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试题(中国近现代史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练习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练习题一、选择题:1.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
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歌中的“家乡”在(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3.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西安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4.右图是为警示国人“铭记历史”而作。
下列各诗句,能准确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月映华夏魂日照乾坤辉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C.同胞共圆月两岸一家亲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5.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
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A.西安事变B.柳条湖事件C.八一三事变D.一名士兵失踪6.时下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
右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这幕童话指的是( )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7.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8.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
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A.彭德怀B.李宗仁C.张学良D.周恩来9.右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_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爆发 D.台儿庄战役胜利10.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七七事变的爆发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1.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分别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抗日战争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12.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2024-2025年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一、选择题1.2024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
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斗争的成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斗争成功的宏大历史意义体现在()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拒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成功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斗争成功的历史意义。
依据所学学问,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斗争的成功。
抗日斗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拒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D。
2.依据以下表格供应的信息,推断这一历史事务是A. 血战卢沟桥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精确驾驭。
由材料中“1940年”“华北地区”等信息可推断出题干所述历史事务应当是百团大战,联系已学学问可知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
它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加了必胜的信念。
故选C。
3.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务是()A. 五四运动B.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C. 九一八事变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相关学问,以及精确识记的实力。
结合相关学问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第 1 页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动身,主见和平解决。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二(第二章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高2010级文科历史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号姓名得分考点1 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1937年7月,日本军队进攻和卢沟桥,制造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2.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蒋介石发表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3.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威胁。
4.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5.八一三事变后,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正副总指挥,后又将南方的红军改编为新四军,、项英任正副军长。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日军占领平津后,采取的方针,在和两个方向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全面进攻。
国民政府采取单纯依靠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先后组织了会战、会战和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8.率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的大捷和_____ 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__大捷,分别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和最大胜利。
9.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一方面粉碎了日军__________,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另一方面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中国失去了东北、________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10.1937年秋,中共召开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路线。
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__________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其中,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领导建立的以武台山为中心的根据地,_________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11.1938年,为了驳斥国民党亲日派散布的“”和亲英美派宣扬的“”等廖论,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发表了《》,指出抗日战争是战,只有实行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考点2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12.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试题(中国近现代史下)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日本的全面侵华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据此回答1~3题。
1、(2007·西安模拟)1937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解放,改为中华民国的特别区域。
其主要原因是()A、改名以利于根据地的发展 B、“左”倾错误领导难以维持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便于从民国政府得到援助2、下列宣言发表的先后顺序是()①国共合作宣言②“八一宣言”③《国民政府自卫宣言》④《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3、对近代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①合作的实现和维持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②合作的方式都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都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或封建势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在抗战初期,两党相互配合,积极抗日。
据此回答4~7题。
4、谢晋元说:“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他此次指挥的战斗属于()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D、徐州会战5、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到抗战胜利D、正面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6、(2006·保定模拟)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有()①有利于正面战场的作战②有利于共产党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③消除了国共积存多年的矛盾④有利于中华民族力量凝聚,共同御辱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B、美、苏、英等国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战线破裂C、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制造反共磨擦D、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未变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

课后限时集训(五)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对比表。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背景是(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均衡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A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华北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长快,这和1895-1931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华北有关,A项正确;进出口贸易值占中国百分比不能反映中国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排除B项;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均衡无关,排除C项;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D项。
]2.毛泽东曾致函傅作义:“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
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则亡,举国奋战则存。
