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柴油机燃油系统

合集下载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随着船舶运输的发展,柴油机在船舶动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柴油机作为船舶主要的动力来源,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船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燃油泄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柴油机燃油泄露不仅会影响燃油的利用效率,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及时发现和处理柴油机燃油泄露现象至关重要。

为了及时发现柴油机燃油泄露,船舶通常会配备燃油泄露报警系统。

燃油泄露报警系统是一种能够监测并警示柴油机燃油泄露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信号处理和报警显示。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一,传感器检测。

燃油泄露报警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其作用是实时监测柴油机周围的燃油泄露情况。

传感器通常采用压力传感器或光纤传感器等,通过检测周围的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发生了燃油泄露。

当传感器检测到柴油机周围的燃油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就会产生相应的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部件。

第二,信号处理。

传感器检测到柴油机周围的燃油泄露后,会将相应的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部件进行处理。

信号处理部件会对传感器发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是否真的发生了燃油泄露。

在确认发生燃油泄露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件会产生相应的警报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报警显示部件。

报警显示。

报警显示部件是燃油泄露报警系统的最终输出部件,其作用是将信号处理部件发出的警报信号转化为可视化或听觉化的报警信号。

报警显示部件通常会通过触发声光报警器或发送警报信息至船舶控制室等方式,提醒船员及时处理燃油泄露问题,以防发生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信号处理和报警显示等环节,实现对柴油机燃油泄露情况的监测和警示。

只有及时发现和处理柴油机燃油泄露问题,才能有效保障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船舶在配备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系统时,应选择可靠性高、灵敏度高的产品,并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定期维护,以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船舶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燃油系统主要由燃油输送和分油系统燃油日

船舶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燃油系统主要由燃油输送和分油系统燃油日

船舶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燃油系统主要由燃油输送和分油系统、燃油日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而燃油日用系统又可分为主机燃油日用系统、柴油发电机燃油系统和锅炉燃油系统等。

㈠燃油输送和分油系统燃油输送和分油系统中包括了燃油的注入管路、燃油输送和燃油分油系统。

图5.1.1所示为某散货船的燃油输送和注入部分的系统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由燃油的注入、燃油的输送两部分组成。

1. 燃油的注入该船使用的燃油主要是轻柴油和燃料油,故在甲板的左右舷均设有轻柴油和燃油的加油站,以满足船舶任何一舷靠码头时都能方便地加油的需要。

由于采用压力注入法,故在加油站的注入连接管上设有压力表,注入总管上装有安全阀,以防止管路超压。

安全阀溢出的油分别泄放到机舱内双层底柴油舱和燃油溢流舱。

在注入阀之前还设有滤器,可以过滤掉一部分燃柴油中的杂质。

柴油由甲板两舷的注入阀经注入总管至左柴油深舱和双层底柴油舱。

燃油由两舷的注入阀经注入总管引至位于货舱双层底的1#、2#、3#燃油舱及机舱前部两舷的燃油深舱,燃油深舱的注入阀也设置在加油站内,可在甲板上直接控制加油过程。

燃油的加油总管还与输送泵吸口相连,因而既可以使用供油船的供油泵进行注入,在应急情况下也可以用船舶上自己的输送泵抽吸油驳上的燃油供到各油舱。

2. 燃油的输送本系统设有柴油输送泵15 和燃油输送泵14 各一台,进出口连通,可以互相备用。

连通管上设有隔离阀和双孔法兰,平时为常闭状态。

故一般情况下,两台泵通过各自的管路负责柴油和燃油的输送任务,只在应急情况下才会通过连通管路作为各自的备用泵。

燃油输送泵功能之一是能将燃油深舱的燃油驳至双层底燃油舱的任一舱内,或完成双层底燃油舱各舱之间的驳运。

之二是将各燃油储存舱内的燃油通过注入总管从甲板排出。

之三是将燃油输送至燃油沉淀舱,经沉淀和分油机分离后排至燃油日用油柜,再供给各用油设备。

燃油沉淀柜上设有四只液位开关,其中有二只(高位停泵HSP、低位开泵LST)控制输送泵的自动起停,使燃油沉淀柜的注入实现自动控制。

一、船舶动力管系.

