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民俗学考试提纲解答(sulley)
《民俗学》考试提纲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传统节日是“时空以外的时空”?时空以外的时空指的是一般事情相反的事情。
在民俗学里时空指的是人们日常的正常生活,例如说从早上到晚上的一天工作,休息,饮食等等。
那么时空以外的时空,跟正常民间生活不一样,人们可以丢掉一切紧张的工作进行的玩耍,但也有跟正常生活不一样有很多禁止做的事,有各种仪式。
例如,做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和仪式。
传统节日,主要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事件或活动,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里所谓的“传统”,指的是民间节日一定要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
传统节日又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有悖于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律。
例如,节日期间的人们可以暂时远离劳作之苦而专心于享乐、游戏、探亲和访友,孩子们也不必担心玩儿的太疯而招致长辈的责骂、身份的差异,如尊卑贵贱也会因为节日的缘故而淡化。
总之,传统节日是人们给自己紧张生活的一个“假期”和“加油站”,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机会来享受自己通过艰苦努力而创造出来的生活,进行各种仪式,所以说传统节日是“时空以外的时空”。
2.史诗歌手是怎样“记住”长达几万甚至十几万行的史诗的?史诗就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长篇“复合”故事歌。
史诗具有传统性、保守性、互动性、程式化倾向、音乐性、神圣性、延续性等特点。
依据美国的米尔曼·帕里和艾尔伯特·洛德创造的口头程式理论,史诗的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以及故事模式或故事类型。
根据这几个概念和相关的分析模型,口头程式理论基本上解释了许多伟大的史诗歌手为什么能够记忆长达几万甚至几十万行的史诗。
史诗歌手们并不是将史诗“背”下来的。
史诗歌手之所以能够记忆、创编、演唱鸿篇巨制的史诗,并非由于他们惊人的记忆力,而在于他们对程式、主题以及故事模式的熟练拿捏。
史诗歌手们在演唱过程中,遵循着一种创作模式和规律,其中包括一些固定的常规语句和典型场景,被称为“口头程式理论”。
大学民俗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民俗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民俗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历史事件B. 文化遗产C. 民间传统与习俗D. 经济发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A. 民间信仰B. 民间艺术C. 国家法律D. 民间语言答案:C3. 民俗学中的“民俗”一词最早由哪位学者提出?A. 威廉·汤姆森B. 赫尔德C. 弗雷泽D. 泰勒答案:A4.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田野调查B. 文献分析C. 实验模拟D. 参与观察答案:C5. 以下哪个节日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6. 民俗学中的“口承文化”指的是什么?A. 书面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物质文化D. 网络文化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民俗学的功能?A. 保存文化B. 促进社会和谐C. 引发社会冲突D. 传承知识答案:C8. 民俗学的研究可以为以下哪个领域提供帮助?A. 文化遗产保护B. 军事战略C. 经济发展D. 政治选举答案:A9. 民俗学中的“神话”通常指的是什么?A. 虚构的故事B. 古代传说C. 宗教经文D. 历史记录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民俗学的研究方法?A. 比较研究B. 类型学研究C. 数理统计D. 历史研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民俗学的研究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民间故事B. 民间音乐C. 国际政治D. 民间游戏答案:A B D12. 民俗学的研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A. 问卷调查B. 深度访谈C. 实地考察D. 实验室测试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A. 民间风俗B. 民间信仰C. 国家政策D. 民间节日答案:A B D14. 民俗学对于社会的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 促进文化多样性B. 增强民族认同感C. 提高经济发展速度D. 保护文化遗产答案:A B D15. 民俗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解决哪些问题?A. 社会冲突B. 文化传承C. 经济发展D. 环境保护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民俗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首先,感谢您对民俗学的关注,以下是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民俗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民间音乐B. 民间舞蹈C. 民间传统D. 民俗节日答案:C2. 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婚俗?A. 敬茶B. 洞房花烛夜C. 接新娘D. 喜糖洒撒答案:D3. 中国著名的水灯节是在哪个节日举办的?A. 清明节B. 冬至节C. 中秋节D. 端午节答案:D4. 以下哪个不属于西方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愚人节D. 万圣节答案:C5. 中国辽宁丹东举办的著名民俗庙会是指哪个节日的庆祝活动?A. 端午节B. 元宵节C. 中秋节D. 春节答案:B二、判断题1.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学科。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节日、婚嫁、葬礼等方面。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民俗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民俗学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民俗学通过研究人们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等。
