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测量方案
盾构隧道测量方案

盾构施工地面监测方案1、概况1.1、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土建2标盾构施工共包括三个区间,分别是:翻身站~灵芝公园站、灵芝公园站~大浪站、大浪站~同乐站。
翻身站~灵芝公园站设计起止里程CK4+196.34~CK5+461.66。
其中左右线CK4+196.34~CK4+410各213.66m为矿山法施工暗挖隧道;左线盾构区间CK4+410~CK5+461.66,长1265.32m;右线盾构区间CK4+410~CK5+461.66,长1252.68m; 灵芝公园站~大浪站起点里程为CK5+686.661,左线隧道设计终点里程为CK6+265.602,长578.941m;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CK6+109.605,长422.944m; 大浪站~同乐站区间起点里程为CK6+588.140,左线隧道设计终点里程为CK7+201.660,长613.520m;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CK7+241.200,长653.060m。
1.2、施工总体方案投入两台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配备保压泵碴装置),两台从同乐明挖区间盾构井站先左线、后右线下井始发,由北向南沿创业路掘进;至大浪站,过站;再从大浪站南端始发、掘进,进入灵芝公园站北端头井吊出转场。
两台分别再从翻身站北端始发,通过矿山法隧道,由南向北掘进,至灵芝公园站南端头井吊处,退场。
为了确保盾构机从同乐~大浪~灵芝站和翻身~灵芝站三个区间顺利准确的进行掘进施工,对翻身~同乐站三区间的地面导线点联测控制导线测量,地面高程测量为盾构机掘进前施工奠定基础。
2、编制依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工程测量规范》(GB500026-9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铁路测量规范》(TBJ101-85)3、仪器设备配置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整个区间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设测量主管一名,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及安排;专职测量工程师二名,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专职测量工三名。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一、为啥要搞这个监测方案呢?盾构施工就像是在地下玩一场超级大的“钻洞游戏”,但这个游戏可不能乱玩。
在盾构区间施工的时候,周围的土地、建筑、地下管线啥的都像一群胆小的小伙伴,稍微有点动静就可能受到影响。
所以呀,我们得弄个监测方案,就像给施工过程安上好多双眼睛,时刻盯着周围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安全顺利,也不会打扰到周围的“邻居”们。
二、监测啥玩意儿呢?# (一)地面沉降监测。
这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
盾构机在地下穿梭,就像一个大力士在土里挤来挤去,地面可能就会跟着“一上一下”的。
我们就在地面上选好多有代表性的点,像撒芝麻一样,均匀地分布在盾构施工的线路周围。
然后用那种超级精确的水准仪之类的仪器,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这些点的高度有没有变化。
要是发现某个点突然像陷下去的小坑一样沉降得很厉害,那就得赶紧查查是咋回事啦,是不是盾构机太调皮,挖土挖多了或者推进速度太快啦?# (二)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
施工周围的房子可都是“宝贝”,要是因为盾构施工变得歪歪扭扭的,那可就麻烦大了。
对于这些建筑物呢,我们除了看它会不会像地面一样沉降,还要看看它是不是开始“站不稳”倾斜了。
在建筑物的墙角、柱子这些关键的地方,贴上一些小标志或者安装专门的传感器。
再用全站仪之类的仪器来测量这些点的位置变化,就像给建筑物做一个超级详细的“体检”,看看它在盾构施工这个“大动静”下是不是还健康。
# (三)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地下的管线就像城市的“血管”一样,供水的、供电的、通讯的都在里面。
盾构机在地下动来动去的时候,可不能把这些“血管”弄破或者弄弯了。
我们得先把地下管线的位置找出来,然后在管线周围或者管线上安装一些监测设备,像应变片之类的。
这样就能知道管线有没有被盾构施工给挤变形了。
一旦发现管线像被捏扁的吸管一样变形了,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不然停水停电没信号,大家可都要“炸锅”了。
三、啥时候去监测呢?# (一)盾构机始发前。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1 施工测量1.1 控制测量为确保施工控制点的稳定可靠,测量与相邻标段测量点联测闭合,对地面首级和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工作。
(1)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施工前,测量队对业主在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精密控制网、精密水准点等进行复测。
复测时按照首级控制网点同等精度进行观测,并与邻近标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进行贯通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
将复测成果书面上报监理单位。
在工程施工期间,每两个月对首级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
如监测发现施工场地周围的地面有变形时,及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增加复测频率,确认控制点无误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如发现首级控制网测量超出规范允许范围时,立即报告监理单位,重新交桩后才可以使用首级控制网。
(2)控制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方案,现场选点埋设控制网标石后组织施测。
(3)平面控制测量为满足施工需要,严格地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增设了导线点,在盾构竖井处适当位置增设了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
将新增设的控制点与地面首级控制网进行了联测,确保竖井投点在多方控制中。
