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静脉穿刺_【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静脉输液ppt课件

选择方法
二摸
三鉴别
血管显露程度 血管深、浅度
摸清血管走形 感触血管弹性
鉴别动、静脉
第一部分
动、静脉鉴别
外观 触摸感
静脉 浅蓝色、隐约可见 无搏动,薄易被压瘪
动脉 正常肤色或浅红色,饱满
有搏动,不易被压瘪
穿刺成功 回血缓慢,血色暗红
回血快,血色鲜红
推注液体 回心血,局部无苍白区 离心血,局部出现苍白区
无菌术
无菌意识 正确消毒方法
敷料的应用 正确的固定方法
记录
消毒剂的特性 局部麻醉
冲管、封管技术 留置时间
监测评估
患者 的评估
穿刺工具 的选择
皮肤准备
护理与 维护
成果
1、程序化操作 2、减少穿刺次数 3、减少并发症 4、减少病人费用 5、减少劳动强度 6、提高病人满意度 7、减少针刺伤 8、安全
第一部分
头皮静脉特点
网 状 分 布 无 静 脉 瓣
表 浅 易 见 不 易 滑 动
压 力 小 不 易 回 血
动 静 脉 伴 行
参考文献: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5
第一部分
穿刺部位的选择
参考文献:崔焱.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4-135
第一部分
一看
第四部分
穿刺技巧
02
如何辨别 细小血管 能否穿刺
第四部分
穿刺技巧
03
穿刺过的血管 如何穿刺?
分享
临床现状
手 背 静 脉
足 背 静 脉
腋
大
静
隐
脉
静
脉
分享
临床现状
脐静脉
PICC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1)

进针角度
•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
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 深,进针手法呈20-30 °, (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见回血时抽取所需 血量 。
•斜角进针法,针沿着股静脉
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入皮 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 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 吸时不易滑出。
持针方法
•1 右手固定针头,左手
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 针筒,垂直或斜刺入针 梗的1/2,右手固定针 头,左手拔注射器之针 栓,边退边抽,直至有 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 所需血量。此法适用于 垂直及斜角进针者。
持针方法
• 2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操
作者右手持针筒,针头朝下,右手 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上到下握 于针筒的顶端,大拇指和食指则分 别置于针栓顶端的内外面(大拇指 方向朝上,与食指共同控制针栓向 上移动),垂直进针,当针头斜面 进入皮下后,即可一边缓慢进针, 一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向上移动针栓 ,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用左手固 定针头,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继续 向上移动针栓直至采血毕。此法适 用于垂直进针者,特别是需要再次 复针者,
• 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
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难以触清 者,可采用此方法。
3目测法
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 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长 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即为 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 、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 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 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血管 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 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新 生儿。
• 股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但又必不
动静脉穿刺术PPT课件

3
动脉穿刺术
桡动脉
位置表浅、穿刺容易成功、,有尺 动脉侧支循环,最常用部位。但是, 有1.6%的病人的尺动脉功能不好, 所以在桡动脉穿刺前应该进行 Allen’s试验来确认尺动脉灌注。
4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用物:2ml注射器(肝素湿润)、橡皮
塞、安而碘、棉签、弯盘
5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吸氧状况或呼吸 机参数的设置;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
搏动情况;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体位:协助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嘱患者平静呼吸
6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消毒皮肤: 在穿刺点置小 垫枕,消毒穿 刺点及周围皮 肤2遍,直径 8cm
7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消毒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触 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确定 动脉走向后,以两手指固定 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 间垂直或与动脉成40º~50º 角进针,见回血后抽取血液, 一般需1ml左右
21
22
10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整理用物 洗手 记录
11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注意事项
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
患者穿刺部位应当压迫至不出血为止
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
分钟,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动脉采血
1
动脉穿刺术 适用范围
•动脉血气分析
•对危重或大手术病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动脉血管造影:冠状动脉、脑动脉等
动脉穿刺术
桡动脉
位置表浅、穿刺容易成功、,有尺 动脉侧支循环,最常用部位。但是, 有1.6%的病人的尺动脉功能不好, 所以在桡动脉穿刺前应该进行 Allen’s试验来确认尺动脉灌注。
4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用物:2ml注射器(肝素湿润)、橡皮
塞、安而碘、棉签、弯盘
5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吸氧状况或呼吸 机参数的设置;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
搏动情况;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体位:协助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嘱患者平静呼吸
6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消毒皮肤: 在穿刺点置小 垫枕,消毒穿 刺点及周围皮 肤2遍,直径 8cm
7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消毒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触 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确定 动脉走向后,以两手指固定 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 间垂直或与动脉成40º~50º 角进针,见回血后抽取血液, 一般需1ml左右
