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针

合集下载

小儿头皮针技巧

小儿头皮针技巧

根据年龄选部位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

有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

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

3岁以上的患儿多选择四肢静脉注射,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适当选择穿刺部位。

注射中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操作方法操作时患儿应采取仰卧位,并垫高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患儿乱踢。

操作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左手拇指和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10~15度。

针头刺入表皮后即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液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

固定方法将胶布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贴于针头处,最后将头皮针管变成环形,用8厘米长的胶布固定好。

这样固定针头,小儿活动自如,针头不易滑出,拔针时胶布应顺着头发方向缓慢揭下,以免引起毛发牵拉疼痛。

给特殊患儿穿刺给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就主要靠手感和经验了。

以右手拇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拇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

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

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也可将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当成选择对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

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向,有个诀窍,那就是涂硝酸甘油(扩管的作用)。

给严重脱水的患儿扎针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血管弹性差,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但是没有回血,会误认为未成功穿刺而退出。

因此,要先看清血管的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少量的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则证实穿刺成功。

小儿头皮针课件

小儿头皮针课件

头皮针的起源和历史
小儿头皮针主要涉及20多个穴位,包括头维、百会、本神等,刺激方法包括平刺、直刺、补法、泻法等。
头皮针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小儿头皮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头皮针的治疗范围
小儿头皮针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无痛等优势,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改善循环
头皮针在康复科的应用
头皮针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05
在给小儿头部注射完成后,应使用医用胶布将针头固定好,避免针头移位或脱落。
固定针头
头皮针的护理要点
注射后应密切观察小儿的注射部位,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观察注射部位
小儿头皮针注射时间应合理安排,避免长时间滞留在头部,以免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头皮针在小儿科的应用
促进小儿智力发育
小儿头皮针还可以促进小儿智力发育。通过刺激头皮神经,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神经元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从而促进小儿的智力发育。
缓解小儿疼痛
小儿头皮针还可以用于缓解小儿疼痛,如头痛、偏头痛等。通过刺激头皮神经,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辅助诊断
01
进针手法
03
循法
循法是一种辅助行针的手法,通过循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小儿的不适感。
头皮针的行针手法
01
提插法
提插法是头皮针常用的行针手法之一,通过提插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02
捻转法
捻转法也是头皮针常用的行针手法之一,通过捻转可以调整经气,使穴位更加敏感。
拔针技巧
拔针时应先以干棉球按压进针点,然后迅速拔出针头,以免出血或疼痛。

小儿头皮针课件

小儿头皮针课件
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或 移位。
头皮针的护理方法
定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漏等异常情况。
根据患儿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
保持头皮针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头皮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疼痛
可适当减慢输液速度,调整穿刺 部位,减轻疼痛。若疼痛持续加 重,可考虑更换药物或停止输液
案例三
处理方法一
监测体温,观察发热程度 和持续时间。如体温超过 38.5℃,应及时就医。
处理方法二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 低体温。
处理方法三
如患儿出现寒战或抽搐等 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THANKS
感谢观看
记录
记录穿刺时间、部位、血 管类型等信息,以便后续 参考。
维护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 燥,避免感染。
03 头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头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
头皮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小,特 别适合小儿患者,因为他们的血
管细小、不配合等特点。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快速建立静脉 通道,为抢救和治疗提供便利。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营养液等。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长时间保留, 方便连续输液和观察病情变化。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04 头皮针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头皮针的注意事项
操作前确保环境清洁、安静,患儿体 位舒适,头发干燥。
掌握穿刺技巧,准确找到血管,避免 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范围要足够 ,避免二次污染。
02 头皮针的穿刺技巧
穿刺前的准备

门诊输液区小儿头皮针穿刺护理

门诊输液区小儿头皮针穿刺护理

门诊输液区小儿头皮针穿刺的护理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132患儿,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改善了护理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增进护患关系。

结论:掌握良好的头皮针穿刺方法,有效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增进护患关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输液区;小儿头皮针;穿刺;护理在门诊输液室对于小儿的输液,尤其是2岁以内的小儿进行头皮针穿刺时,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穿刺,并做好妥善固定,为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增加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和信心,护理上要在努力提高穿刺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良好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院对于门诊输液区进行头皮穿刺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门诊输液患儿132例,其中男78例,女54例,年龄1月~24月,平均(5.3±1.2)月,疾病种类:呼吸道感染65例,消化系统疾病37例,其他系统疾病30例。

