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毛概各章知识点完全总结

毛概各章知识点完全总结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梳理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要性1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2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3是为解决面临的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1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3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喝国家工作的新要求;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三、中国梦1、中国梦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大一毛概手写知识点

大一毛概手写知识点

大一毛概手写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 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是在劳动价值基础上实现的。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经济基础,通过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配,资本主义不断扩大剥削。

4.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革命。

5. 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6.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计划经济,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二、社会形态与社会制度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私有观念不发达。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以奴隶制为特征,生产力发展,商品生产逐渐出现,出现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阶级对立。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农民为主要劳动力,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并交纳租税。

4.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为基础,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基于市场经济。

5.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和按劳分配,追求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三、社会形态转变理论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转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使得社会形态发生变革。

2. 革命理论:革命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过程,通过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毛概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四个)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本土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2.1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2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饿十月革命1917、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2.3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2.5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实践基础:(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相互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毛概知识点汇总

毛概知识点汇总

毛概知识点汇总1.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

毛泽东认为,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的社会、阶级矛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矛盾斗争矛盾斗争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核心要点。

毛泽东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和矛盾,只有通过矛盾的斗争才能推动事物前进。

毛泽东主张积极主动地解决矛盾,通过斗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整体观念毛泽东思想强调整体观念,强调对事物的全局性认识。

毛泽东认为,对事物要进行全面的、辩证的认识,不能片面和夸大矛盾,要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在斗争中提高战略眼光。

革命实践毛泽东思想强调革命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认为,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推动理论的发展。

2.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立的。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

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战略战术。

实践与理论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理论要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

独立创新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创新的内容。

毛泽东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阶级矛盾,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实践措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3.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工人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中,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维护。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毛概知识点总结】一、毛概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称毛概,是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融合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本文将对毛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 生产力的定义和作用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创造使用价值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因素,并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征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通过相互关系形成的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权的分配和利用方式。

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四、阶级与阶级斗争1. 阶级的概念和属性阶级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而产生的对立社会群体。

阶级的划分主要基于经济地位和财产关系。

2. 阶级斗争的原因和形式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和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社会斗争。

它主要表现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等多种形式。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经济领域中的占主导地位,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社会制度。

实现社会主义通常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2. 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以消除阶级、消除剥削和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形态。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特点,总结经验并创新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道路。

大学毛概考试知识点汇总如下

大学毛概考试知识点汇总如下

大学毛概考试知识点汇总如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 独立自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 党的建设理论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1.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 二者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六、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及发展历程1.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完整版)大学毛概总结知识点

(完整版)大学毛概总结知识点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6、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二、辨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

2)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三、简答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第二章一、名词解释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辨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三、简答1、简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简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3、简述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

从总体上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辨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三、简答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简述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一、简答1、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3、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辨析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案:1)这句话是错误的2)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中心。

答案:1)这句话是错误的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

三、简答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3、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辨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这句话是正确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简答简述中国梦的科学涵义及其实现途径。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①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一、辨析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或改革是新时期的一场伟大革命)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2)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