同时,民俗学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请简述中国传统婚嫁仪式的主要环节。
答案:中国传统婚嫁仪式包括聘礼、过大礼、接新娘、敬茶、洞房花烛夜等环节。
其中,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供的定情信物。
过大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娶亲诚意的重要环节。
接新娘是新郎一行人出发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的过程。
敬茶是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洞房花烛夜是新婚夫妇首次进入洞房,并点燃红烛,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四、综合题1. 请以你所了解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
民俗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民俗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民间信仰B. 民间文学C. 民间艺术D. 民间文化答案:D2. 民俗学中的“民俗”一词最早由谁提出?A. 泰勒B. 弗雷泽C. 赫尔德D. 格林兄弟答案:C3.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分析D. 比较研究答案:C4. 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学的研究领域?A. 口头传统B. 物质文化C. 社会习俗D. 宗教仪式答案:B5. 民俗学中的“神话”主要指的是?A. 民间故事B. 民间信仰C. 民间艺术D. 民间传说答案:B6.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是什么?A. 完全独立B. 相互交叉C. 互不相关D. 完全相同答案:B7.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事象的特点?A. 传承性B. 变异性C. 地域性D. 随意性答案:D8.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的分类?A. 物质民俗B. 社会民俗C. 精神民俗D. 经济民俗答案:D9. 民俗学中的“仪式”主要指的是?A. 宗教仪式B. 社会仪式C. 个人仪式D. 所有仪式答案:D10.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的功能?A. 教育功能B. 娱乐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比较研究D. 实验分析E. 理论分析答案:ABCE12. 民俗学中的“民俗”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民间信仰B. 民间艺术C. 民间文学D. 民间游戏E. 民间习俗答案:ABCDE13. 民俗学与以下哪些学科有关联?A. 人类学B. 社会学C. 历史学D. 文化学E. 心理学答案:ABCDE14.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民俗的特点?A. 传承性B. 变异性C. 地域性D. 随意性E. 集体性答案:ABCE15. 民俗学中的“仪式”包括以下哪些类型?A. 宗教仪式B. 社会仪式C. 个人仪式D. 经济仪式E. 政治仪式答案:ABC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民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民俗学》期末考试答案

丧服中最高等级的一种是 得分/总分 A. 齐衰 B. 缌麻 C. 大功 D. 斩衰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2 单选(2 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神话与传说的相同点 得分/总分 A. 是真实的叙事 B. 常常带有解释性的色彩 C. 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D.
讲述的是远古或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3 单选(2 分) “狗头王”的叙事对于信仰“狗头王”的畲族人而言是 得分/总分 A. 历史 2.00/2.00 B. 童话 C. 传说 D. 故事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14 单选(2 分) 19 世纪的民俗学研究的材料主要来自 得分/总分 A. 田野调查 B.
三祭灶,举行送灶上天的仪式。人们相信,在春节期间随着灶王爷,凡间的其他诸神也会一 起上天。这种仪式属于 得分/总分 A. 净化仪式 B. 起始仪式 2.00/2.00 C.
结束仪式 D. 竞技仪式 正确答案:B 你选对了 25 单选(2 分) 寒食属于哪种节日中的普遍习俗 得分/总分 A. 冬季节日 2.00/2.00 B. 夏季节日 C. 春季节日 D. 秋季节日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B. 关注舞台表演中的民俗事项及其表演技巧
C. 对民俗事项流传和表现的具体场景进行准确而细致的描述 2.00/2.00 D. 调查民俗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C 你选对了 5 单选(2 分) 以下关于汉族民间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 民居的大门一般开在院落的正中央,体现了中国人平衡中庸的思想 B. 院落最南部的房屋叫做正房 C.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21 单选(2 分) 根据凡•遮耐普(A. Van Gennep)对人生礼仪的分类,“建立在相似的、相反的、接触过的、 局部与整体的、影像与真实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的信仰上的礼仪”属于 得分/总分 A. 传递礼仪 B. 交感礼仪 2.00/2.00 C. 间接礼仪 D. 积极礼仪 正确答案:B 你选对了 22 单选(2 分) 关于春季节日和冬季节日的区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 春季节日多具有狂欢节性质,而冬季节日多为保守性的节日 2.00/2.00 B.