”符合该函件思想的是( )A.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B.团结一致,抵御外敌侵略C.灵活作战,坚持敌后抗战D.接受改编,和平解放北平B [根据“红军”可知该函件出现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故A项错误;根据“自相煎则亡,举国奋战则存”可知全国人民要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敌后抗战,故C项错误;根据“红军”可知题干时间要远远早于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 3.“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竟能抵抗十周。
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
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
”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B [根据材料中“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苦战”等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抗战不消极,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军队英勇抵抗日军和败退的战况,比较客观,“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从战争进程上判断应当是抗战初期,故B项正确;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此时战场在长江下游,故C项错误;“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说明是正面战场,故D项错误。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点过关测试4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4)一、单项选择1、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的事件称为() A、皇姑屯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2、“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3、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做法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做法所特选的日子就是()A、1月1日B、7月7日C、8月13日D、9月18日4、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游击战争主要领导人是()A、贺龙 B、陈毅 C、叶挺 D、杨靖宇5、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的行动是()A、不抵抗B、组织义勇军C、组织游击队D、发动西安事变6、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时间占领东北。
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东北军不战而溃B、日军装备先进C、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D、东北军孤军奋战7、“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8、1936年12月13日,《西安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扬昨发动对蒋兵谏“。
该新闻报道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平型关大捷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10、下列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事变谈判场景中的是()A、张学良B、杨虎城C、毛泽东D、周恩来11、“劝蒋——扣蒋——释蒋”这一过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南京解放12、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13、江泽民称张学良“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主要是指张学良()A、率领东北军对日作战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率东北军围剿红军D、扣押蒋介石1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九一八C、西安事变的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5、下列事变的性质根本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16、“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饶……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了()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双十二事变D、七七事变17、图片“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军”标志着()A、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B、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C、日军进攻华北D、国民党的首都已危在旦夕18、抵抗日军对平津的大规模进攻时为国捐躯的二十九军副军长是()A、赵登禹B、佟麟阁C、杨靖宇D、邓世昌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工农红军接受改编20、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五角星,穿上国民革命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什么史实之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21、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
专题0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2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习近平主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
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有① 国民革命军②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③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④ 中国人民解放军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国民革命军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故① 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排除含有① 的选项 ABC , D 符合题意,故选D。
2.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 特依据与国民党及南京政府谈判结果,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材料表明()A.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 国共两党实现联合抗日C. 重庆谈判取得重大成果D. 北伐战争揭开序幕【答案】【解析】题干中有时间提示“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 ,中共中央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谈判结果,把共产党的红军改名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八路军。
说明国共两党军事上合作。
结合课本所学,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联合抗日。
选择答案 B。
3. 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值得后人去纪念②在此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③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④此会战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而共产党的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抗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答案】D【解析】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中,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牺牲的八百壮士表明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值得后人去纪念。
故① 认识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③ 认识正确;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故② 认识不正确;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④ 认识不正确。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训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两次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据此回答1~5题:1.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基本上推翻了军阀统治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D.基本上完成了反帝任务2.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因素不包括()A.抗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居主导地位B.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主动表示诚意C.中间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调停D.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3.下列各项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关的有()①《八一宣言》②“三三制”原则③大生产运动④地主减租减息,农民缴租缴息的土地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两次国共合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A.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倡导B.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党内合作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A.由共产党倡导建立B.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基础C.内部始终存在着矛盾斗争D.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抗战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据此回答6~10题:6.下列战役,属于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的大会战的是()①淞沪会战②百团大战③太原会战④徐州会战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抗日战争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最好的一次会战是()A.徐州会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武汉会战8.以下对1938年10月以前的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A.积极反共导致对日军作战不利B.消极抗战导致大片国土沦丧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D.努力奋斗保住了西部大片国土9.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主要着眼于()A.总结正面战场经验教训B.指导敌后战场有效抗战C.分析中日双方基本特点D.揭示抗日战争正确道路10.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A.是否抵抗日本B.是否依靠人民C.是否坚持抗战D.是否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日本的全面侵华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据此回答1~3题。
1、(2007·西安模拟)1937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解放,改为中华民国的特别区域。
