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宝石的物理性质
宝石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宝石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导热性导热性是宝石对于热的传导能力。
凡导热性强的物质都能迅速地传送热量,例如人们熟知的金、铜、铝等,当人们用手触摸时,就会有凉的感觉,因为这些金属能迅速地将手上的热量传开,而木材和布料等,用手触摸时则有温热的感觉,因为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较低。
导热性的强弱,可以用导热系数来表示,导热系数越大,物质的导热性就越强。
常见宝石的热导率见表1-5-6。
表1-5-6 常见宝石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宝石导热系数宝石1.6-4.8蓝宝石0.0834钻石0.0446锆石0.0109黄玉0.0264人造尖晶石<0.01水晶0.01钆镓石榴石0.01立方氧化锆0.01钛酸锶0.01钆铝石榴石0.01玻璃0.003人造金红石据<<系统矿物学>>等综合。
热导性是宝石的重要物理性质,从表中可以看出,晶体的热导性较非晶质好,因此,在鉴定宝石时,许多人利用手感对宝石进行初步鉴定就是利用热导性。
但较为突出的是:由于钻石比其它相似宝石具有高得多的热导系数,根据这一性质,人们设计了一种专门鉴定钻石的热导仪。
这种仪器鉴定钻石较为有效,现仍广泛用于钻石的鉴定中。
导电性、压电性、介电性和热电性导电性是宝石矿物对电流的传导能力,一般来说,金属矿物是电的良导性,非金属矿物是电的不良导体,而有的矿物是电的半导体。
矿物的导电性主要用于工业中,例如石墨和金属是电的良导体,可作为电极材料;云母和石棉是电的不良导体,可作为绝缘材料;而半导体则广泛地被用于无线电工业中。
在宝石学中,也可用导电性来帮助鉴定宝石。
•如天然蓝色钻石由于其中含微量的B而成半导体,而用辐射处理或染色而形成的蓝色钻石,则没有这种性质,据此可将它们区分开来。
压电性是指某些矿物晶体,在机械作用的压力或张力影响下,因变形效应而呈现的荷电性质。
在压缩时产生正电荷的部位,在拉伸时,产生负电荷。
在机械地一压一张的相互作用下,就可以产生一交变电场。
宝石学基础:宝石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

宝石学基础:宝石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光学性质光和宝石(自然光和偏振光)自然光经宝石(特别是各向异性宝石)反射、折射、双折射或选择性吸收等作用后,可转变成只在一个固定方向内振动的光波,这种光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是在单一平面内并只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
1、光的反射是指落到宝石表面的一部分光由表面折回的现象。
由光的反射而提供的一系列重要的光学效应:光泽:金刚光泽、亚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金属光泽宝石的光泽也称反射率,可通过反射率仪来测试。
特殊光学效应:光彩、猫眼效应、星光效应、晕彩。
亮度:是指光从宝石亭部小面反射而导致冠部呈现的明亮和度,取决于宝石的透明度和琢磨比例。
2、光的折射折射:是指光穿过两个不同光密度的介质时(入射线与分界呈900除外),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全内反射;以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0时)为基准,所有小于临界角的角度与分界面相遇的入射光,将离开光密度较大的物质而进入光疏介质中。
所有大于临界角的入射光与分界面相遇时,将发生全内反射(遵守反射定律)并留在光密度较大的物质中。
3、宝石的颜色颜色不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它只是光作用于人的眼睛而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的一种感觉。
这是颜色的本质。
颜色形成的条件:白光源、改变光的物质(致色元素)、接受残余光的人眼和解释它的人脑。
宝石颜色引起的因素:化学元素(自色元素、他色元素),铬元素致色的重要性。
(红宝石、祖母绿、变石),电荷转移(堇青石),晶体结构缺陷造成电子转移(电子色心和空穴色心,如萤石)主要致色元素(Ti、V、Cr、Mn、Fe、Co、Ni、Cu),放射性元素如U、Th。
色散;如钻石干涉与衍射;如欧泊的晕彩。
月长石的光彩。
多色性:一轴晶宝石具二色性,二轴晶宝石具三色性。
4、宝石的透明度透明度就是指宝石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主要与宝石矿物对光的吸收的强弱有关。
透明:宝石矿物碎片厚为0.01cm时能透光.半透明:宝石矿物碎片厚为0.01—0.001 cm之间时能透光。
02宝石学基础(光学物理学性质)

7 多色性
宝石晶体在透射光条件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呈现出不 同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多色性。对于有色宝石来讲, 一轴晶一般呈现二色性,二轴晶呈现三色性。