一、船舶动力管系.

一、船舶动力管系1.船舶燃油系统图5-3-1 燃油系统示意图燃油系统为主、副柴油机、锅炉等供应足够数量和一定品质的燃料油,以确保船舶动力机械的正常运转;一般由燃油舱(储存柜)、沉淀柜、日用柜、驳运泵、调驳阀箱、分油机、粗细滤器、输送泵、加热设备及有关管路与阀件(如图5-3-1)组成;燃油系统的功能包括如下六个:⑴注入指船舶所需燃油自船舶两舷甲板经注入口和注入管路注入主燃油舱,注入时一般是利用岸上油泵或船上的燃油驳运泵,注油后将注油口封好,以防落入污物;⑵贮存船上设有足够容量的储油舱,储备燃油以满足船舶最大续航力的需要,例如利用双层底的一部分作为双层底燃油舱,利用双层底至上甲板的两舷部分作为深油舱等;⑶测量为了及时了解燃油舱(柜)中的燃油储量、主机的燃油消耗量和系统中各处的燃油温度与压力等,在燃油系统中还设有测量与指示装置,如流量计、温度计和压力表等;⑷驳运为了满足日常使用和船舶稳性的要求,在各燃油储存舱、柜之间进行燃油的相互调驳;⑸净化对于燃油中所含的水分和杂质通常采用加热、沉淀、过滤和分油机分离等方法进行净化和处理;⑹供给将经过沉淀、分离净化后符合要求的燃油驳入日用油柜,再由燃油供给泵或靠重力使燃油经过滤器过滤后输送到主、副柴油机和锅炉。

对船舶燃油系统的管理要注意一下几个要点:⑴正确选用燃油;⑵做好燃油的净化工作;⑶定时排放油舱(柜)的水和脏污物,大风浪天气尤其;⑷做好燃油的申领、加装与日常管理工作;防止混装和溢油。

⑸轻、重油切换注意事项,正常航行改成机动操纵时,重油换用轻油,可直接进行(有缓冲器时),然后关闭蒸汽加热系统和粘度计;反之,轻油换用重油,应该加热轻油至85℃,运转一段时间,待高压油泵预热后再换重油,并调节蒸汽加温阀使重油达到所要求温度,由粘度计自动调温。

2.滑油系统船用润滑油系统种类较多,除曲柄箱润滑油系统、透平润滑油系统和气缸润滑油系统外,还包括液压油、冷冻机油、齿轮油等。

通常润滑油系统主要指曲柄箱油润滑系统、透平油润滑系统和气缸油润滑油系统,其中前两种系统又称为滑油循环系统,后者又称为全损润滑油系统。

第一章_船舶动力装置系统_第一节_燃油系统

第一章_船舶动力装置系统_第一节_燃油系统

第一章船舶动力装置系统现代船舶动力装置,按推进装置的形式,可分为5大类:(1)·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2)·汽油机推进动力装置;(3)·燃气轮机推进动力装置;(4)·核动力推进动力装置;(5)·联合动力推进装置。

现代民用船舶中,所采用的动力装置系统绝大多数是柴油机动力装置,因此,本书主要介绍以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船舶,图1-1为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系统燃油供应系统原理图。

图1-1 柴油机动力装置系统燃油供应系统原理图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三大功能系统,分别是输送、日用和净化。