2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2.1选择合适静脉在选择穿刺血管时就要特别注意,为了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应该选择固定的、自己穿刺有信心的静脉,注意避免与表浅毛细动脉血管混淆,选择好后应用手触摸有无搏动感,而不是见血管就穿刺[1]。

婴儿期患儿因头部皮下脂肪菲薄,静脉表浅容易触及,且呈网状分布,但是对于头部血管显露较好的患儿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反复穿刺造成的不良影响。

2.2穿刺前准备首先要固定体位使患儿仰卧,助手或家长协助固定小儿躯干、四肢、头部,以避免患儿头部左右摇摆,身体上下攒动,剃净所选血管周围的毛发,面积不小于5cm2。

注意调节操作处的光线亮度及照射角度,静脉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显露最清晰,且操作者不易疲劳[2]。

2.3穿刺方法用3手指持针法,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和进针,对于较粗的头皮静脉及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速度宜快,进针时绷紧皮肤,且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可避免液体外渗的问题,新生儿及较细小的头皮静脉,穿刺角度要小,以5~10°进针,以免刺破血管[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特点
弋矶山医院
前言
静脉注射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 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 员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功。相比之下,掌 握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技巧则更困难。做到 一针见血,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及时 准确用药,为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减少医患纠纷。
进针手法
值得一提是: 穿刺者左手必须绷紧穿刺血管周围的 皮肤,使针身与血管平行向前推进,否则 皮肤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甚至穿破血 管壁,同时也起不到固定头部的作用。 手持针柄时要上下捏住针柄,这样才 能保证头皮针稳定地刺入皮肤,因为小儿 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配合。
穿刺时切忌过速,否则易穿破血管, 造成穿刺失败。 对于血管细小、不充盈而无回血者, 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 无隆起及变色现象,滴入顺利,证实穿刺 成功。
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 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 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 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 静脉按摩法: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 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端, 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 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 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 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善于总结失败原因
4 .气候寒冷,血管收缩。
5. 部分患儿静脉暴露不清晰,致血管充盈 度不够或病情危重,状态不佳,增加穿刺 难度。
成功心得体会
穿刺时切忌过速,否则易穿破血管,造 成穿刺失败。 对于血管细小、不充盈而无回血者,可 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 隆起及变色现象,滴入顺利,证实穿刺成 功。
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热敷法: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 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负压进针法: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 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即一边穿刺一 边由助手回抽注射器,往往收到很好的效 果。

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并发智力低下68例

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并发智力低下68例

脑瘫 主要 表 现为 运动 障碍 及姿 势异 常 。常并 发智 力 障碍 、 癫痫 、 知觉及 交 流 障碍 、 感 行为及 其 他异 常 ,
1 3 检 测 指标 .
①智 力 : 2组 患儿 治疗 前 后 均采 用 标
准化 婴 幼儿 智能 发育 量 表 ( C C) 行 智 力 发育 指 数 C D 进
( I评 分 , MD ) MDI 0 + =1 0 × ‘ 6 x和 S 为检 测 者 D
其 中智力 低 下是 最 常见 的并 发 症 , 重 影 响 患 儿 的康 严
复 。本 文对脑 瘫并 发 智力 低下 患儿 配合 采用 头皮 针治 疗, 取得 较好 临 床疗效 。
I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9年 1 O月 ~ 2 1 0 0年 4月 我 院 收
所 属年 龄组 的 总量 分 平均 分 和标 准 差 ) 值 在 0 1 0 , ~ 5, <7 0为 低 下 , 0 1 0为 正 常 ( 中7 ~8 7~ 3 其 O 0为 边 缘 状
态 , 0为 中下 , I 0为 中 等 , 1 0为 中上 , 1 0 ~9 ~ 1 ~ 2 ~ 3 为优 秀) > 1 0为非 常 优 秀 。② 疗效 评 定 : 1 数 , 3 MD 分
针 刺 组 3 6 .± i. 13 7 9 4 25 l58. 土1. ~
对 照组 3 6 . ±1 . 3 2 8 4 4 1 7 4 16 . ±1 .