蓝宝石具二色性:垂直光轴方向呈现蓝色、平行光轴 方向呈现绿色。蓝色黝帘石呈现三色性:蓝色、紫色、 黄绿色。
8 光泽
光泽(luster)是宝玉石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程度, 是由其反射光的强度所决定的,与宝玉石本身的折射率 和吸收系数有关,折射率愈高、吸收系数愈大,则其光 泽愈强。光泽亦是宝玉石的鉴别特征之一。
(3)二轴晶:在非均质晶体中,有两个方向不发生双折射 的晶体,称为二轴晶。二轴晶包括斜方晶系、单斜晶系 三斜晶系。这三个晶系的晶体,光在三个方向传播速度 均不相同,故属二轴晶的晶体有三个折光率:Ng、Nm、 Np。当Np靠近Ng为二轴晶正光性,当Np靠近Nm时为二轴 晶负光性。
5 颜色
宝石的颜色是宝石经济评价的主要 依据。颜色是矿物的重要光学性质之一。 不少矿物有它的特殊颜色,因此它可以 作为矿物的一种鉴定特征。例如孔雀石 的特殊绿色、蓝铜矿的特殊蓝色都是鉴 别这些矿物的重要特征。
(2) 当 自 然 光 进 入 非 均 质 宝 石 后 , 原来是在任意方向振动的自然光便 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两条偏振光,传 播速度除特殊情况外(光轴方向)也 不相等,呈现了两条折光率不同的 光波,此种现象称为双折射。最大 折光率值和最小折光率值间的差值, 称为双折射率。双折射及双折射率 是识别宝石的主要特征之一。
(2) 非晶质:有些貌似固态的物质,有一定的化学组成, 但质点只按短程有序排列,不具格子状构造,称为非晶 质,如玛瑙、火山玻璃、琥珀和人造玻璃等。
2.晶系
按照晶体中质点的对称程度将晶体划分为三个晶族 七个晶系。
宝石的物理性质

宝石的物理性质宝石是自然界中稀有且珍贵的矿物产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性质。
它们的独特性质使宝石成为了珠宝首饰与装饰品的瑰丽材料。
以下是宝石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的介绍。
首先,宝石的硬度是它们最著名的物理性质之一。
宝石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这意味着它们在物理上能够抵抗划痕和磨损。
著名的莫氏硬度尺度被广泛用于测量宝石的硬度。
这个尺度以1到10的等级来衡量宝石的硬度,其中10表示宝石具有最高的硬度,例如金刚石。
金刚石的硬度是所有宝石中最高的,它是地球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
其次,宝石的折射率也是它们独特的物理性质之一。
折射率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程度。
宝石通常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这意味着它们能够使光线经过宝石时发生弯曲。
这种现象使得宝石在接受光照时产生了华丽的折射和反射效果,从而赋予了宝石璀璨的光彩。
许多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宝石的"火彩"。
此外,宝石还具有优异的热导率。
热导率是指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
宝石通常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
这种性质使得宝石在接触皮肤时能够迅速吸热,让人感觉凉爽。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选择将宝石制成戒指或其他饰品的原因之一。
此外,宝石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物理性质,例如密度、电导率和荧光性。
密度是宝石质量与体积之比,宝石的密度可以用来鉴别宝石的真伪。
电导率是指宝石导电的能力,宝石通常是非导电的。
荧光性是指宝石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时能发出可见光的能力。
不同的宝石在荧光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总结起来,宝石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如硬度、折射率、热导率、密度、电导率和荧光性。
这些性质使宝石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材料,广泛用于珠宝首饰和装饰品制作。
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些物理性质,人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鉴赏宝石的美丽。
当人们鉴赏宝石时,除了外观的美丽和颜色的鲜艳外,宝石的物理性质也是鉴别其真伪和独特价值的重要依据。
宝石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折射率、热导率、密度、电导率和荧光性等。
宝石鉴赏(第二部分)

紫
红 橙 黄
靛
蓝
绿 黄绿
颜 红 橙 黄
