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测量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盾构隧道测量方案

盾构隧道测量方案

盾构施工地面监测方案1、概况1.1、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土建2标盾构施工共包括三个区间,分别是:翻身站~灵芝公园站、灵芝公园站~大浪站、大浪站~同乐站。

翻身站~灵芝公园站设计起止里程CK4+196.34~CK5+461.66。

其中左右线CK4+196.34~CK4+410各213.66m为矿山法施工暗挖隧道;左线盾构区间CK4+410~CK5+461.66,长1265.32m;右线盾构区间CK4+410~CK5+461.66,长1252.68m; 灵芝公园站~大浪站起点里程为CK5+686.661,左线隧道设计终点里程为CK6+265.602,长578.941m;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CK6+109.605,长422.944m; 大浪站~同乐站区间起点里程为CK6+588.140,左线隧道设计终点里程为CK7+201.660,长613.520m;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CK7+241.200,长653.060m。

1.2、施工总体方案投入两台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配备保压泵碴装置),两台从同乐明挖区间盾构井站先左线、后右线下井始发,由北向南沿创业路掘进;至大浪站,过站;再从大浪站南端始发、掘进,进入灵芝公园站北端头井吊出转场。

两台分别再从翻身站北端始发,通过矿山法隧道,由南向北掘进,至灵芝公园站南端头井吊处,退场。

为了确保盾构机从同乐~大浪~灵芝站和翻身~灵芝站三个区间顺利准确的进行掘进施工,对翻身~同乐站三区间的地面导线点联测控制导线测量,地面高程测量为盾构机掘进前施工奠定基础。

2、编制依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工程测量规范》(GB500026-9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铁路测量规范》(TBJ101-85)3、仪器设备配置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整个区间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设测量主管一名,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及安排;专职测量工程师二名,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专职测量工三名。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一、为啥要搞这个监测方案呢?盾构施工就像是在地下玩一场超级大的“钻洞游戏”,但这个游戏可不能乱玩。

在盾构区间施工的时候,周围的土地、建筑、地下管线啥的都像一群胆小的小伙伴,稍微有点动静就可能受到影响。

所以呀,我们得弄个监测方案,就像给施工过程安上好多双眼睛,时刻盯着周围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安全顺利,也不会打扰到周围的“邻居”们。

二、监测啥玩意儿呢?# (一)地面沉降监测。

这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

盾构机在地下穿梭,就像一个大力士在土里挤来挤去,地面可能就会跟着“一上一下”的。

我们就在地面上选好多有代表性的点,像撒芝麻一样,均匀地分布在盾构施工的线路周围。

然后用那种超级精确的水准仪之类的仪器,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这些点的高度有没有变化。

要是发现某个点突然像陷下去的小坑一样沉降得很厉害,那就得赶紧查查是咋回事啦,是不是盾构机太调皮,挖土挖多了或者推进速度太快啦?# (二)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

施工周围的房子可都是“宝贝”,要是因为盾构施工变得歪歪扭扭的,那可就麻烦大了。

对于这些建筑物呢,我们除了看它会不会像地面一样沉降,还要看看它是不是开始“站不稳”倾斜了。

在建筑物的墙角、柱子这些关键的地方,贴上一些小标志或者安装专门的传感器。

再用全站仪之类的仪器来测量这些点的位置变化,就像给建筑物做一个超级详细的“体检”,看看它在盾构施工这个“大动静”下是不是还健康。

# (三)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地下的管线就像城市的“血管”一样,供水的、供电的、通讯的都在里面。

盾构机在地下动来动去的时候,可不能把这些“血管”弄破或者弄弯了。

我们得先把地下管线的位置找出来,然后在管线周围或者管线上安装一些监测设备,像应变片之类的。

这样就能知道管线有没有被盾构施工给挤变形了。

一旦发现管线像被捏扁的吸管一样变形了,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不然停水停电没信号,大家可都要“炸锅”了。

三、啥时候去监测呢?# (一)盾构机始发前。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1 施工测量1.1 控制测量为确保施工控制点的稳定可靠,测量与相邻标段测量点联测闭合,对地面首级和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工作。

