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
小儿输液穿刺技巧理

八、其它静脉穿刺法 :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临床儿科行颈外静脉穿刺时, 在头偏向对侧300时,常选耳垂下3mm-5mm处, 胸锁乳突肌下缘或中点为穿刺点,常选导管外径 为0.9mm的中心静脉导管,从左侧插管57mm时 到达上腔静脉,75mm时达到上腔静脉口,右侧 插管48mm时到达上腔静脉,66mm时达到上腔 静脉口,方法同成人。
整理课件
八、其它静脉穿刺法 :
8.2 斜刺法 将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下肢屈曲外 展,臀部垫高,充分暴露腹股沟区,常规消毒 皮肤,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在腹股沟正中部位与 皮肤呈30-40o角穿刺,缓慢进针,见有回血, 立即固定针尖,抽取所需血量。拔出针头,与 棉球按压穿刺处5min-10min,防止出血及局部 血肿。
整理课件
三、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
(1)、 看:给急诊及危重 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 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 于穿刺的静脉进行穿刺, 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整理课件
(2)、找: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 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 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1)、负压进针法:右手持针,进皮后平行进
浅谈小儿穿刺技巧
整理课件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 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 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 及穿刺后固定及与患儿 及家属的良好沟通等因 素有关。提高小儿静脉 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 士心理素质、沟通及加 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 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 因人而宜.
整理课件
一、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加强护患沟 通:
整理课件
3)耳后静脉及枕静脉: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 应小角度,浅进针;
4)大隐静脉:扎止血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 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 如手感弹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 剖特点,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 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近年来,随着科室小儿住院人数的增多,小儿静脉穿刺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又因小儿皮下脂肪多,血管较细,不清晰,加之小儿哭闹不配合,造成穿刺难度较大。
故本人就自身在此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了穿刺前期的准备工作、穿刺过程中的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技巧。
标签:小儿;静脉穿刺;方法技巧1 工作人员准备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胆怯心理。
穿刺中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
2 与家属的配合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穿刺前告知家长切不可喂奶或食物,因有的家长看到小儿哭闹心庝,小儿哭就喂奶或食物,这样及易引起小儿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如进行头皮穿刺,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一定要压好),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兒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
四肢静脉穿刺要压好肘关节和膝关节,如遇到特别躁动的小儿也可先行固定。
3 血管的选择选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面对小儿的静脉穿刺,一定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血管,多观察,选最有把握的。
应避免在骨龙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
(1)2岁以下小儿尽量选择头皮静脉,因为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所以头皮静脉可以顺行和逆行进针。
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一般为首选,其次是颞前静脉——耳后静脉(1)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2)颞浅静脉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位于拟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

分散注意力
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 患儿的紧张和疼痛感。
1 经皮针
通过皮肤直接穿刺静脉。
3 脉管镜技术
借助脉管镜观察和引导穿刺。
2 导管置管术
通过引导针将导管插入静脉。
4 超声引导技术
使用超声波观察和引导穿刺。
选择适合小儿的静脉穿刺部位
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对于小儿的安全和穿刺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包括手背、 手臂和足背。
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确保穿刺成功对于儿童的治疗至关重 要。本演示将介绍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小儿静脉穿刺的意义和重要性
小儿静脉穿刺是一种关键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儿童的血液标本以进行检查 和治疗。正确的静脉穿刺技巧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疼痛和并发症。
常见的静脉穿刺技术
1 消毒
彻底清洁和消毒穿刺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2 寻找适合的血管
观察和
对于敏感的患儿,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减少疼痛。
小儿静脉穿刺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局部出血
穿刺后可能会出现局部出血,需要及时处理。
血肿
不正确的穿刺技术可能导致血肿的形成。
静脉穿刺失败
有时穿刺可能会失败,需要重新尝试或采用 其他技术。
小儿情绪管理
儿童可能因为害怕或不适而情绪紧张,需要 妥善管理。
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技巧
1
适当的压力
适当施加压力有助于定位和穿刺血管。
2
连续观察
持续观察穿刺部位和血液回流情况。
3
合作与安抚
与患儿合作和安抚,提高穿刺成功率。
小儿静脉穿刺的安全措施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1

.
30
针头的固定
固定细节:
2、胶贴的长与宽 胶布不能太长、 太宽,以5~8cm×1~1.5cm为宜, 太长一是浪费、不美观;二是拔针 头时黏住毛发及皮肤引起疼痛。
.
