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医学课件-主管护师-第01讲 绪 论

医学课件-主管护师-第01讲 绪 论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一、任务 一、任务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

二、范围 二、范围 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一、素质要求 一、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1.热爱儿童,热爱护理事业。

2.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

(二)科学文化素质 1.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2.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

(三)专业素质 1.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比较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准确,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

2.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能用整体护理的观念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

3.具有开展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能力。

(四)身体、心理素质 1.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言行举止。

2.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具有强烈的进取心。

4.具有与小儿成为好朋友、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儿科护士的角色 二、儿科护士的角色 1.专业照护者:提供各种护理照顾,以满足小儿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2.护理计划者:全面评估小儿的健康状况,找出其健康问题,并制定系统全面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3.健康教育者 4.健康协调者: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有关人员及机构的关系,互相协调、配合,保证小儿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

5.健康咨询者 6.儿童及其家庭代言人:护士是儿童权益的维护者,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护士有责任解释并维护小儿的权益不受侵犯或损害。

《绪论(课件)》课件

《绪论(课件)》课件
绪论与后续课程相互关联 ,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 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 识。
02
绪论的主要内容
绪论的背景和历史
绪论的起源
介绍绪论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 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绪论的演变
分析绪论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变 化和转折点,以及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
绪论的现状
介绍绪论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术进步与应用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绪 论领域的应用,展望其在 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和影 响。
跨学科融合
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 融合对于绪论发展的重要 性,探讨多学科视角下的 研究新趋势。
对学习绪论的建议和期望
培养问题意识
鼓励学习者积极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02
03
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 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 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率和效果。
注重理解
学习绪论时,应注重理解 基本概念用到实际情 境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绪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
实践结果和讨论
结果
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加深对绪论课程理论知识 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绪论的总结和展望
绪论的总结
绪论的定义与作用
绪论是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用 于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方法等,对于整篇论文起到引导
绪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01.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01.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 个人误差:又称主观误差,是由于分析人员的主观原因。(如个人对 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辨别滴定终点的颜色或偏深或偏浅)
Chapter One
32
(2) 随机误差:由测量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 素的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引起的误差,具有统 计规律性,可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多次 测量时正负误差可能相互抵消。无法严格控 制,仅可尽量减少。
A. 精度高且准确度也好 B. 精度不高但其平均值
的准确度仍较好 C. 精度很高但明显存在
负的系统误差 D. 精度很差,且准确度
也很差,不可取
Chapter One
30
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1)系统误差 由某种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是在测量过
程中重复出现、正负及大小可测,并具有单向 性的误差。可通过其他方法验证而加以校正。
Chapter One
11
传统化学按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不同,分为无机 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
现代化学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形成了许多应用 化学的新分支和边缘学科,如农业化学、生物化 学、医药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学、 等;另一方面,原有的“四大分支”中的某些内 容,已经发展成为一些新的独立分支,如热化学、 配位化学、化学生物学、稀有元素化学等。
Chapter One
31
系统误差的分类
➢ 方法误差:由所选择的方法本身(分析系统的化学或物理化学性质) 决定的,无法避免。
➢ 操作误差:操作者本人所引起的,可通过提高 操作者技能来消除或 减少(所选试样缺乏代表性、溶样不完全、观察终点有误、观察先 入为主等)
➢ 仪器及试剂误差:由仪器性能及所用试剂的性质(仪器准确度不够、 器皿间不配套、试剂不纯等)所决定

第01章 公共行政学绪论

第01章 公共行政学绪论
5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学概述
• 一、公共行政的含义 • (一)公共行政的概念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
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孟子《梁惠王·上》
6
•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7
• 这个界定包含如下内容: • 第一,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系统中的
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 • 第二,公共行政的客体是全社会范围的公共事
务。 • 第三,公平、公正是公共行政的最高价值取向。 • 第四,宪法和法律是公共行政的依据。 • 第五,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基
• (二)规范研究方法 • (三)实证研究方法 • (四)比较研究方法 • (五)案例研究方法 • (六)跨学科研究方法