色 色 色 色
波 长 范 围 nm 700--640 640--595 595--575 575--550
能量(ev) 1.59-- 1.97 1.97—2.10 2.10—2.17 2.17—2.25
黄 绿 色
绿
青 蓝 紫
色
色 色 色
550—510
510--480 480--450 450--380
波长(λ) 单位:纳米(nm) 能量(E) 单位:电子伏(ev) E(ev) × λ(nm) ≈ 1240 400nm紫光相当于3.10ev ; 700nm红光相当于 1.77ev 即可见光的能量范围大致为1.77~3.10ev 。 波长越短,能量越大。
宝石的颜色是宝石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选择性吸 收的结果。
三、宝石的折射率和色散
(一)折射率 (二)双折射率 (三)色散
一)折射率
i r′
当光线从空气(光疏介质) 传播到宝石(光密介质)表 面时,一部分光线按反射定 律返回空气,一部分光线按 折射定律进入宝石: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折射 角, r′= i 折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 r = i
了解宝石颜色的致色原因,对宝石的合成、改色、鉴 别等工作都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宝石的颜色类型
类型:
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本色),是矿物选择性地吸收一定波长的 光波,余下的互补色光构成矿物的本色。呈色的原因:色素离子(如Ti、 V、Cr、Mn、Fe、Co、Ni和Cu等)、晶格缺陷形成“色心” 他色:是由混入物引起的颜色; 假色:是由於某种物理光学过程所致,如斑铜矿新鲜面为古铜红色, 氧化后因表面的氧化薄膜引起光的干涉而呈现蓝紫色的锖色,矿物内部 含有定向的细微包体,当转动矿物时可出现颜色变幻的变彩,透明矿物 的解理或裂隙有时可引起光的干涉而出现彩虹般的晕色等。
宝石课程

珠宝首饰鉴赏第一章宝石及其评价1.1 宝石的概念与分类宝石的概念(广义):凡是适合加工成首饰和装饰品的材料。
包括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
天然宝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
无机宝石宝石(狭义)---单晶体:如钻石、祖母绿、水晶等。
玉石——多晶质集合体:如翡翠、软玉等。
有机宝石: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的宝石:珍珠、琥珀等。
定名规则:直接使用天然宝石的名称,无须加“天然”二字。
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
产地一般不参加定名,如南非钻石,缅甸红宝石人工宝石: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
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等。
合成宝石: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定名规则:必须在其所对应的天然宝石前面加“合成”二字。
如合成红宝石、合成钻石。
人造宝石: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定名规则:必须在材料名称前面加“人造”二字,如“人造钇铝榴石”,玻璃、塑料除外。
1.2 宝石应具备的条件1、美丽大多数宝石具有绚丽多彩(颜色),晶莹剔透(透明度),闪闪发亮(光泽)。
有些宝石还具有变彩、猫眼等光学效应。
2、耐久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不易氧化。
硬度大(一般大于7),不易磨损。
3、稀少稀少性是决定宝石价值的一重要因素。
例如,钻石:开采4吨矿石才能获得1ct原钻其中只0.1ct达到宝石级。
祖母绿:开采3吨矿石才能获得1ct祖母绿宝石。
1.3 宝石的评价一、宝石的品种与档次贵重宝石(每克拉数百至上千美元):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
普通宝石(半宝石,每克拉数十美元):如,海蓝宝石、黄玉、碧玺、尖晶石、石榴石、橄榄石、锆石、水晶、欧泊、月光石、翡翠、软玉、玛瑙、珍珠、琥珀、珊瑚、象牙等。
二、宝石的质量宝石的质量取决于它的颜色、透明度、净度和耐久性等。
宝石的力学性质

四、宝石的比重(相对密度)
•1、定义:
– 比重——相对密度,指矿物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同体
积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在4℃时,1cm3水的质量为1g。 – 在国际单位制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比重已经
费除,改用相对密度。但由于行业习惯,在宝石界仍普 遍使用“比重”一词。
– 断口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宝石的辅助依据。 – 通过对断口的观察,可以了解玉石质地的细腻程度。 – 例如绿松石:
•质地细腻者,断口平坦或近似贝壳状; •质地粗糙者,断口参差粒状。
三、宝石的韧性和脆性
• 1、定义:
– 韧性——指宝石受外力作用(打击、碾压)时不易发
生破碎的性质。
– 脆性——指宝石受外力作用(打击、碾压)时易于发
二、宝石的解理和断口
• 解理和断口都是宝石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 出的破裂面性质。
• 但解理仅出现于宝石晶体中,而断口不论在晶 体、非晶体以及矿物集合体上都可以发生。
各等级解理的特征
解理分级表
• 3、解理在宝石中的作用
– 由于同种宝石晶体的解理特征(解理组数、方
向、完善程度、解理角)总是相同,所以解理是 鉴定宝石的重要特征。 – 解理对宝石的加工有很大影响,具极完全和完全 解理的宝石材料难于加工,因容易碎裂、沿解理 面方向难抛光。不过,有时可以利用解理方向来 分割宝石。 – 解理发育的宝石对宝石的耐用性有一定影响,受 力后容易破碎。
– 宝石比重的测定有静水称重法、重液法等。 – 静水称重法:用比重天平分称出宝石在空气中重量 W1和宝石在水中重量W2,然后按下式计算比重SG值:
SG = W1 / (W1-W2 )
重液法
●常见重液的比重:
宝石重要的物理性质

宝石重要的物理性质信息来源:鑫万福喜钻来源地址:/article.php?id=231241.导热率导热性是宝石对于热的传导能力。
钻石是天然宝石中导热率最大的宝石.基于此设计的热导率仪是鉴定钻石最便捷的仪器。
由于晶质宝石导热率均比一些仿制品〔如玻璃、塑料等)大得多,故在鉴赏宝玉石时,可用手摸、舌舔等方式来帮助鉴别宝玉石的真假。
2.导电性、压电性、介电性和热电性导电性是宝石矿物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导电性在宝石鉴定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天然蓝色钻石是半导体,而辐射处理的蓝色钻石不导电。
通过导电性可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压电性是指某些矿物晶体,在机械作用的压力或张力影响下。
因变形效应而呈现的荷电性质。
在压缩时产生正电荷的部位,在拉伸时会产生负电荷。
在机械的一压一张的相互作用下,就可以产生交变电场,这种效应就称为“压电效应”。
介电性是指宝石矿物在电场中被极化的性质。
热电性是指宝石矿物在外界温度变化时,在晶体的某些方向产生荷电的性质。
介电性和热电性在宝石工艺材料中的意义较大,使得许多宝玉石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3.放射性和磁学性质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宝石矿物,由于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能自发地从原子核内放出粒子或射线,同时释放出能量,这种现象叫作放射性。
产于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宝石的放射性都远低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仅错石(主要是低型)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其原因是它含有U, Th所致.但值得重视的是,某些通过辐射处理的宝石.由于通过辐射产生的颜色将随时间而衰退.因此其价值应大打折扣。
鉴赏(主要是佩戴)具有放射性的宝玉石时,应十分注意因放射性而对人产生的伤害。
宝石矿物的磁性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中含有铁、钻、镍、钦和钒等元素所致。
宝玉石的磁学性质在鉴赏宝石时也具有一定意义。
例如,珍珠(特别是有核养珠)的鉴定,磁性是重要的依据,又如合成钻石,因为其中往往因含金属片可被磁铁吸引,因此可为鉴定合成钻石找到较为可靠的线索。
转载请注明:鑫万福喜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多色性的宝石学意义 (1)宝石的多色性在宝石的鉴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些宝石具有多色性,另一些宝石不具多色性,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多色性来区别它们。 (2)具有明显多色性的宝石在加工时要特别注意它的 晶体取向,以便获得最佳的颜色。
四、色 散
1、概念
宝石把白光分解成它的组成色的现象称为色散。
变彩效应
1、定义
由于宝石的特殊结构(如欧泊)对光的干涉、衍射作 用而产生的多种颜色。这种现象称变彩效应。 2、成因 宝石中规则排列的包裹体形成一个光栅。当光照射在 其它上面时会产生衍射和干涉作用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光谱 色。当光源和观察角度变化时,颜色也会变化。
变色效应
1、定义
宝石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呈现不同颜色现象。 变石具有典型的变色效应。它在日光下为绿色,烛光或 白炽灯下为红色。 2、成因 宝石产生变色效应是因为宝石的对可见光 的吸收在吸收光谱存在两个明显的色光透过区,而其它 色光均被吸收。