盾构始发井投点测量为指导盾构掘进施工,必需把导线数据导入始发井强制对中平台上,施工完成到设计标高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仪器设备,采用投点仪投点(投点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30000),把井口上测设的为了提高投点精度,在竖井口长边对角适当位置设置投点P1,P2点,如图10-1-1-1。
然后利用地面上的控制网进行联测,将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后,计算出P1、P2各点的坐标(或用前方交会法,定出P1、P2各点),将P1、P2点投在井下的投点板上,如图10-1-1-2所示。
为了检核投点精度,在井上作多次投点,投在投点板上的P1′、P2′、P1″、P2″…点。
盾构监测方案

盾构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交通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盾构技术作为一种地下交通隧道建设的重要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友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等工程中。
然而,盾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地层塌陷、管片错位等,因此需要进行盾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二、盾构监测的重要性1.检测地下层结构:盾构监测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准确了解地下层结构状况,包括地质构造、围岩稳定性等,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预防地层塌陷:通过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化,可以及时预警地层塌陷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和施工周边的安全。
3.监测管片质量:盾构施工中的管片是构成地下隧道的主要部分,通过监测管片的安装质量和位移变化,可以发现管片错位等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修复。
4.施工质量控制:盾构监测可以帮助监测施工的整体质量,包括管片安装质量、导向系统的有效性等,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
三、盾构监测方法1.地层监测:通过激光测量、声波测量等方法对地下层结构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地层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地层的稳定性。
2.液压拼装监测:通过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液压拼装压力,可以判断盾构机是否正常工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3.管片位移监测:通过监测管片的位移变化,可以发现管片错位等问题,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位移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
4.管片质量监测:通过对管片的外观检查和强度测试,可以判断管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对盾构施工产生影响,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盾构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1.制定监测方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盾构监测的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点位的布置、监测频率等,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2.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包括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液压拼装监测设备等。
北京地铁7号线五标盾构区间测量方案

北京地铁7号线五标广~广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编制: 时间:审核: 时间:批准: 时间: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7号线五标项目经理部2012年10 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目录1.编制依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ﻩ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广渠门内站~广渠门外站区间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

盾构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大学站~太平桥站区间本段区间设计里程范围为SK13+680.336~SK14+561.785,总长约881.449米,区间隧道从工程大学站出发向北沿南通大街进入太平桥站,区间沿线主要为多层建筑物,地下管线较多,路面交通繁忙,地形起伏较大。
本段区间隧道纵坡为单坡,最大坡度为22‰,最小平面曲线半径R=1999.995m。
工程地质工程大学站~太平桥站区间位于南通大街道路下,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126.37-135.45m之间,场地跨越剥蚀堆积岗阜状平原和松花江漫滩两个地貌单元。
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包括①1杂填土;全新统低漫滩冲积成因土层包括:○A1粉质粘土、○A1T2淤泥质粉质粘土、○A1T3粉质粘土、○A3中砂、○A3T2粉砂;上更新统哈尔滨组冲积洪积层、中更新统上荒山组湖积层包括:④1粉质粘土、④1T1粉质粘土、④1T2粉质粘土、④2粉质粘土、④2T粉土、④2T2粉砂;中更新统下荒山组冲积层包括:⑧中砂、⑧T粉质粘土、⑧T2粉砂;下更新统东深井组冰水堆积层包括:⑨粉质粘土、⑨T中砂、⑨T2粉砂。
区间主要穿越:粉质粘土、中砂、粉土地层。
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孔隙微承压水。
1-2、太平桥站-交通学院站区间本段区间设计里程范围为SK14+892.314~SK15+362.000,总长469.686米。
区间隧道从太平桥站出站后,沿东风桥下穿马家沟,转向东直路向东至交通学院站。
沿线主要为多层建筑物,地下管线较多,路面交通繁忙。
本段区间隧道纵坡为“V”型坡,最大坡度为22‰,最小平面曲线半径R=299.589m。