(1)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施工前,测量队对业主在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精密控制网、精密水准点等进行复测。

复测时按照首级控制网点同等精度进行观测,并与邻近标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进行贯通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

将复测成果书面上报监理单位。

在工程施工期间,每两个月对首级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

如监测发现施工场地周围的地面有变形时,及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增加复测频率,确认控制点无误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如发现首级控制网测量超出规范允许范围时,立即报告监理单位,重新交桩后才可以使用首级控制网。

(2)控制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方案,现场选点埋设控制网标石后组织施测。

(3)平面控制测量为满足施工需要,严格地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增设了导线点,在盾构竖井处适当位置增设了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

将新增设的控制点与地面首级控制网进行了联测,确保竖井投点在多方控制中。

盾构始发井投点测量为指导盾构掘进施工,必需把导线数据导入始发井强制对中平台上,施工完成到设计标高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仪器设备,采用投点仪投点(投点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30000),把井口上测设的为了提高投点精度,在竖井口长边对角适当位置设置投点P1,P2点,如图10-1-1-1。

然后利用地面上的控制网进行联测,将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后,计算出P1、P2各点的坐标(或用前方交会法,定出P1、P2各点),将P1、P2点投在井下的投点板上,如图10-1-1-2所示。

为了检核投点精度,在井上作多次投点,投在投点板上的P1′、P2′、P1″、P2″…点。

北京地铁7号线五标盾构区间测量方案

北京地铁7号线五标盾构区间测量方案

北京地铁7号线五标广~广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编制: 时间:审核: 时间:批准: 时间: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7号线五标项目经理部2012年10 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目录1.编制依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ﻩ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广渠门内站~广渠门外站区间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XX地铁XX号线XXX站~XXX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日期:监测单位:目录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3二、监测依据‥‥‥‥‥‥‥‥‥‥‥‥‥‥‥‥‥‥‥‥‥‥‥‥‥‥4三、监测目的‥‥‥‥‥‥‥‥‥‥‥‥‥‥‥‥‥‥‥‥‥‥‥‥‥‥5四、监测项目‥‥‥‥‥‥‥‥‥‥‥‥‥‥‥‥‥‥‥‥‥‥‥‥‥‥5五、监测点的布设与埋置‥‥‥‥‥‥‥‥‥‥‥‥‥‥‥‥‥‥‥‥5六、监测控制网布设及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15七、监测频率及监测报警值‥‥‥‥‥‥‥‥‥‥‥‥‥‥‥‥‥‥17八、仪器设备‥‥‥‥‥‥‥‥‥‥‥‥‥‥‥‥‥‥‥‥‥‥‥‥‥‥18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9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1、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6+067.9~右DK17+1.7m(左DK17+67.2m),右线全长933.8m,左线全长1002.268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南端头始发,以直线推进开始,过渡至直缓,再到缓圆、圆缓、缓直、直缓、缓圆、圆缓、缓直到XXX站。

隧道沿线均在市区主要道路干线及商业、居民区建筑物下;盾构自XXX 站始发后,沿XX路向南推进约290米后(即在左KD16+790m处)进入楼房集中区,楼房集中区域长约690m(楼房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7~P8之表1);隧道沿线地下设施较为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及自来水管等。

2、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7+292.7~右DK17+747.455m,右线全长454.755m(左线全长475.757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北端头始发,向北推进约40m后进入XX路与XX路的十字交叉路口,推进约140m后进入楼房集中区域下方,隧道沿线上方主要为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及众多的建筑物(建筑物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9~P10之表2);沿线地下设施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等。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

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方案大全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测区范围:根据地铁设计方案确定需要进行盾构区间测量的范围。

2.收集背景资料:收集该区间的地形地貌、地质勘探、地下管线等相关资料,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选择测量方法: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包括全站仪、导线测量等。

二、测量方案的制定1.测量基线的确定:根据测区长度和地形地貌条件,确定适当的基线长度和测量方式,可以选择直线测量、闭合环测量等方法。

2.测量控制点的设置:根据盾构区间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控制点,应覆盖整个盾构区间,控制点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宜超过50米。

