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宝石的基本特性
02宝石学基础(光学物理学性质)

7 多色性
宝石晶体在透射光条件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呈现出不 同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多色性。对于有色宝石来讲, 一轴晶一般呈现二色性,二轴晶呈现三色性。
蓝宝石具二色性:垂直光轴方向呈现蓝色、平行光轴 方向呈现绿色。蓝色黝帘石呈现三色性:蓝色、紫色、 黄绿色。
8 光泽
光泽(luster)是宝玉石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程度, 是由其反射光的强度所决定的,与宝玉石本身的折射率 和吸收系数有关,折射率愈高、吸收系数愈大,则其光 泽愈强。光泽亦是宝玉石的鉴别特征之一。
(3)二轴晶:在非均质晶体中,有两个方向不发生双折射 的晶体,称为二轴晶。二轴晶包括斜方晶系、单斜晶系 三斜晶系。这三个晶系的晶体,光在三个方向传播速度 均不相同,故属二轴晶的晶体有三个折光率:Ng、Nm、 Np。当Np靠近Ng为二轴晶正光性,当Np靠近Nm时为二轴 晶负光性。
5 颜色
宝石的颜色是宝石经济评价的主要 依据。颜色是矿物的重要光学性质之一。 不少矿物有它的特殊颜色,因此它可以 作为矿物的一种鉴定特征。例如孔雀石 的特殊绿色、蓝铜矿的特殊蓝色都是鉴 别这些矿物的重要特征。
(2) 当 自 然 光 进 入 非 均 质 宝 石 后 , 原来是在任意方向振动的自然光便 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两条偏振光,传 播速度除特殊情况外(光轴方向)也 不相等,呈现了两条折光率不同的 光波,此种现象称为双折射。最大 折光率值和最小折光率值间的差值, 称为双折射率。双折射及双折射率 是识别宝石的主要特征之一。
(2) 非晶质:有些貌似固态的物质,有一定的化学组成, 但质点只按短程有序排列,不具格子状构造,称为非晶 质,如玛瑙、火山玻璃、琥珀和人造玻璃等。
2.晶系
按照晶体中质点的对称程度将晶体划分为三个晶族 七个晶系。
地质基础第二章3

物理性质
惰性气体型离子的卤化物矿物,一般为
无色、浅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不大, 解理发育,性脆。比重小,导电性差。大 多易溶于水。 铜型离子的卤化物矿物常呈浅色,金 刚光泽,透明度较低。比重较大,导电性增强, 可具 延展性。
铝土矿 Al2O3•nH2O
成因:
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 为富Al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湿热条件下 风化残留的产物;或由胶体沉积形成。
用途:
提炼Al的最主要矿石矿物; 劣质者可用作制造人工磨料、耐火材料 和高Al水泥原料。
褐铁矿 Fe2O3•nH2O
鉴定特征:
常呈多孔状、土状、致密块状、结核状 、钟乳状、葡萄状等集合体。也常见黄铁 矿晶形的假像,称假像褐铁矿。
黄水晶:黄色透明者,可能为Fe2+所致。 蔷薇石英(芙蓉石):蔷薇红色或 粉红色, 可能由Ti、Mn造成。通常呈致密块状。加热至 575℃褪色;日光下长期暴晒颜色变浅。 乳石英:乳白色半透明的块体,含大量细 分散的气、液包裹体及微裂隙。 蓝石英:蓝色。含Ti较高,次有Al、Mn。 加热至300~400℃,褪色或变为 紫色。
磁铁矿 FeFe2O4
磁铁矿属于尖晶石族矿物,其晶体结构与 尖晶石相同。
化学组成:
常含Ti4+、V3+、Cr3+、Al3+、Si4+等替代 Fe3+;Fe2+易被Mg2+、Mn2+、Ni2+、 Co2+、 Zn2+、Ca2+等替代。 含杂质高的异种有:钛磁铁矿、铬磁铁 矿、钒磁铁矿、钒钛磁铁矿等。
宝石学基础教学大纲

《宝石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宝石学基础》是珠宝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珠宝玉石基础知识及常见珠宝玉石基本特征,掌握常用珠宝仪器的操作方法,初步具备未知宝石的能力,并能在珠宝首饰鉴定、首饰营销、珠宝首饰设计、珠宝加工中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宝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各类珠宝玉石基本知识,能正确运用珠宝鉴定仪器鉴定宝石种,为其它几门珠宝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职业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目测珠宝鉴定能力和仪器使用鉴定能力,能到企业熟练使用珠宝鉴定仪器等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一章.