表达意思的方式之一,而汉英口译则是把双方的意思妥善的传达出来的重要一环。
形合与意合是一种汉英口译的重要技巧,其重点在于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形态和意思都必须与目的文重新组合,使之形合意合。
形合与意合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有很多:首先,可以采用句型转换或变换来使其形合意合,比如把由多个句子组成的汉语句子转换成一句英语句子,又如把单句汉语句子转换成多个英语句子;其次,在词汇的使用方面,可以把汉语的复合词翻译成英语的同类词;再次,还可以从动词的使用方面去考虑,以确保句子的连贯性;最后,还要注意双方习惯上的一些特定用语,比如中文语言中常常会出现行文所需之语,这类语句在英语中是不常用的,因此需要翻译为等价的英语表达方式。
当然,使汉英口译形合意合也是要在一定的训练技巧基础上积累经验来逐步做到的。
另外,大家也要善于利用已有成果,根据双方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会一些有效的经典句型的翻译,以及从句子的结构、词汇的意义上,去分析文本的内容,以及给出最简明、最精准的翻译。
总而言之,形合与意合是汉英口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能,正确地运用形合与意合可以帮助我们把双方的意思准确的传达出去,达到好的口译结果,因此是汉英口译人士或者需要学习汉英口译的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许多学者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富有启发性意义的成果。
例如:英语是综合-分析语,汉语是分析语;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句子繁复,汉语句子简短;英语重物称,多用被动,汉语重人称,多用主动;英语多静态,抽象;汉语多动态,具体等。
美国著名翻译家Eugene Nida早在Translating Meaning一书中就谈到,就汉语和英语而言,形合和意合的对比也许是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它甚至可能是两种语言间最根本的差异所在(Nida 1982:12)。
二、形合与意合的概念及特征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的概念首先在我国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指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王力,1984:310)。
刘宓庆对形合意合作了较完整准确的界定:“形合”(hypotaxis)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所谓“意合”(parataxis),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或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句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刘宓庆,1992:18-19)。
1.英语形合的特点英语是典型的形合语言,它借助明显的形式标记,如曲折变化、介词、连词等,将词组、句子甚至段落连接起来,也可采用其他的语法手段表示话语内部的语义关系。
Eric Partridge认为,英语句子十句有九句按SV或SVO配列。
实际上,任何英语句子都可以完形为主谓提掣全句的基本程式(刘宓庆,1974:72)。
这说明了英语语言的高度形式化和严密逻辑性。
以上诸多形式手段使得英语内部的语义关系一目了然。
2.汉语意合的特点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意合性。
所谓“意合”,指的是话语中词与词、句与句等语言单位的结合主要是凭借语意上的关联进行的,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形标记,读者对语句的理解须借助自己的语感和一定的语境因素。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摘要:本文从形合意合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对比。
通过例句证明了英语重形合而轻意合,汉语重意合而轻形合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形合与意合形成的原因及区别的表现和辩证关系,最后指出了这种区别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境一、形合与意合的概念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
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形合”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二、英汉语形合、意合的成因形合指的是词与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标志体现出来的,当形态标志不充分的时候,还可以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合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凭着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
词语句子的组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交际双方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依据自己的语感,对语句做出正确的语义解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形合和意合兼而有之的,没有一种语言会是纯形合或纯意合的语言,所不同的只是它们表现趋势上的差异。
形合和意合两种手段通常都存在于一种语言中.在汉英双语对比中,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①在言语交际层面上,说汉语的人能够依靠汉语话语对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situational context)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强烈承继性来进行交际,而一旦这种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言语交际双方就可以不求话语语句的形式完备,说出一些言简意赅、"残缺不全"的句子来。
这些独特的"汉语精神"和英语对应表达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相比汉语而言,它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
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中都有全面体现。
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连贯是句子依据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
但在重意合的汉语中,这种特征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性”。
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依靠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而英文语篇中的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即它的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注意这种“隐性”和“显性”之间的转换。
例如:原文: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译文:We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arrived at the station, where I bought a ticket while he saw to my luggage...At the sight of his back tears started to my eyes, but I wiped them hastily so that neither he nor anyone else might see them.以上汉语原文似乎是由几个并立的流水句组成,在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连贯逻辑关系。
但细细分析,发现此段中文中隐含着逻辑连贯关系,在将其译为英文时,就应该把汉语中的这种逻辑连贯关系显现出来。
英文译文中分别用了关系副词、从属连词、并立连词等,在句法上较好地体现了汉语原文中隐含的逻辑连贯关系。
如果我们再根据英文译文,将其回译成汉语,这时我们就应该将英文中通过形合而表现出的“显性”化为汉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隐性”。
具体来说,就是将英文中的where,while,but,so that 等略去不译。
例如:1) As the weather was getting better, we decided to go for an outing the next day.译文:天气变好了,我们决定第二天去远足。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一、引言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专题,当代著名翻译家奈达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一书中提出,对于英语和汉语而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其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都有形合句和意合句,但在语言学界和翻译界一般都认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意合法在汉语里属“常态”,在英语里属“变态”。
二、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形合(hypotaxis)是靠关联词语建立句内和句际关系的衔接手段。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给形合定义为:“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 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 I shal 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总体而论,英语中形合连接的运用率要高于汉语。
意合(parataxis)是不靠关联词语,仅靠语义的逻辑联系而建立的句内和句际衔接手段。
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给意合定义为:“The arrange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 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汉语的意合连接运用率要高于英语。
例如:(1) Even if the monk can run away, his temple cann ot run with him.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All was cleared up that some time later when ne ws came from a distant place that an earthquake was fe lt the very day the little copper ball fell.过了一些时候,从远方传来了消息:在小铜球坠落的当天,确实发生了地震。
英汉对比之形合与意合资料

汉语的意合手段:
• 1. 语序
• 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 含义有主有次。从句若前置,一般有“因为”、“如果”、“虽 然” 、”即使”等含义。
• 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 Once the principle contradiction is grasped, all problems can be readily solved.
