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冲击与我国对策【最新版】

后疫情时代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冲击与我国对策【最新版】
后疫情时代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冲击与我国对策【最新版】

后疫情时代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冲击与我国对策

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决定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核心要素,但疫情大流行将国际原油需求大幅拉低,导致国际范围内的低油价。在疫情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低油价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历史上,低油价一般在1-3年结束,此轮低油价走出低谷当然也需以国际生产生活的恢复为前提,而在此期间,原油价格的低位波动将是常态。

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震荡表现

北京时间2020年4月21日凌晨,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收报每桶-37.63美元,跌幅高达305.97%。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至负数的直接原因是5月份原油期货合约即将期满面临交割,但市场上的买家原油储存已经达到极限,卖方宁愿付出代价让买方接收已经过剩的原油,也不愿意将原油囤积在自己手上,才上演了这一历史罕见的戏剧性一幕。而且首次出现了原油期货交易价格为负的现象,全球人民再次见证了历史。

二、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震荡的原因

任何一个经济现象背后都有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因素,造成这次原油期货价格巨震的原因也有很多。

一是市场需求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造成石油需求萎缩,原油储存压力过大是造成本次价格骤降的直接原因。在原油产能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储存空间严重短缺,众多买家持续观望,造成外部需求严重不足。据悉,贸易商“漂”在海上的原油已经超过1.6亿桶。

二是原油供给增加。世界各国早已经预期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带来的原油需求和价格骤降的风险,在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后,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之间最终达成了减产协议(各方同意自5月1日起每天联合减产970万桶,大约占全球总供给的10%)。但石油生产商此前不断增加产量以及价格竞争的行为,已经在原油市场上造成了严重的供给泛滥局面,这种供需失衡为本次石油价格风暴埋下伏笔。于是,尚未等到减产协议执行,原油期货价格已经暴跌。

三、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对中国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层面

低油价对于后疫情时期的经济恢复是有利的,最基本的影响表现于低成本。对于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制造业,尤其是塑料、橡胶等化工行业的投资,较低的石油价格有助于缓解之前原材料成本压力。对于

疫情期间的硬通货——口罩而言,其重要的原材料便是无纺布,世界其他国家抗疫任务艰巨导致需求大增,原油价格回落对于这些医疗器械行业利润空间有利。但是,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考虑到疫情尚未结束,外部需求依然不足。因此,虽然原材料成本较低,想要回到改革开放后年均9.7%的增长率水平已是难以触摸的天花板。因此,原油价格较低对于中国经济保增长稳就业而言,积极效果极其有限。为了恢复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冲击,党中央已经打出了一套包含降税、降准的财政、货币等多领域的组合拳。这对于提升经济信心具有较大帮助。外贸方面,油价大幅下跌将会有效减少中国的进口支出,有利于增加经常账户盈余。原油价格低迷对于中央组合拳的实施效果整体是有利的。但是,仍然要防范通货紧缩风险,以及油气生产企业亏损甚至倒闭问题。

(二)能源安全层面

长久以来,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已经众所周知。从能源对外依存度而言亦是如此。《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2%与43%,能源安全始终令人担忧。不仅如此,据现有研究结论,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整体偏向于化石能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强烈倾向于增加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费数量。石油和天然气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油价暴跌可能会致使工业企业偏好化石能源的程度

进一步加强。因此,这对于我国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本次石油价格冲击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很好的缓冲。长久以来,在强有力的政策约束下,能源结构调整会扭曲企业生产的要素配置结构,造成难以避免的经济成本。而本次石油价格下降冲击为国家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供了很好的缓冲,企业用油价格下降,社会经济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相比于石油价格上升而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石油价格较低的契机,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可再生能源推广成本也会因此而降低。

除石油外,同样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很难独善其身。作为能源的不同品类,天然气与石油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石油价格如果长期稳定在低位,石油需求量注定要上升,因此存在替代关系的天然气需求下降,导致天然气价格下跌。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2019年12月,俄罗斯正式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我国供气,这为我国提供了稳定的天然气供给。从2014年签署协议到2015年管道开工,历时5年中国境内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入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5111公里。截至4月25日,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8.4亿立方米。中国是天然气重要的消费大国,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天然气供给商在中

