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与宽容
尊重公平宽容关爱

尊重公平宽容关爱尊重、公平、宽容和关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尊重是指对他人的权利、尊严、意见和选择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认同。
公平是指在处理事务时不偏袒、不歧视,维护公正正义。
宽容是指对他人的不同观点、不同习俗、不同生活方式等保持包容和接纳。
关爱是指关心他人的需要,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
尊重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
人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无论是谁,都应该得到尊重。
尊重他人意味着我们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策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不同的声音。
在工作环境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可以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创新,使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
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公正和正义的体现。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遵守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人。
公平可以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机会、资源和待遇上,同时也包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在各种场合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公平原则的贯彻。
公平的待遇可以增进人们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宽容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是对他人差异的接纳和尊重。
在多元社会中,人们有不同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宽容的精神,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习俗,不因差异而产生偏见和歧视。
宽容可以促进人们的友善相处和和谐共处,建立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关爱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是对他人的需要和困境给予关心和支持。
关爱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也可以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善来体现。
关爱可以体现在各个层面,包括我们对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照顾,也包括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援助。
关爱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
尊重、公平、宽容和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增强尊重、公平、宽容和关爱的意识。
只有通过尊重他人,营造公平的环境,保持宽容的心态,并给予他人关爱,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公正、和美的社会。
爱与宽容:培养友善与关爱主题班会PPT课件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小的友善行为。比如一位年轻人主动帮助一位老人过马路,面带微笑关切地扶着他缓缓前行。这样的温暖场景折射出我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他人,伸出援手,用微小的行动传播友善,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爱与宽容:培养友善与关爱
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校园生活中实践友善与关爱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关注他人、宽容差异、主动帮助等举措,我们可以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
by w k
人生路上需要互相扶持
同舟共济
生活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需要彼此帮助、互相鼓励,共同渡过难关。
爱与理解
用爱心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感情。
老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收获,强调了爱与宽容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将这些价值观内化,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最后,老师勉励大家要以积极、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校园环境。
下一步计划:如何更好地实践
1
校园实践
在学校组织更多的友善与宽容主题活动
2
家庭关爱
与家人分享友善与宽容的重要性
3
社区参与
耐心倾听他人
在交谈时以平等的心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即使存在分歧也要以理解和同理心的态度倾听。
主动化解矛盾
当出现分歧或冲突时,主动寻求以宽容、同情的态度化解矛盾,达成和解,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
讨论环节: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现在是我们分享自己关于友善和宽容故事的时间。请踊跃举手,大家一起来聊聊自己在生活中学会互相体谅、包容差异的经历,或是帮助他人、感受到他人关怀的感人时刻。我们一起交流彼此的成长历程,感受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与宽容。
学会宽容、感恩、关爱

学会宽容2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让别人喜欢的方面,也都有让别人讨厌的方面,有时候觉得别人的某些行为令我很反感,真想大骂一顿,但我没有这样做,虽然当时我也会很不悦,但是我总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问自己是不是经常也会让别人觉得不悦,让别人同样觉得我讨厌呢?既然每个人都有存在的问题,我当然也不例外,那么何不让自己宽容一些对待别人,这样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我不想刻意让自己去改变什么来让别人喜欢,因为别人喜欢的未必就是对的,别人不喜欢的也未必是错的,我相信当阅历、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也许就能够容纳、包容、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不善,变得宽容、淡定、博大!当然,宽容决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
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些蛮横无理的屡教不改的人,则不应手软。
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乃是应取的态度。
宽容别人,决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怨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
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学会宽客,意味着您不再心存疑虑。
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患得患失.宽容,意味着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处处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决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
学会感恩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我站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感恩。
感谢老师同学的支持爱戴,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母亲的培养,感谢我自己的付出。
尊重公平宽容关爱

尊重公平宽容关爱尊重、公平、宽容和关爱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是社会和谐、个人幸福以及全球进步的基石。
尊重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拥有不同的经历、观点和感受。
尊重意味着我们对他人的差异表示理解和接纳,而不是歧视或排斥。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集体中,尊重都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可以促进合作和共同成长。
公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原则。
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我们应该在个人权利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人权,包括教育、就业、健康等方面。
公平的实现需要我们关注贫富差距的缩小,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充分享受社会进步的果实。
宽容是人类社会迈向和谐的重要条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信仰、价值观、习俗和文化都有所不同。
宽容意味着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差异,不因为差异而敌视或歧视他人。
宽容不是对错误或不正义事物的纵容,而是我们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州度尊重和理解。
宽容需要我们乐于倾听、包容他人的意见,并从中汲取共同进步的力量。
关爱是我们与他人共同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爱意味着我们对他人的福祉和利益负起责任。
我们应该关心弱势群体、贫困人口、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提供帮助和支持。
关爱也需要我们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以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美好的地球上。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尊重、公平、宽容和关爱的品质。
我们可以从个人做起,尊重他人的意见,对待他人平等公正,包容他人的差异,关心他人的福祉。
政府和机构也应推动尊重、公平、宽容和关爱的普及和落实,制定健全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公正和社会福祉的实现。
爱与宽恕的力量演讲稿