31
操作者的心理
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儿
家属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加上患儿大都是
独生子女,家长的过份疼爱等因素易造成
操作者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操作前就开
可用拇指或棉签进行局部推压
使局部皮肤变苍白的同时进行
观察,这样容易找到隐匿的
静脉,观察其走向。
18
.
患儿头部固定方法
在穿刺时,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决定穿刺成功 率。让患儿仰卧于治疗台上,头下垫治疗枕,固 定时助手或家属双手抱住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颌 部,双肘为支撑点,小儿双手位于助手双手下, 固定住小儿头部,用两肘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 但切忌不要压迫患28
针头的固定
操作方法:
若病儿较烦躁,或天热易出汗,胶布 不易粘住时,可用长胶布绕患儿头部 一圈固定住针头,以防针头脱出。固 定以后,教患儿家属横抱患儿,穿刺 面朝外,注意患儿两手不要扯拽针管。
.
29
针头的固定
固定细节:
1、固定部位的皮肤 针头附近 皮肤不能有汗渍,备皮要大于 胶布黏贴的范围。
注意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 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有无输液不 良反应等意外的发生。
告知家属小儿输液注意事项,叮嘱家属 不碰针头尤其针尾部。
.
35
本人心得
操作前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
选择血管很重要
备皮范围直接影响固定的效果
穿刺前认真评估血管情况
掌握进针角度及速度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但是技巧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
1. 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来说,选择头顶正中央的头皮静脉最为理想,但如果该位置难以穿刺,也可选择其他位置,如侧面或后部。
2. 前期准备:保持小儿安静,让其舒适地躺下或坐着,清洁穿刺部位并涂上透明敷贴。
3. 穿刺技巧:用一手把头皮固定,另一手握住穿刺针,将针头以30度角插入皮下,穿透头皮,顺着头皮向下一直穿透到静脉。
4. 穿刺深度:小儿的头皮比较薄,穿刺深度一般为2-3毫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5. 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细心、轻柔,避免针头弯曲或插入过深,同时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6. 穿刺结束后,要确认静脉通畅,将输液管连接好,同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认真掌握,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 1 -。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引言: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一项常见但却有一定难度的医疗技术,成功率的提高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能够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一、提前准备工作1. 熟悉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包括消毒、穿刺角度和深度等,确保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
2. 准备齐全的工具:提前准备好静脉留置针、消毒液、棉球等必要工具,确保能够迅速进行穿刺操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频繁取用工具而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二、合理选择穿刺部位1. 考虑患儿年龄和体质:对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患儿,应优先选择较为表浅、易于穿刺的部位,如手背、前臂等。
2. 观察血管特征: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仔细观察患儿的血管特征,选择较为粗大、质地较硬的血管,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三、注重穿刺技巧1. 穿刺角度: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质,合理选择穿刺角度。
一般来说,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穿刺角度应较小,避免过深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2. 穿刺深度:穿刺深度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在穿刺时,可通过观察血液回流情况来判断穿刺的深度是否合适。
3. 手法轻柔:穿刺时应尽量保持手法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或频繁调整穿刺角度,以减少对患儿的痛苦和血管的损伤。
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1. 展示关怀态度: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操作前,应向患儿和家属展示关怀和友好的态度,让患儿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减少紧张和恐惧情绪。
2. 使用局部麻醉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剂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 快速穿刺技术:对于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快速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时间和疼痛感。
五、持续的培训和交流1. 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医护人员应持续学习和更新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最新的穿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 经验交流与分享: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议,让医护人员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技巧,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技巧

Jn ay 01 a u r 2 1
VO . 1 3 No5 .