国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随着石油价格调低,替代效应导致天然气价格下降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增加天然气储备。据悉,当前,中国共建成27座储气库,调峰能力高达120亿立方米。未来这一数字必将进一步扩大。

煤炭行业供给也不容乐观。我国储量丰富的煤炭等能源早已处于供给过剩,去产能压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稍有缓解,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煤炭企业产能过剩压力再次增大。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3到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煤炭行业累计化解8.1亿吨产能,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的局面。然而,石油价格低迷导致石油需求增长,作为替代品的煤炭需求自然会下降,因此,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压力极有可能去而复返。

当前,中国已经大面积复工,预期的报复性消费将拉动能源需求增长,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短缺型能源来说,其需求也将更大。我国疫情已经进入尾声,尽管大面积的复工会再次唤起能源需求,但是国外的疫情不容乐观,在抗疫的泥沼中仍需挣扎很长一段时间。短期内海外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因此,短期内石油缺口将不会很大,中国能源市场供需相对比较稳定。

(三)经济运行风险层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石油价格较低且平稳,因此成就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二战后经济的快速恢复,主要依赖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对于石油依赖性较强。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则造成了严重的滞胀问题。而在当今,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依然在国民生产总值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石油的依赖性也较强。从表面看,石油价格暴跌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利大于弊。但是,石油价格、金融风险总是密切联系,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谁也难逃命运,例如中行的原油宝产品,很多投资者遭受损失。所以人们仍需要重视有可能出现的重大潜在风险。

原油价格暴跌引发石油生产企业不良贷款率增加,进一步可能引发持债机构风险增加,债市、股市可能会因此也相继暴跌,金融危机风险增加。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世界范围内金融一体化程度加强,尤其当前贸易规模增长、资本流动性强导致各国的股市、债市波动存在明显传递效应。在各国股市、债市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的后续影响会波及中国相关概念股走势。尽管我国股市目前整体相对稳定,上证指数波动幅度远小于同期欧美股市,但是外部金融风险增加会直接影响中国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如何有效地在投资者心中建立向好的发展预期、复苏投资者的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相比以往,中国金融部门的监管压力更大。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

到来,中国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经济信心,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释放强势干预的信号,真正树立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信心才是抵御外来金融风险的重点,也是抗疫下半场的关键所在。

疫情之下最困难的便是中小企业,政府采取的定向降准策略虽然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难防信贷资金迂回流向楼市。这导致的结果便是: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另一方面,党中央关于“住房不炒”的根本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金融监管部门的强势干预与严格管制是快速恢复实体经济信心的根本保障。金融机构更应该切实履行投融资活动“服务”特性,以奉献为主、盈利为辅的准则为中小企业输血,才能盘活宏观实体经济,避免造成“过度汲取”“自毁长城”的局面。中央监管机构也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大数据跟踪技术严查违背中央政策的资金流向。

(四)消费者福利层面

原油价格低迷,消费者是否可以得到无限低的成品油价格?答案是否定的。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13日就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其中,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设定了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下限水平被设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

调。这也意味着车主面临的汽、柴油成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低价水平,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福利的改善。

当成品油低于40美元时,油企获得的政策红利将被用于低碳、节能与维护能源安全的准备金。2016年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提出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可见,这有利于后续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

四、低油价时代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足够强大的政府面前,这次石油价格冲击如同蚍蜉撼树,但是对以下问题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防范化解涉油企业的经营风险

低油价往往使得石油企业流动资产损失严重,盈利能力降低,如果缺乏足够的融资,一些高风险勘探项目将被大幅削减,正在进行中的油气勘探项目也可能不得不停止。这容易导致我国油气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也不利于合理利用现有油气资源,更不利于未来中国油气供给稳定。因此,维护油气勘探开发基本稳定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原油

价格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国家通过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扶持油气企业进行资源勘探项目,保障油气资源发掘工作的正常进行。亦可通过信贷资源优惠等措施为后续勘探项目提供更多支持。