产生的颜色
红色、绿色 红色、绿色、蓝色、黄色 粉红色 蓝色 绿色、蓝色 蓝色
B、物理因素: 一些物理作用如光的干涉、衍射、散射作用也会 使宝石产生颜色。如欧泊中的五颜六色是因此其中的 二氧化硅小球对可见光的衍射作用而形成的。 4、颜色的宝石学意义 1)颜色是体现宝石的美丽的重要方面。许多宝石之 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具有绚丽多彩的颜色。 2)颜色是评价宝石的质量的重要因素,如在钻石、 红宝石等宝石的质量评价中,颜色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3)颜色是鉴定宝石最直观的依据之一。
尖晶石 水晶 黄玉 立方氧化锆
3.60 2.54 3.53-3.56 5.6-6.0
2 相对密度的测量 1)手掂法。 2)重液法。
3)静水力学法。
3、密度的宝石学意义
1)宝石的密度是鉴定宝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2)根据宝石的密度还可以估计宝石的重量。
二、硬 度
1、概念与分类 概念:宝石硬度是指宝石抵抗刻划力和磨蚀力的能力。 1)绝对硬度 2)相对硬度 2、硬度的等级与测定 在测定宝石的硬度时最常用的是摩氏硬度计。
七、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 猫眼效应
1、定义 弧面型的宝石在光的照射下表面呈现出一条可平行移动的 明亮光带。这种现象称为猫眼效应。 随着宝石或光源的摆动,光带在宝石的表面作平行的移动,如同中午时 分猫眼的瞳孔,故而得名。
2、猫眼效应产生的机理和条件: 宝石产生猫眼效应是因为宝石中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针状包裹体。 当光照射到表面上时,这些包裹体对光反射产生亮点,一条包裹体 产生一个亮点,无数条包裹体就产生的亮点连起来就形成一条亮带。 注意:亮带方向与包裹体的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因此一个宝石 要能产生猫眼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宝石中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针状、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 2)宝石应琢磨成弧面型。 3)宝石的底面平行包裹体的排列方向。这是保证猫眼效应的亮带 在宝石的中央。 3、猫眼效应的评价: 对猫眼效应的评价是细、亮、活。即亮 带越细,越亮,转动宝石时亮带越容易移动越好。 命名规则:国家标准规定,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直接 称为“猫眼石”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在命名时必须在“猫眼” 前面注明宝石的名称,如“石英猫眼”。
月光石效应
1、定义
一种由宝石内部的包裹体或结构特征对光的散 射作用而产生的朦胧状的蔚蓝色或乳白色晕色。 这种现象常见于月光石中,故称为月光石效应, 也称为光彩效应。
2、成因
月光石效应是宝石中含有大量细小的包裹体对 光的散射作用引起的。当包裹体较粗时,散射 光的乳白色的;当包裹体十分细小时,散射光 的蔚蓝色,使宝石显得更加美丽。
2、双折射与双折射率 有些物质当入射光照射时会产 生两条方向不同的折射光,这种 现象称为双折射。因此,就会得 到两个折射率。二者之差称为该 物质的双折射率。 有些宝石没有双折射,有些宝 石有双折射,对这些宝石其双折 射率也有所不同。因此,双折射 率对宝石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黄玉与碧玺的折射率相 近,不易区别。但碧玺的双折射 率黄玉大,因此,可根据双折射 率的大小来区分它们。
颜色。 当宝石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时宝石呈现彩色。
使宝石对可见光产生选择性吸收而产生颜色的因素主要有
两个: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A、化学因素: 许多宝石的颜色是因为其中含有一些能致色的元素而产 生颜色。所含元素不同时,产生的颜色不同。宝石中常见 的致色元素及产生的颜色如下:
致色元素
Cr Fe Mn Ti V Co
2、宝石火彩产生的条件: 1) 宝石本身应具有高的色散值。 萤石的色散值最小,合成金红石的色散值最高。宝石的 色散值越高,它的火彩越明显。
2) 正确的切工。
经过正确的切磨,才能充分体现宝石的火彩。 3) 宝石一般是无色的。
对有色宝石,即使其色散很高,产生的火彩也被宝石本
身的颜色所掩盖了。 3、 色散的宝石学意义
宝石在空气中的重量 同体积水的重量 宝石在空气中的重量 宝石的重量-宝石在水中的重量 相对密度:=—————————— =—————————————
常见宝石的相对密度
宝石 钻石 相对密度 3.52 宝石 锆石 相对密度 4.70
红宝石 蓝宝石 金绿宝石 祖母绿
3.99 3.99 3.72 3.7-2.9
