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册及标准答案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第一篇: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第1-3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 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三多项选择题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 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 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BE A进口的粮食数量 B洗衣机台数 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D人均粮食产量 E城乡集市个数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四简答题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答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2 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 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 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4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1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方案的组织实施计5请根据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总结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②确定全距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③确定组距和组数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组数全距组距④确定组限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⑤ 编制变量数列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6统计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统计表由标题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的标题分为三种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放在表的上端横行标题或称横标目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或称纵标目写的表在上方统计表的内容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五计算题1某家商场想了解顾客对商场各方面的满意情况具体想了解如下情况a顾客的背景信息b顾客对该商场的总体满意情况c顾客对商场在服务设施商品质量等方面的满意情况d顾客的忠诚度情况e顾客对抱怨处理的满意情况 f顾客的意见要求 1设计出一份调查方案 2你认为这项调查采取哪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答自己上书或网上查找必须写上2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解1等距分配数列工人数企业数频数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200300 3 10 300400 5 16.7 400500 9 30 500600 7 23.3 600700 3 10 700800 3 10 合计 30 100 不等距分配数列工人数企业数频数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200400 8 26.7 400500 9 30 500600 7 23.3 600800 6 20 合计 30 100 2 向下累计向上累计工人数频繁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工人数频繁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 300 3 3 10 200 3 30 100 400 5 8 26.7 300 5 27 90 500 9 17 56.7 400 9 22 73.3 600 7 24 80 500 7 13 43.3 700 3 27 90 600 3 6 20 800 3 30 100 700 3 3 10 合计 30 合计 30 3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解1 成绩分学生人数个频率比重 60分以下 4 10 60---70 6 15 70---80 12 30 80---90 15 37.5 90以上 3 7.5 合计 40 100 2分组标志是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分组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作业二第4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A75 B40 C13 D17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 D A 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三多项选择题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BE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数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 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 ADE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4位置平均数是指 DE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ED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6中位数是ADE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 ABCD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1.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变异系数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有平均指标相同的讲师单位也就是与各单位标志值的讲师单位相同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V6 6ˉx4它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②加权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③调和平均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缺乏总体单位数资料而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时就可以采用调和平均数五计算题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 工人数频数人f 比重频率 2530 7 17.5 3035 8 20.0 3540 9 22.5 4045 10 25.0 4550 6 15.0 合计 40 100 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方法1x取组中值X1 275X2 325X3 375X4 425X5 475 375 件方法2 件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 甲乙丙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解已知元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3某企业2010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3 5 8 2 2 150 100 70 30 5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解根据公式件人答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4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公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额万元甲 12 12 2 乙 14 28 1 丙 15 15 1 合计55 4 4 53 元公斤乙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乙班答因为所以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第五~第七章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4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6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二单项选择题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 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 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A 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9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 A直线相关 B完全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复相关10年劳动生产率x 