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300字
小学生成长周记: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

小学生成长周记: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这周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不老的亲情树》,它让我感悟到了亲情的真谛。
书里讲的是一个叫玛丽的女孩,她的爷爷上了年纪,患了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陪她
一起玩耍,这让玛丽非常难过。
但是,她的爷爷给她讲了一个传说,说有一棵不老的亲情树,只要站在它身边,就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而且它还能让人长生不老。
于是,玛丽就开始了寻找亲情树的旅程。
她走遍了整个森林,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有人出现,帮助她度过难关。
最后,她终于找到了亲情树,感受到了它带给她的力量和温暖,也明白了亲情的重要性。
这本书让我感到很温暖和感动。
它告诉我,亲情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它还
存在着更广的意义。
在寻找亲情树的路上,玛丽遇到了许多人,他们虽然不是她的亲人,
但是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她感到很温暖。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级之间的关系,我们虽然不
是亲人,但是每个人之间的友谊和关心也是一种亲情。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亲情的重要性。
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在困难
时共同度过难关,在幸福时一起分享快乐。
而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们也要学会关心和帮助
别人,像玛丽一样,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伸出援手,与他们共同度过难关。
总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亲情的真谛,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
我要学会珍惜与家人
之间的感情,也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让亲情的力量在我的周围流动。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读完《不老的亲情树》这本书,我的内心仿佛被一股温暖而又深沉的力量所触动。
这股力量,源自于书中那一个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它们如同一束束柔和的光,照亮了我内心深处对于亲情的认知和感悟。
在这本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有的只是平凡生活中那些细微而又真挚的亲情瞬间。
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位年迈的父亲,每天都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坐在家门口的老树下,等待着儿女们的归来。
他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那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有那因为岁月而变得弯曲的脊梁,都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厚重与深沉。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辛勤劳作。
他的手掌宽大而粗糙,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坐在爷爷的膝盖上,听他讲那些过去的故事。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一生的经历。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
我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回到家时已经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
一进家门,我就看到爷爷正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手里拿着一把扇子,轻轻地扇着风。
看到我回来了,爷爷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他起身走进屋里,不一会儿就端出了一碗冰镇的绿豆汤。
“来,孩子,快喝了这碗绿豆汤,解解暑。
”爷爷说着,把碗递到了我的面前。
我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那冰凉清甜的绿豆汤顺着我的喉咙滑下,瞬间让我感到了无比的清凉和舒适。
我一口气喝完了整碗绿豆汤,然后把碗递给爷爷,说:“爷爷,真好喝!”爷爷看着我,笑了笑说:“好喝就多喝点,爷爷明天再给你做。
”那一刻,我看到爷爷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他的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
但是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关爱和满足。
还有一次,我生病了,发着高烧。
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是爷爷背着我去了村里的诊所。
那时候的我已经不轻了,但是爷爷却一步一步稳稳地走着,丝毫没有抱怨。
到了诊所,爷爷累得气喘吁吁,但是他却顾不上休息,一直守在我的身边,直到我的烧退了才放心。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爷爷一直都是这样默默地关心着我,照顾着我。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让人心里暖暖的书——《不老的亲情树》,这本书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书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像一根根细细的线,织成了一张温暖无比的亲情网。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有一位老母亲,她的儿子在大城市里工作,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
每次儿子打电话说要回来,老母亲就会提前好几天开始准备。
她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床单被罩洗得香喷喷的,还会去集市上买儿子最爱吃的菜。
到了儿子要回来的那天,老母亲会早早地起床,穿上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然后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等着。
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儿子回来的方向,一刻也不敢离开。
有时候一等就是大半天,路过的邻居劝她:“别等了,进屋歇歇吧,说不定孩子路上耽搁了。
”老母亲总是笑笑说:“没事,我再等等,说不定一会儿就到了。
”太阳慢慢升高,阳光变得强烈起来,老母亲的额头渗出了汗珠,可她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中午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叫,她也不舍得离开去吃口饭。
终于,在傍晚时分,看到了儿子熟悉的身影。
老母亲一下子站了起来,脸上绽放出笑容,那笑容里有喜悦,有满足,还有深深的慈爱。
儿子进了家门,看到满桌丰盛的饭菜和母亲疲惫却开心的脸,心里满是愧疚。
他知道,母亲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好久,等待了好久。
这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我仿佛能看到那位老母亲坐在门口焦急又期待的样子,能感受到她那颗盼儿归的心。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总是在默默地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回家,等待我们的一个电话,等待我们的一句问候。
而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忽略了他们的等待。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
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默默陪伴和无尽等待。
就像那棵亲情树,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屹立在那里,为我们遮风挡雨。
我们总是在追求着外面的世界,追求着所谓的梦想和成功,却常常忘记了回头看看,看看那个一直在我们身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家,那个永远为我们敞开大门的港湾。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让人心里暖暖的书——《不老的亲情树》,读完之后,心里就像被阳光照耀着,满满的都是温暖和感动。
这本书里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却像一根根柔软的丝线,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祖孙之间的故事。
奶奶住在乡下,孙子在城里上学。
每到假期,孙子就会迫不及待地回到乡下,回到奶奶的身边。
奶奶的家不大,但是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果树。
孙子最喜欢的就是跟着奶奶在院子里忙碌,帮忙浇水、除草,虽然有时候会弄得一身泥巴,但那种快乐却是无法言喻的。
记得有一次,孙子发现了一颗快要成熟的西红柿,红彤彤的,特别诱人。
他忍不住伸手去摘,却被奶奶拦住了。
奶奶笑着说:“小馋猫,还没熟呢,再等两天。
”孙子嘟着嘴,心里满是失落。
可是两天后,当他再次来到院子里时,那颗西红柿已经稳稳地躺在了他的手心,那是奶奶特意给他留的。
咬一口,酸酸甜甜的汁水在嘴里爆开,那味道,孙子一辈子都忘不了。
还有一次,孙子跟着奶奶去河边洗衣服。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水底游来游去。
孙子兴奋极了,想要去捉鱼。
奶奶一边洗衣服,一边叮嘱他要小心。
孙子哪里听得进去,一下子就跳进了水里。
结果,鱼没捉到,自己却摔了个大跟头,衣服湿透了,还弄了一身的泥巴。
奶奶看到他这副狼狈的样子,既心疼又好气,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让你小心点,你就是不听,要是摔着了可怎么办。
”可手上却赶紧把孙子拉到岸边,帮他擦干身上的水,换了干净的衣服。
到了晚上,奶奶会在院子里铺上一张凉席,孙子就躺在奶奶的身边,仰望着星空,听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
奶奶的声音温柔而慈祥,就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孙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
在奶奶家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么快乐,那么充实。
孙子知道,这都是因为有奶奶的陪伴,有奶奶的爱。
现在,孙子长大了,离开了乡下,去了更远的地方上学。
但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奶奶,惦记着那个充满回忆的院子。
小学生成长周记: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