21
22
10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操作流程
整理用物 洗手 记录
11
动脉穿刺术-动脉采血
注意事项
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
患者穿刺部位应当压迫至不出血为止
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
分钟,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动脉采血
1
动脉穿刺术 适用范围
•动脉血气分析
•对危重或大手术病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动脉血管造影:冠状动脉、脑动脉等
动静脉穿刺术课件-PPT文档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 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 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右颈内静脉穿刺中路途径
后路
体位: 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侧。
穿刺点与进针: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 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 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 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 至穿入气管内。
解剖结构
锁骨下路
优点: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穿刺部位为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进行满意的消 毒准备;
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跨越关节,易于清洁和更换; 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的活动,敷料对患者是舒适的; 利于置管后护理; 只要操作者受过一定训练,本治疗方法是相对安全的。
锁骨下路
锁骨下路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先滴入少量等渗 液体。
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导管放置后需常规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
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锁骨上路
体位: 同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 。 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
缺点: 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危险,且误伤后不 易压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组织内血肿,甚至假性 动脉瘤。
如果针干与胸壁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膜和肺组织 的可能。
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 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这一措施同时保证静脉内 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 塞的危险,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右颈内静脉穿刺中路途径
后路
体位: 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侧。
穿刺点与进针: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 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 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 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 至穿入气管内。
解剖结构
锁骨下路
优点: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穿刺部位为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进行满意的消 毒准备;
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跨越关节,易于清洁和更换; 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的活动,敷料对患者是舒适的; 利于置管后护理; 只要操作者受过一定训练,本治疗方法是相对安全的。
锁骨下路
锁骨下路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先滴入少量等渗 液体。
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导管放置后需常规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
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锁骨上路
体位: 同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 。 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
缺点: 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危险,且误伤后不 易压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组织内血肿,甚至假性 动脉瘤。
如果针干与胸壁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膜和肺组织 的可能。
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 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这一措施同时保证静脉内 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 塞的危险,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小儿常见动静脉穿刺

静脉瓣、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头皮 的
静脉可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 后静脉、上肢前臂桡、尺静脉,下肢
选
缠绕封口 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据报导 择
早产儿可选腋下静脉、腹壁静脉。
7/11/2022
用0.5%碘伏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5~8cm 穿
。在血管正上方右手持留置针直刺血管,
见回血压低角度,再进针2~5mm。左手将 刺
入皮肤后再平行缓慢进针,有突破感或 方
见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感针头已进入 血管但无回血时,停止进针,轻轻挤压
法
输液管前端查有无回血或前端有无肿胀。
穿
3、细小头皮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 刺
必要时可选择合适头皮针头,进针角 度宜小,进针速度宜慢。进针力量宜
方
轻。局部皮肤一定要绷紧。见回血只 宜顺血管走向进针少许即停。
这时软管将沿着进入血管那少许针心的方向 进入血管内,软管进入血管后中指才用力 退出针心,这样更多时候大大提高了穿刺 成功率);将软管全部送入后,中指指腹顶 住针心的针翼向后用力,最后拔出针心。
7/11/2022
封管时用盐水2~3ml,头皮针斜面在肝
素帽内均匀缓慢地推入1.5~2ml,左手 同步将小夹子夹在延长管前端与留置针
2、留置针脱落及局部渗漏为防止脱落, 败
穿刺后可用长胶布固定针尾,头部可 原
用胶布环形固定,备皮要剃干净,敷 因
贴不要贴在头发上。手背足部可用纱 分
布、弹力绷带,棉布垫等保护。输液 时应加强巡视,若局部肿胀、渗漏应
析
及时拔除。
7/11/2022
失
3、堵管封管方法不正确,穿刺部位过度 败
活动,回血多未及时处理,推注速度 原
太快等都可以发生阻管。因此封管液 因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_演示文稿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科 曹丽华
