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

合集下载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特点

光线强弱
要求输液室光线明亮,自然光线最 佳
光线太暗,瞳孔散大,眼睛容易疲劳、 眼花,看不清血管
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 影响穿刺
晚上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W灯 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40~ 50cm。
静脉的选择
静脉选择时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 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 情进行合理的选择静脉,先头皮后四肢、 先额部后枕部、先大静脉后小静脉
进针手法
值得一提是: 穿刺者左手必须绷紧穿刺血管周围的皮肤,使针身与 血管平行向前推进,否则皮肤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甚 至穿破血管壁,同时也起不到固定头部的作用。 手持针柄时要上下捏住针柄,这样才能保证头皮针稳 定地刺入皮肤,因为小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配合。 穿刺时切忌过速,否则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对于血管细小、不充盈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极少量 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滴入顺利, 证实穿刺成功。
因为头皮穿刺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 动及保暖
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看: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 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 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治理的血管, 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找: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 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 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穿刺部位或末梢温度偏低:输注液体低于 体温 局部微循环障碍 无回血或浅粉色回血 穿刺点渗液
预防: 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 稳定固定,对老年患者加强固定; 正确选择穿刺部分并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正确的穿刺技术; 严密观察,及早判断; 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
三、静脉炎 概念: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的并发症。在 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时要将浓度较高、刺 激性较大的药物输注入静脉中或在静脉内 放置时间较长的硅胶管,而引起局部静脉 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由于输液过程 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 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静脉炎的临床分型 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区域发热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但是技巧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

1. 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来说,选择头顶正中央的头皮静脉最为理想,但如果该位置难以穿刺,也可选择其他位置,如侧面或后部。

2. 前期准备:保持小儿安静,让其舒适地躺下或坐着,清洁穿刺部位并涂上透明敷贴。

3. 穿刺技巧:用一手把头皮固定,另一手握住穿刺针,将针头以30度角插入皮下,穿透头皮,顺着头皮向下一直穿透到静脉。

4. 穿刺深度:小儿的头皮比较薄,穿刺深度一般为2-3毫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5. 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细心、轻柔,避免针头弯曲或插入过深,同时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6. 穿刺结束后,要确认静脉通畅,将输液管连接好,同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认真掌握,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 1 -。