中 国 中 医药 咨 讯
J u a fChn a i o a hi s dcn noma o o m lo iaTrdt n lC neeMe iieIfr t n i i ・1 71・
儿双肩使其相对 固定 , 以防止 头部摇动 。毛发 影响胶布粘贴 , 导
致固定 失败 , 应剃除进针部位周 围约 3m处皮肤 的毛发 , c 避开受 损感染 , 囟门和骨隆突处皮肤 。
调整针体与皮肤成一适宜 的角度 , 持针体与血管平行 , 保 防止针 尖跷起 , 右手 打开输液开关观察办理 液通畅后 , 用第一块胶布将 针贴牢固 , 针柄悬 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 干棉签头部 , 用第二根带
管外 引起液体处渗 。但对 于新 生儿 , 多次输液治疗 , 需 穿刺较 困 难或 特殊 治疗 者 , 可选用 55号静脉 留置针 , . 采用 留置针穿刺 时 需选用较粗 、 、 的血管 。 直 长 24 执针手 法 : . 传统 的手法用右手拇 指和食指 执针柄上 、 面 , 下 进皮肤后改为执针柄的前 、 面刺入血管 。此 手法 的缺点 : 后 手掌 心朝上 , 的灵 活性欠佳 , 手 不好 掌握进针 的力度 和速度 , 成速 造 度过快或过 慢现象 , 过快 穿破血管 , 过慢 不能顺利 的进入 皮下 , 且进 入皮 下后 变换 执针 手法容易视线 分散以及针柄摆 动 ,造成 针尖失准 , 导致穿刺失败 。现我 院采用 的手法 : 右手拇指 和示 指 执针柄 的前 、 后面 , 指尖 顶到针柄 的根部 ( 手不可触及 针梗 ) 妥 稳
的胶布 以头皮针开始沿着 两边 的发际 固定 于两耳后 ,再从耳垂 处 向上反折 lm) c 固定 于穿 刺点所粘胶布上 , 可避免 因出汗胶布 脱 落。此法简便省时 , 易于操作 , 头发少 , 粘 揭取胶布速度快 , 减 少患儿哭 闹, 同时提 高护 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 26 穿刺失败原 因分析 : . 261  ̄ J 头部 固定不佳 , . . JL , 家长宠爱孩子 , 固定头部不得力, 小儿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大全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大全
小儿静脉穿刺对身体是不会有影响的,要在家长和医生的帮助下对小儿进行穿刺,穿刺要找有经验的护士,相对来说大一点的小孩只要跟他说明一下一般都会乖乖配合,医生为什么会给小儿选择头皮穿刺也是有原因的,小儿的手胖嘟嘟的也不好弄,护士也不是一次就能穿刺成功,所以在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减少失败率。
1、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必须事先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要求家长帮助固定病儿,不让他乱动。
对于学龄儿童,她们懂得了一定的道理且有一定的自制力,只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讲清道理,就能配合治疗。
2、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好部位和血管,避免在骨隆突出、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以15---20度为易,过大过小都易穿破血管壁,而且进针时各组织的进针力度和速度也不相同,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要大,速度要快;穿刺血管壁进
入血管腔时,用力要轻、稳、慢。
3、穿刺时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拔出针头,一定要设法证实针头确实不在血管内才能重新进行穿刺。
如
把穿刺针头和输液管接头分开,也可轻捏输液管下段,还可用注射器接针头边进针边抽回血等。
4、穿刺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减少穿刺的失败率。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哄着孩子不要乱动免得穿刺不成功又要
拿出来重新弄,这是很麻烦的也会造成孩子有疼痛感,所以护士最好动作快又稳,在孩子还没察觉到疼的情况下就已经弄好了,家长要小心孩子的手放好不要让血液回流,小孩子有的用头家长更要小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整理ppt
3.穿刺后
A、穿刺 成功后的 固定方法
操作前应备好5条胶布,穿刺成功后, 助手仍要用手固定患儿头部,穿刺者左
手拇指、食指握住针柄,避免因患儿头
部活动造成失败,右手用1条胶布先固 定针柄,第2条胶布通过针下交叉固定, 必要时针柄下垫一小棉球,起支撑针柄
及固定针头位置的作用。第3条和第4条 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型,第 5条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末端固定在内 外耳廓上,因耳廓皮下组织少,不易出
5
整理ppt
1.穿刺前
C、光线的强弱光 线的强弱光线的明 亮及照射角度,直 接影响穿刺的成功
率。
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适 宜是最理想的光线在光 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 天气以及夜晚,就只有 借助日光灯,选150W 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 方,距穿刺静脉45~ 50cm为宜。总之,不论 哪种光线,操作者的身 体与手勿挡住注射部位 的光线。
8
整理ppt
2.穿刺中
C、学会 特殊情 况的处
理
穿刺时有空虚感而不见 回血的情况下,不要急 于拔出针头,一定要设 法证实针头确实不在血 管内才能重新进行穿刺, 如直接利用血管内外压 差,把穿刺针头和输液 管接头分开,也可轻捏 输液管下段,观察针尖 部是否随输液管的挤压 有外渗现象,针梗处有 无少许回气
7
整理ppt
A、合理选择 进针手法