工程地质太平桥站~交通学院站区间位于南通大街、东直路道路下,下穿马家沟河,红旗大街,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地面高程在119.82~121.77m 之间,场地地貌单元属松花江漫滩,马家沟两侧为马家沟河漫滩。
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包括:①1杂填土;全新统低漫滩冲积成因土层包括:○A1粉质粘土、○A1T粉砂、○A1T2淤泥质粉质粘土、○A1T3粉质粘土、○A2粉砂、○A2T淤泥质粉质粘土、○A3中砂、○A3T1粉质粘土、○A3T2粉砂;下更新统东深井组冰水堆积层包括:⑨粉质粘土、⑨T中砂、⑨T2粉砂;下更新统猞猁组冰水堆积层、⑩1中砂、⑩1T1粉质粘土、⑩2粉质粘土、⑩2T粉砂。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测区范围:根据地铁设计方案确定需要进行盾构区间测量的范围。
2.收集背景资料:收集该区间的地形地貌、地质勘探、地下管线等相关资料,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选择测量方法: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包括全站仪、导线测量等。
二、测量方案的制定1.测量基线的确定:根据测区长度和地形地貌条件,确定适当的基线长度和测量方式,可以选择直线测量、闭合环测量等方法。
2.测量控制点的设置:根据盾构区间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控制点,应覆盖整个盾构区间,控制点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宜超过50米。
3.测量网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貌和控制点的位置确定测量网的布设方案,保证测量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网点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工程要求。
4.测量精度的确定: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测量精度的要求,包括水平精度、高程精度等。
三、测量工作的实施1.测量设备的校准:在进行实际测量前,必须对测量设备进行准确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控制点的测量:根据测量方案,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包括水平距离、垂直高差、角度等参数的测量。
3.测量网的建立:根据测量方案,按照测量网的布设方案进行实际测量,测量点的选择应符合工程要求和测量精度要求。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和绘制等工作,生成测量结果。
四、测量结果的评估与报告1.测量结果的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测量精度的评估、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评估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结果报告的撰写:根据测量结果和评估,撰写测量报告,包括测量过程的描述、测量结果的呈现、测量精度的说明等内容。
3.结果的应用:将测量结果应用于盾构施工过程中,包括地质断面的确定、盾构机的调整以及隧道衬砌的设计等。
综上所述,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是地铁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地铁隧道的准确施工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严格按照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工作,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
一、前言
盾构施工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其施工需要精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保障。
本文将介绍盾构施工中专项测量的施工方案,包括测量准备工作、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测量准备工作
1. 确定测量任务
在进行盾构施工前,需要确定需要进行的测量任务,包括地表控制点的设置、隧道轴线控制等。
2. 准备测量设备
准备好合适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全站仪、水平仪等,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
1. 地表控制点设置
在盾构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地表控制点,用于确定隧道的位置和方向。
2. 隧道轴线控制
通过测量隧道隧道轴线的位置和方向,确保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3. 岩体位移监测
通过测量岩体的位移情况,监测盾构施工对周围岩体的影响,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四、注意事项
1. 测量精度
在进行施工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的精度,避免因测量不准确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
2. 施工环境
考虑施工环境对测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实时监测
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结语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是保障盾构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
合理的测量工作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盾构施工测量工作有所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1、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控制点概况 (1)2、编制依据 (2)3、仪器设备配置 (2)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 (2)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3)6、隧道掘进测量 (4)6.1、隧道掘进准备工作阶段 (5)6.1.1、复测隧道沿线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5)6.2、联系测量 (7)6.2.1、平面联系测量 (7)6.2.2、高程联系测量 (9)6.3、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10)6.3.1地下导线测量 (10)6.3.2、地下高程测量 (11)6.4、盾构机始发测量 (11)6.4.1、盾构机导轨定位测量。