低油价时更需保障合理的油气消费,保证油气企业正常经营。低油价对销售企业来说无疑是很坏的情形,零售盈利能力不高,批发也会导致严重亏损,成品油企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形,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由此更可能引发银行坏账增加与金融风险升级。因此,国家需要关注油气企业的生存境况,通过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帮助生存困难的油气企业度过难关。

2.加大国家战略储备,提升储备空间

油价暴跌至负值,然而油企未必可以买到这些低价的原油,通常而言这只是一种金融工具交易价格。负油价只是期货价格,并非现货价格。因此,即使原油期货价格为负,也不代表加油站会一边给汽车加油一边给车主发红包。跌至负值的只是马上到期的5月份轻质原油期货合约,并不是原油现货价格,更不是成品油价格。但是,即使维持每桶20美元左右的原油价格,在历史长河中也属于低位。这显然有利于我国增加石油储备。但是增加石油储备需要重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成本,这其中包含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储备损耗成本。除了经济学上普遍认可的运输和管理成本外,石油在储备过程中仍然

会损失大量易挥发性的轻烃成分,这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非正常损耗。二是安全问题,石油具有易燃的特性,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严格管理。石油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链破坏,甚至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储备石油的管理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选择合适的管道设计方案,监测管道的输送压力、温度等物理特征。

3.持续加大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力度

趁着油价较低这段空窗期,可以加强油气生产技术、油气利用技术的研发。一方面需要提升当前的油气生产技术,既包括前文中的油气勘探技术和装备更新换代,还包括石油炼化中的催化剂升级、低碳与脱硫化处理技术等。另一方面,油气利用技术也可以更新与升级。中国当前的能源利用效率依然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通过增加研发投资实现工业企业降低单位产品所需的石油与天然气消费量将有利于节能减排。中国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节能指标,然而现有研究提出由于要素投入结构的扭曲会造成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而本次低油价阶段反而可以缓解由于能源结构调整造成企业生产率损失的阵痛。因此,在整体层面上降低化石能源的技术偏向程度,将有利于未来国家的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

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供求紧张,油价大幅攀升。国际原油价格从2007年年初为49.9美元/桶,到2008年突破100美元/ 桶大关,到5月下旬,国际油价直逼每桶130美元,创历史新高,再到现在的稳定在110美元/桶。国际的石油价格对世界各国的 各个经济部门都有着异常深刻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快速上涨,影响着各国经济,经济增长成本有所增加。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特别是以石油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企业,油价上涨导致其运营成本上升,生产成本难以向外转移,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甚至出现亏损,并将因此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和财政收入。 由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在还没有找到合理可靠的新能源来代替石油之前,国际油价波动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增大。虽说从当前国际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国际油气技术发展来看,未来石油供给将保持稳定;但从世界经济走势来看,对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因此国际油价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国际游资随着交易产品的增加、交易市场的扩大,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大。所以在这里我要根据近几年来国际油价频繁变动的状况,对石油价格对我国国内的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字:国际原油国内经济石油价格国内经济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ight supply and demand in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market, oil prices rise significantly.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from early 2007 to 49.9 U.S. dollars / barrel in 2008 exceeded 100 U.S. dollars / barrel mark in late May to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almost equal to 130 U.S. dollars per barrel, a record high, to the current stabilized at 110 U.S. dollars / barrel.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on the various economic sector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abnormal, rapid increases in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affecting economies, economic growth has increased the cost. Elastic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 sharp rise i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will bring more to the national economy's impact on the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oil companies as the main means of production, higher oil prices lead to rising operating costs, production costs are difficult to transfer out, squeezed profit margins, even a loss, and thus affecting world economic growth and fiscal revenue. As oil reserves are limited, it is not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to find new energy to replace oil,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volatility for the world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Although international oil resources from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tional oil and ga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future oil supplies will remain stable; but the world economic trends of view, the demand for crude oil and refined oil product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will remain high run tre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transactions of products with the increase in market expansion, the impact of fluctuations i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So here I want to frequent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oil price on China's domestic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impact. Keywords: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the domestic economy