2 0
6 2. 8 . a 35 24
2 9 4 . . 7 1
食指 桡侧 面 与拇 指掌 侧 面 捏 紧 针 柄 , 以食 指 掌 指关 节 不断 伸屈 , 针身 左 右 旋 转 2 0次/ n I 2mi , 使 0 mi, ~ n 留 针3 n , 0mit2h 留针 期 间鼓 励 家长 与 患 儿 交 流 , 益 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C目前二
右手拇指和中指执针 柄旳前背面,食指按 在针柄上。优点:持 针更稳,不易晃动
针头旳固定
1
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 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 左手拇指垫于针柄旳下 方,保持针头与血管平 行,预防针尖翘起。
2
3
右手打开打开输液器开
关,观察通畅后贴胶布。
第一条胶布贴于针柄--在悬空旳针柄下垫棉球--第二条带棉纱旳贴在 针眼处---第三条从针柄 下交叉向上粘贴---第四 条把头皮针旳塑料管向
❖ 4、室内光线不佳,太暗或者反光造成难度增长 ❖ 5、拿针时拿针柄旳上、下面,影响针尖进入血
管旳精确度。
小儿静脉输液旳注意事项
❖ 1、操作时严格无菌,防止草率进针,破坏血管,切忌误 入动脉。
❖ 2、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由远端到近端。 ❖ 3、针头要牢固粘贴,不可漂浮, ❖ 4、拔针时,应逐层分离胶布,用敷贴按压住针眼,迅速
心端向近心端按 不良者尤其合用 摩,使血管充盈
执针手法
A老式手法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 柄上下面,进皮肤后 改执针柄旳前背面。 缺陷:手掌心向上不 好掌握进针旳力度和 速度,过快穿破血管 ,过慢不能顺利进入 皮下,且进入皮下需 换手法,易分散视线 及针柄摆动,造成针 尖失准,穿刺失败
B目前一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 柄旳前背面,指尖顶 到针柄旳根部。优点 :手背朝上,手比较 灵活,且进入皮下后 不用变换手法,一气 呵成
四肢静脉可先用 止血带扎血管近 心端进行压迫, 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到达 静脉充盈旳目旳
额静脉,用食指 用手掌根部从四 经之前几种措施 在额部轻压横摸, 肢静脉旳近心端 选到合适血管时, 可摸到一条凹陷, 沿静脉走向环行 在患儿手及足背 该血管位于凹陷 按压指端,用力 浅静脉丰富旳部 内,上下摸,可 反复按摩3--5次, 位,用手掌由轻 触及有弹性、有 再用止血带扎血 渐重怕打3-5次, 空感旳一条血管 管近心端,由远 此法对末梢循环

小儿头皮针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心得

小儿头皮针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心得

小儿头皮针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心得资料与方法我科室对2004年6月~2008年4月48例患者输液治疗时采用小儿透辟针(5号半),收到满意效果。

男16例,女32例;心血管病18例,脑血管病25例,一般感染5例;输液天数3~30日;输液量200~800ml;时间1~5小时;60~65岁5例,65~70岁7例,70~75岁3例,75~80岁12例,>80岁11例,平均年龄75.1±0.41岁。

方法:48例均为周围静脉条件较差,选取同年龄组病情接近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按静脉输液常规进行准备,穿刺。

结果结果见表1。

讨论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变化及常见病引起的病理改变,使得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血管弹性变差,给静脉穿刺与固定均带来不稳定因素,有些老年人由于智力及认知的改变,常会趁护理人员不注意时调快滴数。

改用5号半针头,由于其结构特点,刺激性小,总结有以下优点:①穿刺成功率增加,外周静脉条件差者穿刺成功率大于条件稍好的患者。

②输液完后穿刺部位瘀青较7号针头明显减少,安全性增加,心脑血管病用药要严格控制速度,5号半针头即使放到最大,也在相对安全范围。

③有利于长期输液患者静脉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④减少了穿刺时的刺痛和护士、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了心理安慰。