小儿静脉输液
•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 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 • 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 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 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 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 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 •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 不到的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
对策
• 脆性滑动静脉:应正确掌握穿 刺方向与深度,缓慢进针, 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迫血管 下端,看准方向,快速刺
总结
•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 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 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 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 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 患沟通能力
穿刺技巧 穿刺后
• 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 小辫绕圈后用1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 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 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 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 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 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 45~6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 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 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如选用踝静脉或 足背静脉穿刺,则需要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 背,下肢置于功能位。
穿刺技巧 穿刺前的准备
•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 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 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 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 • 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 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 一般治疗宜选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科 曹丽华
小儿静脉输液
•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 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 • 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 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 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 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 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 •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 不到的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
对策
• 脆性滑动静脉:应正确掌握穿 刺方向与深度,缓慢进针, 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迫血管 下端,看准方向,快速刺
总结
•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 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 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 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 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 患沟通能力
穿刺技巧 穿刺后
• 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 小辫绕圈后用1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 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 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 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 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 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 45~6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 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 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如选用踝静脉或 足背静脉穿刺,则需要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 背,下肢置于功能位。
穿刺技巧 穿刺前的准备
•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 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 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 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 • 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 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 一般治疗宜选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
小儿插管与动静脉穿刺

插管操作
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 插管,注意轻柔、迅速, 避免损伤。
插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在插管过程中密切监测患 儿的心率、呼吸、血压等 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注意观察患儿反应
留意患儿的反应,如出现 异常及时处理,避免并发 症的发生。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整个插管过程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感 染风险。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患儿因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 械通气,通过快速插管,成功建 立人工气道,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
成功案例二