(12)6.4.2、反力架定位测量。
(12)6.4.3、盾构机姿态初始测量 (12)6.4.4、 RMS-D导向系统初始测量 (14)6.5、导向系统维护 (15)6.6、盾构掘进测量 (15)7、贯通测量 (17)7.1、贯通测量 (17)7.2、竣工测量 (17)8、测量安全保证措施 (17)9、测量人员资质及仪器检测证书 (18)1、概况1.1、工程概况:梅江道站~左江道站区间设计起点位于五号堤路与梅江道交叉口的梅江道站站端,设计终点位于左江道与友谊南路交叉口的左江道站站端,呈“S”形走势。
区间始于五号堤路正下方,由北向南穿越瑞江花园竹苑、市鑫宇织染厂、天津市复印设备有限公司、佳能公司、天津市复印设备有限公司精密机械厂、天津市建筑节能中心及津典时代,终点位于友谊南路正下方。
梅江道站~左江道站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DK34+952.305~DK36+103.581,右线区间长1151.276m;左线起讫里程DK34+952.305~DK36+103.858,长链0.374m,左线区间长1151.927m;区间平面上由直线、缓和曲线、曲线组成,曲线半径分别为R=400、R=310;线路最大纵坡28 ‰,最小纵坡4 ‰;覆土深度10.02~21.9m;采用1200mmC50P10钢筋混凝土管片,厚度350mm,内径5500mm,外径6200mm;区间设置一处联络通道兼泵房,位于DK35+545.555(左线);区间由左江道站向梅江道站推进,左右线均选用铁建重工ZTE6410土压平衡盾构机,左线选用DZ055,右线选用DZ059。
1.2、控制点概况本标段施工中总共利用4个GPS和2个二等水准点,其中相邻两控制点相互通视,水准点设在房角和GPS点上。
2、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3、仪器设备配置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整个区间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设工程部部长一名,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及安排;专职测量员二名,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
整个测量工作实行“测量员对测量队长负责、测量队长对工程部部长负责、工程部部长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层层负责制。
测量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如下: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1、施工中认真做好地下导线和洞中水准线路的复测工作,至少一周复测一次,确保各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安全。
2、独立复测由业主交给的导线点和地面主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自已的控制或施工放样测量作业,按规范埋设测量桩点并定期复测。
3、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适当加密或改善地面控制点,务求有较多的“多余观测条件”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4、放样工作特别关注保证车站两个端头井处隧道的空间位置,确保不修改线路设计,确保限界净空需要。
5、对每个工序的测量作业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提交测量报告,经驻地监理核准后,方允许后面工序的操作。
6、接受和配合驻地监理检查工作,以及对施工控制测量项目进行的阶段性复核和抽检工作。
7、按照《桩位保护协议》要求对测量监理交桩及施工场地内已复测桩点重点保护。
8、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作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测量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进行补测或重测。
9、测量过程必须有可追溯的详细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编号及名称、人员分工、测量读数、计算公式、过程、结果,控制桩使用情况,气候、日期、主测人、复核人等。
10、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加点和工程放样前,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已知点检测无误或合格时,才能利用。
11、施工放样坚持复核制,以确保点位正确。
复核制包括两个方面,即内业复核和外业复核。
只有在内业和外业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12、测量的人员和仪器必须有绝对的保证和相对的稳定。
所有参加测量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建立各测量人员的岗位负责制。
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校核和控制在使用有效期内,同时加强对测量仪器的管理。
13、隧道内平面控制点以支导线形式布置。
根据地铁集团业主的要求,隧道掘进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及接近贯通的时候需由业主测量队复测,合格后才能继续掘进施工。
6、盾构施工测量外业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掘进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隧道施工阶段;贯通后测量阶段。
6.1、盾构掘进准备工作阶段测量工作主要有:复测业主提交的控制点,车站地上地下的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导线测量。
6.1.1、复测隧道沿线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6.1.2、平面控制点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按精密导线的技术要求进行。
精密导线沿线路方向布设,采用附合导线复测。
精密导线测量过程中主要技术要求:每边测距中误差:±4mm测距相对中误差:1/60000测角中误差:±2.5″Ⅱ级全站仪测回数:6测回方位角闭和差:±5n1/2全长相对闭和差:1/35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度的较差应小于4″。
每条导线边应往返观测各两个测回。
每测回间应重新照准目标,每测回三次读数。