拔针方法:①左手稍揭起胶布的一端,右手拇指、示指拿住棉签,无名指按住头发根部,顺着毛发方向将头发一层一层剥离后,再将棉签按于穿刺部位,拔除头皮针。

②用棉签蘸少许汽油,揭起胶布的一角,涂擦于头发与胶布之间,顺毛发方向边擦边揭,胶布即可轻松剥离。

③揭开胶布,左手拿棉簽顺血管走行方向放于针眼处,右手拔除针头,左手迅速将棉签压迫穿刺处约3~5分钟,切忌揉搓。

针头拔除后再将水止关闭。

参考文献1 殷磊,主编.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管后护理
• 2、正压封管: 每次注药输液后,均用生理盐 水或肝素钠生理盐水5~10 ml封管液封管。推注时 速度宜慢,余1 ml封管液时,将针头斜面留在肝 素帽内,边推封管液边拔针,将延长管上的小夹 子靠近前端夹紧。如间隔时间长又不输液时,每 隔6~8 h封1次管。
置管后护理
•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 大或过小,固定不牢,患儿骚动不安,外套管未 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外渗。轻者 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出现局部组织坏死。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选择好穿刺 部位的血管,根据血管的粗细和输液的滴速要求 选择留置针。一旦发生液体渗漏,应立即拔管, 根据情况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辽妥外涂。
4 、提供良好环境: 环境温度以24~26℃为宜。过热小儿出汗过多, 给操作带来不便,过冷,小儿又容易受凉。应有 特定的操作平台,如有80 cm~1 m高的操作平台, 让小儿平卧在上面,而护士则坐在一把升降椅上 进行操作。房间内应保持光线明亮,操作时应避 免操作者的身体和手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头皮针静脉输液护理及技巧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小儿年龄及活动特点 小儿静脉特点 输液量及药液性质 家长合作程度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小儿从出生到3岁这一时期, 头部皮下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小儿从出生到3岁这一时 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 循环。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适用头皮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患 儿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 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然而,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 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为此,通过对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 针情况进行观察 ,并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了如下一些提 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要素和护理方法。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1. 对年龄较小或昏迷的患儿应向家长作详细解释,
对2岁以上清醒的患儿,护士要态度和蔼,面带微 笑,欢的玩具放在身旁,和最亲密的人在一起。1. 告知家长留置针对血管的要求高,小儿血管小, 不合作,较成人容易穿刺失败,希望家长理解。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 2.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 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 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错 误的认知和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护士穿刺时的心 理活动和操作质量。
• (1)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选择好部位,避开骨隆突处、 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 • (2)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 不让其身体扭动 • (3)穿刺有空虚感,不见回血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拔出 针头。 • (4)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 • (5)穿刺前备头皮时,不要刮破头皮, 这样有利于粘贴 胶布,更好的固定。 • (6)穿刺中护士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移动性大 ,穿刺时难以固 定,以及美容方面的考虑,此区静脉穿刺输液较少;发际 上方的一段滑车上静脉管径较粗,与神经平行伴行,不滑 动、易固定,是理想的静脉穿刺部位。
• Ⅱ区颞浅静脉及属支管径也较粗,与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 远段属于伴行不紧密的关系,越向上与静脉距离越大,因 此,颞浅静脉是头皮静脉穿刺中最佳的选择部位。
置管过程的护理
妥善固定: 在用无菌敷贴固定留置针之前先将一小 棉球放在套管垫和皮肤接触处,以免局部皮肤受压引起血 液循环障碍。敷贴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 压整片敷贴,使之皮肤妥贴,注明留置针穿刺时间,留置 针外绷弹力绷带。最后头皮针连接准备好的输液装置进行 输液,用1条胶布将输液器末端固定于头皮针