1)油输送系统燃油输送系统是为了实现船上各燃油舱柜间驳运及注入排出而设计的,所以,系统应包括燃油舱柜、输送泵、通岸接头和相应的管子和阀件。

通过管路的正确连接和阀件的正确设置,实现规格书所要求的注入、调拨和溢流等功能。

设计前,要认真阅读规格书和规范的有关章节,落实本系统所涉及的舱柜和设备所要求的输送功能。

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a.规格书无特殊要求,注入管应直接注入至各储油舱,再通过输送泵送至各日用柜和沉淀柜,各种油类的注入总管应设有安全阀,泄油至溢流舱,泄油管配液流视察器;b.所有用泵注入的燃油舱柜都要有不小于注入管直径的溢流管,溢流至相应的溢流舱或储油舱,具体规定见各船级社规范,溢流管要配液流视察器;c.从日用柜至沉淀柜的溢流,在日用柜哪的管子上都要开透气孔以防止虹吸作用,两柜的连接管处要有液流视察器。

d.装在日用柜和沉淀壁上低于液面的阀,有的船级社规范对其材料有具体的规定,选阀时应予以注意。

e.一般情况下输送系统的介质,温度和压力都是较低的,所以系统的管材选用III级管即可。

f.通岸接头处要配有温度计、压力表和取样考克。

g.燃油输送泵和柴油输送泵互为备用时,两泵进口与出口的连通管中,双联盲板法兰要设在截止阀柴油侧。

2)燃油日用系统燃油日用系统是为主机、辅机、锅炉等烧油设备能正常服务而设计的系统,主要内容是根据设备的要求,配置适当的油柜、油泵、加热器、滤器和阀件、管子等,保证所供给的燃油在数量、质量、温度和压力等各方面都能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船舶柴油机是船舶主要的动力来源,而燃油泄漏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并处理燃油泄露是非常关键的。

燃油泄露报警系统的作用就是及时发现燃油泄漏情况,通过声光信号或自动停机等方式提醒船员进行处理,以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的原理和系统组成,希望能提高读者对该领域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逻辑顺序。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的一个可能描述: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首先,本文将首先介绍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的概述,包括其可能的原因和危害。

接着,将详细探讨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的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最后,将介绍燃油泄露报警系统的组成部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原理,解析其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对燃油泄露报警系统的详细介绍,读者将能够了解如何及时检测和处理柴油机燃油泄露事件,从而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同时,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报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以促进航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船舶柴油机燃油泄露概述船舶柴油机是船舶上最常用的动力设备之一,它通过燃烧柴油发动机产生的能量驱动船只运行。

然而,在船舶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燃油泄露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燃油泄露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例如管道老化、密封件损坏、设备故障等。

一旦发生燃油泄露,不仅会导致船舶燃油消耗增加,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6S35MC和6L32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对比

6S35MC和6L32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对比

MAN B&W和WARTSILA是世界船用柴油机的两大著名品牌。

在世界船用低速机市场,MAN B&W品牌的占有率高达80%,WARTSILA品牌约占16%;在世界船用中速机市场,WARTSILA品牌的占有率约38%,MAN B&W 品牌约占27%。

[1]其中,MAN B&W的S-MC系列和WARTSILA的L系列柴油机分别是低速和中速机的典型代表,在船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文献介绍过两种柴油机喷油泵和喷油器的结构特点,但一直少有文献对两大柴油品牌的燃油喷射系统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尤其是各自的燃油凸轮与喷油泵的匹配问题值得探讨。

本文分别以MAN B&W6S35MC和WARTSILA 6L32柴油机为例,介绍两种典型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特点,并进行相应对比,希望能为轮机管理人员的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燃油凸轮图1、图2分别为6S35MC和6L32柴油机的燃油凸轮轮廓图。

前者为鸡心凸轮,其特点是基圆段很短,工作段占据了大部分圆周;后者为普通凸轮,其特点是工作段短且陡,基圆段占据了大部分圆周。

由于燃油凸轮的作用,在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内,6S35MC柴油机喷油泵的柱塞将长时间处于上止点,6L32柴油机喷油泵的柱塞将长时间处于下止点。

二、喷油泵1、6S35MC柴油机喷油泵图3所示为6S35MC柴油机的喷油泵。

其主要部件是柱塞-套筒偶件,以及安装在油泵上端的停车阀(又称空气刺破阀)和吸油阀。

在柴油机运转过程中,控制空气进口4处无气源,停车阀和吸油阀处于关闭状态,0.8 MPa左右的燃油从进油口7经通道A进入吸油阀阀腔B,克服其弹簧弹力后打开吸油阀,燃油进入泵腔C。