千元和工人工资y 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 3060x 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 B A60元B120元 C30元 D90元11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B A高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完全不相关 D低度相关关系12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D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2在抽样推断中ACD 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的 B总体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 C可能抽取许多个样本 D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涵数 E全及指标又称为统计量3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BC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概率抽样 E非概率抽样4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 ABCE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 A样本单位数B 样本指标 c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 AD A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C 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与推断的可靠程度无关7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BCD 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 B编制相关表 C绘制相关图 D计算相关系数 E计算估计标准误8相关分析特点有 B CDE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ABD 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10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这表示ACE A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B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3元四简答题1例子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答如果研究的对象是100人这100人就是总体从中抽取10人做研究那就是样本参数是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数字如这100人的平均身高方差等等变量就是反应总体的某些特性的量如身高2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写出二者的计算机公式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即二者的区别是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抽样平均误差=标准差/样本单位数的平方根抽样极限误差=样本平均数减去总体平均数的绝对值抽样极限误差是T倍的抽样平均误差1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1 和 1 之间即时时为正相关时为负相关 2当时 x与y完全相关两变量是函数关系微弱相关低度相关当时x与y不完全相关存在一定线性相关显著相关高度相关当时x与y不相关5拟合回归程yc abx有什么前提条件在回归方程yc abx参数ab 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答1拟合回归方程的要求有1两变量之间确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必须是显著相关以上3找到全适的参数ab使所确定的回归方程达到使实际的y值与对应的理论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2a的经济含义是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它表示x 0时y常项参数b 称为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回归系数b 正负号可以判断相关方向当b 0时表示正相关当b 0表示负相关五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一批零件随机重复抽取400只做使用寿命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00小时400只中发现10只不合格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学习指导书P177第2题解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2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2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每包重量克包数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10 20 50 20 100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解组中值包数f Xf 148.5 10 1485 32.4 149.5 20 1990 12.8 150.5 50 7525 2。
《统计学原理》习题答案

离散程度分析主要是通过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 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些统计量能够反映数据 的波动和分散情况。
总结词
比较不同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指标,可以了解它们之 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
总结词
识别异常离散值
详细描述
在离散程度分析中,可以识别出异常离散值,这些值通 常远离其他数据,对数据的离散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 一元线性回归是研究一个因变量 与一个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 计方法。
一元线性回归的应用场景 一元线性回归常用于预测、解释 和因果关系探索,例如预测股票 价格、销售额等。
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通常表示为 Y=β0+β1X+ε,其中Y是因变量, X是自变量,β0和β1是回归系数, ε是误差项。
协方差是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共同变动的数字特征,相 关系数是协方差的标准化形式。
05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点估计
用单个数值来表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如用样本平均数作为总体平均数的 估计。
区间估计
用一定的置信水平所对应的区间范围 来表示总体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如 用样本均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估计 总体均值的取值范围。
《统计学原理》习题 答案
目录
• 统计学基础 •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概率与概率分布 •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01
统计学基础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 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旨在探 索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征,为决 策提供依据。
《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

附录: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3、调查;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总体单位(个体);总体5、性质相同;总体6、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提供信息7、数量;品质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B5、A6、B7、A8、B9、C 10、A三、简答题1、所谓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对总体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统计通常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中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如果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和指标没有差异(变异),其具体表现都一样,那么只要调查一个便可知全体,这样就用不着统计了。
只有变异才能统计,变异是统计的前提。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第二章一、项选择题1.B2.B3.D4.A5.B6.C7.B8.C二、判断题1.(×)2.(×)3.(×)4.(×)5.(√)6.(√)7.(×)8.(×)三、简答题1.相同点:三种调查都是一时性的非全面调查,都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学原理 课后题及答案参考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威廉·配第是(B )的代表人物。