汉语的形合手段比英语少得多:没有英语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 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 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个(英286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 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也用 得较少, 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 间。
• 而在译文中,汉语的叙事方法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短 句的形式依次交代清楚,句子之间没有过多的形式连接,主要的 语法意义多由动词来完成,充分体现汉语的意合特征。
汉语的意合法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 注重逻辑事理顺序 注重功能、意义,以神统形
汉语的意合法
•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 I can’t trust him. (因为)他不老实,我不能信任他。 I 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 我不能信任他, 因为他不老实.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others unless we are attacked.
英语的形合法
• 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概述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意合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形合则是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
在翻译中,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文的特点以及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翻译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图。
意合翻译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原文的情感和背景,用更加自然流畅的语言来表达。
而形合翻译则更注重于保持原文的结构和形式,使译文在语法和词汇上更贴近原文。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意合和形合的方法。
有时候需要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思,选择意合翻译;有时候需要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选择形合翻译。
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方法包括对原文意思和结构的分析、目标语言风格和习惯的考虑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综上所述,意合与形合在汉英翻译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2. 正文2.1 意合翻译的特点意合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如下:1. 文意优先: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色彩,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意合翻译中,译者需要更加注重原文的内在含义和修辞手法,以保持译文的通顺和流畅。
2. 灵活性:意合翻译注重译者的个人理解和创造力,允许译者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意译或增删调整原文的内容,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3. 保留原味:意合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味道和特色。
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
4. 融通性:意合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受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中意合与形合是汉英翻译中常见的一种转化方式。
中意合是指在译文中,虽然在语言表达方面与原文不一致,但在意思相符的前提下,将原文的词语或句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译出。
形合是指在语言表达方面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在意思上有所变化。
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介绍中意合与形合的具体实现方式。
一、中意合的转换1、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决策原文:"Make decisions based on a variety of factors."中意合译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决定。
"2、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中意合译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
"3、查阅该文件可获得更多信息中意合译文:"详见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4、将英国视为第二故乡中意合译文:"把英国看作是第二个故乡。
"5、培养自信和积极的个性中意合译文:"培养自信和积极向上的人格。
"1、我很忙,不能来参加聚会了。
形合译文:"很抱歉,因为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我不能亲临聚会了。
"2、我们差点迟到。
原文:"We are almost late."形合译文:"我们差点错过了时间。
"3、他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形合译文:"他非常努力工作,以至于让人想到他是一个工作狂。
"4、我还没来得及跟他谈这件事情。
形合译文:"我现在还没有机会与他商谈这个问题。
"5、我非常期待我们的下一次见面。
形合译文:"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聚。
"总之,中意合和形合都是实现汉英翻译中不同程度转换的方法。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原始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结合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确保意思的准确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摘要:本文从形合意合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对比。
通过例句证明了英语重形合而轻意合,汉语重意合而轻形合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形合与意合形成的原因及区别的表现和辩证关系,最后指出了这种区别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境
一、形合与意合的概念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
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形合”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二、英汉语形合、意合的成因
形合指的是词与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标志体现出来的,当形态标志不充分的时候,还可以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合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凭着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
词语句子的组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交际双方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依据自己的语感,对语句做出正确的语义解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形合和意合兼而有之的,没有一种语言会是纯形合或纯意合的语言,所不同的
只是它们表现趋势上的差异。
形合和意合两种手段通常都存在于一种语言中.在汉英双语对比中,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①在言语交际层面上,说汉语的人能够依靠汉语话语对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situational context)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强烈承继性来进行交际,而一旦这种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言语交际双方就可以不求话语语句的形式完备,说出一些言简意赅、"残缺不全"的句子来。
这些独特的"汉语精神"和英语对应表达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相比汉语而言,它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
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中都有全面体现。
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
陈宏薇的看法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一个句子可由好几个短句组成,它们之间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无需形式上的粘连;对比之下,英语句子往往要求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将句子成分连成一个意义与形式珠联璧合的整体.
