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合集下载

浅谈学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地位

浅谈学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地位
生活知识 。
乐教育 的课程 , 通过 民族音乐 的熏 陶 , 对青少 年学生 的健 康成长 , 大 是
有裨益的。
民族音乐是一种文化 , 多中外音乐学者对此都有精辟 的论 述。 许 匈 牙利音乐家柯 达伊认 为 :民族传统有机 的继 承 ,唯有从我们 的音乐 中 “ 才能找到。 也就是说 , ” 作为文化 的民族 民间音乐具有继承 的价值 。 国 我 音乐界老前 辈 吕骥 18 9 1年 8月在 谈到 由中国音乐家协 会发起并 与文 化部 、 国家民委联合 主持编篡 的四大民族音乐集成 的意 义时曾指 出, 应
河 中已经 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 在, 民族音乐全 面地列 入学校音 现 将
为 了使 同学门更好地 理解乐 曲, 他把会乐器 的同学分成 二胡 、 扬琴 、 古
筝 、 子等几个 声部组 , 笛 在课堂上先是各乐器组分奏 , 再合奏。在教学过 程中他一方面播放录音和录像 , 大家欣 赏优美动听 的音乐 , 广东 让 讲解
其次 , 就是要组 织好课 外 民族音乐活 动。近 2 0年来随着我 国群众 性业余乐器考级活动 的开展 , 青少年 的音乐生活 日益丰 富多彩起来 。 据 有人 调查 , 但凡业 余学习乐 器的孩子 , 功课一般都不 错 , 其 而且 多是学 校课余文娱活动 的活跃分 子。音乐老师应 当鼓励这 些学习 民族乐器 的 孩子 的学 习热情 , 不失时机 、 并 因势利导地 把他们组织 起来 , 便是 一支 可观 的青少年 民族音乐 队伍 。 再次 , 要摆正中西音乐教学的态度及位置。我 国历来是一个音乐开
中国是 四大文 明古 国之一 , 有着悠久 而丰富多彩 的历史 , 而民族音 乐作 为一种传统文化 , 不仅代表着本 国的特色 , 而且是全 国人 民生 活中 不可缺少 的一种精神文化与食粮 。 许久 以来 , 民族音乐常常被认为 只是一 串串音符的律动 , 比起 人类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大文化来说 ,民族音乐文化 ”只是一种 小 “ 文化 , 但事实表 明, 这种小文化有时也能 发挥 很大的作用 。 自 国成立 我 以来 , 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后 , 国对 音乐教育进行 了不 断的 我 改革与创新 , 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受到 了重 视 , 乃至在整个音乐文化 长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媒介。

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类文化和社会背景。

本文将从音乐学的整体框架出发,探讨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分析其独特之处。

一、民族音乐学在音乐学体系中的位置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艺术的学科,主要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学科。

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形式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音乐学的补充和拓展。

二、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心理学的关系音乐心理学是研究音乐作品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在民族音乐学中,对于不同音乐形式和样式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对于人们听觉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研究。

比如,不同民族的音乐往往通过不同的节奏、音色和旋律,影响着听众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

因此,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心理学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三、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能力的一门学科。

民族音乐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研究不同民族音乐的形式、结构和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多样化的音乐艺术,并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传承和发展各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此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的关系音乐史是研究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学科。

民族音乐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音乐史的一个分支。

通过研究不同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能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音乐的演变和传承过程。

比如,中国古代的音乐历史研究,就涉及到了不同民族音乐的交融与发展。

因此,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民族音乐学的独特之处与其他音乐学学科相比,民族音乐学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之处。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它是各民族文化精神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艺术精髓的提炼。

在当下的音乐教育中应该将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审美品位、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爱国主义精神等众多精神文化。

民族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为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大有裨益。

一、民族音乐的含义从广义上分析,民族音乐就是在民族中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所共有的并被继承的音乐总体。

从狭义上分析,民族音乐是指扎根于各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通常被可以分为五类:民族歌曲、歌舞音乐、地方戏曲、说唱音乐、民族器乐。

二、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1. 崇洋媚外现象我国的音乐教育从一开始就严重受到西方音乐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在教育中留有许多外来痕迹。

许多音乐教材中充斥着西方国家的曲目以及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顺其自然的产生崇洋媚外的音乐追求,开始注重学习西方音乐、西方乐器,阻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2. 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教育产生冲击流行音乐正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席卷全球,吸引着新一代人的耳朵。

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发展,让青少年更多的接触到流行音乐,并且涌现出诸如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等众多流行音乐大赛,出现大量的追星族。

流行音乐的巨大发展已经对民族音乐教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广大青少年专注青睐流行音乐,缺乏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热爱。