爱与宽恕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爱与宽恕的力量”。
爱与宽恕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它们拥有无穷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爱。
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甚至为他人付出自己的一切。
爱可以温暖人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爱也可以促使人们团结一心,共同面
对困难和挑战。
正是因为爱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会充满温情和希望。
而宽恕,也同样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宽恕是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让我们摆脱仇恨和怨恨,让心灵得到解脱。
宽恕也是重
建关系的桥梁,它能够让破裂的关系得到修复,让人与人之间重新
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宽恕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让我们走出阴影,重新拥抱阳光。
爱与宽恕的力量是如此伟大,它们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善良、
宽容和有爱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用爱与宽恕去对待他人。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错误和过失时,不妨给予他们一份宽恕和理解。
当我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不妨伸出援手,给予他们一份爱和关怀。
只有当我们充满爱与宽恕时,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宽恕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和希望。
让我们用爱与宽恕去化解仇恨和冲突,让我们用爱与宽恕去建设和谐的社会。
相信爱与宽恕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学会关爱,学会宽容

关爱就是一个眼神, 给人无声的祝福。关 爱是一缕春风,给人 身心的舒畅。关爱是 一句问候,给人春天 的温暖。
关爱是什么?轻风吹散乌云,是风对蓝天的关爱; 小雨滋润着干涸,是水对大地的关爱。读书累了, 妈妈为我削个苹果,是妈妈的关爱;口渴了,朋 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朋友的关爱;沮丧时,得 到一句宽慰的话,是关爱;高兴时,有朋友与你 一起分享快乐,是关爱.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2怎样去关爱一个人?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亲切的关怀。 关爱是一湾清泉,给人心灵的洗涤。
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 值得我们去关爱,希望同学们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会同情、 关爱他人。让他们感受到世界 的温暖,让我们的世界充 满爱,让世界变 的更美好。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 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 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 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 的意见。宽大有气量, 不计较或不追究。
1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4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5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6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 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7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8宽容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
将四张纸折叠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罚由抽到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
是 否你 想在 过对 他生 们活 的叫 童苦 年的 ?的 时 候 ,
二年级主题班会说课稿-学会关爱,学会宽容-通用版

二年级主题班会说课稿-学会关爱,学会宽容-通用版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X小学二年级XXX班的班主任。
今天我们班级的主题班会是关于学会关爱和学会宽容的话题。
相信大家都曾经历过受伤、痛苦和挫折,也曾有过孤独、迷茫和不安。
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关爱和学会宽容,以建立和谐和幸福的班级氛围。
二、学会关爱1. 什么是关爱关爱是一种温暖的情感,是对他人身心健康和幸福的关注和关心。
在学校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长之间都需要关爱。
2. 如何关爱他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爱他人:•倾听:在别人需要倾诉的时候,耐心地听他们说话,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不要打断他们的话,不要轻易给予评价或建议。
•关注:关注他人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比如问候他们的家人、关心他们的健康、为他们准备生日礼物等。
•支持: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比如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指导他们学习知识、为他们打气鼓励等。
•理解:尽量理解他人,不轻易对别人发脾气或指责他们。
当我们和别人发生矛盾或不愉快的时候,应该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想法。
3.关爱的重要性关爱身边的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它能带来以下几个好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通过关爱身边的人,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交往的信任和友谊。
•提高幸福感:享受被别人关注、关心、支持和赞赏的感觉,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带来正能量:当我们给别人提供积极的帮助和鼓励时,也能带给自己积极的心态和正能量,让自己更加乐观和自信。
三、学会宽容1. 什么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容忍他人的思想、行为或缺点的品质。
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别人的错误、缺点和失误有一定的容忍和理解。
2. 如何宽容他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宽容他人:•接纳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爱好、思想和行为,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这些差异。
•坦诚沟通:当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应该坦诚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尊重公平宽容关爱