民俗学题纲答案

民俗学题纲答案第一讲民俗概论1什么是民俗?如何理解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即民间风俗,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一)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用语。
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说什么是火,佛家认为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
至于什么是民俗?借用佛家的用语,民俗就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
当初没有文字或人规定人们这么做,但人们却会不自觉地采取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
大家熟悉的传统民俗譬如春节,它就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相。
春节怎么过?按传统习俗,在过年前半个月(腊八)就开始忙碌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歇下来,前后差不多一个月整天都有事情干,要干的事情有几十项,如祭灶、除尘、置年货、吃年饭、守岁、祭祖先、法压岁钱、拜年等等,而且没做一样事,都有规矩禁忌,比如年饭要有肉有鱼(暗示年年有鱼),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把垃圾丢掉(暗示不能把钱丢到外面去),等等,没有任何文字规定我们一定要怎么做,而这就是一种程式化的风行的规范,是一种生活相。
(二)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文化层面来讲,民俗是一种文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是无形的,口头的和非物质的,但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对于这种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的民俗文化现象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2民俗有什么特点?(一)民众性(二)差异性(三)共通性(四)传承性(五)变异性(六)丰富性3决定民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社会因素1、社会生活决定了民俗的产生2、社会生活的需要决定着民俗的发展与演变(二)历史因素(三)地理因素(四)文化因素民俗与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
(完整word版)《民俗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民俗学》复习资料1.元宵节燃放灯火之俗始于:()( D )A.祀蚕神B.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C.祭祀紫姑神D.汉武帝祀太乙神2.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 )A.洗三B.满月C.周岁D.抓周3.我国传统的物质生产民俗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D )A.狩猎民俗B.牧业民俗C.渔业民俗D.农业民俗4.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 D )A.碉楼石室B.井干式建筑C.四合院D.干栏式建筑5.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 B )A.纪念介子推B.纪念屈原C.纪念伍子胥D.纪念曹娥6.服饰的发展趋势:()( A )A.简便大方B.色彩富丽C.面料昂贵D.装饰繁复7.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被称做:()( C )A.民间文学B.大众文化C.民间风俗D.通俗文学8.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叫做:()( B )A.消费民俗B.物质民俗C.商贸民俗D.饮食民俗9.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被称做:()( C )A.民俗的扩布性B.民俗的集体性C.民俗的传承性D.民俗的变异性10.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在什么时代:()( B )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 )A.尊亲敬祖B.原始信仰C.祛邪止恶D.伦理观念2.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C )A.避瘟B.吃粽子C.纪念屈原D.划龙舟3.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 B )A.行商B.集市C.坐商D.马帮4.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 A )A.幌子牌匾B.固定摊位C.营业时间D.专营商品5.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A )A.聚族而居B.设有堂屋C.设有神龛D.设有照壁多选题1.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ABC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B.技术传授的封闭性C.生产活动的神秘性D.师徒关系的亲缘化E.工匠来源的地域性2.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大学民俗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讲解