为民族音乐教育带来挑战。

三、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1. 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民族音乐能够充分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能够准确传达人的情感,学生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自身认知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品位。

在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更高层次价值的能力。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远程培训,观看聆听一线专家精湛的讲解与答疑,与广大一线优秀的教师互动交流,让我获益匪浅,下面就中小学名族音乐教学谈几点我的认识与感受。

一、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1、能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民族音乐教育一般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四个方面,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

我国民族音乐,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陶冶心灵。

例如:我国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谓世界第一。

民歌内容有描写青年爱情生活的,有反映劳苦大众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有歌颂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还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

如:《凤阳花鼓》这首歌,表达了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

江苏民歌《茉莉花》以细腻优美的音乐,反映出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图兰朵》的歌剧中公主的主题音乐。

河北民歌《小白菜》,形象地反映了旧社会幼女的悲惨生活,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凄苦心情,激发学生对万恶旧社会的痛恨之心,唤起学生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3]我国的民歌讲究韵味,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采。

我国的戏曲也同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而且其中还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

相反,对时下的流行音乐都兴趣十足。

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

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我国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从全国高师音乐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手风琴、和声、歌曲写作、合唱指挥、曲式、作品分析、复调等二十多门专业课,从体制到教材,无不是西欧音乐院校的模式。

除中国音乐史外,没有一门是独立或是与民族音乐有多大关系的授课内容。

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和理论知识在高师教学中是个薄弱环节。

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只知有洋,不知有中,学洋的多,学中的少。

尤其是在理论上产生了一些糊涂、甚至错误的观念,认为中国的音乐落后,文化不发达;或是认为科学性少,玄妙性多的现象。

民族虚无主义、妄自菲薄比比皆是,这些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受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理论影响,并一直起着统治地位。

如这样下去,我们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将要受到破坏、遗忘和失传,甚至后继无人。

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应以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为突破口,加强广泛的民族音乐教育,把中国民族音乐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56个民族在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音乐财富,它是建设和发展我国音乐事业的根,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悠久、流传面广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亦十分悠久。

如果把我国于1983春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村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余支骨笛算起,那么,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8000年以上。

民族音乐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流传面很广。

它广泛分布在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乡村、城市,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为广大各阶层人士所喜爱。

(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若仅以民间音乐为例,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传承的民族民间音乐,可谓种类繁多、曲目丰富。

据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我国拥有341个说唱曲种、317个戏曲剧种、17636种民间舞蹈,以及不计其数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的曲目和剧目。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引言音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探讨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二、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1. 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保持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这些音乐传统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通过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和珍惜自己民族的音乐传统。

2.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

3. 通过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让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1. 创新是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审美。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音乐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2.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虽然宝贵,但有时候过于古老和陈旧,难以吸引现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通过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为学校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音乐教育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3.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的趋势,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可以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摘要:民族音乐蕴藏着民族发展的心血与结晶,同时也是民族社会文化背景与历史人文风俗的体现,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人民族音乐能够提升初中的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对于中小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作用民族音乐作为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下的民族文化瑰宝,由于受到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以及风土人情不同等因素影响,使各民族音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具备强烈的时代烙印和生活气息,同时其所具备的民族特色是民族音乐中最耀耀生辉的音乐教育资源。

时至今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不仅要面临创新、发展等问题,同时也要承担起培养中小学生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情操的重任,将可以反映出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达成培养中小学生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情操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1培育中小学生民族审美观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发展中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例如,彝族、苗族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动人的感受,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中均含有十分丰富的审美思想,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具备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正确的审美情趣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将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好地体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深入了解民族音乐背后的风土人情、创作背景,以此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审美意识,从而在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以音乐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2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民族音乐作为一种富有民族色彩的文化现象,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将民族音乐作为交易资源,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递、传承以及发展。

同时,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为此,通过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育,开拓了一条弘扬、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