宝石的基本概念1宝.石的概念2宝.石的分类3宝.石的命名4宝.石的属性5宝.石的价值6宝.石的性质要求:宝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属性及价值。
要求学生掌握:宝石的概念、宝石的分类、宝石的命名;了解:跟宝石相关的一些知识,如:地质学基础、结晶学基础、地球化学基础、宝石的物理性质、常用鉴定方法等。
第二章.钻石1.概述2.钻石的基本性质3.钻石真假鉴别要求学生掌握:钻石的一些基本性质、钻石的现状、钻石的真假鉴别;了解:钻石的基本性质、钻石的评价等。
第三章.红宝石和蓝宝石1.概述2.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别要求学生掌握: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一些基本性质、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现状;了解: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别。
第四章.绿柱石类宝石1概.述2主.要宝石品种3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鉴别要求学生掌握:绿柱石类宝石的一些基本性质、几种主要宝石品种、绿柱石类宝石的现状;了解:绿柱石类宝石的鉴别与评价。
第五章.翡翠1概.述。
2翡.翠的鉴别要求学生掌握:翡翠的一些基本性质、翡翠的鉴别与大体评价;了解:与相似翡翠的鉴别。
第六章.玉石1软.玉2岫.玉3独.山玉要求学生掌握:软玉、岫玉、独山玉之间的区别,软玉、岫玉、独山玉的一些基本性质;了解:软玉、岫玉、独山玉的品种和评价。
珠宝首饰鉴赏课件

自豪感。另外,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集
自然美和人工艺术美于一身的珠宝,在不
知不觉中获得一种高尚的意趣,从而提高 大学生自身的文化艺术素质和修养。
第一节 宝石的基本概念
宝石的基本概念
•
宝石是特殊的矿物
•
玉石是特殊的岩石
•
什么叫矿物:矿物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的化学组成,
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和一定的几何形
态,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
什么叫岩石:岩石是由单种矿物或多种矿
物经过地质作用聚集而成,即岩石是指单矿物
或多矿物的集合体。
• 1、宝石的定义
宝石是珠宝玉石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宝石的概念:有两层意思
(1) 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 或工艺品的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 统称。
•
•
•
在据今7 000多年的商周时代,人们就用玉制
的器物来祭天祀地,御邪魔,斥鬼神。数千年来,
它一直以特有的气质和纯真娇美的魅力装点、美
化着人类的生活,丰富、充实着世界各民族的文 化艺术宝库,创造着高度的人类文明。
•
随着人类自身及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对珠
宝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对宝石的要求不再是
象动物牙齿或骨骼之类的东西,而是要求宝石要 具备美丽、稀少、耐久等特点。
秦代的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谁得到它,
谁才算得是真命天子……。
• 这些都是珠宝玉石作为王公贵族身份、 权力、地位和富有象征的具体体现。人类 社会发展到今天,珠宝玉石已进入寻常百 姓家,并以它特殊的魅力装点着人们的生 活,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珠宝玉石鉴赏重点