随着柱塞的上行,回油口9首先被封闭,泵腔内燃油被加压,随之使吸油阀落座,泵腔封闭,高压燃油经高压油管5供应至喷油器。

当柱塞下行时,回油口9首先开启,燃油进入套筒外围的回油腔D,并经循环油口2进入燃油供给系统的回油管路,回流至混油桶。

船用柴油机的工作原理过程

船用柴油机的工作原理过程

船用柴油机的工作原理过程引言概述:船用柴油机是船舶上常用的动力装置,它通过燃烧柴油来产生动力,驱动船舶航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船用柴油机的工作原理过程,包括燃油喷射、压缩、燃烧、排气等五个部分。

一、燃油喷射1.1 燃油供给系统:船用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滤清器、燃油泵等组成。

燃油从燃油箱中经过滤清器过滤后,由燃油泵提供压力,送入喷油器。

1.2 喷油器:喷油器是船用柴油机中的关键部件,它通过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和喷油时间来实现燃油的喷射。

喷油器内部有喷孔,当燃油经过喷孔时,形成细小的燃油雾化,便于燃烧。

1.3 燃油喷射过程:当喷油器接收到来自燃油泵的高压燃油后,喷油器会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将燃油以一定的速率喷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

二、压缩2.1 活塞运动:船用柴油机中的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当曲轴转动时,活塞上下运动。

活塞在上行过程中将空气吸入气缸,然后在下行过程中将空气压缩。

2.2 压缩比:压缩比是指活塞上行过程中压缩空气的程度,它与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有关。

船用柴油机通常具有较高的压缩比,以提高燃烧效率。

2.3 压缩过程:在活塞上行过程中,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空气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加,形成高压高温的压缩空气。

三、燃烧3.1 点火:燃烧过程开始前,柴油机中的喷油器会在压缩空气中喷入一定量的燃油。

当压缩空气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燃油会自燃,引发燃烧过程。

3.2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是指燃油与压缩空气混合后的自燃过程。

在燃烧过程中,燃油会迅速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活塞运动。

3.3 燃烧产物:燃烧过程中,燃油和空气混合后产生的燃烧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氧化物等。

