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证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3) C TGS : IDC ||IDv || Tickettgs (4) TGS C: Ticketv
Ticket v = EKv [ IDC|| ADC || IDV|| TS2||Lifetime2] Visiting Service
(5)
(Once for each dialog)
(5)C V : IDc || Ticketv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 In this Infrastructure, the claimer needs to prove his identity by providing the encryption key. This could be realized by sign a message with his encryption key. The message could include a duplicate value to defend the replay attacks.
▪ 作为提供数据源认证的一种可能方法(当与数据完 整性机制结合起来使用时)
▪ 作为对责任原则的一种直接支持,如审计追踪中提 供与某活动相联系的确知身份
概述-身份认证基本途径
❖基于你所知道的(What you know )
▪ 知识、口令、密码
❖基于你所拥有的(What you have )
▪ 身份证、信用卡、钥匙、智能卡、令牌等
❖ 问题一:票据许可票据tickettgs的生存期
▪ 如果太大,则容易造成重放攻击 ▪ 如果太短,则用户总是要输入口令
❖问题二:
▪ 如何向用户认证服务器
❖解决方法
▪ 增加一个会话密钥(Session Key)

第5章 身份认证_图文.ppt

第5章 身份认证_图文.ppt

第5章 身份认证
从安全的角度衡量,上述协议显然优于例5-1中的 认证协议。但上述认证协议中,没有说明口令在服务 器端的存放方法。如果解决不了口令的存放问题,该 协议显然不能用于大规模认证。
那么上述协议是否就安全了呢?协议的安全性衡 量是非常复杂的,这一方面需要对安全性进行精确的 定义,另一方面还要对具体协议进行理论上的证明。 很多使用多年、貌似安全的协议后来被证明是不安全 的。目前,安全协议的形式化证明方面主要有以下3 类研究方法,分别是:① 基于推理结构型方法(如 BAN逻辑);② 基于攻击结构性方法(如模型检测);③ 基于证明结构性方法(如串空间模型)。
IDU
RU
RS
Key MAC
Keyed Hash Function
MAC
图5-5 一个基于挑战-应答协议的口令认证方案
第5章 身份认证
在该认证协议中,口令即是key。假如用户向服务 器发出认证请求,服务器首先产生一个随机数(挑 战)RS送给用户。用户把自己的身份IDU和自己产生的 随机数RU连同RS一起作为自变量计算由Key控制的 Hash值MAC,然后把IDU、RU和MAC发给服务器(应 答)。服务器根据收到的IDU、RU和自己保留的RS重 新计算MAC,然后与收到的MAC进行比较验证。
第5章 身份认证
5.1.5 完整性校验和
认证中秘密信息的存放是有要求的,例如,在基于口令的认 证系统中,验证端不允许存储口令,只允许存储口令的完整性校 验和。
完整性校验和是由要加以保护的数据按照特定的方法计算出 来的数值。数据的完整性靠反复计算校验和来证明正确有效。如 果计算出来的数值与存储的数值相符,则说明数据没受到损害; 反之,则认为数据已经受到损害。为行之有效,校验和必定是数 据中每一位的函数。

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ppt课件

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ppt课件
3.认证过程
接收方收到(M,s)之后
(1)取得发送方的公钥(e,n)
(2)解密签名s:h=se mod n。
(3)计算消息的散列值H(M)。
(4)比较,如果h=H(M),表示签名有效;否则,签名无效。
如果消息M很短的时候,可以直接对M用公钥解密以验证签名的有效
性,可以表达为:Ver(M可,编s辑)=课件真PP〈T =〉M=se mod n
▪ 盲签名
图4-5 盲签名原理
可编辑课件PPT
19
4.1 数字签名技术
完全盲签名
签名者在文件上的签名是有效的,签名是其签署文件的证据。如果 把文件给签名者看,他可确信他签署过这份文件。但是,签名者不 能把签署文件的行为与签署了的文件相关联。即使他记下了他所做 的每一个盲签名,他也不能确定他在什么时候签署了该文件。
一是发送方的签名部分,对消息M签名,可以记作S=Sig(K, M),签字算法使用的密钥是秘密的,即是签字者的私钥。
二是接收方的认证部分,对签名S的验证可以记作Ver(M,S, K)— {真,假},认证算法使用的密钥是发送方(即签名者)的公钥。
可编辑课件PPT
2
4.1 数字签名技术
1.数字签名的特点 (1)信息是由签名者发送的; (2)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未曾做过任何修改; (3)如果A否认对信息的签名,可以通过仲裁解决A和B之间的争议 (4)数字签名又不同于手写签名: 数字签名随文本的变化而变化,手写签字反映某个人个性特征, 是不变的;数字签名与文本信息是不可分割的,而用手写签字是附 加在文本之后的,与文本信息是分离的。
通常一个用户拥有两个密钥对,另一个密钥对用来对数字签名 进行加密解密,一个密钥对用来对私有密钥进行加密解密。这种方 式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身份认证技术ppt课件