民俗研究课程期末考试复习1.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小红帽》的故事。
(1)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主要包括无意识理论、梦的理论、性理论和文明观。
无意识理论指出无意识是意识的起源,精神分析的核心就是去了解无意识;梦,是愿望的达成,民俗材料从功能上讲与梦是相同的,都通向无意识;性的理论,指出性是人格动力的能量来源,心理性欲的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口唇期--排泄期--俄狄浦斯情结--生殖崇拜阶段)的必经之路,神话是投射到外部世界的心理活动;文明观则指出了文明发展与性本能的对立关系。
(2)小红帽故事:妈妈让小红帽去给外婆送食物,并嘱咐她不要离开大路。
在途中,小红帽遇到了大灰狼,将外婆的住所告诉了狼。
狼诱骗小红帽去采野花,自己先将外婆吃掉,并装扮成外婆躺在床上。
小红帽进屋后,被狼骗到床上,并将她吃掉。
后来狼被猎人发现并杀死,剖开肚子将小红帽和外婆成功救出。
(3)简要分析:在故事一开始,小红帽面对妈妈叮嘱的大道和布满野花的小道,选择了后者,在这里,小路代表快乐,而大道代表现实。
小红帽的选择了体现了无意识的愿望之一“快乐原则”,原因在于其青春期正在萌发的性欲。
故事中,小红帽是一个女儿的形象,外婆则是母亲形象的延展,狼是性引诱者。
小红帽告诉狼她外婆的住所,说明还并未直接接受他,而是将他指向了一位成年女性。
这实际上是小红帽承认了她在性方面并未做好准备,而另一个成熟女性却已经做好准备了。
在后面通往森林的路途中,小红帽在性方面转向了成熟,并在外婆家里和狼一同坐在床上,实现了性欲的满足。
外婆(母亲)被狼吃掉,是母女代际冲突不可调和的结果,是女儿想独占父亲愿望的伪装表现。
狼将自己化装成狼外婆,在这里是一种凝缩的形象,也是无意识为达成愿望进行的伪装。
只有这样,女儿(小红帽)才能获得了与父亲(狼)独处的机会。
随着性欲的发展,女儿想要得到她父亲的愿望、引诱父亲的倾向、被父亲引诱的欲望等,也会被激活。
小红帽和狼坐在床上,实现了对其父亲的情感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如何理解民间节日为“时空之外的时空”节日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集中表现信仰习俗的重要场合,也是集中表现社会关系的场合。
之所以是“时空之外的时空”,是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的行为往往不同于日常。
比如,节日期间的人们可以暂时不劳作而专心于探亲访友。
节日是人们紧张忙碌的生活的加油站,有机会享受自己通过努力而创造出来的生活2. 如何理解“洪水神话”的普遍性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难以征服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种恐惧,由恐惧产生敬畏,于是将自然赋予神格、拟人化,祭祀供奉起来,这就是什么风神(风)、龙王(水)、共工(火)、雷公(闪电)的传说和神话了,其实不过是大自然的象征。
洪水神话具有普遍性,无论是我国的大禹治水,还是诺亚大洪水这类神话的产生,仍是离不开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无论东西方农耕文明都依水而居,生产力的低下使得对洪水这种自然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一遇洪水泛滥就造成极大灾难,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的,前面说了,神话是人们对自然力畏惧的反映,所以东方和西方在洪水神话传说都有一致性。
3. 举例说明鬼故事和鬼传说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叙事民俗;都关于“鬼”;都表达了人类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对人死后生命归属的思考不同点:程式化的开始(有/无),傍晚讲述(有/无),真实性(虚构/真实),时间(不限/特定),地点(不限/当今),性质(世俗的/世俗或神圣的),结局(常为好/不限),功能(使人恐惧、带有讽刺意义或宣扬道德/迷信、仪式)举例:鬼故事《宋定伯捉鬼》;鬼传说:苏州流传的撑伞避鬼4. 以“不上不下”和“上靠下,下靠上,拆开看,都不像,让了上,亏了下,让了下,亏了上”为例,分析谜语的特点这两个谜语的答案都是“卡”,都属于字谜,然而其谜面有所不同。
谜语结构有两种:对立结构与非对立结构。
对立结构中谜语的说明部分和被说明部分矛盾对立。
很多谜语都是对立结构的。
比如“不上不下”就是否定对立,而后者就是矛盾对立和逻辑对立。
这体现了谜语结构的对立性。
其次是,谜语的描述要么不具体,要么过分具体,往往还有误导性的细节。
比如...5. 如何理解传统饮食文化中“吃鱼不能翻”的习俗这一习俗一般存在于渔家中,是一种饮食禁忌,来自于巫术观念。
巫术有相似律和接触律两种原则。
相似律指通过模仿达到目的;接触律指相互接触的实体哪怕被分开,也能发生关系。
“吃鱼不能翻”就来自这两原则。
因为鱼来自海洋,相当于海神的馈赠,翻鱼会冒犯其神圣性,而鱼和船比较相似,从而导致翻船;同时用船将鱼打捞回来,存在接触,翻鱼也就是翻船。