第一章1.天然珠宝玉石所具备的条件1.美观性:2.耐久性3.稀有性2.天然宝石:有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有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的单晶体3.高档宝石(贵宝石):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变石,猫眼)4.印章石:摩氏硬度一般小于4,传统四大印章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寿山石品质最好的是田黄石)5.人工宝石包括:(1)合成宝石(2)人造宝石(3)拼合宝石(4)再造宝石6.宝石颜色产生的原因:宝石的颜色是宝石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于宝石自身的紫色因子对光源的不同波长或能量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吸收和透射或反射所致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宝石折射率=sinx÷siny=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光在宝石中的速度8.色散:当白色复合光通过具棱镜面性质的材料时,棱镜将复合光分解而形成不同波长光谱色的现象注:通常把材料对红光和紫光两束单色光的折射率之差规定为材料的色散值,色散产生的五颜六色的现象在宝石学称为“火彩”9.宝石火彩产生的条件(1)高的色散值(2)正确的加工10.宝石透明度的影响因素:(1)宝石对光的吸收因素:吸收因数越大,透明度越低,而吸收因数大小与内部晶格类型有关(2)厚度:厚度越大透明度越低(3)颜色:颜色越深,透明度越低(4)杂质:由于包体等杂质的折射率与主体宝石折射率的差异,人射光发生折射,散射等,从而使透明度降低11.猫眼效应定义: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宝玉石表面呈现的一条明亮的光带,该光带随样品或光线的转动而移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宝石内具有一组密集,平行定向排列的纤维状,针管状或片状包体12.相对密度;在4摄氏度下,宝石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属无量纲相对密度=宝石的重量/固体积水的质量=宝石密度/固体积水的密度13.硬度的宝石学意义⏹利用硬度鉴赏区分宝石⏹宝石加工时要根据其不同的硬度选择不同的磨料⏹硬度不同的宝石不可混装⏹空气中灰尘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其硬度是7,硬度小于7的宝石抛光面,由于经常受到空气中灰尘的撞击磨蚀,表面会变毛,而失去原有的光泽,这是一些年久,镶宝石首饰的肉眼鉴定特征之一14.解理与断口解理:宝石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晶学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这些裂开的平面称解理面15.解理的宝石学意义⏹鉴别区分宝石原石,如:石英与方解石⏹宝石加工时可利用解理劈开宝石⏹对解理发育的宝石在佩戴和加工时应十分小心第二章钻石1.硬度:金刚石的摩氏硬度为10,是最硬的物质,这是一种相对硬度,实际上,它是硬度为9的金刚玉的150倍,比硬度低的块晶打1000倍2.解理:当金刚石晶体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可能会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一平面。
珠宝首饰制作与鉴定技术规范