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必 须 要 充 分 挖 掘 民族 音 乐 艺 术 内容 , 及 民族 音 乐 文 化 , 普 营造 良好 的 民族 音 乐 环 境 。 民族 音 乐 培 养 真 正 的 听众 , 民族 音 为 为
承。从古至今 , 音乐教育一直都是教育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 为音 乐 教 育 的一 部分 ,民 族音 乐教 育 的 地位 和作 用 不 容 忽 视 。 其 在 大 力 倡 导 素质 教 育 的今 天 , 尤 了解 民族 音 乐 , 受 、 感 学 习 民族 音 乐更 是得 到越 来 越 得 到专 家 、学 者 和 师生 的认 可 和
解, 熟悉祖先所创 造的优 良文化 , 更能让 学生在 生活 中得到潜移默化 的教 育 , 之产生强烈 的民族 自豪感 使
与 自信心 , 培养他们 的道德 感情 , 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 能力。同时 , 提 推行 国民民族音 乐教 育, 以最大 可
限度 的保 存 和 传 承 民族 民 间 音 乐 文化 , 为我 国 的音 乐文 化 的 传 承 与 弘 扬保 驾 护航 。 关键 词 : 民族 音 乐教 育 ; 民音 乐教 育 ; 位 ; 用 国 地 作 中 图分 类 号 :6 — 5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5 5 1 ( 0 2 — 0 5 0 J0 0 A 1 0 — 3 2 1 2 0 7 — 1 2 0)
信仰 、 民族 文 化 、 地理 环境 等 。 此 , 师 在 进 行 民 族音 乐 教 学 因 教
育中的地位。 抚古思今 , 当今民族 音乐教育在 国民音乐教育中 的地位又如何呢? 国民音乐教育 , 是面 向全体 国民的音乐素质教育 , 是提高
文 海 苑 艺
Ll E RA R Y T
GAL ER L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世界,音乐流派可谓是数不胜数,音乐艺术所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各种不同风格的、不同种类的音乐冲击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由于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使得一些人盲目的崇拜某种音乐或是某个人;由于虚荣心的作怪,使得某些人只知道几部交响乐,知道几位古典时期的外国作曲家,当做炫耀自己和表现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这些都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有着大师的好的音乐作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它,也更没有理由不去发扬它。

西洋音乐固然要学,然而本民族的东西我觉得更应该加强学习。

泰格尔说得好:“音乐和美术是民族自我表现的最佳手段,没有自己的音乐或艺术的国家,只能永远当哑巴。


在悠久的历史长中,中华民族保留了极为丰富的灿烂的文化遗产,创造了光辉的业绩。

在音乐方面,更是人才辈出,世界上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就是我国明代的大音乐理论家朱载育,还有我国的各处的民族乐器更是各具特色。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尤其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人们思想中的泛滥,造成了社会上一些人轻视、贬低、排斥民族音乐的恶果。

这不能不使人痛心疾首。

当然我们不是说学习西洋音乐不好,而是说,在学习西洋音乐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使全社会形成热爱和重视民族音乐的风气。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这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明镜,集中着我国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民族的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它集中体现了几千年来我中华民族在三大斗争中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与追求。

民族音乐内容中所呈现的民族、地域、风俗习惯、语言特征,亦成为研究各种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极为重要的旁证。

我国56个民族各拥有数以万计的独特风格的民歌,它们是音乐创作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艺术宝库。

我国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剧种,更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们多姿多彩的各种艺术形态,足以令世界艺林刮目相看,民族音乐的技巧实践,亦有高度的成就,如我国民族声乐、器乐艺术、曲艺戏曲等方面的表演艺术家,其演唱
技艺蜚声中外。

音乐理论专著书目可罗列数万册以上,足见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异议音乐作曲技术、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理论也早已自成体系。

民族音乐美学的成就更为卓著。

《尚书·尧典》及公孙尼子的《乐记》是我国音乐美的奠基石。

另外,关于民族音乐的乐器制作理论,比别的国家更加丰富,特别是近期以来,在山东、湖北等地出土的古乐器,更令中外惊羡。

这足以证明,中国民族音乐从理论到实践早已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才能发展民族音乐呢?首先应该解决人们对民族音乐价值的正确认识。

1、民族音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江泽民同志在与台湾同胞的谈话中说:“民族文化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随时随地地影响着我们的感情。

比如我年轻时喜欢乐器,我感觉小提琴、钢琴比中国民族乐器进了一步,其音域比较宽广。

可是过去我在国外时,一听到京胡,如二黄民板,就有一种思乡的情绪;一听到刘天华的《良宵》,变油然想起了祖国家乡……这是很微妙的感觉。


2、民族音乐作为连结一切炎黄子孙的纽带,发挥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居住在美国匹茨堡的阚家冥写道:“我听巴藤乡村音乐,听考娜歌剧、听贝多芬交响曲,听亨德尔《弥赛亚》会鼓掌首好,但我的根不在那块土壤里……我所向往的仍然是那山岗上吹来的短笛和月下飘扬的箫声,这是历史的歌咏,是劳苦人们的呼号,是青年男女的抒情,是对祖国山河大地的赞美,这些歌声,把我带到梦一般的故国原野里,使我如醉如痴地忘了一切,享受到人生的一种美好境界……“
3、民族音乐作为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窗口,能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北京听了中国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出的《二泉映月》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他表示:听了这样感人的演奏后,他才真正理解了这首乐曲的深刻内涵,并从中认识了中国人民的性格。

