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28张ppt)

•
4.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 的研究 ,具有 特殊意 义。许 多专家 指出, 联觉现 象的研 究为找 到比喻 和语言 能力的 神经学 基础打 开了大 门。一 些针对 联觉现 象的研 究提出 ,使声 音和物 体形状 之间建 立联系 的能力 可以成 为语言 和抽象 思维发 展的一 粒种子 。
•
5.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 言的存 废问题 ,曾经 引起激 烈争议 ,但争 论至今 ,越来 越多的 人逐渐 达成共 识:推 广普通 话很重 要,保 护方言 也很重 要,二 者并不 是非此 即彼的 关系。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 修 第 一 册 第 三章 重 力 基 本相 互作用 课件( 共28张 PPT)
人 教 版 ( 20 19)高 一物理 必 修 第 一 册 第 三章 重 力 基 本相 互作用 课件( 共28张 PPT)
•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
7.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 为所在 职业、 阶层、 年龄、 性别、 文化教 养等方 面的社 会差异 而形成 不同的 社会变 体。
•
8.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 际的工 具。英 国作家 塞缪尔·约翰逊 说过:“ 语言是 思想的 外衣。 ”除了 交际工 具,语 言同时 也是文 化的载 体。在 岁月与 文明的 浸泡下 ,方言 承载着 浓郁的 地方文 化特色 ,能够 满足本 地区社 会交际 的需要 。
人教版物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33张PPT)

总结
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的作用 点遍布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或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但可以把物 体的质量看成都集中在重心这一点。
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42021/8/42021/8/4Aug-214-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4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4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力的图示
三、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是一种直观表示力的方法:表 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不包括力的大小。
学生展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 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 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30度的力来拉车。
F=30N
10 N
返回
示例: 画出一个2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
图。 那么2千克的重力是多大呢?
m=20kg
G = 20牛
力的图示: 用一条有向线段来 表示力的三要素
示例 :一个箱子受到30N水平向右的推
力,画出箱子所受推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
线段的长度—大小
用一条有向线段来 箭头的方向—方向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3章(第1课时)《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2021年3月6日星期六2021/3/62021/3/62021/3/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62021/3/6March 6, 2021
(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 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 定其重心.
特别提醒:(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 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2)用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一定指向 地心 B.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 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杆秤直接测出 D.在不同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 所受的重力小
解析: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可知选项A正 确.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选项B正确;根据力 的三要素,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 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有关,选项C 错误;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选项D 错误. 答案:AB
探究二 力的表示方法
特 别 提 醒 : (1) 标 度 的 选 取 应 根 据 力 的 大 小 合 理 设 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段整数段标度的长 度. (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的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课时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探究一 对力的进一步理解
1.力的三性 (1)物质性: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 在的力. ②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 力物体.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 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14张PPT)

• 3.试着画出下列各情况中物体所受力的图示 (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53°斜向左下方的力F,大小为5N;
(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竖直向下的力F,大小 为15N;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垂直于斜面向上的 支持力F,大小为10N;
拓展: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 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思考与讨论:
• 请某位同学将班级的前门关上;
1.体会轻拉门柄与用力拉 门柄两个过程有何不同;
2.若将门柄的位置置于门 的中央,关门的过程会比 以往更省力还是更费力?
3.若将拉动门柄的方向由 垂直于门面改为与门面平 行,门是否会被拉动?
(三)力的三要素
• 1.描述一个力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 • (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 2.为力清楚地描述出力的三要素,我们一般采
•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 电流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 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质子、质子与 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 有约10-15m。
•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 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 施力物体:施加(产生)这个力的物体; • 受力物体:受到这个力的物体(研究对象).
注意: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都是不存在
的,物质性判定是判定力是否存在的依据.
• (3)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 体同时一定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 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力的作用效果判定物体受力与否的依据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课件