珠宝首饰制作与鉴定技术规范第1章珠宝首饰制作基本工艺 (3)1.1 金属加工工艺 (3)1.1.1 铸造工艺 (3)1.1.2 锻造工艺 (4)1.1.3 焊接工艺 (4)1.1.4 成型工艺 (4)1.2 雕刻与镶嵌工艺 (4)1.2.1 雕刻工艺 (4)1.2.2 镶嵌工艺 (4)1.3 抛光与打磨工艺 (4)1.3.1 抛光工艺 (4)1.3.2 打磨工艺 (4)第2章珠宝首饰设计原理 (5)2.1 设计元素与风格 (5)2.2 设计软件应用 (5)2.3 珠宝首饰搭配原则 (6)第3章宝石学基础知识 (6)3.1 宝石的分类与特性 (6)3.1.1 晶质宝石 (6)3.1.2 非晶质宝石 (6)3.1.3 有机宝石 (6)3.1.4 合成宝石 (7)3.1.5 原生宝石 (7)3.1.6 现象宝石 (7)3.2 宝石的形成与分布 (7)3.2.1 宝石的形成 (7)3.2.2 宝石的分布 (7)3.3 宝石的物理与光学性质 (8)3.3.1 物理性质 (8)3.3.2 光学性质 (8)第4章宝石鉴定基本方法 (8)4.1 宝石的观察与鉴别 (8)4.1.1 目视观察 (8)4.1.2 宝石颜色鉴别 (8)4.1.3 宝石透明度鉴别 (8)4.1.4 宝石光泽鉴别 (9)4.2 宝石仪器检测 (9)4.2.1 折射仪 (9)4.2.2 分光镜 (9)4.2.3 紫外线灯 (9)4.2.4 厚度仪 (9)4.3.1 内含物的观察 (9)4.3.2 内含物的种类及意义 (9)4.3.3 内含物与宝石质量评价 (9)4.3.4 内含物的人工处理与鉴别 (9)第5章宝石切割与打磨技术 (10)5.1 宝石切割基本原理 (10)5.1.1 光学原理 (10)5.1.2 几何原理 (10)5.1.3 物理原理 (10)5.2 切割图案与设计 (10)5.2.1 切割图案 (10)5.2.2 切割设计 (10)5.3 宝石打磨工艺 (11)5.3.1 打磨工具 (11)5.3.2 打磨工艺 (11)5.3.3 打磨注意事项 (11)第6章贵金属首饰制作技术 (11)6.1 贵金属材料的选用 (11)6.1.1 贵金属种类 (11)6.1.2 贵金属纯度 (11)6.1.3 贵金属功能 (12)6.2 贵金属首饰铸造工艺 (12)6.2.1 铸造方法 (12)6.2.2 铸造过程 (12)6.2.3 铸造质量要求 (12)6.3 贵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12)6.3.1 抛光 (12)6.3.2 镀层处理 (12)6.3.3 印记和标识 (12)6.3.4 表面装饰 (12)6.3.5 清洗与保养 (12)第7章珍珠与有机宝石首饰制作 (13)7.1 珍珠的分类与鉴别 (13)7.1.1 珍珠的分类 (13)7.1.2 珍珠的鉴别 (13)7.2 珍珠首饰制作工艺 (13)7.2.1 珍珠的选择与处理 (13)7.2.2 首饰设计 (13)7.2.3 首饰制作 (13)7.3 其他有机宝石的应用 (13)7.3.1 琥珀 (13)7.3.2 珊瑚 (13)7.3.3 贵珊瑚 (14)7.3.5 其他有机宝石 (14)第8章珠宝首饰镶嵌技术 (14)8.1 镶嵌材料与工具选择 (14)8.1.1 镶嵌材料 (14)8.1.2 镶嵌工具 (14)8.2 镶嵌工艺方法 (14)8.2.1 镶嵌基本工艺 (14)8.2.2 特殊镶嵌工艺 (15)8.3 镶嵌质量检验 (15)8.3.1 镶嵌牢固度检验 (15)8.3.2 镶嵌美观度检验 (15)8.3.3 镶嵌尺寸检验 (15)8.3.4 镶嵌质量稳定性检验 (15)8.3.5 镶嵌工艺合格性检验 (15)第9章珠宝首饰保养与修复 (15)9.1 珠宝首饰的日常保养 (15)9.1.1 清洁 (15)9.1.2 保养注意事项 (16)9.2 珠宝首饰的修复技术 (16)9.2.1 修复方法 (16)9.2.2 修复注意事项 (16)9.3 珠宝首饰修复实例分析 (16)第10章珠宝首饰市场与鉴定行业规范 (17)10.1 珠宝首饰市场概述 (17)10.1.1 市场现状 (17)10.1.2 市场发展趋势 (17)10.1.3 市场需求 (17)10.2 珠宝首饰鉴定机构与标准 (17)10.2.1 鉴定机构 (17)10.2.2 鉴定标准 (18)10.3 珠宝首饰法律法规与诚信经营 (18)10.3.1 法律法规 (18)10.3.2 诚信经营 (18)第1章珠宝首饰制作基本工艺1.1 金属加工工艺金属加工工艺是珠宝首饰制作的基础,主要包括金属的铸造、锻造、焊接和成型等环节。
水晶的分类及其市场前景

第三章 水晶的分类
1.依据颜色的分类:白水晶、黄晶、芙蓉晶、紫晶、紫黄晶、烟晶等
水晶
黄晶
芙蓉晶
紫晶是一种紫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铁,经辐 照作用,Fe3+离子的电子壳层中成对电子之一受到激 发,产生空穴色心FeO44-,空穴主要在可见光550nm 处产生吸收,而使水晶产生紫色。在加热或阳光暴晒下 紫晶中的色心会遭到破坏,发生褪色。紫晶的颜色从浅 紫到深紫色,可带有不同程度的褐色、红色、蓝色,紫 晶的多色性受体色的颜色特征及体色的深浅影响,一些 浅紫色品种仅有微弱的多色性,为浅褐紫一浅紫。深色 的紫水晶可有红紫一紫色、蓝紫一紫色两种类型的多色 性。