四、排气4.1 排气阀门:船用柴油机中的排气阀门负责控制燃烧产物的排出。

当活塞下行时,排气阀门打开,将燃烧产物排出气缸。

4.2 排气过程:排气过程是指燃烧产物从气缸中排出的过程。

排气过程需要保证足够的排气时间,以确保燃烧产物充分排出,为下一个工作循环做准备。

船舶柴油机燃油系统

船舶柴油机燃油系统
▪ 针阀咬死
➢ 在开启位置-脉动微弱、排温高、冒黑烟 ➢ 在关闭位置-油管接头破裂(喷油器缝隙式过滤器
堵死)
液压启阀式 喷油器的工
作原理图
工作原理: 油压,6135-170㎏/C㎡
6160-200 ㎏/C㎡
喷油泵决定: 油量、零油位、喷油 定时、针阀开启、
针阀断然关闭
返回
燃油系统图
返回
喷油泵
➢ 烟囱出口受堵 ➢ 排气管内压力升高 ➢ 排气阀迟开早关
▪ 希望: γr低ηv大
一、影响雾化的主要因素
▪ 雾化质量的主要指标
➢ 雾化细度、雾化均匀度
▪ 可燃气形成过程
➢ 喷射雾化-受热蒸发-油气扩散-与空气 混合
➢ 迅速、均匀的因素
喷雾质量、空气涡流
▪ 喷油压力↑ ➢油粒变细、雾化均匀度提高、油束射程 增大
▪ 喷油提前角(直接影响燃烧过程)
➢ 喷油器喷油-上止点 ➢ 取决于柴油机标定转速的高低(高>低) ➢ 烧轻柴油比烧重柴油-适当增大 ➢ 过大:工作粗暴、爆压升高、滞燃期延长 ➢ 过小:爆压降低、排温升高
喷油定时检查
▪ 冒油法/二人配合 ➢喷油泵顶头落位在凸轮基圆
▪ 光照法 ▪ 标记法
喷油定时调整
延后
看回油阀式
出油阀
& 功用
& 止回、蓄压、卸载(减压)
& 发生过度卸载
& 轻负荷小供油量运转时 & 高压油管与出油阀发生穴蚀
& 泄漏
& 喷油量减少、喷油定时延迟 & 研磨恢复后-提前角增大
喷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4°~8°
内缩、外胀、压力波
供油和喷油提前角
▪ 供油提前角(说明书中规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6
喷油均匀性
喷油均匀-有效行程一样 逐缸停油法
转速最大的缸负荷最重-减小该缸供油量
规定:各缸差别不大于3% 某缸停止供油
抬起该缸喷油泵柱塞
封缸运行允许缸数
六缸以下最多1缸 八缸以上最多2缸
喷油量大小对应于负荷大小
A
27
喷油器
作用:形成合适的燃油雾花
检查内容:启阀压力、雾化质量、密封性
上斜下斜 始点(可调)提前、终点(可调)
延后
A
柱塞头部形状
看回油阀式
22
出油阀
& 功用
& 止回、蓄压、卸载(减压)
& 发生过度卸载
& 轻负荷小供油量运转时 & 高压油管与出油阀发生穴蚀
& 泄漏
& 喷油量减少、喷油定时延迟 & 研磨恢复后-提前角增大
喷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4°~8°
内缩、外胀、压力波
烟囱出口受堵 排气管内压力升高 排气阀迟开早关
希望: γr低ηv大
A
7
一、影响雾化的主要因素
雾化质量的主要指标
雾化细度、雾化均匀度
可燃气形成过程
喷射雾化-受热蒸发-油气扩散-与空气混 合
迅速、均匀的因素
• 喷雾质量、空气涡流
A
8
喷油压力↑ 油粒变细、雾化均匀度提高、油束射程 增大
最高喷油压力>启阀压力>闭阀压力 启阀压力
能抬起针阀的最低燃油压力 由喷油器针阀弹簧的预紧力决定
• 疲劳断裂-启阀压力下降-提前角增大 • 调压螺钉运转中松退-提前角增大
A
28
喷油器种类
¤偶件成对更换 ¤环带磨宽,密封性 变差
€缓慢泵油未达启 阀压力油雾落下 €会导致喷孔结碳
喷孔直径↓ 油束射程减小,锥角增大
背压↑ 锥角减小,油束射程减小
转速↑(柱塞的运动速度) 燃油粘度↓
A
9
涡流的种类
(弱→强) 进气涡流
形成的结构:导气屏、螺旋进气道 、切向进气道、切向扫气口
压缩涡流 燃烧涡流
A
10
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产物 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提高燃烧温度-氮氧化物多
❖ 回油阀式
❖ 大型二冲程用
❖ 转动凸轮-改变供油定时
❖ 回油孔式
❖ 四冲程广泛使用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廉
❖ 可能发生穴蚀部位
❖出油阀和高压油管内壁、套筒筒壁回油孔周围
❖ 高压油脉动微弱、排气温度和爆压均较低或突降
❖喷油泵内部密封不良或出油阀弹簧断
A
17
单体式喷油泵
A
18
组合式喷油泵
A
19
A
1
燃烧的四个阶段
滞燃期(喷油-发火) 急燃期(发火-压升率开始减缓) 缓燃期(压升率开始减缓-缸内压力迅
速下降) 后燃期(缸内压力迅速下降-燃烧结束