置管后护理
• 1、严密观察局部反应: 患儿使用留置针期间, 应加强巡视,认真细致地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 红肿、触痛、渗血、渗液、脱落等异常情况,发 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要告诫家长在患儿翻身、 活动时要保护好留置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 燥。留置针套管部一旦脱出,不能重新送入,应 及时拔除,以防发生感染。 •
• 眶上静脉、耳后静脉和枕静脉由于位置不理想、管道较为 弯曲、周围组织较为疏松等问题,通常不宜选作头皮静脉 穿刺,只在长期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选择较困难时使用。
穿经层次
• 虽选用的静脉部位不同,但穿经层次基本相同,即 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因年龄不同,静脉壁 的厚度、弹性及硬度有所不同。
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7、选择好静脉: 选择的血管要柔软、粗直、易 于触及、充盈良好、易于固定和保留的部位。小 儿头皮静脉中较大的有额静脉、颞静脉、耳后静 脉、枕静脉。一般先选择前额正中静脉,此静脉 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在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头皮静脉与头皮动脉的区别:头皮静脉呈 浅蓝色,表浅,用手指横向触摸时有沟痕感,无 波动感,穿刺时回血慢,回血呈暗红色。头皮动 脉与头皮皮肤色泽相似,位置较深,有波动感, 穿刺时回血快,色鲜红,注射时阻力大,局部有 苍白区。
5.做好备皮: 备皮刀要性能良好,备皮时要固 定好小儿头部,动作轻柔,切勿剃破皮肤,给患 儿带来痛苦,增加感染机会。备皮范围要在9 cm×9 cm以上,否则影响穿刺视线,消毒皮肤及 粘贴胶布。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6、固定好小儿头部: 小儿头部位置固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头皮静脉穿 刺成功率。由于小儿对打针有恐惧心理,均不愿 配合。所以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有时还要采 取强行固定的方式。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双 膝的方法,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防抓脱留置 针
置管后护理
•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 (2)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当、药物 和导管的机械刺激,以及留置针使用等因素有关。因此, 要遵守无菌操原则。输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 释,滴速要慢。封管前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冲管,可杜绝或 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避免引起静脉炎。要尽 量避免患儿卧于穿刺侧,以免压迫导管,使静脉回流障碍, 增加静脉炎发生率。本科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5 d,一 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管等止血后进行局部热敷处理。
根据年龄选择不同部位
(1)对1 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 脉为宜。在穿刺时偶尔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 针头进入 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 • (2)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血管 显露不理想,多选择额正中及颅骨缝间静脉,后者成功率 较低。 • (3)幼儿期随着年龄增长,头皮静脉逐渐隐退,在此期 采用四肢静脉相对多。但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 刺部位。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3. 置管前护理 做好宣教工作: 静脉留置针置管过程中,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 态、合作程度等可影响穿刺成功率。因此,置 管前要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及置管 过程中的注意操作时要保持平稳的心态,思想 高度集中,排除干扰,动作温柔、熟练,用温 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头皮静脉穿刺步骤
置管后护理
•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3)皮肤过敏反应: 有些小儿对敷贴产生过敏 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应立 即拔除留置针,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局部 用炉甘石涂,3~4次/天。 总之,轻松的穿刺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 的穿刺技术、稳定的固定方法是提高小儿头皮静 脉穿刺成功率的几大要素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为直刺法与斜刺法 • 在穿刺过程中用力速度及大小要得当,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时,用 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头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 剧烈且进针不畅; • 穿刺血管壁时,用力轻稳,同时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由于头 皮静脉被固定在皮下组织的纤维间隔内,管壁血流差,故穿刺完毕后 需压迫局部,以免出血形成皮下血肿。 • 若患儿由于重度脱水、头皮血管较瘪、回血慢或不回血时,可用5ml 无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生理盐水,换上头皮针头,排净空气后再行穿刺, 待针头进入血管后,轻回抽,若有回血,缓慢推注后局部无肿胀说明 穿刺成功,固定后可接上所输液体。
动静脉区别
• • • 头皮静脉 颜色 微蓝 搏动 管壁 无 薄,易压瘪 头皮动脉 淡红或与皮肤同色 有 厚,不易压瘪 多离心 鲜红 阻力大, 局部血管树枝状突起 颜色苍白; 患儿疼痛,尖叫
血流方向 多向心 • • 颜色 注药 暗红 阻力小
置管过程的护理
置管方法: 置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常 规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直径约10 cm,用拇指和食指 捏住留置针的套管座,取下护套,左手捏住套管座,右手 将针柄左右轻微转动,然后复位,以防套管与针管粘连, 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并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把持针柄 (针柄与套管座靠紧)以与皮肤呈10~15°的角直刺血管, 见回血后,低角度(放平针柄),平行将穿刺针推进 0.2~0.5 cm,右手固定针蕊,左手大拇指推丫按口,左右 手相互配合,左手送套管右手后撤针蕊直至完全退出针蕊 并送入套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