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摘要】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在现今社会,民族音乐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缺乏专业人才和足够的资源支持。

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民族音乐的传承效率,比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校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

未来,应该更加注重民族音乐的传承,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推动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和传承。

加强民族音乐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要鼓励学生参与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表演,让他们深刻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重要性、现状分析、意义、方法探讨、提高效率、挑战、对策、前景展望、建议。

1. 引言1.1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通过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民族音乐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挑战,民族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只有通过持续的教育和推广,才能让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进而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任务,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的现状分析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许多学生更倾向于接触流行音乐,而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缺乏兴趣和了解。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渗透与传承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渗透与传承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渗透与传承
引言
音乐是一种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形式,而民族音乐更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象征。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渗透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豪感,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渗透与传承方面进行探讨。

1. 课堂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民族音乐可以渗透到各种课程中。

在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及节奏时,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进行示范和传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在学习音乐表演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唱一些传统的民族歌曲或进行简单的民族舞蹈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审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传统的魅力和精髓。

2. 课外活动
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与民族音乐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老师还可以讲解一些与民族音乐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外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传统民族音乐有关的活动,比如民族音乐比赛、民族音乐展览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成果,从而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

民族音乐教育:为孩子带来多元文化体验

民族音乐教育:为孩子带来多元文化体验

民族音乐教育:为孩子带来多元文化体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家长和孩子们对于教育的选择也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为孩子提供多元文化的教育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而身处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也就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选择的方向。

一、民族音乐的定义民族音乐指的是每个民族在本民族的音乐艺术领域创造的音乐作品的总称。

民族音乐,是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的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其音乐形态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1. 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注重传承和保护民族音乐,能够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心,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加自豪。

2. 优化孩子的教育方法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智力启蒙,更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想象力。

音乐作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其教育方式不像其他课程那样特别注重知识点和考试成绩,更多的是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3. 拓展孩子的文化视野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拓宽了视野,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三、民族音乐教育的实践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接受民族音乐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研究教材在搜寻民族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教材的质量。

要选择一些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教材,如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材,或者是一些具有良好口碑的民族音乐老师的私教材料。

2. 学习基本功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民族音乐并不是简单的听课和理论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培训班或者音乐社团来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基本功。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落实和开展课题研究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落实和开展课题研究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落实和开展课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只有深入探讨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落实与开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引入,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其音乐素养。

传统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和创造的潜能,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研究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落实与开展,有助于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深入探讨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落实与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促进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欣赏,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民族音乐元素,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度和欣赏水平。

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落实民族音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探讨开展民族音乐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明确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角色与责任。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特有的宝贵文化资源,民族音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让学生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师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

一、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涵。

孩子们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旋律,还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民族音乐还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如何传承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理解。

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积极挖掘和传承民族音乐的精髓。

学校图书馆和音像室可以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供学生们观摩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可以邀请一些民间音乐大师或特长教师来学校指导,传授民族音乐演奏技巧和表演经验。

可以在音乐课上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组织学生们学习民族舞蹈,学习演唱民族歌曲,学习演奏民族乐器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可以通过校园音乐会、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民族音乐呈现给更多的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三、发展民族音乐的创新探索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的创新探索,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

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的挖掘和创新,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的民族音乐作品。

可以组织一些学生选修社,让学生自主创作一些新颖的民族音乐作品,以诠释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结合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创新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民族音乐在小学中的应用

民族音乐在小学中的应用

民族音乐在小学中的应用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和推广,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它在音乐方面具有高尚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价值。

在小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培养认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小学是知识启蒙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接受到的音乐教育,不仅要传递音乐的艺术魅力,更需要传递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因此,通过民族音乐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文化的自觉认同和价值意识是图引导青少年正确发展的关键。

在音乐教育中,老师应该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以此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和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促进小学生文化交流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是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窗口。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了解其他地方的民族音乐,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和谐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展开与他人的文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和尊重,学会包容文化的多样性。

三、培养学生音乐综合欣赏能力民族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小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综合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音乐形式、中外文化的对比,从而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和魅力。

同时,让学生理解每种音乐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和热爱。

四、促进学生艺术创新和个性化发展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艺术创新和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某一种风格的音乐曲目,在创作中体会音乐艺术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和个性发展。

另外,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加入各种非传统乐器的演奏,例如口风琴等,更加丰富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情和体验。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计划Ⅰ. 导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天赋和兴趣的关键时期。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计划。

Ⅱ. 民族音乐教学的价值1. 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其融入音乐教学中,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民族音乐,能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学生接触到的音乐类型越来越多样化。

而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认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自己的根源和归属,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可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开拓他们的音乐视野。

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表演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Ⅲ. 民族音乐教学计划的设计1. 选定适合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制定民族音乐教学计划时,教师应仔细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民族音乐作品。