3.测量网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貌和控制点的位置确定测量网的布设方案,保证测量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网点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工程要求。

4.测量精度的确定: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测量精度的要求,包括水平精度、高程精度等。

三、测量工作的实施1.测量设备的校准:在进行实际测量前,必须对测量设备进行准确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控制点的测量:根据测量方案,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包括水平距离、垂直高差、角度等参数的测量。

3.测量网的建立:根据测量方案,按照测量网的布设方案进行实际测量,测量点的选择应符合工程要求和测量精度要求。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和绘制等工作,生成测量结果。

四、测量结果的评估与报告1.测量结果的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测量精度的评估、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评估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结果报告的撰写:根据测量结果和评估,撰写测量报告,包括测量过程的描述、测量结果的呈现、测量精度的说明等内容。

3.结果的应用:将测量结果应用于盾构施工过程中,包括地质断面的确定、盾构机的调整以及隧道衬砌的设计等。

综上所述,地铁盾构区间测量是地铁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地铁隧道的准确施工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严格按照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工作,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一、监测内容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的缺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和隧道沉降,从而会影响到周围的地面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针对该区间隧道沿线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设施,结合盾构推进施工中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如下监测内容:1)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2)一般建(构)筑物沉降3)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4)地面裂缝的观察二、监测的意义和目的1)监测的意义在软土地层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由于盾构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岩土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异常复杂,而工程地质勘察总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因而对地质条件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认识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

由于软土盾构隧道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和施工的,为保证盾构掘进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参数,需对盾构推进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在设计阶段要根据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特点,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在施工阶段要按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层移动,确保工程安全并保护周围环境。

2)监测的目的(1)认识各种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等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工参数,减小地表和土体的变形。

(2)预测下一步的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筑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检查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和隧道沉降是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控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减少工程保护费用。

(5)建立预警机制,保证工程安全,避免因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引起的工程总造价增加。

(6)为研究土体性质、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与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7)为研究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等积累资料。

三、监测实施的重点1)各区间沿线建(构)筑物2)隧道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四、监测内容的实施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算点或终点要有稳定的点位,应布设在牢靠的非变形区。

盾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市地铁XX号线某区间隧道,全长约1.2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

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 二、监测目的与意义1. 监测目的:- 确保盾构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安全稳定。

- 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 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持,优化施工方案。

2. 监测意义:- 提高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

- 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 保护周边环境,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 三、监测内容1. 隧道结构监测:- 隧道内部位移监测。

- 隧道内部裂缝监测。

- 隧道衬砌厚度监测。

2. 周围环境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 地下水监测。

- 地下管线监测。

3. 施工过程监测:- 盾构掘进参数监测。

- 土压平衡监测。

- 注浆压力监测。

#### 四、监测方法1. 监测设备:- 高精度全站仪。

- 电子水准仪。

- 激光测距仪。

- 数字水准仪。

- 土压力传感器。

- 液压传感器。

2. 监测方法:- 采用埋设传感器的方式,实时监测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

- 定期进行地面沉降、地下管线监测。

- 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

#### 五、监测频率1. 隧道结构监测:每日监测一次。

2. 周围环境监测:每3天监测一次。

3. 施工过程监测:每班次监测一次。

####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处理:-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确保数据准确性。

- 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

2. 数据分析:- 分析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趋势。

- 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七、监测控制标准1. 隧道结构监测:- 隧道内部位移不超过规范要求。

- 隧道内部裂缝宽度不超过规范要求。

- 隧道衬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 周围环境监测:- 地面沉降不超过规范要求。

- 地下水稳定。

- 地下管线无异常。

#### 八、监测人员组织与管理1. 组织机构:- 成立监测小组,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况 (1)2、技术编制依据 (2)3、仪器设备配置 (3)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 (3)5 、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4)6、技术方案............ (5)7、贯通后的测量 (20)8 、全线贯通误差分析 (20)郑州市轨道交通 2 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6 工区盾构区间施工测量设计方案一、概况1.1 、工程概况本标段共包括三个盾构区间南环站~长江站区间右线,长江站~航海站区间右线,航海站~帆布厂站区间右线。