哪些因素会影响原油价格

哪些因素会影响原油价格 时下,现货原油已经国内投资热门品种,现货原油是世界工业的血液,是缺一不可的消耗品,在日趋越用越少的产品和投资品种,我们应该如何去了解它的价格涨跌原因以达到短中线把握方向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对原油价格的影响的几大因素: 1、石油供需持续宽松 随着中国、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由新兴经济体拉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投资咨询见微信:jjby5117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稳健,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其石油需求增长不旺。欧元区面临陷入金融危机以来第三轮衰退的风险,石油需求进一步回落。2015年,全球石油供需形势将连续第四年维持宽松态势。 2、美元进入升值周期 历史上,美元走势呈现升值、贬值交错的周期性特征。2002年以来,美元贬值已经历时12年。美国经济复苏强劲,预计2015年将开始升息,美元走强动力十足。欧洲经济问题的长期化和复杂化对欧元形成了极大压制,其日渐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促使投资者看空欧元、提振美元。美元进入升值长周期已经明确,对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构成打压。 3、国际油价低位调整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一轮熊市,国际油价也将长期受到压制。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不断增产、俄罗斯产量继续提高、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不减产,供需基本面进一步宽松,加之美元升值、新兴经济体经济不振、投机因素减弱,预计2015年国际油价承受较大压力。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石油供需将在变动中寻找新的平衡,国际油价难以回到历史高位。 4、OPEC产量政策变化 OPEC是否出手救市将是2015年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不确定因素。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不排除OPEC采取减产措施。历史经验显示,虽然OPEC“限产保价”的效果要通过多次减产来实现,并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但OPEC仍然占据全球石油产量的40%左右,最终的国际油价仍然很大程度上受OPEC产油国一致决议或部分行动的影响。 5、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美欧对俄制裁如果维持甚至提升现有强度,俄罗斯经济将继续下行,周边地缘格局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西伯利亚的页岩油、重油和致密油项目都将面临不同程度放缓,北极项目很可能因技术受限无法达到原计划的规模和进度,石油公司新项目开发能力将明显下降,使俄罗斯油气工业中长期发展失去后备支持,同时也将使俄罗斯对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战略需求明显上升。 6、国际大公司的竞合态势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变化及相应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 今年6月份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滑。分析人士认为,此轮国际油价下跌,供强需弱的基本面是核心因素。而美元走强等因素也助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供强需弱 国际能源署14日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和2015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将分别达9240万桶和9360万桶。今年10月,全球原油日均供应增至9420万桶。 国际能源署解释说,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中国经济对能源需求和亚太一些国家原油进口增长减弱,缓冲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需求增长。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有可能跌至五年低点,明年有望加大。 供应方面,国际市场却出现超出预期的增长。得益于技术突破,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导致2008年至2014年其总体原油产量增长80%。根据美国官方数据,2008年至2013年,全球原油供给增幅仅5%,美国占全球原油供给的比重从10%上升至13.7%。虽然美国并未解除实施40余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但其国内供给充裕导致的原油进口量不断下降,间接对全球供求格局产生影响。 目前,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在9000万桶左右。石油输出国组织自2011年将石油日均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过,欧佩克成员国的实际产量接近3100万桶。 欧佩克影响力减弱

目前,全球其他市场的原油生产也处于健康状态,包括利比亚、伊拉克等局势动荡国家的原油产量都在提升。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增长令欧佩克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有分析人士认为,曾对市场“呼风唤雨”的欧佩克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 欧佩克将在11月27日举行部长级会议。市场关注此轮油价大幅下挫后,欧佩克是否会下调产量上限。欧佩克成员国近期的表态显示减产的意愿不强。科威特石油大臣10日表示,他不认为欧佩克会在此次会议上决定减产。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产油国甚至祭出降价的“杀招”。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本月3日调低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市场人士将这条消息解读为“沙特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价格战”。 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受到打压。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