②
三、英汉语形合、意合的表现
汉语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
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通过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句等来实现语义连贯。
例1:
1)吃苹果 to eat an apple
2)吃食堂 to have one's meal in the mess
3)吃了一嘴油 to be left with the oil or grease on one's mouth after a meal
例2:
1) 吃素 to abstain from eating meat
2) 吃劳保 to live on pension
3) 吃老本 to live off one's past gains
从例1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词组的形式制约很弱。
三个例词都是动宾结构,但只有"吃苹果"是支配式的。
"吃食堂"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吃了一嘴油"表示动作的结果。
在形态丰富的语言里,这三个例词的不同语义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法形式如"格"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
在英语中则用虚词"in", "with", "on"体现出各自的语义特点。
从例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汉语语词组合的随意性和简洁意合的特点,与之对等的英语译文则需借助虚词来明确词语间的关系或用意。
相比之下,英语的表达因此也显得繁琐,有失简约。
从句子分析的角度来说,汉语也是一种形式制约比较弱的语言。
"汉语的语义结构,通常采用一种直接反映思维程序的对接是直接组合,十分简约"(刘宓庆,1991)。
汉语的主语提挈功能很弱,语法结构常常寓于语义结构之中。
我们从下面的三组例句说明上面的观点。
例3:
1)昨晚抓住了三个小偷。
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 last night.
2)公共汽车上抓住了三个小偷。
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 on the bus.
3)这么快就盖好了一栋教学楼。
The teaching building was built at an admirable speed.
从意义上讲, 1)例句中的句首副词和动词之间隐含着一个名词性成分,可以成为主语。
同样的句子用英语表达,主语就不可缺少,而句首的副词只能译为状语。
2)例句中的副词不是主语,而是状语。
在副词和动词之间隐含着一个名词性成分,做主语。
3)例句中的方式词在句首时,也隐含着一个名词性成分做主语。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在表达上比较精密,语法关系较为严谨,而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是靠意义来表达的,而语法关系则被处于次要的地位。
难怪王力先生曾戏称说,"英语是法治的语言,而汉语是人治的语言"。
四、形合与意合的辩证关系
汉语中也存在形合现象,英语中也有意合结构。
它们之间只是存在程度上的不同。
英汉语中形合和意合的应用包含丰富的辩证法:在一般情况下,形合与意合是对立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中,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其功能又会发生变化。
具体说来,意合和形合的研究必须包括两个层面:句子以下和句子以上。
在句子及以下层面,英语语法关系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态或标志来表示,从而稳稳地控制着内部各语言要素间的关系。
这时英语呈现出显性和刚性的特点,形合成为其重要的组织手段。
汉语的情况则相反,由于汉语文字体系的巨大差异,在这一层面上表现出的语法几乎是相对的:没有形态上的变化,用"意脉"贯串全句,表现为隐性和柔性,意合就是汉语组词造句的最佳手段。
所以英汉语在句子及以下层面可以说,"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 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意意念连贯(semantic coherence),采用的是散点句法。
"③
语言研究单位的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以便得出更科学,更客观的结论。
如在讨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时,汉语要以"字"为基本单位,英语则要从"词"开始,在研究意合形合时,既要注意短语和句子间的情况,更不能忽视句群或篇
章内的意合形合现象。
对语言的研究,只有多层面,多视角去考察,才能更全面,科学和客观,才能更好地研究形合意合的辩证关系。
如果只从句子以下的层面去考察,就会更多强调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而忽视或"否定两种语言各自的对立面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④如果只考虑句子以上(篇章)的语言特点,可能会舍弃这两种语言最根本的东西,研
究基础会摇摇欲坠。
辩证法突破了形合和意合研究的局限性,也为英汉/汉英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奈达指出:"清楚地理解源语是成功译成接受者语言的关键。
翻译者不是译语言,而是译语篇"。
"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⑤语篇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单位,是语言交际的载体,是语用意义的体现。
在篇章中,形合与意合的语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体价值,主题意义和凸显价值。
根据形合和意合的辩证关系,语用价值和英汉语篇章特点,在英汉互译时,我们要采取这样的策略:第一,一般情况下,尤其在讨论句子翻译实践时,采用常见的做法:英译汉时,变形合为意合,汉译英时,变意合为形合,或者说采用与原文相反的手段。
五、形合与意合对翻译的影响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语言的基本区别,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重实证的思维模式,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和体悟、表达简约、不重逻辑、意义模糊的思维模式。
对形合和意合的把握有益于汉英互译的操作,译者应仔细揣摩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形”、“意”差异,既要忠于原作,又要兼顾读者,令译文取得同原文尽可能相近的效果。
傅雷先生说得好,理想的外译中作品让读者感到作者仿佛在用中文写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意合的汉语句子都要译为形合的英文,反之亦然。
究竟如何翻译才恰当关键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原文来决定。
同时,汉语并非绝对意合,英文并非绝对形合。
有时也有英语用意合,汉语用形合的情况。
只不过是汉语以意合见长,英语以形合见长而已。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基本不同点,把握好形合与意合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好的解决英汉互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P144
2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P37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P4
4申连云《意合与意合的语用意义及翻译策略》,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3,P8
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