水晶产品的市场定位初探 水晶以其晶莹剔透的品质,坚硬耐摧的质地,丰富迷人的颜色与意境以及适中 的价格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要结合产品的特性和消费者群体特征来进行市场定位, 不能盲目定位。水晶的饰品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是年轻人、中年人,市场较 为广阔,前景也比较好。
水晶工艺品的目标市场则相对狭窄,粗略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于 礼品市场和个人市场。
紫黄晶是由紫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构成,紫色和黄色形成各 自的色斑或者色块,往往没有明显的界线。有时也形成明 显的与菱面体生长区相关的色区。天然的紫黄水晶只产于 玻利维亚,但这种颜色特征可用紫晶或合成紫晶经过加热 处理来实现,处理的紫黄水晶与天然的目前还无法进行区 别。
发晶
2.依据包裹体的分类:发晶、水胆水晶、幽灵水 晶 发晶就是无色透明的水晶晶体中含有固态包体,主要有纤 维状、草束状、针状、丝状、放射状的金红石、电气石、 角闪石、阳起石、绿帘石、自然金等,这些包体常呈细小 的针状,纤维状,定向排列,犹如发丝。包体的颜色不同, 所形成的发晶也不尽相同,常见的颜色有黑色、金黄色、 铜红色、银白色、绿色等。例如:钛晶,铜顺发,绿发晶, 黑发晶,银发晶,杂色发晶,其中钛晶最珍贵,有些钛晶 价值可以和红宝石和蓝宝石,钻石以及祖母绿相媲美。 “水胆水晶”就是透明水晶内部含有较大的液态包裹体。这 类水晶形成是由于晶体生长速度较快,与它混合在一起的岩 浆热液、水溶液等被包裹所致。据说有的大型水胆水晶的晶 体在摇晃时,还能看到液体在里面来回的滚动。
宝石的概念

第1章宝石基本概念、分类、属性及价值1.1 宝石的概念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1.1.1 宝石的概念宝石的西文名为gem和gemstone。
gem来自于拉丁文Gemma,有宝或宝石的意思。
在Gary(1972)编的《地质学词汇》一书中,gem一词主要指经过琢磨加工好的宝石成品;gemstone则指未经加工的宝石材料,包括矿物、岩石或其它自然材料,只要经琢磨抛光后具备美观、耐久等特征,能满足制作饰品的条件即可,因此,gemstone•一词实际指未经加工过的宝石材料。
但到近代,gem和gemstone的含义区别则越来越模糊。
据《辞海》,宝石为硬度较大、色泽美丽、受大气和化学药品的作用不起变化、产量稀少而极为贵重的矿物,如金刚石、刚玉等等。
从目前的宝石学看,宝石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概念宝石和玉石不分,泛指宝石,指的是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也包括部分有机材料。
狭义的概念有宝石和玉石之分,宝石指的是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成宝石首饰的单矿物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如钻石、蓝宝石等;而玉石是指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或岩石,同样既包括天然的,又包括人工合成的,如翡翠、软玉、独山玉、岫玉等。
在商贸或市场销售时,宝石也称珠宝。
顾名思义是指珍珠和宝石,包括珍珠、宝石和玉石等。
1.1.2 宝石必须具备的条件不论是广义的宝石,还是狭义的宝石和玉石,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美丽(Beauty)美是宝玉石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具体要求宝玉石颜色艳丽、纯正、匀净、透明无暇、光泽夺目,或呈现猫眼、星光、变彩、变色等特殊的光学效应。
如透明无瑕的钻石堪称宝石之王,而不透明的黑色钻石主要具工业用途。
这是美与不美的重大差别。
2、稀罕(Rarity)物以稀为贵,这一法则在宝石上得到了最大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宝石颜色是宝石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选择 性吸收的结果。
•
白 光
当可见光(白光)照射宝石时: –如果宝石选择吸收了某些波长的色光, 则宝石呈透射或反射色光的混合色, 相当于被吸收色光的补色或补色的混
合色;