测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应小于3mm,测回间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mm。
6.1.3、高程控制点复测高程控制点复测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沿线共2个控制水准点,复测线路为闭合线路。
6.1.4、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方法:①往测奇数站上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上为:前—后—后—前②返测奇数站上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上为:后—前—前—后③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在夜间观测。
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
6.1.5、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偶然中误差:±2mm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权中误差:±4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2~4km观测次数:往返测各一次平坦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和差:±4L1/2mm视距:≤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计差:≤3.0m6.2、联系测量联系测量是将地面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使地上地下能采用同一个坐标系进行的测量工作。
联系测量包括平面联系测量与高程联系测量,即定向和导入高程。
6.2.1、平面联系测量地铁施工规定,在任何贯通面上,地下测量控制网的贯通中误差,横向不超过±50㎜,竖向不超过±25㎜。
联系定向测量主要有一井定向(联系三角形定向)、两井定向、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导线定向四种方式。
其中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和一井定向对场地要求较高,准备工作做起来也相当繁琐,故联系定向测量中很少使用此两种方法。
我们根据左江道车站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导线定向或两井定向,用导线定向精度最好且最方便,但是容易受到始发井的长度和深度制约,如达不到规范要求,则采用两井定向,两井定向受地面及洞内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少,很方便,精度也很有保证。
6.2.1.1、两井定向联系测量两井定向联系测量时,两钢丝间距离应大于60m,特殊情况不得小于30m。
采用地面上的精密导线点,按同等精度来测量近井点坐标,进行两井定向的测量。
在车站两端头预留的盾构井口处各挂一根钢丝(在通视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两个预留井口各挂两根钢丝来加强传点精度),同时测定地下起始边的方位角。
近井点应与精密导线点构闭合图形。
两井定向测量示意按联系三角形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使用全站仪角度观测6个测回,距离测量在钢丝上贴反射片测量4测回,每测回间较差不大于2mm。
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推算出来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8″。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车站底板上最好投四个点,保证始发井两端附近都各有两个平面控制点,且尽量保证每次联系测量投点时都投在这四个点上,以便取多次联系测量的加权平均值做为最终的始发控制点坐标。
6.2.1.2、导线传递测量1、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第3.3节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即表1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两次,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盾构区间测量方案于±12″,平均值中误差为±8″。
3、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徕卡TCR1201+R400即可满足要求);(B)垂直角应小于30°;(C)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D)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必要时重新整平。
(E)导线边必须对向观测至少一个测回。
6.2.2、高程联系测量传递高程测量采用钢尺导入法示意图见图3。
用鉴定后的钢尺,挂重锤(重量与钢尺检定时的拉力相等),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将高程传至地下新建水准点。
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测量至少三次。
传递高程的地下水准点不少于3个,并对地下水准点之间的高程进行检核。
首先在盾构井上方附近稳固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应附合在地面邻进精密水准点上。
然后采用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时,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每次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得到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于 3 mm。
三测回测定的高差进行温度、尺长修正。
均处在运动状态,所以盾构施工测量中导线的延伸测量和水准点的复测显得尤为重要。
6.3.1地下导线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采用布设支导线的方法进行。
地下平面控制测量以定向测量结果为井下导线的起始边,尽量使导线布设成为等边直伸导线,随着隧道掘进,逐次布设地下隧道贯通导线点,同时在管片封顶块上布设吊篮,吊篮上设强制归心的平面控制点,由贯通导线点引测。
在测量定向过程中,布设了交叉导线,在每设置一个新的导线点时,均由2条交叉导线测得其坐标,当检验无误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新点的测量数据或单导线左右角观测法等有效测量手段来收敛地下导线重点自由度,确保盾构沿设计轴线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