添加标题
4、按力的本质分: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距离增大到2倍,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
1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叫测力计。弹簧秤是常用的测力计。
四、力对物体的效果:
1、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使物体产生形变。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
大小、方向、作用点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完全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物体的形变
阅读课本51页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物体的形变? 把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物体的形变。
思考与讨论
1、运动员一脚将足球踢出 2、运动员用头顶球 3、守门员接住球 4、用手压尺子,尺子变弯 5、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
力的概念
定义: 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提、拉、推、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A
B
5N
F=20N
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作力的图示步骤: a. 选取合适的标度; b.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标出刻度; c. 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归纳
练一练
六、重力的概念
方向:竖直向下。
4、按力的本质分: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距离增大到2倍,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
1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叫测力计。弹簧秤是常用的测力计。
四、力对物体的效果:
1、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使物体产生形变。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
大小、方向、作用点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完全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物体的形变
阅读课本51页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物体的形变? 把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物体的形变。
思考与讨论
1、运动员一脚将足球踢出 2、运动员用头顶球 3、守门员接住球 4、用手压尺子,尺子变弯 5、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
力的概念
定义: 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提、拉、推、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A
B
5N
F=20N
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作力的图示步骤: a. 选取合适的标度; b.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标出刻度; c. 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归纳
练一练
六、重力的概念
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第 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 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
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力的概念及相互性。
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心的概念。
理课本(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
归纳总结: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 解,要用到天平.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最终都能求出物体所受
的重力.
知识拓展: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不同,物体的地理位置 对于以上两种求重力的方法有没有影响呢?
二、重力
问题设置
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 的依据.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思考讨论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你能推测 是什么力的作用结果吗?
攻略一:阅读教材53页,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一、力和力的图示
提出问题
2.若只表示物体在某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应如何去表示?
结论: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 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重力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一起找出自己周围有关重力现象的例子,同桌指出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特别强调: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
解析:当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重心均在球心,故它们共同的重心在球 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虽然仍在球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开 始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多,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 共同的重心也下降;后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少,随着水的重 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升高;剩余的水越少,共同重心越靠近 球心,最后,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先 降低后升高,选项D正确. 答案:D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 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
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力的概念及相互性。
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心的概念。
理课本(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
归纳总结: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 解,要用到天平.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最终都能求出物体所受
的重力.
知识拓展: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不同,物体的地理位置 对于以上两种求重力的方法有没有影响呢?
二、重力
问题设置
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 的依据.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思考讨论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你能推测 是什么力的作用结果吗?
攻略一:阅读教材53页,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一、力和力的图示
提出问题
2.若只表示物体在某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应如何去表示?
结论: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 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重力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一起找出自己周围有关重力现象的例子,同桌指出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特别强调: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
解析:当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重心均在球心,故它们共同的重心在球 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虽然仍在球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开 始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多,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 共同的重心也下降;后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少,随着水的重 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升高;剩余的水越少,共同重心越靠近 球心,最后,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先 降低后升高,选项D正确. 答案:D
第三章 第1节《重力 相互作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请作出下面力的图示 一人用50N的力水平推动木箱
力的图示作图法的步骤:
第一步:作出力的标度 第二步:沿力的方向按比例画一条 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画一 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第三步: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表示 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熟了的苹 果总是向地 面下落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相互作用
包头市百灵庙中学 史殿斌
1.力的概念
(1)定义: 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2)条件: 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和一种 相互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 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 小改变或速度的方向改变 (2)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重力的概念及理解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 力 2.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的吸引是产生物体重力的原因,但严格地说地 球的吸引力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 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条件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或无条件)
重力的三要素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总是竖直向下的 也可以说是垂直水平面向下,但不 是垂直向下 不一定指向地心 一定不指向地心对吗?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的各 部分都要受到重力 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我们可以认为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G1 G2 G3
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度排列顺序及作 用强度的数量级
一对质子在相距10-16m时,假定此时 强相互作用强度的数量级为1, 强相互作用 1 弱相互作用 10-2 电磁相互作用 10-12 万有引力 10-40
《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谢 谢 观 看 ! 相互
作用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
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返回
第2节:弹力
思考:
谢 谢 观 看 ! 用力压讲台桌面或者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等,发生形变了吗?
T 弹力竖直向上.
T′ A
否则没有.
A
T A
返回
第2节:弹力
【总结提升】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假设法+共点力平衡法
相互 作用
FN
谢
谢
观
FN
看
!F
F
FN FN
G 不平衡
FN
FN
F
G 不平衡
FN
不平衡
G
返回
第2节: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什么
相互 作用
谢 谢有关观? 看 !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 消失,弹力也消失。
谢 谢 观 看 ! 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相互
作用(3)公式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 “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决 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弹 簧,其劲度系数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 k的单位是牛顿每米,单位的符 号是N/m。
返回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二、重力
谢 谢 观 看 !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相互
作用 问题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又是谁? 问题2:物体受重力,需要与地球接触才能产生吗? 问题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对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万有引力:
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 的增大而减小。(距离增大到2 倍,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 面附近的表现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
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 流之间,它们在本质上 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 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 有引力相似。
F=20N
六、 重力的概念
1、什么是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可由弹簧秤测定
G = mg g = 9.8m/s2
3、方向:竖直向下。
七、重心的概念: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
都要受到重力的作
用,从效果上看,
我们可以认为各部 分受到的重力集中
G1 G2 G3
Gi Gi+1
Gn
作用于一点,这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阅读课本51页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
2、运动状态的变化有 哪几种情形?
⑴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⑵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 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发生变化
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推力,动力,阻力,
浮力,吸引力,排斥力,向心力, 回复力等等。
3、按相互作用时两物体必须相接触 和不一定相接触可为分: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如弹力和摩擦力均为接 触力而重力、电场力, 磁场力,分子力、核力 等力均为非接触力。
4、按力的本质分:
万有引力,电磁 相互作用,强相 互作用,弱相互 作用。
(3)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与 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 与中子之间。距离增大时, 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因 此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 只有约10-15m。
(4)弱相互作用:
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 作用范围也很小,与强相 互作用相同,也是短程力。 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 -6 倍。
作业
•课本53页第二题
5N
F =15N
3、力的示意图:
只在图中用一条有向线段 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 到了力。这样的图叫力的 示意图。
练一练
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如图所示,试
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归纳
A 5N B
作力的图示步骤: a. 选取合适的标度; b.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 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 标出刻度; c. 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四、力对物体的效果:
1、力使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 2、力使物体产生形变。
五、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 素完全表示出来的方法。
用有向线段的箭头或箭尾表示力
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 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 方向。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标 度画出。
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G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重心在物体上
重心不在物体上
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还与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
悬挂法 --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此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
八、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 磁场力,分子力,核力等。
2、力的“三性”
⑴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
在。即任何一个力都同时 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⑵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⑶矢量性: 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 小,而且有方向。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顿,简称牛,符号是N。测量力 的大小工具叫测力计。弹簧秤 是常用的测力计。
二、物体的形变
阅读课本51页第三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物体的形变? 把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的变化,叫物体的形 变。
1、运动员一脚将足球踢出
2、运动员用头顶球
4、用手压尺子,尺子变弯
5、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
3、守门员接住球
三、力的概念
1、定义:
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包括提、拉、推、 压、吸引、排斥等作用) 叫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