为了避免翻船,从而就有了该习俗。
6. 为什么说《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是民俗学的两种基本工具书《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将民间故事分成一些基本类型并分类到这些类别里,形成一套民间故事类型体系。
每一种类型下面都列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框架及其异文流传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提供书目资料,对我们鉴别故事、寻找异文意义重大,也为我们发现民间故事的内涵、价值、规律提供了条件。
《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提出了母题的概念,即“叙事的基本要求”,即在故事中频繁出现的情节要素。
本书把这样的要素编入母题索引,并附出处,这对我们研究神话的起源、传播、比较非常有价值。
7. 简单解释婚礼和葬礼中的红、白盖头盖红盖头是婚礼的“分离仪式”,是模拟死亡,意味着女性结束少女阶段,走向成年;是“通过仪式”,起着保护的作用,协助女性在实现角色转换的同时实现心理调整;是“进入仪式”,帮助女性实现从女儿到妻子的角色转换。
因为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象征生命,又有吉祥喜庆的含义,从而婚礼使用红盖头。
葬礼强调分离,盖上白盖头标志着生命的结束,是真实的死亡;是“通过仪式”,死者在人间空有肉体而无灵魂,要用盖头保护死者。
白色在五行观念中对应西方,代表肃杀和死亡,从而使用白盖头。
8.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等级系统民间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所建造的栖身之所,包括所有的传统建筑形式。
建筑是生存于社会中的人的创造,是私有財产之一,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社会的烙印。
中国传统建筑传递着明显的道德伦理和等级尊卑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屋顶大致分为些个等级,即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庑殿也称为四披式或四坡顶式屋顶,是中国古建筑中级别最高的屋顶样式,主要用于皇宫和庙宇中的主殿。
歇山为第二等级,又称九脊殿,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些条戗脊组成,用于皇宫或庙宇中的次殿。
悬山(看得出木头结构,屋檐悬着在外,不与墙体成一个平面),样式讲究,略高于硬山。
硬山(无悬着,屋檐下就连着一堵墻),硬山广泛用于普通民居。
9. 简单解释“繁衍”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我”虽然是万事的中心,但个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不能超越死亡的界限。
尽管如此,中国人没有选择宗教作为寻求永恒的生命的途径,而是把自我生命的延续寄托在后代的身上,这就是“我”的后代,尤其是男性后代,不仅仅是将“我”的姓氏传下去,更重要的是作为“我”的生命的延续。
因此“断了绝孙”成为中国人传统观念一种极其恐怖的现象。
大量繁殖后代、接续祖宗香火成为无形的法律规定,因此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甚至结婚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繁衍后代的工具。
比如,在民间美术中,这种观念表现的尤其明显。
生殖崇拜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永恒的主题。
阴阳结合作为万物生长的代表而广泛被运用于传统图案当中,暗示创造生命的基本道理。
10. 举例说明民间节日中的“净化仪式”民间节日的结构形式往往带有程式化的倾向,由一系列既定的活动和仪式组成,“净化仪式”就是其中一种,主要功能是净化人们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环境。
“净化”是从宗教的意义上而言的,目的是去除邪恶,人们希望在这个节日里,除去不吉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节日的净化仪式不同,比如同样是元旦,就有放鞭炮、生吞鸡蛋等不同仪式;春节人们放鞭炮、点灯、贴门神等。
11. 如何理解传统饮食文化中“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的观念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题中的说法正好体现了中国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一一强调“食补”观念。
中国人最显著的饮食观念是“食补”,即吃什么补什么。
例如吃动物的肝脏新可以补肝虚。
究其根源,这种观点来源于人们的巫术观念,其理论基础就是费雷泽提出的“交感巫术” 的理论中的相似律和接触律。
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有一科普遍存在的思想,即人的意识可以控制和影响自然以及周围的环境。
相反,自然和环境也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影响人类,因为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是具有生命力的。