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起讫里程YCK22+655.200〜YCK23+352.900,右线全长697m;区间出帆布厂街站后以20%。

的坡度下坡200m, 以4.155%的坡度上坡389.422m,最后以2%。

的坡度上坡25m进入航海东路站。

隧道拱顶最深埋深11.05米,区间半径5000m,在区间中部设联络通道兼水泵房两处。

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航海路站〜长江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起讫里程YCK23+543.509〜YCK24+981.000,右线全长1355.001m,区间出航海东路站后以26%的坡度下坡250m,以5%。

的坡度下坡225m,再以5.85%。

的坡度上坡525m,然后分别以26% 的坡度上坡330m,最后以2%。

的坡度上坡25m进入长江路站。

长江路站〜南环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长江路站〜南环路站盾构区间线路从长江路站南端头井(YCK25+177.700)出发,沿花寨路南行,横穿端午路、白桦路,以10%的坡度下坡250m,以16.872%。

的坡度上坡229.0250m,再以2%。

的坡度上坡270m进入南环路站,南环路站北端头井(YCK25+719.000),右线全长589m为双线单圆盾构区间。

其中区间设一处联络通道结合泵站设置在线路最低点附近。

1.2、控制点概况:本标段施工中总共利用3个GPS及精密导线点和3个二等水准点,其中相邻两控制点相互通视。

水准点均设在房角及硬化层上。

、编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地铁限界标准》GJJ96---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CB50308---2008郑州市轨道交通2 号线一期工程06 工区控制点交接桩成果郑州市轨道交通2 号线一期工程06 工区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三、仪器设备配置1 、辅助工具和材料(1 )混凝土标桩、木标桩、标志牌、红漆、白漆、墨汁、钉子、小线、白灰。

(2)钢卷尺、盒尺、对讲机、对中杆、大锤、斧头、木锯、墨斗、画笔。

2、仪器设备四、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整个区间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设测量队长一名,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及安排;专职测量工程师二名,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专职测量工三名。

整个测量工作实行“测量工对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程师对测量队长负责、测量队长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层层负责制。

测量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如下:五、测量技术保证措施1、施工中认真做好地下导线和洞中水准线路的复测工作,至少一周复测一次,确保各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安全。

2、独立复测由业主交给的导线点和地面主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自已的控制或施工放样测量作业,按规范埋设测量桩点并定期复测。

3、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适当加密或改善地面控制点,务求有较多的“多余观测条件”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4、放样工作特别关注保证车站两个端头井处隧道的空间位置,确保不修改线路设计,确保限界净空需要。

5、对每个工序的测量作业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提交测量报告,经驻地监理核准后,方允许后面工序的操作。

6、接受和配合驻地监理检查工作,以及对施工控制测量项目进行的阶段性复核和抽检工作。

7、按照《桩位保护协议》要求对测量监理交桩及施工场地内已复测桩点重点保护。

8、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作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测量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进行补测或重测。

9、测量过程必须有可追溯的详细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编号及名称、人员分工、测量读数、计算公式、过程、结果,控制桩使用情况,气候、日期、主测人、复核人等。

10、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加点和工程放样前,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已知点检测无误或合格时,才能利用。

11、设立测量小组,施工放样坚持复核制,以确保点位正确。

复核制包括两个方面,即内业复核和外业复核。

只有在内业和外业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12、测量的人员和仪器必须有绝对的保证和相对的稳定。

所有参加测量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建立各测量人员的岗位负责制。

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校核和控制在使用有效期内,同时加强对测量仪器的管理。

13、盾构隧道内布置双支导线,在隧道内形成闭合环。

14、严格执行《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定》的要求,需检测的部分必须由业主测量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六、技术方案外业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掘进前期准备工作阶段,隧道施工阶段,贯通后测量阶段。