A.记述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2.以下属于推断统计学研究范围的是(D)。
A.数据调查与收集B.数据的计算C.数据汇总D.抽样估计3.调查某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总体单位是(D )。
A.这个企业B.所有的职工C.每个职工D.每个职工的健康状况4.数量指标表现为(C)。
A.相对数В.平均数C.绝对数D.变异数5.名义级数据可以用来(A )。
A.分类B.比较大小C.加减运算D.加、减、乘、除四则运算6.间距级数据之间不可以(D )。
A.比较是否相等B.比较大小C.进行加减运算D.进行乘除运算7.2个大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5厘米、172厘米,则165、172是(D )。
A.2个变量B. 2 个标志C.2个指标D. 2个数据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确定(A)。
A.与研究目的有关B.与研究目的无关C.与总体范围大小有关D.与研究方法有关9,通过有限数量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来估计整批种子的发芽率,这种统计方法属于(A)。
A. f断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数学D.逻辑学10.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主要贡献是(C)A.采用了数量分析方法B.引入了大数法则C.提出了“统计学"一词D.证明了小样本理论1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C )。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C )。
A.威廉·配第B.阿亭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13.统计学研究的特点是(B)A.大量性、总体性、变异性B.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C.大量性、总体性、同质性D.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14.通过测量或计算取得其值的是(B)A.品质变量B.连续变量C.离散变量D.以上都不对15.统计学的创始人是(A)。
A.威廉·配第B.阿享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有三层含义,即(BD)。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总2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总论1、单选题:(1)b (2)c (3)a (4)b (5)a (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2、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3、判断题:(1)×(2)×(3)√(4)√(5)×第二章统计设计1、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数量指标、质量指标(9)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10)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2、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1、填空题:(1)准确、全面、系统(2)基础资料(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2、单选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3、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判断题:(1)×(2)√(3)√(4)×(5)×(6)×第四章统计整理1、单选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2、多选题:(1) (2) (3)3、计算题:该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呈左偏钟型分布,学习成绩在80-90分之间的居多,占总人数的%,不及格率为%,优秀率为%。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2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 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课后答案1. 样本与总体。
1.1 什么是样本?什么是总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或观测值,而总体则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或观测值的集合。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1.2 为什么要使用样本?使用样本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小调查的难度。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总体的推断,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统计研究。
2.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2.1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有什么区别?描述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总结,来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而推断统计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2.2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各自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描述统计主要用于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而推断统计则主要用于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的特征,以便对总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3. 概率分布。
3.1 什么是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指描述随机变量可能取值的概率规律的数学函数。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等。
3.2 为什么要研究概率分布?研究概率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随机变量的性质和规律,从而为后续的统计推断和分析提供基础。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4.1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在已知总体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样本数据来检验总体参数的假设。
4.2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应用范围有哪些?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
5. 方差分析。
5.1 什么是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方法,常用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
5.2 方差分析的原理是什么?方差分析的原理是通过比较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的大小,来判断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统计学原理导论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学、统计资料等二种含义。
(×)2、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研究使用大量观察法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决定的。
(∨)4、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大量性、总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5、统计工作就是各种统计活动。
(∨)6、统计资料就是统计工作完成时,以图表等形式提供的结果。
(∨)7、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8、统计学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9、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0、统计的研究对象社会性、总体性、客观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 A )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A、统计的研究对象B、统计的特点C、统计资料D、统计学2、统计工作就是各种(B )。
A、统计资料B、统计活动C、统计学D、理论和实践3、(A )就是对统计活动所做的事先的全面计划和安排。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4、(B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5、统计整理能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 C )。
A、完整B、准确C、系统化、条理化D、及时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包括(ABCD )A、统计整理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2、统计整理可以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AC )。