小学生成长周记: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这周,我读了一本名为《不老的亲情树》的童话故事,它让我有了很多感悟。
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跟父母生活在山上。
他爱耍赖,总是和父亲吵架,每次都会跑到树林里哭泣。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颗古老的树,这颗树告诉他可以满足他的心愿,但是要等到他长大后才能实现。
小男孩没想太多便答应了,这时树根伸出,埋进地下,这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那棵树。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男孩长大了。
他变得更加懂事,也明白了父亲的艰辛。
他却发现那颗树凋零了,他非常难过。
幸好,那颗树的灵魂融入了亲情之中,通过树枝的代代相传,延续着不老的亲情根。
这个故事让我记住了两个重要的点:一是言必行、二是孝顺父母。
言必行,可以指出一旦许下某种承诺,一定要尽力实现它。
不管这个愿望是多么繁琐,多么艰难,只要你真心想实现它,你就一定能实现它。
同样的,在学习上,我们也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当我们许下自己的新目标时,我们必须要言必行,不断努力,不能半途而废。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了我们许多爱和帮助。
虽然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时候让我们很不舒服,但是我们要学会去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我们要知道,别人可能无法这样理解我们,但是我们的父母一定会理解我们,他们所要求的并不是我们的成绩有多好,而是我们要少一些调皮捣蛋,多一些关心体贴。
只要我们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但是我们同样也需要学习道德美德,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待家人、父母。
我们要学会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学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我们的情感。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走向未来的路程,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小学生成长周记: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