患儿因严重烧伤需要紧急建立静 脉通道,通过动静脉穿刺,迅速 完成液体复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 ,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在插管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患 儿牙齿脱落和咽喉部损伤,影响了后 续治疗。
03
04
严格无菌操作
在整个穿刺过程中,要始终保 持无菌状态,避免感染。
保护血管
在穿刺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血 管的损伤,避免血肿和血栓形
成。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在穿刺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 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
理。
防止空气栓塞
在置管过程中要确保导管连接 紧密,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引起
空气栓塞。
04
插管与动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处理
管超声检查。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消毒
正确置管
在插管和动静脉穿刺前,应严格消毒皮肤 和导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插管和动静脉穿 刺,确保一次性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定期检查
培训与教育
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通畅度和周围皮肤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注意事项
采血前应了解患儿病情和血管情况,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采血方法。采 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感染。
展望
01
技术改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儿动静脉采血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安全、准确、便捷的采血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02 03
临床应用拓展
随着对小儿疾病认识的深入,小儿动静脉采血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拓展。 未来可能会在新生儿、早产儿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患儿提供更 加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标本处理与送检
确保血液标本的正确处理和及时送检 ,以便进行准确的实验室检查。
04
采血常见问题及处理
采血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采血困难的原因
血管较细、血管位置较深、血管弯曲、血管有阻塞等。
处理方法
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如选择较粗、较直的血管进行采血;采用热敷的方法使 血管充盈;采用拍打、按摩等方法帮助血液流通。
心理影响
小儿在采血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害怕、 焦虑和疼痛,导致情绪波动和行为反 应。
应对措施
家长应在采血前向孩子解释采血的原 因和必要性,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抚和 安全感;采血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听喜 欢的音乐或看喜欢的动画片,分散注 意力。
采血对小儿生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生理影响
小儿的血管较细,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对局部血管造成损伤,导致皮下出血或血肿。
03
头皮动静脉
适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 头皮血管清晰易见。
四肢动静脉
适用于较大儿童,四肢肌 肉发达,血管较深,易于 固定。
颈外静脉
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 需要采集血量较多的情况。
血前的准备
了解患儿病情及采血 目的,确定采血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穿法 导丝引导 6、肱动脉、股动脉
① 无菌操作
注意事项
② 测压装置连接正确,无松动
③ 小儿置管成功后要可靠的固定腕部及前臂
④ 尽量减少冲洗,冲洗量不要过大,注意冲洗速 度,在小婴儿桡动脉仅注0.5 好用小量淡肝素盐水冲洗
⑥ 新生儿及个别小体重婴儿股动脉穿刺置管可能 发生与灌注相关的并发症
1、动脉穿刺工具
①固定架 ②导丝:5F包中导丝
2、静脉穿刺工具
超声:超声定位;超声引导下穿刺
三、穿刺角度及穿刺点
血管越细 进针角度
越小
皮下组织越薄 进针点越远 进针角度越小
四、动脉穿刺置管
1、腕部垫高,手背伸50-60度,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并固定 2、触摸定位(指尖触摸), 选择适当的进针点 3、适当的进针角度 4、针尖斜面朝下 5、直接置入法
注意事项① 正式穿刺时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针 针头粗、相对较钝,会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 是儿童。
② 触摸动脉时不要用力按压。尤其是儿童术前禁食水容易产 生低血容量而且血管壁薄弱,静脉极易被压瘪。
试穿针较细易见回血;但正式穿刺针较粗由于上述两个原因, 压瘪的血管不易回血。有时已穿透静脉但无回血,这时可 松开按压手,轻轻固定穿刺针,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 往可成功。
小儿动静脉穿刺
——北京儿童医院学习体会
李冠华
一、穿刺针的选择
1、动脉穿刺针
2、中心静脉包
直径1.7mm 主管18G 5F 侧管20G 导丝0.021 inch
0.5334mm 直径2.4mm 主管14G 7F 侧管18G 导丝0.035inch
0.889mm 也可以使用留置针协助
二、穿刺特殊辅助工具
③ 应掌握多种进路穿刺技术,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位置穿刺, 造成局部严重创伤和血肿。
① 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若要改变方向,必须将 针退至皮下,否则增加血管损伤机率。
谢谢!
① 无菌操作
注意事项
② 测压装置连接正确,无松动
③ 小儿置管成功后要可靠的固定腕部及前臂
④ 尽量减少冲洗,冲洗量不要过大,注意冲洗速 度,在小婴儿桡动脉仅注0.5 好用小量淡肝素盐水冲洗
⑥ 新生儿及个别小体重婴儿股动脉穿刺置管可能 发生与灌注相关的并发症
1、动脉穿刺工具
①固定架 ②导丝:5F包中导丝
2、静脉穿刺工具
超声:超声定位;超声引导下穿刺
三、穿刺角度及穿刺点
血管越细 进针角度
越小
皮下组织越薄 进针点越远 进针角度越小
四、动脉穿刺置管
1、腕部垫高,手背伸50-60度,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并固定 2、触摸定位(指尖触摸), 选择适当的进针点 3、适当的进针角度 4、针尖斜面朝下 5、直接置入法
注意事项① 正式穿刺时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针 针头粗、相对较钝,会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 是儿童。
② 触摸动脉时不要用力按压。尤其是儿童术前禁食水容易产 生低血容量而且血管壁薄弱,静脉极易被压瘪。
试穿针较细易见回血;但正式穿刺针较粗由于上述两个原因, 压瘪的血管不易回血。有时已穿透静脉但无回血,这时可 松开按压手,轻轻固定穿刺针,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 往可成功。
小儿动静脉穿刺
——北京儿童医院学习体会
李冠华
一、穿刺针的选择
1、动脉穿刺针
2、中心静脉包
直径1.7mm 主管18G 5F 侧管20G 导丝0.021 inch
0.5334mm 直径2.4mm 主管14G 7F 侧管18G 导丝0.035inch
0.889mm 也可以使用留置针协助
二、穿刺特殊辅助工具
③ 应掌握多种进路穿刺技术,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位置穿刺, 造成局部严重创伤和血肿。
① 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若要改变方向,必须将 针退至皮下,否则增加血管损伤机率。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