尊重公平宽容关爱尊重、公平、宽容、关爱,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这些品质和态度不仅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是每个人能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准则。
尊重他人意味着我们能够积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即使与自己的观点不同,也能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尊重他人意味着我们不轻易做出批评、指责或嘲笑的举动,而是尊重他人的选择和行为。
只有通过彼此的尊重,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
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
公平意味着我们对待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不偏袒、歧视任何人。
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回报和待遇。
公平也意味着我们应该主张正义,为那些受到不公待遇的人声援和支持。
只有通过公平的态度,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利益。
宽容是一种宽阔的胸怀和智慧的表现。
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容忍和包容,更是对自己的接纳和宽恕。
宽容意味着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观点、习惯和价值观,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个性。
宽容也意味着我们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怨和包袱,给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只有通过宽容的态度,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实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幸福。
关爱是一种温暖和关怀的表达。
关爱意味着我们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困难,愿意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关心那些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关爱也意味着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关心和保护,不滥用资源、破坏环境。
只有通过关爱的态度,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社会,实现每个人的幸福和发展。
尊重、公平、宽容、关爱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只有通过尊重他人、公平对待、宽容包容和关心关爱,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幸福的社会。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传递尊重、公平、宽容和关爱的正能量,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的明天“亮”起来
———浅析缓解初中学生厌学的策略【摘要】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
本人着重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谈一谈缓解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家庭与学校对学生应充满关爱与宽容,充分释放教育的正能量。
【关键词】厌学缓解策略
【正文】当前,中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因素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等方方面面,但就其主要因素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所以本人觉得社会和家庭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宽容每一个该宽容的学生。
下面本人就这两个方便来谈一谈缓解学生厌学现象的感想及对策。
从2002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我一直从事初中教学工作,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哪个班,班里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厌学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具体表现为旷课、逃学、甚至辱骂、殴打老师等。
本人深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心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居于此,本人经过近几年的深入研究,感慨颇多,本人着重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缓解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一、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1.首先,学校要培养一支善于教学,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学校大胆改进教育方法,培养一支善于教学,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教师能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开设课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注重素质教育,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标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师除了教书,还要善于把握初中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不要让“台上你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
2.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青少年模仿能力特别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名人成长记录片,开展伟人故事的演讲比赛,介绍一些名人、伟人奋发读书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怕吃苦,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也可召开校会,如:“我与社会发展”、“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展望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的知识要求,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班主任是教育学生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生变先进的典型。
同时还应该通过找学生个别谈心谈话等方式,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在焉,虽学无成。
”
因此,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肩负的
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为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而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3.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校在课外开展智力竞赛,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际活动,通过开展小创造小发明活动,进而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知识;学校开展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样才有利于调节学生的身心,这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反而可以发挥学生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了学生学习。
比如:我们学校的元旦晚会栏目组组织了学生排练唱歌或舞蹈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排练的学生不能按部就班上课,但学生们参与的情绪非常高涨。
后来,语文老师布置一篇题为《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作文,好多参与排练唱歌或舞蹈的活动的同学都觉得有话可说,文章叙事流畅,感受深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充分体现了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价值。
二、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成绩,学会宽容
1.面对孩子的成绩,要给予理解、引导和抚慰。
再过几天,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就要出来了。
有家长朋友说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就是给家长的一个关于学习的交代,是孩子一学期学习的成果。
可是真的如此吗?我们到底该怎么样去看待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呢?
也许孩子一回家就高兴地说“我数学考了138分!”可是你却马上问谁谁考了多少,听到人家考了148分,脸上有些不满,“人家能考
148分,你怎么就考不了?”孩子原本兴奋的神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脸委屈与沮丧。
也许孩子一回家就高兴地说“语文118,数学148,英语138”。
别人一听连连称赞孩子真棒,你倒也高兴,可还是白了孩子一眼,嗔怪地说孩子:“看你这臭显摆,班里有好几个孩子考比你好呢,你考个第一再来吹牛!”你也许在内心应该是比较满意的,这样说多半是为了谦虚。
可是孩子听了却有些不服气地做个鬼脸跑开了。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是抱着投骰子的心理,在焦急的等待着考试的结果,然后给孩子贴上“学习好”或者“学习差”的标签。
殊不知,家长这种庸俗的目标只会催生孩子庸俗的学习内在动力,一味地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
在上面的例子中,两位家长虽然说话的口气和用意不一样,但却不约而同的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满分才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
尤其前一位家长,在她这种影响下不但孩子对学习会怀有虚荣心,还会去嫉妒别人。
其实,“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分数除了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关之外还与考试试题有关系,所以,面对考试成绩,我们更应该仔细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有没有进步,学习上是否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孩子的学习是否快乐等,满分或者多少分,许多时候都只是一部分地反映了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而过去的东西我们是没有办法修改的,孩子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只能是未来,因此,
面对孩子的成绩单,不过分的看重多少分,而是去注重学习品质的培养,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远比单纯的追求多少分,满足家长的虚荣要好得多!
家庭应成为孩子幸福安宁的港湾,而不是一个惩罚站。
所以当孩子拿着成绩单的时候,特别是孩子考砸了的时候,家长不应紧盯着分数,而是分析孩子的学习的内在因素,给予孩子们最需要的理解与引导和抚慰。
2.面对孩子的成绩,不要一味的攀比
大部分家长都会拿自家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同学、同事的孩子来比成绩,别人家孩子成绩好,家长心理便不平衡,抱怨自己孩子不争气,甚至打骂他们;其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而有些家长因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急切,却说一些消极的话,这无形中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学生增加了过多的压力,甚至扭曲了学生的心灵;再者是家长引导不得法,众多家长常常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教育他们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
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没有很强的未来意识,自然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直接原因。
所以,我认为家长应该具备宽容心理。
虽然大多数孩子智力在正常范围,但智力和能力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长处、也要接纳孩子的
不足,制订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
要根据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制订适合他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他“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不是树顶的桃子。
总而言之,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对学生要关爱、要宽容,既要防止学生走进厌学的阴影,又能帮助学生摆脱厌学的困境,让所有学生都热爱学习,善于学习。
充分释放教育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冯丽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
刊,2010,55:236-237.
2.徐光明.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学校对策[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3:10.
3.胡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学生厌学现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