二、折射率与双折射率 1、光的折射与折射率 当光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和传播速 度要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有式中α、β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v1 和v2分别为光在介质1和介质2中的速度。
当两种介质一定时,n为一常数。称第二种介质相对 第一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可见光光谱
(2)不同波长的光混合也可产生各种颜色。其关系可 用牛顿色环来表示。在牛顿色环上,相邻两种颜色 的光混合,产生中间的颜色。当从白光中减去某一 波长的光时,也会产生颜色。
牛顿色环
2、颜色特性
颜色分为非彩色系列(白黑系列)和彩色系列
两类。
每一种颜色的特性都可用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三个要素来表征。
3、均质体与非均质体 不产生双折射的宝石称为均质体。如钻石、尖晶石、
玻璃均为均质体。
产生双折射的宝石称为非均质体。红宝石、锆石、 水晶碧玺等宝石为非均质体。
三、 多色性 1、什么是宝石的多色性 宝石晶体在光的照射下,不同方向上呈不同颜色的现象, 称为宝石的多色性。
许多宝石具有多色性。它们都是非均质体的宝石,其光 学性质随方向而异。 如红宝石在平行C轴方向为红色 ,垂直C轴方向橙红色; 蓝宝石平行轴方向为蓝色,垂直C轴方向为绿色。 因此,当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会发现它们在不同方向 上具有不同的颜色。 宝石的的多色性可通过肉眼来观察,更多的是通过二色 镜仪器来观察。
常见宝石的双折射率
宝石 钻石 红宝石 蓝宝石 金绿宝石 祖母绿 双折射率 0 0.008 0.008 0.009 0.005 宝石 锆石 尖晶石 碧玺 黄玉 水晶 双折射率 0.059 0 0.020 0.010 0.009
方解石的双折射率很高,当在其背后放一根针时,可以看到两根针的影子。
锆石的刻面棱双影。
色 调:彩色的类别,如红、绿、蓝等。
饱和度:色彩的纯净度或鲜艳度。 亮 度:也称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3、宝石颜色的影响因素与成因 (1)光源 在观察宝石颜色时,光源对宝石的颜色有一定 的影响。同一宝石在不同光源下可能呈现不同的颜 色。
变石
(2)宝石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宝石对可见光产生均匀吸收时,它呈现白黑系列的
1) 色散是充分显示宝石美丽的一个可贵的性质。
2) 鉴定宝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尤其对钻石而言。
五、光 泽 光泽指宝石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宝石对光的反射能力越强,光泽越强,肉眼看起来就越亮。 这样的宝石就越好。 宝石光泽的强弱取决于它的折射率和表面的抛光程度。 宝石的折射率越高,表面的抛光质量越好,其光泽就越强。
星光效应
1、定义 弧面型的宝石在光的照射下表面呈现出相互交会的四射或 六射星状光带。 星光效应根据光带的数目分为六射星光和四射星光等,如中红宝石、 蓝宝石的六射星光和透辉石的四射星光。 根据光照的情况分为表星光和透星光。由宝石表面的反射光产生的星 光效应称为表星光。由透射光产生的星光效应称为透星光。 2、星光效应产生的机理与条件: 星光效应产生的机理与猫眼效应相似,也是由宝石中所含的针状、纤 维状包裹体引起的。一个方向上的针状包裹体产生一条亮带。多个方 向的针状包裹体产生多条亮带。 因此星光效应产生的条件是: 1)宝石中含有大量二个或二个以上方向平行排列的针状、纤维状 包裹体,从而产生星光效应。 2)宝石应琢磨成弧面型。 3)琢磨宝石时其底面应平行包裹体的排列方向。
星彩效应 一种由宝石内部的不透明包裹体的反射作用 而产生的星点状闪光。
这种效应常见于砂金石中,故亦称谓砂金石
效应。
宝石的力学性质
一、密度与相对密度 1 概念 宝石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宝石的密度,即密 度=质量/体积,单位为g/cm3。 宝石的密度是宝石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取决于组成宝 石晶体的各元素的原子量,原子或离子半径和晶体结构 等因素。 相对密度为在4℃和标准大气压下,宝石在空气中的 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宝石光泽根据其强弱和折射率的大小分为几个等级:
金属光泽:n>3 ,光泽极强,如金的表面的光泽。宝石 极少具有金属光泽。 金刚光泽: n=2.0-2.6,光泽强。在透明宝石中金刚光泽 是最强的一种光泽,以钻石为代表。 亚金刚光泽:n=1.8-2.0。光泽接近于金刚光泽。如锆石 等。 玻璃光泽:n=1.8-1.3 ,光泽中等,具有较宽的折射率 范围。大多数透明宝石显示玻璃光泽。如红宝石、祖母 绿、水晶等。
当入射介质为真空(或空气)时,n为折射介质的绝对折 射率或简称为折射率。(这里的折射介质一般是宝石)
宝石的折射率是宝石的最重要的物理性质。很少有两种宝 石的折射率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它是鉴定宝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