身份认证技术ppt课件

2 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
5.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来进 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包括标准视频识别和热 成像技术两种。
标准视频识别是透过普通摄像头记录下 被拍摄者眼睛、鼻子、嘴的形状及相对位置 等面部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 利用计算机进行身份识别。视频面部识别是 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方式,现已被广泛用于 公共安全领域。
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 来确定人们的身份,其核心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 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 从而实现自动的个人身份认证。英国国家物理实验 室的测试结果表明:虹膜识别是各种生物特征识别 方法中错误率最低的。
从普通家庭门禁、单位考勤到银行保险柜 、金融交易确认,应用后都可有效简化通行验证手 续、确保安全。如果手机加载“虹膜识别”,即使 丢失也不用担心信息泄露。机场通关安检中采用虹 膜识别技术,将缩短通关时间,提高安全等级。
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成熟且价格便 宜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来说指纹识别的技 术应用最为广泛,人们不仅在门禁、考勤系统中 可以看到指纹识别技术的身影,市场上有了更多 指纹识别的应用: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 银行支付都可应用指纹识别的技术。
2 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
2.静脉识别
静脉识别系统就是首先通过静脉识别 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从静脉分布图依据专 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红外线CCD摄像 头获取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 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静脉比对 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 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 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采 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 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全过程采用 非接触式。

第3章身份认证技术ppt课件

第3章身份认证技术ppt课件
CA的数字签名提供了三个重要的保证:
▪ 第一,认证中有效的数字签名保证了认证信息的真 实性、完整性;
▪ 第二,因为CA是唯一有权使用它私钥的实体,任何 验证数字证书的用户都可以信任CA的签名,从而保 证了证书的权威性;
▪ 第三,由于CA签名的唯一性,CA不能否认自己所签 发的证书,并承担相口令的产生和验证过程
① 用户输入登录名和相关身份信息ID。
② 如果系统接受用户的访问,则给用户传送建立一次性口令所使用 的单向函数f及一次性密钥k,这种传送通常采用加密方式。
③ 用户选择“种子”密钥x,并计算第一次访问系统的口令z=fn(x )。第一次正式访问系统所传送的数据为(k,z)。
最新课件
24
❖ 数字证书的内容
❖ 为了保证CA所签发证书的通用性,目前数字证书格 式一般采用X.509国际标准。X.509的核心是建立存 放每个用户的公钥证书的目录(仓库)。用户公钥证 书由可信赖的CA创建,并由CA或用户存放于目录中 。
❖ 一个标准的X.509数字证书包含以下一些内容:(1)证 书的版本信息;(2)证书的序列号;(3)证书所使用 的签名算法;(4)证书的发行机构;(5)证书的有效 期;(6)证书所有人的名称;(7)证书所有人的公开 密钥;(8)证书发行者对证书的签名。
CRL分发点(CRLDistributionP最o新in课t件s)
27
服务器证书的结构实例
版本号(version)
证书序列号(serialNumber)
签名算法标识符(signature)
颁发者名称(issuer)
有效期 (validity)
起始有效期 终止有效期
国家(countryName)
省份(stateOrProvinceName)