16
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趋向
• 1、从演绎分析转向归纳分析。从一般到个别转为从 个别到一般
• 2、从价值分析转向实证分析。从应然到实然 • 3、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从制度、结构研究转
23
(二)行政管理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 1、西方近代政治学尤其是国家学说,为行政管 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思辩的研究方法。
• 2、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 • 官房学又译计臣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为
国家(君主)管理财政、经济、行政等问题。 • 官房学以后演变为公共财政学。
24
• 3、英国的文官制度。 • 英国在1805年设立了常任文官,1854年正式
确立了常任文官制度。

01-组织学绪论

01-组织学绪论

(四)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和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和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技 术是应用化学反应原理检测组织和细胞的化学成分并进行 定位和定量的技术。组织细胞中的糖类、脂类、蛋白质、 定位和定量的技术。组织细胞中的糖类、脂类、蛋白质、 核酸、酶等均可与相应试剂反应, 核酸、酶等均可与相应试剂反应,最后形成有色反应终产 物或电子致密物,应用光镜或电镜进行观察。 物或电子致密物,应用光镜或电镜进行观察。 糖类物质常用过碘酸-Schiff反应(PAS反应)显示( 糖类物质常用过碘酸-Schiff反应(PAS反应)显示(图1-4)。 脂类常用苏丹染料、油红O 尼罗蓝等脂溶性染料染色。 脂类常用苏丹染料、油红O、尼罗蓝等脂溶性染料染色。
(六)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是一种在组织细胞原位进行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是一种在组织细胞原位进行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原位杂交的原理是两条单核苷酸链通过碱基互补原则紧密 结合,形成稳定的杂交体。根据这一原理, 结合,形成稳定的杂交体。根据这一原理,用一条碱基序 列已知、经特定标记的核苷酸链为探针,与组织切片、 列已知、经特定标记的核苷酸链为探针,与组织切片、细 胞制备或染色体标本中的待检DNA或mRNA片段进行杂交, 胞制备或染色体标本中的待检DNA或mRNA片段进行杂交, 然后显示标记物, 然后显示标记物,从而获得待检核酸的分布和含量等信息 (图1-9) 。按照探针分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cDNA探针、 按照探针分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cDNA探针、 cR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 cR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什么是程序?什么是程序设计?
程序: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指令序列的集合,这些指令序列描述了计算
机求解某一问题的工作步骤。



程序设计: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的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
计 基

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
( 第

二进制编码 01010011 00110110 10001100 …
编译
程 序 设 计 基 础 ( 第 版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Page 14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3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助记符 MOV ADD SHL

推动力:抽象的更高要求,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支持







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于标识符的构成遵循不同的规则,C语言中标识
计 基 础

பைடு நூலகம்
符的构成规则如下:


(1)以字母(大写或小写)或下划线“_”开始;


(2)由字母(大/小写)、下划线“_”或数字(0~9)组成;
华 大 学

(3)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代表不同的标识符。
版 社
A,P_o,P-o,from,_123,temp,int,6day,program, ok?
Page 10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为什么要写程序?程序有什么用呢?
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
问题是丰富多彩的 人具有思维
可以解决问题的计算机