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穿刺 过程 中患儿 因哭 闹 引起 恶 心 呕 吐 。 备皮 , 以穿刺点 为圆 心 , 径 6 m剔 去头 半 c 发 。卧位 , 患儿取 平 卧位 或侧 卧位 , 嘱家 长 压 住 患 儿 膝 关 节 , 手 ( 家 长 ) 手 助 或 双 固定 患 儿 头部 不让 其 头 部 摆 动 , 臂 轻 轻 双
门诊 小 儿 输 液 室 的 护 理 人 员 不 但 要
浅静 脉 及 颞 浅 静 脉 具 有 直 、 滑 动 、 易 不 容 }定 、 古 暴露 明显 、 1 不外渗等特 点 , 是头皮 静
加强 白身修养 , 高 医德水 平 , 提 还要 善 于 总结 穿 刺 成 功 的 经 验 , 强 基 本 功 的 训 加 练 , 高 技 术 水 平 。这 样 不仅 可 以 提 高 小 提 儿头皮 静 脉 穿刺 的成 功 率 , 高 护理 质 提 量 , 且 还 可 以改 善 护 患 关 系 。 而
妥 善 固 定
护 士 要有 良 好 的 自身 修 养 和 心 理 素 质 稳定 的情 绪 , 坚定 的 自信 心是穿刺成 功 的第 一 步 。如 今 的 小 孩 大 多 是 独 生 子 女 , 时对 孩 子 的 呵 护 和 关 爱 来 到 医 院 就 平 变 成 对 医 护 人 员 医 疗 和 护 理 技 术 的苛 刻 要 求 和 百 般 挑 剔 。 这 样 会 对 我 们 的 心 理 造 成 很 大 的 压 力 , 乱 情 绪 , 成 穿 刺 失 扰 造 败 。为此必须 加强 自身 修养 对患 儿要 有 爱 心 , 用 温 和 的 语 言 与 患 儿 沟 通 , 除 要 消 患 儿 的 恐 惧 感 。 还 要 有 宽 容 豁 达 的 胸 怀 和 良好的 自我控 制能 力。要 理解 家长 的 心 情 , 平 和 的语 气 耐 心 向 家 长 解 释 , 用 取 得理解和 配合 。同时要 坚定 信心 , 着 、 沉 镇 静 , 到 轻 、 、 , 能 穿 刺 成 功 。 如 做 稳 准 才 果 一 针 未 成 功 , 对 家 长 的 质 疑 , 用 心 面 要 理学 知识来调节 自我表现 , 避免多余思 维 信息干扰 , 要在 患儿 家长叮咛和患儿哭 闹 声 中 练 就 气 定 神 闲 的 工 作 本 领 和 良好 心 态 , 能穿刺成功 。 才 穿 刺 前做 好 充 分 准 备 穿刺 前 不 要 过 于 饮 水 及 饱 食 , 以免 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
・2502・
/.清县大兴沟林业局职工医院,吉林汪清133202) [关键词]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如果是在以前穿刺过的血管上穿刺,则穿刺点要离开原有的 针眼,而且要在其侧后方进针。如果是一条很清楚、充盈度也 很好的血管,由于进针过快或患儿头摇动等原因,虽然有回 血,但是松开调节器也会隆起“小包”,其原因一是穿破了血管 壁,二是针尖斜面没全进入血管。这时可以关闭调节器开关。 1输液前的准备 首先操作者应衣帽整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地接收患 儿,让家属认可你、信任你,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因家属的不 信任和言语的刺激会增加操作者的心里负担,不利于穿刺成 功。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输液器内空气要排尽,尤其是过滤 器内的小气泡,如果在穿刺前发现再排,患几不仅哭闹,还会 引起家属的不满。穿刺针头要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 以便于操作,减少按压患儿头部的时间;其次是患儿的准备, 对患儿要和蔼可亲,对情绪紧张、哭闹不停的患儿,要有耐心, 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消除恐惧感,取得患儿的合作。在逗患 儿玩时要查看选择好自己认为有把握的头皮静脉;第i是光 线的准备,一般以明亮自然光线最好,光线的强弱也会影响穿 刺的成功。 3输液中的配合 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头部位,再将输液管用胶布同定在 耳后,避免影响患儿视线和由于患儿好动、血管细等原因引起 2输液中穿刺的配合与穿刺技巧 在穿刺时,患儿的头部固定正确与否也决定穿刺的成功 率。固定时,患儿的家属在患儿的一侧,将患儿头部在枕头上 放稳,患儿家属双手抱住患儿的颧骨、颊部及下颌部,双肘为 支撑点,夹住患儿的双手,不要压住患儿的躯体及四肢,以免 增加抵抗力而不易周定头部。操作者在患儿头部一侧,将选 择好的头皮静脉周围的头发剃去,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及 其周围,再次检查空气是否排尽,且用少量液体湿润针头,起 润滑减少穿刺阻力的作用。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固 定血管穿刺点两端,进针角度宜小,先进入皮肤后,根据血管 粗细、直曲,在皮肤内潜行1cm左右,由浅人深,平行前进刺入 血管,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同定。如果是针头向上翘,就在 针梗部位垫一干棉球再粘胶布,并在针梗下用胶布交叉固定, 4输液后注意事项 输液结柬拔针时,先松开弹力袜,再分离胶布,将消毒干 棉球贴好胶布,按压在针眼处,用左手拇指轻压棉球,迅速拔 针,按压穿刺部位,由于拔针时患儿哭闹,血管压力增高,要按 压5min以上,不要揉,以免发生淤血,影响下次输液。 [收稿日期:2009—03一02编校:侯小玲] 液体外渗。对于穿刺后哭闹不停出汗较多的患儿,胶布不容 易固定,而且有时即使当时固定好,由于出汗、胶布不粘,也会 导致液体外渗,可以用弹力好的长筒袜在针头上沿头部固定 1周,弹力袜弹性好,易于固定且不影响滴数,用它同定安全可 靠。要告诉家属,照顾好4,Jl。的手,不要将针头拔出,穿刺的 部位不要碰到枕头或大人身上等,否则会造成液体外渗。 按压一会儿,不要将针头拔出,再慢慢平行前进,见网血后,松 开调节开关,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儿痛苦,也能取得患者家属 的理解和合作。对于皮肤黑、血管不明显的患儿,要认真辨别 血管的走向、深浅度。对这样的患儿穿刺时要选择发际前正 中的额静脉,因额骨上有一凹陷,静脉位于凹陷内,用手能摸 到,此血管直径较大,易于穿刺成功。对于脱水、休克、衰弱的 患儿可采用局部按摩,轻轻拍打,小毛巾热敷等方法使局部充 盈,如果还不充盈可采用1%的硝酸甘油均匀地涂在要穿刺的 小静脉上,然后用热毛巾置于要输液的部位2—3min,可使小 静脉迅速充盈,达到一针见血的目的。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儿年龄、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儿输液量、药物刺激性及治疗方案。