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 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逐年攀升。近些年来,国家石油价格的紊乱不仅仅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还受到地缘政治、国际投机行为等随机因素的影响,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同基本的供求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得油价的变化扑朔迷离。 关键字:石油价格供给美元投机 正文:一、供给因素分析 (一石油储量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二OPEC影响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几次石油危机促使西方石油消费国纷纷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减弱了石油需求的增长势头,从而减少了对OPEC石油的依赖。 二、需求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石油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经济活动的高涨一般伴随石油需求量的上升。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虽然在增长率上有差异,但同步上升的趋势仍然比较明显。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

(二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影响石油的需求外,替代能源的成本也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石油作为一种能源,虽然不存在一种完全替代品,但在它的各种用途上,都存在同其他能源的竞争。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三、短期因素分析 (一地缘政治事件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是造成短期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加上人们的预期行为,更进一步加剧了油价的波动。地缘政治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而影响到世界石油的价格。影响油价变动的地缘政治因素,主要是指突发性的政治事件,如爆发战争、兵变、革命、政变等。 (二美元汇率变动 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一直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会促使产油国提高其出口的石油产品的价格,直接导致世界油价上涨,再加上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短期油价波动更加剧烈。 (三投机行为与心理预期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以美元汇率持续低迷为主,国际金融市场可供投机牟利的机会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各国都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严防国际游资炒作。 参考文献:

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作者:牛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一、金融属性推动今年国际油价上涨 (2) (一)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2) (二)各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 (2) (三)美元贬值助推国际油价上涨 (3) (四)OPEC限产保价措施逐步发挥作用 (3) (五)石油作为“黑色黄金”具有保值功能 (3) 二、2010年国际油价稳步上行 (4) (一)全球经济曲折缓慢复苏,石油需求恢复性增长 (4) (二)石油供给稳步增加、剩余产能和库存充裕 (5) (三)美元仍可能维持弱势 (6) (四)地缘政治风险始终困扰国际油市 (6) (五)商品期货市场监管不力导致投机炒作继续盛行 (7) (六)基本结论 (7) 三、国际油价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 (一)油价上涨并未带来严重的通胀压力 (8) (二)增加居民消费支出 (9) (三)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 (9) (四)推动节能并促进替代能源行业的发展 (9)

2009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逐级回升的走势。截至10月末,WTI原油期货价格年内最高点(10月21日81.37美元)较年初最低点(2月12日33.98美元)飙升139%,10月末较上年末飙升了82.4%,但前10个月WTI平均油价为每桶59.1美元,同比降幅仍然高达44%。展望2010年,全球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石油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美元继续疲软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使得国际油价将呈上行趋势,但全球经济难以强劲增长等因素制约国际油价上涨空间。 一、金融属性推动今年国际油价上涨 (一)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今年以来几乎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处于严重衰退之中。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领域出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此,全球石油需求出现明显减少,全年石油日需求量将减少150万桶左右,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当然,对全球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的预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油价。 (二)各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 各国为了应对全球经济衰退而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接近零的利率水平大量注入流动性。美联储通过回购长期国债、再贴现、定期拍卖机制(TAF)等方式,使得美国基础货币投放由正常时期的8310.92亿美元上升至最高峰时期曾达17701.77亿美元。因此,各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催生了新的流动性,而实体经济疲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来源:证券时报网2011-04-15 本文从影响油价长期走势的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以及对油价造成冲击的短期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油价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一.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2007亿桶,20年间增加了4303亿桶,增长了55.8%。虽然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已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与产量之间的比例为40.6年,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存在,根据价格调整产量。但2002年以来,受强劲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opec 产量激增,原油剩余产能从2002年的560万桶/日急剧下降到2006年的140万桶/日左右,产能利用率高于90%,通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的能力减弱。迫使市场参与者通过构建商业库存作为应对风险的缓冲,而库存需求反过来又刺激油价上行。 美欧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纪之交通过资本运作发起的新一轮兼并联合使得世界石化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石化巨头对全球石油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以及石油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深刻影响。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二.影响石油价格的需求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 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1/3。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三.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 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库存变化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一、原油的自然属性 原油是指从地下天然油藏直接开采得到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或其天然形式的混合,主要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原油的化学成分构成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三类化合物。此外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以及其他杂质。 不同地区生产的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含蜡量、含硫量和含盐量等特性都会存在差异。原油按密度(API重度)分为轻质、中质和重质原油三类;按按含硫量分为低硫、含硫和高硫原油三类;按组成分为石蜡基、环烷基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石油的炼化加工技术工艺日益成熟,原油经过炼化加工后的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三大合成材料和各种有机化工原料。成品油则包括了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石油燃料产量最大,接近原油炼化加工产品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日常所指的成品油主要是石油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等。 二、原油的历史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开辟了现代石油工业先河。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起因于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 一战以前,石油主要被用于照明,主要产油国美国和俄罗斯同时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的战略价值已初步显现出来,由于石油燃烧效能高,轻便,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世纪20年代,由于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到1929年石油贸易额已达到11.7亿美元,该时期国际石油货流的流向主要是从美国、委内瑞拉流向西欧。同时,苏联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 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三、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石油作为一种普通商品,供求基本平衡,其价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小。进入70年代后,伴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油价开始出现剧烈的波动,石油产品的金融和政治属性日益增强。整体而言,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1、供求关系(供应量、需求量、库存)