01-精神病学绪论

01-精神病学绪论

Changes in synaptic density over years
Rethinking the Brain, 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 Rima Shore, 1997.
The wiring of neurons in the brain is hugely influenced by stimulation and the use of these neuron pathways. Thus, as you age, pathways that are not intensely used will disappear.
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 受体
对心理病理过程其重要作用的几种神经递质
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学习与短期注意突触形成的重要物质,参与觉醒时的 注意保持与感知。 例:功能缺陷与Alzheimer’s disease的记忆障碍有关
2. 多巴胺 (dopamine): 多种功能:注意、认知、情绪、动机、奖赏、睡眠 例:活动过度与分裂症有关,功能缺陷与ADHD有关
回顾性调查
看与疾病的联系度
可靠性低
5
1.2.病因作用与疾病缺乏特异性联系 A single cause may correlate with several diseases
社交恐惧
童年期亲情剥夺
慢性焦虑
反社会行为
抑郁症 自杀
A single diseases may correlate with several causes
4、大多数精神障碍病因不明,危险因素则包括多种素质因素 与环境因素,素质-应激模型可以解释大多数疾病的发病模 式。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1.3 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哲学与法律问题
1.3.1 哲学问题 1.3.2 法律问题
27
1.3.1 哲学问题
• 树立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全面认识信息检索过程中 遇到的矛盾,找到正确的思路。 • 主要矛盾
– 1.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分散矛盾 – 2.检索的简单化与复杂化的矛盾 – 3.用学科分类的检索途径与用词汇表达主题的主题检索途 径的矛盾 – 4.检索效率的查全率与查准率的矛盾 – 5.手工手段检索与计算机手段检索的矛盾 – 6.传统的实体图书馆与虚拟的网络化图书馆的矛盾 – 7.统一格式的信息检索与个性化检索服务的矛盾
– 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相对陈旧。
• 期刊
– 内容新颖,能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 信息量大,发行与流通面广,便于获取。 – 按期连续出版,便于研究者长期跟踪研究。
16
主要类型信息的内容特点
• 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的水平差异较大,但探讨的问题比较专 一。 – 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独 创性,内容比较系统和完整,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学位论文除少数以摘要或全文发表在期刊或其他 出版物上以外,一般不公开发表,具有一定的保 密性
– 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出版形式多种多样。
• 因此,会议信息在主要的科技信息源中,重要性和利 用率仅次于期刊。
20
主要类型信息的内容特点
• 科技报告
– 科技报告是关于某项研究的阶段性进展总结报告 或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 – 科技报告内容新颖、专深,数据较为详尽可靠, 具有比较高的科研价值; – 大多数有一定保密性,其流通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仅有小部分可公开或半公开,且价格昂贵,需要 到专门机构查阅。
• 3.声像型
– 以磁性、感光材料为载体,直接记录声音、图像的一种文献。
• 4.机读型
– 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和阅读的一种文献形式。
• 5.手写型
– 古代各种非印刷型文献如甲骨、简策、帛书等以及还没有正式付印的 手稿。
8
1.2.2 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
1.图书 2.期刊 3.报纸 4.特种信息
– 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 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资料、档案
28
1.3.2 法律问题
• 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
– 例:为何Google等网上搜索引擎不能检索到可以 免费阅读的大学教材、专著、学位论文、期刊论 文的原文?但是却能在专利局数据库免费检索到 专利文献原文?
29
1.4 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义
1.与时俱进,跟踪学术最新动态 2.节省科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避免重复研究 4.搞科技创新更要检索文献 5.挖掘和分析文献,制定高明的市场谋略 6.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
主要类型信息的内容特点
• 会议论文集
– 内容新颖,及时性强,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 区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水 平、发展趋势等。 – 学术水平高,专业性强,可靠性高。
• 学术会议大多由各种专业学会、协会或主管部门召开, 由于召集单位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一般只有较高学术 水平的人员才能参加。
6
1.2 信息的类型
1.2.1 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 1.2.2 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 1.2.3 按内容加工层次划分
7
1.2.1 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
• 1.印刷型
– 主要指以纸张为载体,通过印刷手段把负载知识的文字固化在纸上。
• 2.缩微型
–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光学缩微技术为记录手段 。
• 但是,由于科研单位不愿意及时供稿,导致情报机构 收录迟缓,数量不足,例如中国的科技成果数据库就 有这种弊端。