既然民族音乐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那么我们无可非议地,也责无旁贷地应该发扬它。

那么我认为要想弘扬民族文化,使民族音
乐得以发展,渠道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采取积极的方式――教育为好。

音乐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范畴,我觉得不论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社会教育中,都应该把民族音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各种方式,让全社会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文化,从而去发展祖国文化。

柯达依认为,理想的音乐教育所培养出的民族不是把音乐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看作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天华主张:“一国音乐教育,并非造就几个专门的音乐人才,去当教员或者去做吹鼓手,乃是人人必备的一种养生之具。

”因此,专业音乐教育应该解决民族音乐后继有人的问题,培养出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民族音乐后继有“耳”的问题,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把民族音乐“看作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二十一世纪新人,从而使民族音乐在新世纪得以存在和发展。

为了使民族音乐健康发展,为了发展中国音乐的根基,我们不但要主观上主动地学,而且还要建立科学的、完整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我想,为了使学校教育中华民族音乐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措施应该是:
1、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让他们不仅会唱民歌、会教民歌,而且会演奏民族乐器,会讲解民族器乐曲、戏曲等等。

2、在中小学校建立民族器乐小乐队,上级应该给予支持。

3、在编写教材上进行调整,如果教材篇幅不够,可以出版音乐教材附加本。

当然,仅有学校教育还远远不够,在整个社会中也应该积极提高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全国改革开放,面向世界,音乐仿效体育界提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这恐怕是有点缺乏深思熟虑了,因为体育属于科技性质,音乐则属于文艺性质。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出几个天才走向世界并不难实现。

但它的根本目标却不在这里。

应该说,通过音乐进行美育,以改进民族素质,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水平,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这才是它的根本目标之所在。

现在的一些音乐团体,公开上演的民族音乐太少,多数排练后都跑到国外上演,让外国人去拉家常它、评价它、承认它。

这是很不合理的现象。

在我们国内到处看到,到处听到的又都是流行音乐、外国音乐,本国音乐相对来说少些。

无论在大街小巷的磁带摊上,还是在书店的磁带唱片柜台上,民族音乐资料要少于其它音乐资料。

如果
我们观察一下我国声乐领域的现状,情况并非让人乐观。

虽然近年来民族声乐艺术在教育部门、广播电视部门以及音乐会的演唱上有了不小的起色,但在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声乐教育部门,以及许多从事声乐教学工作的人士之中,究竟是把欧洲歌剧唱法放在第一位,还是把民族唱法放在第一位;应该更多地培养欧洲歌剧唱法人才,还是民族唱法人才;应该大力从欧洲歌剧唱法中去探索还是从我国民族声乐的遗产中去探索,这样一些重大问题,并未得到合乎我国国情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所希望的正确结论。

因此,在实际行动上,不少声乐工作者,多半表现出重西洋声乐而不同程度地轻视民族声乐,由此,多数听众并不太喜爱的欧洲歌剧唱法的演员巨增,而还是不少声乐界的教育家,对民族声乐的价值问题,未能有全面的认识,并被“盲目崇拜西洋”的思潮所蒙蔽,因而造成了不良后果。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不仅仅是某一种现象说明民族音乐的不被重视程度,而是各种各样客观的或人为的思想,制约着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的时代,文化领域“崇洋媚外”的沉渣泛起。

而在音乐领域,港台及国外某些音乐垃圾乘虚而入,猛然冲击着民族音乐的发展,搅得我国乐坛上及部分宣传机构混混懵懵。

然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加强我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它、充实它,去除糟粕,取其精华。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为,去为弘扬本民族文化而努力,并采取以下相应具体措施:
1、保全民族歌舞团,保证他们的演出。

2、改革民族乐器,改编民族器乐,培养民族音乐理论人才,培养民族音乐作曲家。

3、在宣传方面,不惜代价,灌制高质量的唱片、磁带,介绍祖国音乐。

4、挖掘祖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

为了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我们绝不能随波逐流,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保证其健康的发展,我们的音乐教育要把民族音乐巧妙地很好的融进其中,正确达到音乐教育人的目的,使我们的下一代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民族音乐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受教育者通过对民族音乐高度成就的理解,认识其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

民族音乐教育对培养受教育者德与美的高尚情操,起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

“爱国心,民族情”,会在民族音乐的教育中陶冶、萌生、开花;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能够更有力的坚持“艺术还是要立足于国内,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的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

由此可见,民族音乐教育之必要是任何一门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起民族审美理想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热爱本民族的音乐艺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并使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民族音乐是灿烂夺目的音乐,我们应该立足于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搞好民族音乐教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它、提高它,使之成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