6.1 、隧道掘进准备工作阶段测量工作主要有:①复测业主提交的控制点;②地面控制导线测量;③地面控制高程测量;④竖井的联系测量。

⑤地下控制导线测量。

6.1.1 复测业主提交的隧道沿线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6.1.1.1 平面控制点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按精密导线的技术要求进行。

精密导线沿线路方向布设,采用附合导线复测。

精密导线测量过程中主要技术要求:每边测距中误差:± 4mm 测距相对中误差:1/60000测角中误差:土2.5 〃U级全站仪测回数:6测回方位角闭和差:5n1/2全长相对闭和差:1/35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8mm 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 度的较差应小于4〃。

水平角观测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应采用盘左长边调焦,盘右长边不调焦;盘右短边调焦,盘左短边不调焦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

每条导线边应往返观测各两个测回。

每测回间应重新照准目标,每测回三次读数。

测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应小于3mm测回间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3mm, 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mm。

6.1.1.2 高程控制点复测高程控制点复测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沿线共7 个控制水准点,复测线路为闭合线路。

6.1.1.2.1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方法:①往测奇数站上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上为:前—后—后—前②返测奇数站上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上为:后—前—前—后③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在夜间观测。

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

6.1.1.2.2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偶然中误差:± 2mm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权中误差:± 4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2〜4km 观测次数:往返测各一次平坦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和差:± 8L1/2 m m 视距:<50m前后视距差: <1.0m 前后视距累计差: <3.0m6.1.2 、地面控制导线测量为了便于各个联系测量和临时的施工放样,分别在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南环路站附近各增设3〜4 个地面趋近导线控制点。

控制点成果见6.1.2.1 、精密导线网中的控制点位满足以下要求:①、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长不宜短于100m②、精密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因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施工而发生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

③、点位应避开地下管线等地下建筑物。

④、GPS空制点与相邻精密导线点间的竖直角不应大于30°。

⑤、相邻点之间的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以不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

⑥、充分利用业主导线点。

⑦、地面趋近导线附合在精密导线上。

近井点与GPS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

趋近导线测量执行精密导线的有关技术要求。

⑧、采用徕卡1201+全站仪进行施测(测角精度为土2 〃,测距精度为土2+2ppn)。

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各三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精密导线和趋近导线采用严密平差,其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在± 10mm之内。

测角中误差土2.5 〃,方位角闭合差5.0 x n1/2,全长相对闭合差1/60000,全长相对闭和差:1/35000。

精密导线复测采用附合导线,以QR18A和QR17A为起始方位边,以QR15和QR14A 为附合方位边。

6.1.3 、地面控制高程测量地面高程控制网是在城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的精密水准网。

精密水准网沿工程线路布设成闭合路线。

车站、隧道洞口或盾构井口设置2个以上的水准点。

精密水准点选在施工场地变形区域外稳固的地方,墙上水准点选在永久性建筑物上。

水准点点位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业主提供3 个水准点,分别为轨道212、轨道211、轨道210。

为满足测量和监测要求,全线共测设4 个临时水准点,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各两个,所有的高程控制点将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

临时水准点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引测(所用仪器精度为土0.5mm/kn),每个点独立一个测回,闭合差的精度为土811/2(1为水准线路长度,以km 计)。

6.1.4 、竖井联系测量联系测量分定向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6.1.4.1 、定向联系测量定向联系测量又分单井定向联系测量和两井定向联系测量。

单井定向联系测量:(用于左、右出入线的盾构始发及接收井)是用联系三角形定向。

用联系三角形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竖井隧道中。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坐标传递四次。

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少于2条,每次联系三角形定向均独立进行三次, 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定向成果。

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满足下列要求:1 、两悬吊钢丝间距在盾构始发井不小于20m。

2、定向角a应小于3°。

3、a/c 及a'/c '的比值小于1.5 倍测距采用全站仪+反射片方式测量联系三角形边长,每次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往返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在地上小于0.5mm,在地下小于1.0mm地上与地下测量同一边的较差小于2mm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观测三测回,测角中误差在土4〃之内。

各测回测定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不大于20〃,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在土12〃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