21
1.2.3 按内容加工层次划分
1.一次文献 2.二次文献 3.三次文献 4.零次文献
22
1.一次文献
• 是以作者本人的科研工作成果为依据而创作 的原始文献。 • 包括:
– 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文献、学 位论文等
主要内容
1.1 基本概念 1.2 信息的类型 1.3 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哲学与法律问题 1.4 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义
0
本章重点、难点
• 图书、期刊、学术论文、专利信息、标准信 息等常见信息类型的特点及参考文献的著录 (列表)格式。
1
1.1 基本概念
1.信息、情报和文献 2.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2
1.信息、情报和文献
• 特点:
–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等特征,参考和使用价值较 高。
23
2.二次 之成为系统有序的信息资源。 • 特点:
– 具浓缩性,汇集性,有序性等,是查找一次文献 的工具。
• 如:目录、题录、文摘等
24
3.三次文献
• 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评述 而编写出来的成果。 • 包括:
–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 情报 (intelligence)
– 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 – 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对特定的人提供的 有用知识” – 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 – 情报的基本属性是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
4
信息、情报和文献之间的关系
• 1)包含关系
– 信息包含知识,知识包含情报。
17
主要类型信息的内容特点
• 专利
– 编写格式统一、出版快、内容新颖、技术性强、实用性强 并具有法律效力。 – 内容比较详细具体,多数附有图案,对了解某项新技术、 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内容有重要作用。 – 同时,专利法明文规定申请专利必须具备新颖性,不得事 先将内容发表为论文。
• 因此许多发明成果只是通过专利信息公开,没有在图书、期刊、 报纸等公布,使得专利信息是许多技术信息的唯一来源。从情报 学意义上讲,专利信息有其突出的优点。
• 信息 (information)
– 信息 (information)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中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切事物自身存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 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运动状态的表达。 – 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作为一个术语,至今未 形成统一定义,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
•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信息本 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因素; • 狭义的信息资源只限于信息本身,是指各种载体和形式的信息的 集合,包括文字、音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
3
信息、情报和文献
• 文献 (literature/document)
9
图书与学位论文页面样例
10
标准和专利原文样例
11
科技成果样例
12
会议论文样例
13
主要信息类型参考文献列表(著录)格式
14
主要信息类型参考文献列表(著录)格式
15
主要类型信息的内容特点
• 普通图书
– 内容全面系统,基础理论性强,论点成熟可靠;
• 如果需要对大范围问题获得一般性知识,对陌生问题 进行一般了解,对熟悉问题进行历史性的全面系统的 回顾,查阅图书一般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2
– 手册、百科全书、年鉴以及其他综述和评论性文 章等。
• 特点:
– 三次文献源于一次文献,又高于一次文献,是一 种再创性文献。
25
4.零次文献
• 是指未经正式出版发行的最原始的记录。 • 包括:
– 书信,手稿,笔记,实验记录等。
• 特点:
– 内容新颖,具有原始性
• 缺点:
– 不成熟,分散,难于检索。
30
经典案例
• 日本是一个信息大国,善于利用信息。20世纪 60年代的中国对外严密封锁大庆油田的信息, 地图上没有大庆。日本人无法获得大庆油田的 信息,于是开始研究所有关于大庆的零星情报。 仅靠当时中国的《人民日报》和《人民画报》 的几段报道和几幅图片,就获得了深层次的信 息。
31
本章要求
• 掌握图书、期刊、学术论文、专利信息、标 准信息等常见信息类型的特点及参考文献的 著录(列表)格式。
18
主要类型信息的内容特点
• 标准
– 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 标准是经权威机构批准,在特定范围内必须执行的规 则、规定、技术要求等规范性信息,是从事科研、生 产、设计、管理、产品检验、商品流通等活动共同遵 守的准则和依据。
– 从技术的新颖程度看,当前的标准往往是五年前 最新的专利,也有少数专利很快成为标准。
• 2)转化关系
–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载体,当文献中记录的知识传递给用 户,并为用户所利用时,就转化为情报; – 情报在不需要利用时,便还原为客观的知识; – 特定的知识和情报,对于既不认识又不能理解它们的人来 说,就不过是一种信息。
• 3)交叉关系
– 情报虽大多来自文献,但也可能来自口头和实物,所以情 报与文献存在交叉关系。
5
2.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 包括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两部分内容。
– “检索”部分介绍信息检索的原理、方法步骤。 – 信息的“利用” ,即对检索出的信息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进行统计分析和竞争情报的分析,适 应市场竞争。 – 针对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文献跟踪学术动态、 寻找科研课题、撰写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申请 专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