3.评估穿刺部位及皮肤血管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协助患儿取卧位选择血管。

2.核对医嘱、配齐药物,协助患儿大小便或更换尿布。

3.用5ml注射器抽取3~4ml生理盐水后于留置针相连。

4.选择粗、直、易于固定的头皮静脉,剃净穿刺点周围3cm范围的毛发,用纱布擦拭局部。

5.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遍。

6.拔去留置针保护帽,排空气体,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

7.留置针与针头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2mm,保证外套管在经脉内,退出针芯5mm,将外套管连同针芯全部送入血管,抽出针芯,用注射器抽取见回血后,推入生理盐水1~2ml,观察静脉穿刺处有无渗漏,皮肤有无苍白(误入动脉后推注盐水,局部皮肤变苍白)。

8.穿刺成功用无菌透明贴膜妥善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

9.根据患儿年龄及药液性质调节滴速。

(三)指导要点:
1.向患儿家长讲解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家长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出现异常,如穿刺点红、肿、热、痛应及时告之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
1. 注意头皮动、静脉的辨别,选择粗、直、易固定的头皮静脉。

2. 注意观察有无静脉发生征象。

3. 如输注强刺激性药物不可选择头皮静脉。

4. 观察导管内有无回血,做到有效正压封管。

小儿头皮针穿刺经验

小儿头皮针穿刺经验

小儿头皮针穿刺经验小儿头皮针穿刺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测量脑脊液压力的方法。

由于小儿头颅骨较软,所以相对来说比较适合进行穿刺。

小儿头皮针穿刺虽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从针头选择、术前准备、穿刺技巧和穿刺后注意事项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小儿头皮针穿刺的经验。

针头选择小儿头皮针穿刺所使用的针头应该尽可能的小而细,通常使用的是28号针头。

同时,在选择针头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针头的长度,一般选择1.5厘米左右的针头长度较为合适。

术前准备在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病史等。

接着,医生应该耐心地与患者的家长进行沟通和解释,让他们尽可能的放松和配合。

对于小儿来说,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在穿刺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刺激和伤害。

穿刺技巧在小儿头皮针穿刺的过程中,穿刺技巧的掌握非常重要。

首先,医生需要找到适合穿刺点位,一般选择头皮的中央或者前囟处。

在进行穿刺前,医生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好,使其不会在穿刺过程中动弹或者扭动。

接着,医生在针头进入头皮前,需在头皮上涂抹少量的麻醉药物和透明贴片,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减少感染的几率。

在针头进入皮下后,医生需要容易松开手指并轻轻旋转针头,以更好的控制针头进入皮下的角度和深度。

当针头到达脑脊液处时,需要注意饶过脑膜和脑实质,以避免损伤到其它器官和组织。

穿刺后注意事项小儿头皮针穿刺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穿刺后的24小时内,患者需要固定在床上或者草席上,并保持头部低于躯干部位,以便更好地排出脑脊液和减轻压力。

此外,在穿刺过程中如果有出现出血、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针穿刺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医生们认真掌握技巧和注意事项,尽可能的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较其它部位的静脉穿 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静脉 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休的解剖角度 来说,头部的额正中静脉位置固定不易滑 动,穿刺成功后易于固定,是小儿头皮静 脉穿刺的首选部位。位于耳屏前上方的颞 浅静脉和耳后静脉等都适于静脉输液。
2.进针
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固 定血管穿刺点两端,进针角度宜 小,先进入皮肤,再平行前进刺 入血管固定。要领是针头斜面进 入皮下后,缓缓进针刺入,见回 血,即可固定。护士要轻、稳、 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 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 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 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 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①1级静脉炎:局部红肿、压痛,无可见索条;无 可触及静脉索条状;发生范围在导管长度以内。 ②2级静脉炎:局部表现为红肿或水肿、热、疼痛, 有可见索条;无可触及静脉索条;发生范围在导 管长度以外。 ③3级静脉炎:局部表现为疼痛、热、红肿甚至脓 肿;有可见索条;有可触及静脉索条;发生范围 在导管长度以外。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 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 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 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屈侧,肘窝 处接受肘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注入肱静脉或伴肱 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留置针是否通畅;延长管内是 否有回血;穿刺部位是否有渗漏、 红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1、局部渗漏:局部触痛、肿胀、皮肤紧绷、发亮、 无回血或穿刺点渗液。 2、脱管:主要为患儿将留置针抓脱或在活动中胶 布松动脱管。 3、导管堵塞:表现为封管有较大阻力,回抽无回 血或重力输液不滴。 4、静脉炎 5、针眼出血:留置针眼处活动性渗血。 6、周围皮肤炎症:留置针透明敷贴覆盖处皮肤发 红、小水疱形成。