A
2
滞燃期(喷油-发火)
可用滞燃时间(0.001~0.005s)或滞燃角 度表示
对燃烧质量影响最大,滞燃期短些好 喷油提前角大-滞燃期长-压升率大(0.4
A
23
供油和喷油提前角
供油提前角(说明书中规定的)
喷油泵供油-上止点 大于喷油提前角
喷油提前角(直接影响燃烧过程)
喷油器喷油-上止点 取决于柴油机标定转速的高低(高>低) 烧轻柴油比烧重柴油-适当增大 过大:工作粗暴、爆压升高、滞燃期延长 过小:爆压降低、排温升高
A
24
喷油定时检查
冒油法/二人配合 喷油泵顶头落位在凸轮基圆
光照法 标记法
A
25
喷油定时调整
▪ 调整方法
➢ 升降柱塞法
微调螺钉旋入,柱塞位置降低-提前角减小
➢ 升降套筒法
套筒降低-供油定时变早
➢ 转动凸轮法按Leabharlann 转方向转动一个角度-供油提前角增大
➢ 转动1°-供油提前角1°(二冲程) ➢ 转动1°-供油提前角2°(四冲程)
-大气污染
A
11
燃烧室1
开式燃烧室(大中型机)
可燃混合气形成主要靠:
• 雾化质量、油束形状与燃烧室的良好配合
特点
• 形状简单、热损失小、起动性好、用多孔喷油器 • 工作较粗暴、排气中碳烟及污染大气的有害成份多
半开式燃烧室
ω 型-中高速四冲程 球形-油膜蒸发、工作平稳柔和、单孔喷油器
A
12
燃烧室2
分隔式燃烧室(形成强烈空气涡流, 单孔) 涡流室式燃烧室 • 可燃混合气形成主要靠压缩涡流 • 过量空气系数较小 预燃室式燃烧室 • 可燃混合气形成主要靠燃烧涡流
A
13
▪ 十六烷值
➢ 自然性能好,滞燃期短,燃烧过程平稳 ➢ 过低-滞燃期过长,工作粗暴,起动困难 ➢ 过高-燃烧不完全 ➢ 过高、过低-排气冒黑烟
• 燃油净化处理:过滤、分离、沉淀 • 燃油底舱到日用油柜,经过48小时沉淀
高压喷射系统:
• 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
• 三对精密偶件:柱塞与套筒、出油阀与阀座、针阀与阀座
A
15
柱塞式、齿轮式和滑片式输油泵
✓柱塞泵常用小型高速 机 ✓负荷低时自动减小柱 塞的压油行程
A
16
喷油泵(柱塞泵)
❖ 作用:燃油加压、按需供给量、按需要调时刻
▪ 凝点-轻柴油和重柴油的标号 ▪ 闪点(闭口)不低于60° ▪ 浊点-燃油温度最小要高于浊点3~5℃
A
14
燃油系统
1、对燃油系统的要求:
定时、定量(随负荷变化、各缸油量均匀)、定质 (与喷油压力)
2、 燃油系统的组成:
低压供应系统:
• 输油泵、双联滤清器(实现运转中清洗)、燃油调压阀( 压力表反映燃油系统的最低压力)
泵 油 原 理 动 画
A
20
泵油原理
柱塞上行
溢油-前无效行程 压油-有效行程 供油量 回油-后无效行程
A
转动柱塞
21
油量调节方式
终点调节式 上平下斜 始点不变终点延后 低速运转时工作较粗暴 驱动交流发电机的柴油机
始点调节式
上斜下平 始点(可调)改变、终点(不可调
)不变
始终点调节式
进入气缸的空气利用率降低 单位气缸容积作功能力降低
• 在保证燃烧完全和热负荷不过高的前提下,力求 降低
有利于燃烧及时完全、可以降低燃烧室的热 负荷
高速机小于低速机、非增压机小于增压机
A
5
充气系数ηv
实际进气量/理论存气量
A
6
残余废气系数γr
一个循环内,废气量/新气量 γr增大- ηv降低
~0.6MPa)-工作粗暴(燃烧敲缸) 燃烧敲缸发生在急燃期中(燃烧初期)、
气缸的上部
A
3
急燃期(发火-压升率开始减缓) 缓燃期(压升率开始减缓-缸内压力迅速下降

后燃期(缸内压力迅速下降-燃烧结束)
越短越好
放热规律:先慢后快
A
4
过量空气系数a
实际供气量/燃烧理论供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大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