人与自然相互感染的途径可以通过接触或者模拟的形式,而饮食便是一种最百接、最显而易见的接触方式之一。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种饮食观念了。
12. 从英雄神话中英雄的成长模式谈神话与历史的关系神话对创造和传承它们的人来说是一种事实,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和活动,是关于他们的祖先的功过的真实记录。
神话对创造和传承它们的人来说是神圣的。
神话中的英雄故事具有相似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22个情节单元与出生、事业和死亡三个部分;英雄出生不寻常,童年经历曲折。
神话中的英雄故事是有关某个人生涯的程式化的故事,是被人们普遍认知的,因此神话的情节被移入历史上英雄人物生平之中。
神话与历史的关系如下:媒介(口头/文字),人物(非人类,固定模型和程式化的特征/丰富多样的具体的历史人物),形式(仪式性,神圣性/客观记录),功能(抽象的概念的永恒的/传承记录,保存)13. 对于当前的“汉服”热,你怎么看这是对传统文化兴起的体现。
首先,服饰和文化具有直接关系,具有标记不同的种族或民族的功能。
其次,在某些特定时期,服饰又是社会状况的试金石。
总之,服饰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见某种文化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风俗、信仰等。
所以说,汉服热实际上反映的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再一次兴起。
但是重穿汉服也面临着一定的间题:苜先,汉服的式样是怎样的呢?其次,即使我们确定了式样,哪个朝代的最有代表性呢?最后,中国文化具有更加观念化、更加本质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尽管历经变化,但是由于其能够将自己的文化观念附着在新的事上,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汉服是中国文化观念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外化与凝结。
14. “纵向建筑”和“横向建筑”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世界观民间建筑是物质文化的根本,是传统文化观念的立体展示,对传播和保持文化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的形态体现和保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
建筑包括横向建筑和纵向建筑,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
横向建筑反映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中庸思想,是一种保守的世界观。
中国的建筑多是横向的,与大地相连,体现了中国人稳健、平和、淳朴、保守的特点;横向建筑以天然的木材为主,形式线条优美柔和,反映了中国人温和、务实的特点。
纵向建筑反映的是充满生命力、具有进攻性的进取的世界观。
西方建筑多是纵向的。
一方面,突出高度,另一方面,凸显了天与地的界限,表现了个张扬、夸张、骄傲、毛线的性格;纵向建筑以石材为材料,线条刚硬,反映了追求永生的意愿。
15. 试分析如下画中各物品的象征意义(吉庆福寿)民间美术具有驱邪避灾、保护生命、激情如意、祝福祝寿等主题。
该图为“吉庆福寿”年华。
橘子(左下)——吉,佛手柑(右下)——福,桃与仙鹤——长寿,扇子——善,乐器磬——庆16. 试分析如下图像(抓髻娃娃)该图是抓髻娃娃的一种图案,整体对称,由坐在莲花上梳有发髻的娃娃、阴阳符号、鱼和其他花饰组成,经常出现在结婚的洞房里。
原始的阴阳哲学思想是民间美术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
民间美术的基本构图一般是由象征阴阳两物的符号或动植物组成,本图中,莲花象征女性,鱼象征男性。
发髻是通天符号,象征神圣,左右手分别抓兔与鸟...17. 分析下面的童谣“小小孩,上庙台;摔个跟头,捡个小钱;又买醋,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童谣是口头民谣的一种,反映了儿童的生活,传承者也是儿童,类型有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
该童谣属于生活谣,反映了儿童的生活。
《小小孩》的童谣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人生观,即人的一生无非是挣钱、娶妻居家过日子。
幼儿从小就在无形当中接受了这种教育。
因而,童谣对儿童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貝有重要的意义。
18. 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是农民或下层民众的学问”,发表你的看法是错误的。
民俗学包括“民”和“俗”。
从“民”来看,其对象包括“民族”、“社会全体”与“全民”。
19世纪把它和“农民”联系,是为了强调民俗和其他学科的差异以及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到了20世纪,“民”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前提是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具有自己的传统。
而到了今天,“民”应该指的是全民、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