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课程要求,选择不同风格和难度的作品进行教学。

例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些节奏简单、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作为教学材料。

2. 组织民族音乐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民族音乐表演,通过唱、跳、演的方式体验和传达民族音乐的激情和魅力。

学生参与表演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3. 结合民族舞蹈教学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民族舞蹈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感受民族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引言音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探讨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二、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1. 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保持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这些音乐传统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通过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和珍惜自己民族的音乐传统。

2.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

3. 通过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让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1. 创新是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审美。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音乐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2.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虽然宝贵,但有时候过于古老和陈旧,难以吸引现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通过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为学校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音乐教育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3.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的趋势,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可以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2015级特岗教育硕士孙婷“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

“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我国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56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

但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网络的盛行,西方、日韩音乐的冲击,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趋之若鹜。

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与成立“粉丝团”的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迷恋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却对我们民族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形下,小学的音乐教育就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

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

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

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课本的首课都必须有宣传爱国情怀的歌曲,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会唱。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本身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自豪、严肃、情感真挚的演唱,并呼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当代的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父辈和老师的传授。

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不同文化的冲击,难免会给他们造成歪曲的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古曲让学生了解历朝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的忧国忧民精神。

音乐是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而且比起直白的言语它更能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所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要明确知道我们的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专业教育。

而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当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民族音乐的深层内涵来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

卡尔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

所以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例如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欣赏的曲目进行教学,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对乐曲的乐段进行讲解分析,学生通过聆听,然后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途径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加以鼓励和给予客观评价,并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开设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而且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更好的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一些以民乐办学特色的小学校发现参加民乐团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学习方面都向着良好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通过用陶冶、隐性、深入学生灵魂深处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于直接采用灌输、显性、表面化的方式。

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民族音乐情感教育艺术的优势。

三、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及民族音乐感情。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柯达伊认为,如果没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所有的音乐教育就毫无意义,就只能是为外国音乐提供一个“容器”而已。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驾驭中国民族音乐教材又能脱离教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能力,且本身必须热爱民族音乐,熟悉民族音乐,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弘扬民族音乐精神的使命和热情,才能保证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正常进行。

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也都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这表明编写教材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就是要从小学音乐教育做起。

所以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通过了解各个民族的歌舞、器乐等知识来了解我国的各个民族的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应试着让学生大量演唱如《茉莉花》,《鄂伦春族小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耳熟能详民族歌曲,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分析各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调式特征、结构特征和音乐材料发展的基本手法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利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欣赏《春节序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律动,声响,身势等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最后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有感情的表演。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优秀作品是中小学生必须了解和熟悉的音乐常识,不仅可以扩大了他们的人文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了浓厚的民族音乐感情。

但是,学生在欣赏这类乐曲时,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加上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不熟悉,因此难免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作品的内涵,无法产生共鸣。

音乐是情感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要锻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表达的情感及内容。

如在讲授《二泉映月》的欣赏课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阿炳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到在那世态炎凉的时代里阿炳一生极为悲惨,4岁丧母,自幼随父当道士并学习音乐,在创作《二泉映月》时已双目失明,流落街头,以卖艺乞讨为生。

这首乐曲作者运用了“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色,旋律悲怆、跌宕、委婉,曲调忧伤、凄凉、缓慢,表达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

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首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把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学习民族音乐艺术的过程中。

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随着社会上一些“选秀活动”的盛行,“快男超女”成为了中小学生的追捧对象。

由于网络的发达,网络歌手应运而生,铺天盖地的网络歌曲也迎面而来,另外外来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也使受现代教育的青年一代沉迷其中,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的学生几乎都会唱《老鼠爱大米》、《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爱你》、《好姑娘》、《东风破》、《香水有毒》等爱情流行歌曲。

可当问及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是谁时,却很多人都不知道。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觉得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很老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流行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但是流行音乐大多以渲染爱情为主题,而小学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阶段,还不能很好的去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如果引导不正确的话容易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如早熟,早恋等。

柯达伊认为,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培养。

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的成长的敏感时期,也是艺术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通过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等能力。

如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美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我国的各种地方戏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方戏曲的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中生动的角色表演等提高学生分辨美的能力,如京剧被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等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从将京剧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举措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问题感到焦虑,因此这一决议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北京京剧院院长在接受《中国教育报》的采访时说:“京剧是中华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是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艺术。

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学习京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把歌词意境深邃、深情而富有朝气,旋律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长江之歌》、《爱我中华》等艺术歌曲与消沉悲叹、曲调过于缠绵的《东风破》《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进行比较,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流行歌曲中某些表现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爱情至上的低级庸俗的艺术价值是对人有消极影响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总之,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开发和利用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突出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为学生搭建一条理解、掌握民族音乐风格的便捷之路,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