–如果宝石普遍均匀的吸收所有色光,
则宝石随吸收程度不同而呈黑、灰或
宝石的颜色
1)干涉作用致色
• 干涉:当两光线相遇而叠加沿同一路线传播时, 由于彼此的位相原因造成光波相互增强或抵消的 一种光学现象,其效果是产生非纯正光谱色。 • 常见于有裂隙、薄层包裹体或具不同物质薄层结 构的材料。
• 例一:晕彩石英,由于存 在充填于裂隙中的气、液 薄膜,呈现虹彩。
• 例二:珍珠,两种折射率不 同的物质(珍珠层和有机质 层)呈同心层状交替构成, 对光层层反射和折射,相互 干涉产生晕彩。
结晶质:
内部质点 作规则排 列,即具 格子状构 造。结晶 质在空间 的有限部 分称为晶 体。
紫 靛
红
橙 黄
蓝
绿 黄绿
700nm
400nm
• 颜色表示方法:
– 波长(λ) 单位:纳米(nm) – 能量(E) 单位:电子伏(ev)
E(ev) × λ(nm) ≈ 1240
– 400nm紫光相当于3.10ev ; 700nm红光相当于1.77ev – 即可见光的能量范围大致为1.77~3.10ev 。
红色 纯净无色
蓝色 黄色
赤铜矿、辰砂
金刚石、刚玉、绿柱石 石英、黄玉、萤石 Ⅱb型金刚石(含硼) Ⅰa型金刚石(含氮)
(5)物理光学致色
• 指由于宝石内部的结构、构造、裂隙、包裹体等 因素,对光发生物理光学作用而使宝石呈色。 • 这些作用主要有:
1)干涉作用致色
2)衍射作用致色
3)散射作用致色
4)有色包体致色
• 成分:SiO2 O2- O2- O2Si4+ Si4+ Si4+ Si4+
• Si4+←Al3+﹢H+(Na+)
O2辐照
O2-
O2H
O2- O1- O2Si4+ Al3+ Si4+ Si4+
• 受辐照后,Al3+邻近的Oˉ的1 个价电子被激发离开其轨道, 出现未配对电子——空穴色 心。
• 产生极强的紫外——可见光 范围的吸收,呈烟灰色。
光波的吸收少,透明度较高,如钻石具典型的原子晶格。
②与宝石中的杂质、包裹体、裂隙、厚度和自 身颜色,以及表面是否光滑等因素有关。 ③玉石的透明度与组成矿物的透明度和颗粒结 合方式有关。
组成矿物的粒度越不均匀、排列越杂乱、颗粒边
缘越不平直,则内部颗粒之间的界面对光线的折射、
散射越强,透明度越低。即使主要由透明矿物组成
1、颜色的本质
• 颜色是具有一定波长的电 磁波。一定波长的可见光, 会呈现一定的颜色。 •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能引 起人眼视觉的可见光只是 一小部分,一般取 400~700nm波长作为可见 光的范围(实际范围可达 380~780nm)。
• 单色光的波长由长到短,对应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
红色
770——620nm
300000km/s N钻 = 石 123967km/s
= 2.42
• 宝石折射率与光在晶体中的传播速成度成反比。 传播速度越小,折射率越大;反之,则越小。 • 折射率是宝石的一种稳定光常数,各种宝石都有 其固定的折射率值,故是鉴定宝石的重要依据。 例如:
钻石 2.42 黄玉 1.619~1.627 红宝石 1.762~1.770 水 晶 1.544~1.553
2)衍射作用致色
• 衍射:为光干涉的一种特殊类型。 • 产生衍射的宝石具有规则的不同折射率的交替层堆积, 当白光与之相互作用时发生光波的定向传播,其效果 产生纯正光谱色。
• 这种现象主要见于欧泊:
3)散射作用致色
• 宝石材料内部结构不规则、或粒度超出衍射限定范围(约 100~400nm)、或含直径大于可见光波长的包裹体、微晶微
下,可使电子从一个原子的轨道跃迁到另一个原子轨 道上去,即离子间发生电荷转移。
e
•
离子间电荷转移分三类型: – 非金属离子——金属离子 – 金属离子——金属离子 – 非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
蓝宝石的致色原因
•
蓝宝石成分:Al2O3 含Fe2+ 、Ti4+ 等杂质。 Fe2+——Ti4+ 电荷转移
•
绿色
530——500nm
橙色
620——590nm
青色
500——470nm
黄色
590——560nm
蓝色
470——430nm
黄绿
560——530nm
紫色
430——380nm
• 日常见到的自然光,就是由以上几种色光混合而
•
成的白光。 将各种色光的颜色排成扇形圆环图,任意一对对 角扇形区两种颜色的色光,都可以适当比例混合 成为白光,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白色;
–如果所有的色光都有通过宝石,则宝
石呈无色透明。
2、宝石颜色的致色机理
•
五种机理:
– 过渡金属离子的内部电子跃迁致色
– 离子间的电荷转移致色