2 .穿刺中
b、 适当的左 手配合
穿刺者穿刺时用左手拇指、 中指压在所选静脉穿刺部上 下方,使所选静脉拉直,用 左手小指及小鱼际部位配合 向左侧绷紧皮肤。右手持针 同时将输液管下端绕在左手 小指上,这可防止穿刺成功 后固定胶布时不小心刮掉针 头,由于小儿进针一般较浅, 哭闹挣扎及输液管自身重量 下坠,都易使穿刺成功后而 滑出。对虚瘪静脉左手拇指、 食指固定要穿刺段血管,来 回挤动,使局部短暂充盈后 再行穿刺
4
整理pptຫໍສະໝຸດ 1.穿刺前肥胖儿较厚的皮下脂肪遮盖了表浅静脉,故肥胖 患儿的静脉穿刺是难点之一。选择额上静脉或颞 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这两条头皮静脉较粗直, 不滑动,固定良好。额上静脉位于浅筋膜内冠状 缝处,起于静脉丛,沿额骨浅面下降到眉的内侧 端注入内眦静脉;颞浅静脉位于颞筋膜的表面,颧 弓根稍上方。此两条静脉一般难以观察到,故操作 时穿刺者立于患儿头侧,左手拇指第1关节,食 指第1、2关节面分别放于患儿前囟与眉上一、二 横指处,两手指侧面与小儿头皮接触,长度各约 为3~4cm,两指稍用力按压皮肤,阻断额上静脉 的血液,使该段静脉充盈,相对挤压,即呈现一 纵向条索状隆起的血管形状,血管深浅走向一目 了然,易于穿刺。忌从血管中间开始,以防穿刺 失败,造成淤血,以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 再进行顺行和逆行穿刺。头皮静脉应首选用正中 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 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 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 破)等。
6
整理ppt
2 .穿刺中
穿刺时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右手持头皮针,
并在输液器距头皮针连接处6~9cm的位置 返折夹于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折痕向手心, 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穿刺血管两端的皮肤, 固定患儿头部,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 后面,进针角度一般10°~30°;较粗、直 长的血管在血管正上方进针,进针角度 20°~30°;较细、短的血管在距血管明显 处0.2~0.4cm处进针,进针角度10°~ 15°。当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下后,右手 松开返折的输液管,输液管靠其弹性自然 展开,持针的拇指、食指仍保持原来位置 继续进针,见回血后针梗与皮肤夹角降至 3°~5°,在保证针尖斜面全部进入血管 并能牢固固定的情况下,潜行距离应尽量 短,特别是细短血管。可减少气泡进入血 管的机会,返折输液管放开后形成的负压 有利于回血,减少了静脉穿刺成功后因腹 泻、脱水、循环不良、血流缓慢或血液粘 稠度增高等原因所致的无回血现象,提高 了穿刺成功率。
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 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 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穿刺 前,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 以利进针和固定。一般取前额正中的额静脉、两侧 颞部的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下静脉和头顶部静 脉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 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静 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 静脉等。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 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一般治 疗宜选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若患儿需要在关节、 大隐静脉等处穿刺,则要另备固定的夹板、绷带等。
2
整理ppt
1.穿刺前
a 做好家长、 儿童的思想工 作
3
对于学龄儿童,他们 懂得了一定的道理且 不一定的自制力,只 要取得他们的信任, 讲清道理,就能配合 治疗。对于婴幼儿必 须事先做好家长的工 作,取得家长的合作, 请家长帮助固定患儿, 不让他乱动。
整理ppt
1.穿刺前
b选择好部位 和血管
严格区别小儿头皮动、静脉静脉外观呈淡蓝色,表 浅、管壁薄,不易滑动,易固定,无搏动,按压血 管走行有一浅沟,血液呈现向心方向流动。动脉外 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淡红色,较深,有搏动,管壁厚, 易滑动,不易固定,血液呈离心方向流动。若穿刺 针误入动脉,回血迅速,血液呈鲜红色,用力挤压 头皮针近端输液管,局部皮肤迅速呈树枝状苍白, 患儿可出现痛苦面貌或尖叫,应立即拔针,按压5~ 10min,以免形成血肿。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 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大垸职工医院护理部主办 2011年5月
1
整理ppt
穿刺与固定要点
光线要明亮,头发要剃光(否 则血管走行看不清);头针要 锋利(须检查是否钝或有钩), 流水要通畅(皮肤、血块或 棉纤维可堵塞针头);头部要 固定(这点最重要),手部要捆 实(免患儿乱抓);皮肤要绷紧 (手必须拭干),进针要笔直 (免针尖不顺);针尖要上抬 (免扎穿血管),送针要徐缓 (以体验空虚感);针后多固定 (有时须比三条多),滴速宁可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