A、分组、汇总B、完整C、系统化、条理化D、准确3、统计分析是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深入加工处理,产生(BD )。
A、分组B、综合指标C、汇总D、统计活动的最终结果4、统计调查是(CD )。
A、准备阶段B、中间环节C、基础环节D、感性认识阶段5、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BCD )A、统计调查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四、填空题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
2、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3、统计整理过程分(分组)、(汇总)、(编表)三个步骤4、统计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为:统计设计是(总体安排);统计调查是(基础环节);统计整理是(中间环节);统计分析是(决定性环节)。
5、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深入加工处理。
6、统计整理是将(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7、统计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8、统计设计是对统计活动所做的事先的全面(安排)。
9、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社会性)、(总体性)、(客观性)。
10、(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中理论和经验的总结。
五、简答题1、试述统计的含义。
指导书第3页2、试述统计工作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指导书第3页3、试述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
指导书第3页4、试述统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指导书第3页5、试述统计调查的含义。
指导书第3页六、论述题:1.怎样理解统计的不同含义,它们之间构成哪些关系?指导书第3页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指导书第3页3.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数量方面有哪些特点?教材第2-4页4.统计研究为什么要用大量观察法?教材第7页5.什么是统计推断?指导书第4页七、名词解释1、大量观察法指导书第3页2、统计调查指导书第3页3、统计整理指导书第3页4、统计分析指导书第3页5、统计资料教材第1页6、统计研究对象指导书第3页7、综合指标法指导书第4页8、统计模型法指导书第4页9、归纳推断法指导书第4页10、统计学指导书第1页第2讲基础理论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质量指标是有品质标志汇总而来的。
(×)4、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
(∨)5、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
(∨)6、总体和单位不能互相转化。
(×)7、标志是反映单位特征的概念。
(∨)8、品质标志是反映单位质量特征的标志。
(×)9、调查某企业全体管理人员情况,性别是品质标志,24岁是数量标志。
(×)10、指标体系设计可以按各单位需要设计,无须考虑是否有理论和政策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C )。
A、集合B、数量特征C、全体D、所有标志2、客运调查总体是从各车站或乘降所购票上车以及在车上补票的所有旅客。
那么总体单位是( A )。
A、某一位旅客B、某一张客票C、每一节客车D、每一列旅客列车3、品质标志反映单位属性特征,只能用( C )表达。
A、数值B、计量单位C、文字D、尺寸4、数量标志反映单位数量特征,通常用( A )表达。
A、数值B、计量单位C、文字D、尺寸5、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某一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单位的计量可以采用(ABCD )。
A、自然单位B、复合单位C、度量衡单位D、标准单位2、货运调查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BC )。
A、重量B、里程C、运费D、车号3、客运调查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B )。
A、里程B、票价C、座别D、旅行原因4、调查某企业全体管理人员情况,属于标志的有(AC )。
A、性别B、男、女C、年龄D、经济师、会计师5、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D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C、“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是数量指标D、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四、填空题1、统计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2、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总体),每一居民户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全部产品),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5、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数量)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品质)标志。
6、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数量的特征。
7、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各种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8、(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
9、(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
10、总体和单位因调查目的不同,可以(互相转化)。
相应地,指标和标志也可以(互相转化)。
五、简答题1、统计标志是怎样分类的?指导书第7页2、数量标志有什么特点?教材第14-16页3、品质标志有什么特点?教材第14-15页4、什么是指标体系?指导书第8页5、怎样区别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教材第15页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总体和单位因调查目的不同,可以互相转化,相应地,指标和标志也可以互相转化?教材第16页2、统计指标和标志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指导书第8页3、展开阐述铁路运输业统计中的一个指标体系。
(可以是某一基层站段的,也可以是车、机等某一业务部门的。
)例如:货运:发送吨数、周转量、静载重、货物平均运程客运:发送人数、周转量、上座率、旅客平均行程4、调查某一车次旅客运输情况,试举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第12-17页5、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步骤?指导书第8页七、名词解释1、总体指导书第7页2、总体单位指导书第7页3、标志指导书第7页4、指标指导书第7页5、指标体系指导书第8页6、品质标志指导书第7页7、数量标志指导书第7页8、标志表现指导书第7页9、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教材第21-22页10、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教材第21-22页第三讲统计调查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
(∨)2、单位自制统计调查表,征求职工意见,属于统计报表的调查方式。
(×)3、重点调查所要调查的一部分重点单位可以按调查者的主观意志选择。
(×)4、对春运期间铁路旅客运输状况的调查,只要调查北京、郑州、成都、广州等大枢纽站的发到旅客情况就可以基本掌握铁路总体的运输形势。
这种调查属于典型调查。
(×)5、调查资料的检查主要是对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检查,以便整理。
(∨)6、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调查表。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统计调查阶段的调查项目就是统计标志。
(∨)9、典型调查所要调查的一部分典型单位可以按调查者的主观意志选择。
(∨)10、随机原则又名机会均等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向客观实际( D )的过程。
A、整理资料B、检查资料C、减少误差D、搜集资料2、统计报表制度一般属于( A )。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普查D、典型调查3、铁路货车清查属于( A )。
A、普查B、统计报表制度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4、( A )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的某一主要数量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绝大比重。
A、重点单位B、总体单位C、典型单位D、调查单位5、在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调查的主要分类包括(ABCD )。
A、按照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分B、按照统计调查的范围分C、按照统计调查的登记时间分D、按照统计调查的搜集资料方法分2、调查误差的种类包括( ABC )。
A、偶然性登记误差B、代表性误差C、系统性登记误差D、故意篡改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