小儿头皮针剂留置针穿刺方法

小儿头皮针剂留置针穿刺方法
手背静脉网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3.下肢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二.小儿静脉选择原则
本着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选择粗直、弹 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 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家长看 护,应避开骨隆突处及关节部位。
正确选择血管是成功穿刺的50%,妥善固定是成功的20%,
技巧是成功的30%
不宜固定。
2.小儿头皮静脉、动脉区分
一.摸 :
动脉:有搏动,不易压瘪 静脉:无搏动,易压瘪。
二.看:
动脉:浅红色或与肤色协调、粗且弯曲较深。 静脉:微蓝、细直较浅。
三.血流方向:
动脉离心性 静脉向心回流。
四.注药
动脉阻力大,局部皮肤苍白 静脉,阻力小
3.如何选择血管 、穿刺点、把握角度
2岁以内小儿选择头皮静脉,皮下脂肪少,静脉呈网
4.固定 穿刺过程的重要环节
头部固定;头部固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头部静脉穿刺的成
功率,固定时一定要家属或助手双肘为支撑点,双手抱住
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颚,不要压患儿的躯体。 穿刺部位固定:针头固定好,才能保证补液顺利进行,第 一条胶带把针柄固定牢,第二条固定针头,第三根胶布固定 头皮针管路。再可将输液管前端固定于穿刺部位同侧耳廓 上。
3
预防:去热原处理
严格查对制度、 无菌操作
护理
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严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者,应立即停止输液
高热者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保留输液器具与溶液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1、
2.急性循环负荷过重
五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2. 留置针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
一、对一般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时比较容易,按一下几步即可,首先调好液面,[使调节器旋紧并置于输液器距针头30-40厘米处,便于穿刺成功后的回血]。

使头皮针不再滴水,[如旋不紧滴水影响穿刺后的回血],右手持针,左手绷紧血管处的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

但不要按压过紧,以免静脉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0.3厘米处将针头与头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

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少并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可见。

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

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要想穿刺成功就要有自信心,对看不清的静脉就要靠感觉了,主要是手的感觉,以右手母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母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

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

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做为选择对象,你看上去比针头还要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

三、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这时你可以用酒精棉签在患
儿前额上轻轻擦几遍。

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时头部浅静脉扩张冲血]。

这时随即穿刺。

成功率很高。

四、对脱水严重的患儿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溶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切血管弹性又差,这样给穿刺带来了不少麻烦,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

对此在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行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很少量的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现象则证实以穿刺成功。

[也可以将连接针头的细管轻轻捏一下如有回血也能证实已穿刺成功]。

五、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顺行血管不易找到时,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选择的。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常显示不清,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给临床穿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这类患儿头皮静脉特点,本人在工作中总结出三种穿刺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选择表浅细小静脉
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

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

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应选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

这类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非氏滴壶下端,以距针头60cm效果最佳。

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回抽头皮针管,若仍无回血,又感觉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人通畅,即可固定.
二,掘静脉解剖位置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了额静脉;从耳屏前方。

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
方,即耳后静脉。

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0~15度角进针,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方可固定.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若不见回血,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检查有无回血。

三、选择颅骨缝间静脉
小儿头颅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操作时,摸清骨缝走向,右手持针,沿着骨缝呈45~60度角刺入皮内0.5~1mm后,平行向前刺入,见有回血,即告成功。

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1.穿刺时固定小儿的头部对穿刺成功与否起很大作用,我一般采取让小儿横卧,垫高小儿的头部,穿刺者坐在椅子上,另一护士协助,站在对侧床旁,半蹲着,用两只手分别固定住小儿的头部两侧,注意让家属帮忙按住小儿的膝关节避免小儿的蹬踢动作,因为很容易影响进针。

2.血管选择,一般首选头部正中的血管,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觉时侧卧不会受影响。

3.进针时看见回血后固定住针栓,(这与平时见回血后再送针少许不一样)用左手拇指食指送入套管或右手的食指轻轻推送套管,退出针栓,套上肝素帽,先用一透明胶布固定在肝素帽与套管连接处,再上泰格特(留置针专用的敷料贴)首先要分清静脉与动脉:
从外观看静脉隐约可见,动脉饱满。

用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针头如刺入动脉中,回血迅速,血色鲜红,推药后局部出现苍白区。

而刺中静脉则回血缓慢,血色暗红,推药后局部无苍白区。

此外,简便鉴别方法为注射前用食指或中指触摸血管无搏动即为静脉血管。

根据年龄选择部位:
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但我喜欢扎手背浅静脉,有的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针头进入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

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血管显露不理想,此时多选择额正中及颅骨缝间静脉;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头部皮下脂肪及头发增多头皮静脉逐渐隐退,3岁以上的患儿用四肢静脉相对多。

但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刺部位。

一般采用额正中和颞浅静脉为主。

注射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操作方法:
操作时放患儿仰卧位,垫高患儿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蹬踢,操作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

穿刺角度为10°~15°刺入表皮后即向
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

固定方法:
选择1cm宽,6~8cm长的胶布3~4条,将胶布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针头。

然后将头皮针管变成环形,再用8cm长的胶布固定好,这样固定针头小儿活动自如,针头不易滑出,拔针时胶布应顺头发方向缓慢揭下,以免引起毛发牵拉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