金融危机下国际油价走势及其影响

金融危机下国际油价走势及其影响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在造成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危机后石油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石油价格 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油价走势 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爆发和逐步蔓延的影响,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石油需求严重萎缩,国际石油价格自2008年7月中旬达到历史高点后持续快速回落,并一直延续到2009年初。2009年全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始终呈负增长,但随着欧佩克成员国严格执行减产协议,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开始回暖,加之美元贬值和国际投机资本重仓介入,国际石油价格从2月初的34美元,桶上升至超过80美元/桶,并维持在70~80美元,桶区间震荡。国际油价走势再度走出了罕见的大起大落。2010年年初至今,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及其经济复苏国际油价一直是稳步地上下波动着增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变化与走向、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和供需基本面正在主导国际原油市场基本状况,而金融因素、货币因素和能源地政治因素等仍将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 二、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油价的上涨会增加外汇开支,引起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增加,经济增长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油价的制约,伴随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消耗也随之迅速上升,国内石油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旺盛的需求,只能通过大量进口。当国际油价上涨时,石油进口费用相应增加,必然减缓我国经济增长,事实和数据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油价的制约,并且石油进口量越大,这种制约作用就表现越为明显,根据测算,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我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 2、油价上涨导致我国经济运行成本增加,通胀压力增大。我国国内对原油进口需求量持续上升,高油价直接导致支付原油采购成本上升,这最终需国内各行各业承担,从而降低行业利润,延迟国内投资额,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原油进口价格的上升:一是形成国内成品油调价的压力,一旦调价直接影响与成品油相关的消费和生产;二是直接导致依赖原油进行加工的化工原料、生产资料成本的增加; 3、国际油价的上涨给整条石油产业链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对于

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与基础性产品,素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剧增,石油与各国的经济愈来愈密切。油价的每一次波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据世界银行估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75个百分点[1]。目前我国近57%的原油依赖进口,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近期国际油价走势 2000年至2008年以来,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由于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石油价格出现下跌,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石油价格又恢复上涨趋势。 二、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一)石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 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2008年7月以前世界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长较快,而石油供给相对增长缓慢,石油剩余产能明显不足,导致石油供求处于脆弱平衡状态。油价大涨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就是需求拉动型增长,而2008年7月以后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关键在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石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这表明传统经济规律和理论仍然是有效的,决定价格基本方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供求关系。2008年以来在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制造业反弹,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尤其是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使得国际石油需求有所增长,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石油消费量的增长趋势要大于石油产量的趋势,相对来讲对石油需求要大于石油的供给,使得石油价格上涨。 (二)石油库存——影响油价波动预期 1.何为石油库存 石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石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石油危机。 2.石油库存与油价 石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石油价格波动及原因分析