《统一身份认证介绍》课件

《统一身份认证介绍》课件
统一身份认证介绍
本PPT课件将介绍什么是统一身份认证,其应用场景、技术原理、优缺点以 及实践案例。了解这些对于保障数字安全至关重要。
什么是统一身份认证?
定义和概念
统一身份认证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身份认证方式,即用户在一个系统认证后,可以使用其身 份信息登录其他系统,无需重复认证。
需要统一身份认证的原因
通过统一管理和控制用户身份,可以提高系统安全性,减少用户账号管理成本,提高用户体 验。
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场景
学校教务系统
学生可以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选课系统、成绩查询 系统等教务系统。
图书馆管理系统
读者可以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借书系统、预约系统 等图书馆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
员工可以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考勤系统、工资系统 等人事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
使用单一身份认证的账户可以登录各种财务系统, 如开票、报销等。
统一身份认证的技术原理
1
单点登录(SSO)
用户在一个平台认证后,就可以在其他
统一标识符的生成和管理
2
系统登录而无需再次认证。
采等。
3
认证协议的实现
主要有SAML、OAuth等认证协议。
统一身份认证的优缺点
1 优点:
提高用户体验、提高安全性、降低IT管理成本。
2 缺点:
可能出现拒绝服务攻击、特定场景下可能出现问题。
统一身份认证的实践案例
清华大学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学生、职工使用同一个账号能够登录校园网络、邮 箱、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
北京师范大学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学生、职工一卡通可在校内实现自助借还图书,出 门识别、加热食品等功能。
总结

人脸识别与身份认证技术培训ppt

人脸识别与身份认证技术培训ppt
总结词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为人用于门禁系统、边境检查等;在金融领域中可用于ATM 机、移动支付等;在交通领域中可用于地铁、机场安检等;在医疗领域中可用于患者身 份识别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应用于社交媒体、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
工作带来了便利。
CHAPTER 02
人脸识别技术原理
人脸检测与定位
检测图像中的人脸位置
通过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检 测图像中的人脸位置,为后续处理提 供基础。
定位面部特征点
在检测到人脸后,系统自动定位眉毛 、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特征点, 用于提取更准确的特征信息。
人脸特征提取
提取面部特征
多模态识别融合
将人脸识别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虹膜等)相结合, 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动态人脸识别
研究如何在动态场景下进行人脸识别,如视频监控、智能家居等, 提高人脸识别的实时性和应用范围。
身份认证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01
02
03
多因素认证
将单一的密码认证扩展为 多因素认证,包括生物特 征、动态口令、手机验证 等,提高账户安全保护。
VS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视频 监控、门禁系统等。通过实时监测和识别 ,可以快速发现可疑人员,提高监控效率 ,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人脸识别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居住体验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为智能家居系统提供个性 化服务,如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通过人 脸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识别家庭成员,提供 个性化的家居服务,提升居住体验。
技术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技 术将更加精准、快速和智能化。

第七章 身份认证课件ppt课件

第七章 身份认证课件ppt课件

用户的特征(例如指纹识别)

设计依据

身份认证与消息认证的差别
身份认证一般都是实时的,消息认证一般 不提供时间性。 身份认证只证实实体的身份,消息鉴别除 了消息的合法和完整外,还需要知道消息 的含义。
身份认证
验证者
声称者
身份认证系统的组成
一方是出示证件的人,称作示证者 P(Prover),又称声称者(Claimant)。 另一方为验证者V(Verifier),检验声称者提 出的证件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决定是否满 足要求。 第三方是可信赖者TP (Trusted third party) ,参与调解纠纷。 第四方是攻击者,可以窃听或伪装声称者 骗取验证者的信任。
要求时间同步
提问/应答

发送的消息包括一个随机数,要求B传回的消息 包括这个随机数
第八章 访问控制
在保障授权用户能获取所需资源的同时拒 绝非授权用户的安全机制 基本目标

防止对任何资源(如计算资源、通信资源或信 息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系 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决定用户能做什么,也 决定代表一定用户利益的程序能做什么。
未授权的访问包括:未经授权的使用、泄 露、修改、销毁信息以及颁发指令等。