– 色心致色
– 能带间的电子跃迁致色
– 物理光学致色
(1)过渡金属离子的内部电子跃迁致色
•
当宝石组分中含有:Ti 、 V 、 Cr 、 Mn 、 Fe 、 Co 、 Ni 、 Cu 等,都是宝石产生颜色的物质基础,称 为“色素离子”。 这类离子存在 d 轨道上未成对的单电子,受到周围配位 体阴离子电子云影响,d 轨道的能级会发生分裂,所产 生的能量差值可能与某种波长的可见光能量相当。 当白光入射宝石晶格,d 电子受到相同能量光波激发, 从基态(低能轨道)跃迁到激发态(高能轨道),这部 分光波的能量转移给被激发电子,即吸收,其余光波透 射或反射出宝石,混合呈色。
O2- O2- O2-
(4)能带间的电子跃迁致色
根据能带理论,晶体中的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别位于各能带中。被电子占 满的能带称为满带,未占满的称为导带,导带的能量较高。各能带间有一 能量间隙,称为禁带。电子可以由满带向导带跃迁,但必须吸收超过中间 的禁带宽度所代表的能量才能发生。
导带——未充填满电子
吸收红、黄光,呈蓝色。
(3)色心致色
•
•
色心:可以吸收光波的晶体结构缺陷。
主要有两种:
– 缺失原子(缺位)—— 受放射性幅照捕获 1
个电子形成电子色心;
– 额外原子(填隙原子)——受放射性幅照激
发 1个电子形成空穴色心。
•
两者结果都造成有不成对的电子而发生能级分裂,吸 收光波产生颜色。
例:紫色萤石的致色原因
Eg
能 量
原子轨道 原子能级 能带
禁带宽度-两能带间能量差ev
满带(价带)-充满面电子
禁带 满带——已充满电子
•处在价带顶部的电子当受到大于Eg的外来能量(可见光) 激发,可跃迁到导带。吸收可见光能量而使晶体产生颜色。
能带理论所解释的宝石颜色
致色原因 禁带宽度Eg低于可见光 能量 禁带宽度Eg在可见光能 量范围内 禁带宽度Eg大于可见光 能量 由微量组分引起的颜色 颜色 紫-蓝色 黄色 红色 白色 矿物实例 铜蓝 金、黄铁矿 铜 银、铂
• (一)宝石的透明度
• (二)宝石的光泽
(一)宝石的透明度
• 透明度:指宝石充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 有关因素:
•①宝石晶体的透明度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 • 金属晶格内部存在较多自由电子,电子跃迁会吸收大
量光波,透过光少,故透明度低或不透明如赤铁矿;
• 原子晶格和离子晶格内不存在自由电子或较少,则对
很高的宝石来说,其光泽应是反射光量(主要)和透 射光量(次要)的总和。
• 宝石光泽的强弱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N)、吸收系 数(K)、反射率(R)。它们的关系如下: 透明宝石 不透明宝石 R=(N-1)2 / (N+1)2 R=[(N-1)2+K2] / [(N+1)2+K2]
• 此外,宝石的抛光质量、表面平整程度、集合体的 结合方式(如石英岩和虎睛石)等因素也会影响宝 石光泽强弱。
• 萤石成分:Ca F2 • 由于Ca2+含量过高和受放射性
F- F- FCa2+ Ca2+ Ca2+ Ca2+
F- F- FF- e- FCa2+ Ca2+ Ca2+ Ca2+
幅照影响,造成F – 缺位而为
电子占据——电子色心。
F- F- F-
• 该色心吸收黄绿光波,使萤石 呈紫色。
例:烟晶的致色原因
第二章 宝石的基本特性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宝石的光学性质 宝石的力学性质 其它物理性质 宝石中的包裹体
第一节 宝石的光学性质
• • • • • • 一、宝石的颜色 二、宝石的光泽和透明度 三、宝石的折射率和色散 四、宝石的多色性 五、宝石的发光性 六、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
裂隙或气泡,入射光线与这些不符合衍射条件的物质界面相
互作用,造成光在不同方向上的反射而呈现颜色。 • 例:普通蛋白石、乳石英等。
4)有色包裹体致色
• 宝石材料中含有有色包体杂质,因它们的体色
影响,使宝石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 例如,石英中可含蓝线石包体而呈蓝色、日光
石因含红色赤铁而呈红色等。
二、宝石的透明度和光泽
(4)半亚透明:透光很少,或光线只能透过宝石薄片,如玛瑙、 黑曜岩、天河石等; (5)不透明:基本不能透过可见光,即使磨成薄片也不透明,如 青金石、孔雀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