石油价格波动及原因分析 197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三次比较显著的石油价格上涨,除了1973年和1979年前两次石油危机,最新一轮石油价格上涨自2002年开始启动,一直延续至今。从2002年油价每桶21美元开始,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超过100美元,其间在2008年第二季度曾经达到过最高点147美元。2009年6月以后,一直维持在70美元左右。从2010年开始,世界各国经济逐步走出谷底,尤其是亚洲国家经济强劲反弹,当年油价呈现前稳后升的态势,在70~80美元。目前最高原油价格是106.93美元,最低是95.72美元。纵观油价的历史记录,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呈现了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态势。 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下面主要从内在动因、长期影响因素、短期波动原因三个方面展开。 1 内在动因 (1)稀缺性。石油作为可耗竭资源产品,绝对数量短缺,不足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使用,具有物质稀缺性。当前多消费意味着未来少消费,这种当前消费稀缺资源而放弃未来消费的机会成本被称为使用者成本。不同于一般商品,石油价格构成中不仅包括边际开采成本、边际社会成本,还包括边际使用者成本,三种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导致石油价格出现波动性。 (2)金融属性。投机性交易对石油价格的重要影响凸现了石油的金融属性。目前,一般认为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一直被两股主要势力操纵着:其一是一些跨国石油公司经常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实力通过石油期货市场人为地抬高和压低计价期内的期货价格;其二是投机性资金,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国际原油期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金融投机工具,投机性资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3)战略属性。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商品,其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国际关系和国家实力等方面紧密交织在一起。各国纷纷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争夺石油资源、争取石油价格控制权、建立大规模的石油战略储备。 2 长期影响因素 (1)供应因素。在石油供应中,OPEC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由此可见,OPEC的石油供应对调控国际油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以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最主要原因是石油供应不足。OPEC国家凭借其独有的垄断地位,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生产,较大产量对应较小边际收益,较小产量对应较大边际收益,这一特点促使OPEC单个国家的实际产量经常小于组织统一制定的配额。2007年11月,OPEC组织对生产协议作出进一步调整,协议只规定总体生产目标,而对生产配额不作明确规定,这一改变加剧了OPEC国家的继续减产行为,也给国际原油供给造成巨大冲击,2007年石油需求强劲增长,OPEC减产推动石油价格迅速上涨;2008年9月以来OPEC三次减产则是在石油需求和价格双双回落时作出的,它对石油价格的回升起到了直接作用。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后石油时代下,易开采、低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难开采、高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多。全球石油资源的压力一直在持续,原油储采比的指标持续下降,下降的储采比意味着原油开采量的增加速度大于探明储量增长速度,此时原油价格会上升,生产者降低产量的同时会增加勘探力度,随着储采比逐渐上升,原油价格得以回落;反之亦然。因此,储采比决定原油价格的长期走势。 (2)需求因素。2004年以来,OECD、亚太、欧盟、北美等地区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率,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欧盟国家石油需求基本呈现递增趋势,2006年后虽略有下降,但绝对需求量仍然很大。在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强劲的需求增长带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培训课件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 策 前言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都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将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口国家。石油净进口国的真实国民收入或GDP将遭受损失。在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油价上涨将通过进门产品特别是进口石油产品,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价格上升、收入减少使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遭受真实收入下降损失的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这又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消化。这种“通胀—工资”之间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受阻,减缓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油价每上涨10%并持续一年时间,会使中国的增幅平均降低0.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1%,其中消费下降0.075%,投资下降0.16%,出口下降0.25%。 具体可以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投资和出口进行分析,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增长减慢。从投资方面,石油价格越高,成本越高,市场开拓受阻,行业利润越薄,吸引力降低,投资不再进入;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削弱了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出口自然下降;从消费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升高,价格也随之提高,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两年来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轿车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油价攀升,居民购买机动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将会持币观望。 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投资的分类。

国际几十年原油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 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 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 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 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 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 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000-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3)第三次石油危机时期(2003——2008年)。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经历了长达20年的稳定期。20年后,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步入一个全新的快速上升通道,第三次石油危机终于爆发: 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然后,不再回头。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 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