小学生成长周记: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本周我读了一本名为《不老的亲情树》的书。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叫小根,他有一个很特别的亲情树。
这棵树不仅长不老,而且会随着小根的成长而变大。
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感悟。
故事中,小根从小就和这棵亲情树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在小根小时候的时候,亲情树是他的玩伴、慰藉和依靠。
每当小根遇到困难或伤心的时候,他都会去找亲情树倾诉心事。
亲情树会静静地倾听他的烦恼,然后给他一些鼓励和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根渐渐地长大了。
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和事情,渐渐远离了亲情树。
有一天,小根突然发现亲情树变得枯黄萎缩了。
他非常担心,于是决定好好照顾这棵树,希望它能重新恢复生机。
小根每天给亲情树浇水,给它施肥,还给它修剪枝叶。
经过一段时间的呵护,亲情树慢慢地恢复了健康。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亲情是多么重要。
就像小根一样,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离开家人,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但我们不能忘记,家人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关爱和支持。
就像亲情树一样,它们默默地支持我们,无私地给予我们爱。
读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
他们是我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
每当我有困难或是有什么事情不懂的时候,我总是会去找爷爷奶奶求助。
他们会给我耐心地解答问题,给我鼓励和支持。
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陪伴和教导,我才能够茁壮成长。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也更加明白了亲情的可贵。
亲情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的动力和依靠。
正如故事中的亲情树一样,它们给予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慰藉。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亲情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所以,无论我们变得多么忙碌,都不能忘记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关心和陪伴他们。
让我们一起珍惜亲情,让我们的亲情树常青!。
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300字

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300字
我读了许多关于亲情的故事,但《不老的亲情树》中的《天亮了》这个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在2000年“3。
15”的晚会上,韩红自己创作的歌曲《天亮了》让所有人都感动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1999年十月,潘子灏一家去游玩。
因为景区有名,所以游人很多。
潘子灏一家准备去乘坐缆车,但他们到达地点时,发现只能载十人的缆车里塞了三十人。
可是工作人员却说:“没问题。
”
缆车缓缓地爬上山顶,就在这时,钢缆断开,缆车砸像水泥地。
在这刹那间,潘子灏的父母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用双手把潘子灏托了起来。
梁实秋曾写过一句名言“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何尝不是呢?是爱使这对父母用双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托起了孩子。
因为对他们来说孩子比自己更重要!。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

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读完《不老的亲情树》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一颗温暖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那是关于亲情的感动与领悟。
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亲情瞬间。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感触特别深。
那是一个关于一位老父亲和他的儿子的故事。
这位老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差。
他的儿子在大城市里打拼,很少回家。
每次打电话,也总是匆匆忙忙说几句就挂了。
老父亲心里明白,儿子忙,要为自己的生活奋斗。
有一天,老父亲在村里听人说,现在大城市里的人都喜欢吃家乡的土特产。
他心里就琢磨着,给儿子寄点过去。
于是,他起了个大早,去山上挖了新鲜的竹笋,又从鸡窝里掏出几个还带着余温的鸡蛋,把自己种的蔬菜仔仔细细地挑拣了一番。
忙乎了一整天,终于把要寄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第二天,老父亲背着一大包东西,走了好几里山路,到了镇上的邮局。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着他那一身尘土,还有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心里也不禁泛起一丝感动。
老父亲认真地填着单子,一笔一划,写得特别用力,仿佛那不是一张普通的邮寄单,而是他对儿子满满的爱。
东西寄出去了,老父亲每天就盼着儿子的电话。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儿子还是没有消息。
老父亲心里有点失落,但还是安慰自己说,儿子可能还没收到,或者收到了还没来得及打电话。
终于,在第十天的时候,儿子的电话打来了。
老父亲激动得手都有点颤抖,赶紧接起电话。
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听起来有点疲惫:“爸,你寄的东西收到了。
”老父亲连忙问:“儿子,东西好不好?喜欢不?”儿子沉默了一下,说:“爸,以后别寄了,城里都能买到,而且你寄来的这些,我也没时间弄。
”老父亲听了,心里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半天说不出话来。
挂了电话,老父亲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抽着烟,眼睛红红的。
他不明白,自己精心准备的东西,在儿子眼里怎么就成了累赘。
过了几天,老父亲收到了儿子寄回来的钱。
他拿着那笔钱,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他要的不是钱,而是儿子能感受到他的心意,能跟他多说几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不老的亲情树》有感
我读了许多关于亲情的故事,但《不老的亲情树》中的《天亮了》这个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在2000年“3。
15”的晚会上,韩红自己创作的歌曲《天亮了》让所有人都感动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1999年十月,潘子灏一家去游玩。
因为景区有名,所以游人很多。
潘子灏一家准备去乘坐缆车,但他们到达地点时,发现只能载十人的缆车里塞了三十人。
可是工作人员却说:“没问题。
”
缆车缓缓地爬上山顶,就在这时,钢缆断开,缆车砸像水泥地。
在这刹那间,潘子灏的父母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用双手把潘子灏托了起来。
梁实秋曾写过一句名言“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何尝不是呢?是爱使这对父母用双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托起了孩子。
因为对他们来说孩子比自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