其主要原因是()A、改名以利于根据地的发展 B、“左”倾错误领导难以维持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便于从民国政府得到援助2、下列宣言发表的先后顺序是()①国共合作宣言②“八一宣言”③《国民政府自卫宣言》④《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3、对近代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①合作的实现和维持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②合作的方式都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都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或封建势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在抗战初期,两党相互配合,积极抗日。
据此回答4~7题。
4、谢晋元说:“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他此次指挥的战斗属于()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D、徐州会战5、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到抗战胜利D、正面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6、(2006·保定模拟)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有()①有利于正面战场的作战②有利于共产党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③消除了国共积存多年的矛盾④有利于中华民族力量凝聚,共同御辱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B、美、苏、英等国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战线破裂C、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制造反共磨擦D、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未变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据此回答8~10题8、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推行奴化教育,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行同化政策的做法包括()①将日语定为学校必修的“国语”科目②利用报刊、电台广播进行奴化宣传③学校中不许挂中国地图④不许使用“中华”字样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成立了“华北开发会社”、“华中振兴会社”等机构,企图()A、加大对根据地的“扫荡”B、掠取沦陷区的金融C、操纵沦陷区经济D、肃清沦陷区内抗日力量10、(名师原创题)“在国际法西斯侵略行动猖獗到顶峰的时刻……这一年(1940)9月……母亲在生下孩子七天后,便忍痛将她的第一个孩子寄放在……老百姓家中……马上随部队转移……”(引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残酷的()A、“清乡”政策B、“治安强化”政策C、“三光”政策D、“融合”同化政策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在抗战的同时也发生了动摇。
据此回答11~14题11、1938年12月蒋介石发表讲话驳斥“近卫声明”,表示要为中国独立而战,要为恢复九国公约的尊严而战。
这些()A、表明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妥协B、说明国民政府准备全力抗战C、反映了亲日派对其政策发生影响D、表明蒋介石要依靠英美继续抗战12、1939年初到1940年间,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攻势的主要目的是()A、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尽快结束中日战争B、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援救南洋日军C、打击美英势力,配合太平洋战争D、借皖南事变的有利时机,扩大占领区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级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表现在()①日本对国民党采取诱降政策②汪精卫叛国投敌③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④中共开始采取“抗日反蒋”政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14、针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行径,国民政府推行的下列政策顺序是()①消极抗战②不抵抗③片面抗战路线④攘外必先安内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中共坚持正确的方针,有利于国民政府的抗战。
据此回答15~17题。
15、关于中国共产党处理皖南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两次事变的处理依据都是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②中国共产党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或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两次事变处理的方式虽不同,但效果相同④两次事变的处理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易错警示题)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长江流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役是()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外交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废除日本的治外法权B、废除英美的治外法权C、挫败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D、正面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中共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抗战的胜利和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此回答18~22题。
18、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是()A、进行战略反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C、振奋军民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好转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19、抗日战争日期,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着眼点是()A、彻底变革土地所有制B、消灭封建经济剥削C、调整产品分配关系D、大力发展工商业20、(2006·济南模拟)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下列中共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开辟敌后战场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关于1942年整风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大举措B、使全党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2、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A、打倒日本侵略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义联合政府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
据此回答23~25题。
23、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B、其反共立场有所变化C、由全面抗战路线到片面抗战路线D、始终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24、(2007·华南师大附中模拟)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英美军队的配合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2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史-11-单元练习(六)一、选择题1、C2、D3、B4、A5、【解析】选C。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认识能力。
抗战期间,中共接受国民政府的和平改编,服从国民政府的指导,单独领导自己的武装力量,而B、D不符合史实,只有C项点明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6、A7、D8、A9、C 10、C 11、D 12、A 13、B14、【解析】选D。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②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执行的政策,③是全面抗战开始后采取的政策,①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来临后采取的政策,故正确顺序为D项。
15、D 16、D 17、B18、【解析】选C。
本题较难,关键是联系百团大战发动的背景来解答。
随着日军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侵华方针的改变,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政府投降的危险性增大。
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
19、【解析】选C。
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所以中共采取“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调整产品分配关系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C 21、D 22、C 23、A 24、D 25、D二、非选择题26、(1)不同。
材料一的真实含义是说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略战术原则的军事意义,其中有肯定也有否定,属于认识问题;材料二一味贬低八路军的抗战方针和作用,目的是为其反共、投降制造舆论,属于别有用心。
(2)日本加紧对根据地实行封锁和进攻;国民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积极打击敌人。
(3)不属实。
彭德怀组织的百团大战,取得了极大战果。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7、(1)愚民同化政策(或思想文化侵略政策)(2)①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的傀儡政权,称伪满洲国为一个国家,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践踏。
②日本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是将亚洲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置于日本法西斯统治之下,并非“解放”亚洲。
(3)原因:日本人多地少,国内资源贫乏;日本是外向型经济,对国外市场依赖严重;近代日本一直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国内军国主义势力较强,且一直没有肃清;二战后,对战争罪行的认识始终不深刻。
(4)反省不同的原因:德国:战后纽伦堡审判使德国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进行民主改革;德国历届政府对战争反省深刻,态度诚恳。
日本:美国的包庇使许多战犯免于起诉,并使日本保留了天皇制;美国扶植日本,使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膨胀;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思想抬头。
28、(1)批驳:台湾的割让使台湾和祖国分离,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给台湾人民带来了灾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掠夺,严重破坏了台湾经济的发展;访日团的言行,严重歪曲了历史,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是分裂祖国的台独行径,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2)理解: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原因: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抗战时期,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第27题7分,第28题15,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抗战开始后,有人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