近年来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近年来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 脉之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日益扩大。到1993年,我国由石油自给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并由此而引发了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步变革。1998年6月1日,我国实现了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并因此引起石油价格的一系列波动。石油和石油化工生产在我市工业中占有相当份额,价格的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这些行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市石油价格变动趋势。 1、石油价格虽有起落但一路走高。 从1997年到2001年,我市石油出厂价格一路走高,每吨由1997年的866元上升到2000年的1713元,2001年回落到1474元;以1997年为100的价格指数,1998年至2001年分别为106·64、126·89、209·91和185·52。几年来石油价格虽小有起伏但保持上升趋势不变,尤其是2000年石油价格暴涨,当年指数为165·43,涨幅超过65个百分点;2001年,石油价格在经过前一年的高位震荡后有所回落,但实际价格已经远高于三年前。 2、下游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石油价格变动自然会带动石油加工产品价格波动。其中,首当其冲是成品油。1997年以来,我市汽油、柴油价格起落较频繁:1998年、1999年及2001年指数较低,2000年指数相对较高。总体来说,成品油价格指数走势呈波浪型。 其它石油加工产品,在我市主要有:石油液化气、纯苯、乙烯、涤纶短纤维、涤纶长丝等等,这些产品均或多或少的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3、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市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较大。 几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文简称总指数)始终在低位线上徘徊。1997年-2001年分别为98·32、94·71、96·37、102·76、95·87。1999年石油价格指数为118·99;同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一年增长1·66个百分点,其中,由石油拉动0·69个百分点。2000年,石油价格再创新高,指数高达165·43,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上升2·64个百分点。2001年石油价格指数下滑到88·38,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下降2·85个百分点。见以下数据及图表。(以上年价格为100)二、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市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作为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产业关联度是较高的。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对石油工业的依赖度在一个较高水平。因此,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增长、波动必然影响我市整个经济的进程,对某些直接相关的部门,更是左右了

石油价格波动及其风险防范对策复习课程

石油价格波动及其风险防范对策 2014-03-09能源情报 文/佟新宇中石化天津分公司 一、引言 石油是当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争夺和控制石油资源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焦点。石油价格的波动威胁着世界经济增长和我国能源安全,已不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政治和战略问题。进入201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而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中东动荡的政治形势更加剧了油价的波动,油价在实体经济疲软和地缘政治升温的相互作用下起伏震荡。国际油价总体呈现出大起大落走势,2012年1月到5月初,国际油价(WTI)还一直处于每桶98—110美元的高位,5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大幅下挫,6月28日WTI原油期货达到77.69美元的全年最低点,9月份美联储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对国际油价又将产生新一轮冲击和深远影响。 二、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石油是资源也是商品,同时还具有政治和金融属性。油价波动通常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油价波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供给(或生产)因素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供给主要受到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原油储量、生产能力(包括石油勘探开采技术和水平、加工处理能力及生产效率等)、边际成本、剩余

产能、国内政治和能源政策的限制,同时也会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原油组织(如OPEC)和市场结构及竞争状况、石油库存量、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石油需求(或消费)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会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增长或衰退)、石油消费国的经济、能源和石油政策、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替代性能源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气候情况、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地缘政治局势及经济与市场前景预期 伊核问题、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的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持续动荡都会引起油价的剧烈波动,原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能源需求和供给的预期,而对于世界经济与市场前景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原油现货市场贸易商的行为和石油期货市场投资者对多空形势的判 断决策,进而严重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 4、经济政策和汇率因素 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及其汇率波动也会影响到油价的走势。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导致流动性过剩,汇率下降,引起油价上涨,尤其是作为石油主要结算货币美元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及其汇率发生改变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尤为剧烈。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作为原油计价货币的美元走势和国际资金的流向,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基本呈反向变动关系,美元贬值,油价上升;美元升值,油价下跌。由于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改善国际贸易和经常账户逆差,有利于美国经济复苏和转嫁危机,因此美国政府对美元汇率下跌持纵容态度,这就进一步推高了油价。 5、石油类金融衍生品的投机炒作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石油类金融衍生品飞速发展,石油的金融属性不断加强,原油期货价格已成为原油现货价格的基准和风向标,期货价格波动会对现货价格产生联动作用。由于跨国石油公司和金融资本(主要是对冲基金)的投机炒作,往往会导致石油价格在短期内的暴涨暴跌。当前,对于石油类金融衍生品的投机炒作已完全超越供求关系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