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明史_王世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明史_王世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首文,完成10〜14题。

王世贞,字元美,大仓人,右都御史俘子也。

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

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世贞好为诗古文。

官京师、入王宗沐等诗社,乂与李攀龙辈相倡和,绍述何、李,名日益盛。

屡迁员外郎、郎中。

奸人阎娃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

炳介严嵩以请,不许。

杨继盛下吏①,时进汤药。

其妻讼夫冤,为代草。

既死,复棺殓之。

嵩大恨。

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用为青州兵备副使。

父忏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

世贞解官奔处,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

嵩阴持忏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

两人乂日囚服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颍气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忏竟死西市。

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

既除服,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

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忏官。

世贞意不欲出,会诏求直言,疏陈法祖宗等八事,以应诏。

无何,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莅大名。

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

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

张居正桁②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其亲附。

所部荆州地震,引京房占,谓臣道太盛,坤维③不亍,用以讽居正。

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

后起应天府尹,复被劾罢。

居正殁,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

久之,所善王锡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

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正三。

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黃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

世贞乃三疏移疾归。

二十一年卒于家。

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

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

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选自《明史•王世贞传》,有删节)[注]①杨继盛下吏: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

②檢:权柄。

《文先生传》阅读答案

《文先生传》阅读答案

《文先生传》阅读答案《文先生传》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先生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先生传》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

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王世贞 文先生传 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世贞 文先生传 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

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

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

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

寻以字行,更字徵仲。

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

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以赠。

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

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

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

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

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

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

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

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

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

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

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

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④,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⑤言,当第。

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

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

②跅弛:放荡。

③曹偶:同辈。

④沮洳:低湿。

⑤堪舆:风水。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妄言B.以文贽庄昶郎中,庄公读而奇之贽:诚意C.先生固谢不受曰谢:推辞D.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遗:馈赠[解析]B(贽为初见尊长赠送礼物)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④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⑤先生佯为不悟者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D(①人们对文徵明的称赞主要是因为他的书画,③说明文徵明的聪慧,④主要跟文徵明的父亲相关)。

文徵明书法艺术研究

文徵明书法艺术研究

文徵明书法艺术研究摘要:明代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吴门四家,吴门四家是指明朝中期活跃在苏州一带以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为代表的书家流派,吴门四家成为了当时明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影响深远。

四位大家对吴门书派而言,影响最大的是文徵明,本文就文徵明的书法来探究他书法的艺术性。

关键词:文徵明;书法;艺术文徵明作为明代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他自辞官以后,全身心投入诗文书画。

文徵明(1470—1559),明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享年九十岁。

初名壁,四十二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为衡山人,故自号衡山。

文徵明与祝枝山、唐寅、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

后人将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称为“吴中三子”,又将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称为“吴中四名家”。

文徵明幼时并非聪明绝顶,反而有些愚笨,八九岁应是现代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了,却话都说不明白的,“既长,就外塾,颖异挺拔,日记数百千言”。

[1]是否是因他的不聪慧?文徵明的前半生跟很多文人雅士一样,都在追求自己的仕途之路,然而并没有很顺利,参加了九次科举考试,但一直未取得功名,而此时的文徵明早就因诗文书画名满明朝,后工部尚书苏州巡府李克诚举荐入朝为官。

他所期望的仕途之路并未想象中的美好,后沉浸于翰墨,文徵明《马上口占谢诸送客》诗中所云:“功名原不到书生”,“一出都门百念休”。

[2]文徵明出自书香门第,祖辈们皆是文学艺术皆的名流,自然他的学书环境比一般人都好很多。

文徵明的画师从沈周,书法最初师李应祯,诗文师吴宽。

所文徵明与其他书画家有些区别,文徵明是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且都在上乘。

王世贞于《文先生传》中云:“吴中人于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彼自以专技精诣哉,则皆文先生友也……文先生盖兼之也。

”当时的明朝对考试的字很严格,文徵明也是因字写的不好而下足功夫去练习书法。

据《明史》记载,文徵明初游郡学时,学官十分严格,学子们每天天还没亮就刻苦学习,到晚上才能休息,漸渐的,有些学生就坚持不下,在课堂里嬉笑打闹,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徵明依然坚持自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临写智永《千字文》,正是这样的坚持,让徵明书艺大增。

《万贞文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万贞文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万贞文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doc》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9397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王世贞《御史梁皙次先生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王世贞《御史梁皙次先生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 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D(“矩度”应译为“规矩法度”)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皙次其.别号也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 予辈皆为.赋诗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C(A 代词/语气词,还是;B 副词,就/表假设,如果;C 都是介词,译为“替、给”;D 所字结构/被动句)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文言文阅读《宗子相①集》序试题+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宗子相①集》序试题+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

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

”其曹偶持论若此。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

“归有光,字熙甫”原文及译文解析

“归有光,字熙甫”原文及译文解析

“归有光,字熙甫”原文及译文解析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

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A.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B.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C.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D.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

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C.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

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

D.《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

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
以翰墨得之。

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
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

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
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

寻以字行,更字徵仲。

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

”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
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

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


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
三日矣。

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

”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
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

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

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
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
也。

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
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

其人咸跅弛
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

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

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
见独后。

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
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
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

”竟立弗肯谢。

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
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大体上。

②跅弛:放荡。

③曹偶:同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报:上报朝廷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惜其掩于艺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
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
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
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
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 轻视,鄙薄。

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

B而:承接/并列。

C则:表转折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

现在的文先
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
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

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
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

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
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
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
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

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

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
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

”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
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

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

回家后
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

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
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

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

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
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

”郡中的官吏和士子
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
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
何文渊,并记事铭德。

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
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

写文章
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
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
为自己不如他们。

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
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

这些人都放荡自赏,
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
对待(先生)。

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

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

上相杨
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

杨公说:“你不知
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先生正
色地说道:“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
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

”一
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

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见
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

”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

直到上书三次,
才得以告老还家。

御史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是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