– 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 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访问控制的作用
访问控制对机密性、完整性起直接的作用 对于可用性,访问控制通过对以下信息的 有效控制来实现:



(1)谁可以颁发影响网络可用性的网络管理 指令 (2)谁能够滥用资源以达到占用资源的目的 (3)谁能够获得可以用于拒绝服务攻击的信 息
强制访问控制
特点:取决于能用算法表达的并能在计算 机上执行的策略。 为所有的主体和客体制定安全级别,不同 级别的主体对不同级别的客体的访问在强 制安全策略下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罗列几种常见的认证形式: .
静态密码
用户的密码是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在网络登 录时输入正确的密码,计算机就认为操作者就是 合法用户。实际上,由于许多用户为了防止忘记 密码,经常采用诸如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 测的字符串作为密码,或者把密码抄在纸上放在 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这样很容易造成密码泄 漏。如果密码是静态的数据,在验证过程中 需要 在计算机内存中和传输过程可能会被木马程序或 网络中截获。因此,静态密码机制如论是使用还 是部署都非常简单,但从安全性上讲,用户名/密 码方式一种是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 它利用 what you know方法。
.
智能卡(IC卡)
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芯片,芯片中存有与用 户身份相关的数据, 智能卡由专门的厂商通过专 门的设备生产,是不可复制的硬件。智能卡由合 法用户随身携带,登录时必须将智能卡插入专用 的读卡器读取其中的信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
智能卡认证是通过智能卡硬件不可复制来保 证用户身份不会被仿冒。然而由于每次从智能卡 中读取的数据是静态的,通过内存扫描或网络监 听等技术还是很容易截取到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 因此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它利用what you have方 法。
.
动态口令牌(2/2)
.
USB KEY(1/2)
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 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 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 Key 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 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 用USB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USB Key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一是基于冲击/响应(挑战/应答)的认证模式,二是 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式,目前运用在电子政务、 网上银行。
经管学院
身份认证方法
.
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一切信 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 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 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 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 户数字身份的授权。
.
身份认证方法
在真实世界,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基本方法可以分 为这三种w ,你知道什么 ) ;
动态口令牌是客户手持用来生成动态密码的终端,主流的是 基于时间同步方式的,每60秒变换一次动态口令,口令一次有效, 它产生6位动态数字进行一次一密的方式认证。
由于它使用起来非常便捷,85%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运用它 保护登录安全,广泛应用在VPN、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等领域。
动态口令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身份识别方式,一般是长度为5~8 的字符串,由数字、字母、特殊字符、控制字符等组成。用户名 和口令的方法几十年来一直用于提供所属权和准安全的认证来对 服务器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当你每天访问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 器、服务器要采用用户名与动态口令对用户进行认证的,一般还 要提供动态口令更改工具。现在系统(尤其是互联网上新兴的系 统)通常还提供用户提醒工具以防忘记口令。
.
USB KEY(2/2)
.
生物识别技术
运用who you are方法, 通过可测量的身体或行为等 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特征是指唯一 的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生物特征分为身体特征和行为特征两类。身体特征包括: 指纹、掌型、视网膜、虹膜、人体气味、脸型、手的血 管和DNA等;行为特征包括:签名、语音、行走步态等。 目前部分学者将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和指纹识别等归 为高级生物识别技术;将掌型识别、脸型识别、语音识 别和签名识别等归为次级生物识别技术;将血管纹理识 别、人体气味识别、 DNA识别等归为“深奥的”生物识 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应用广泛的领域有门禁系统、 微型支付等。
.
短信密码(1/3)
短信密码以手机短信形式请求包含 6位随机数的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 以短信形式发送随机的6位密码到客户 的手机上。客户在登录或者交易认证时 候输入此动态密码,从而确保系统身份 认证的安全性。它利用what you have方 法。
.
短信密码(2/3)
优点( 1)安全性 由于手机与客户绑定比较紧密,短信密码生成与使用场景是
(4)易维护 由于短信网关技术非常成熟,大大降低短信密码 系统上马的复杂度和风险,短信密码业务后期客服成本低,稳定 的系统在提升安全同时也营造良好的口碑效应,这也是目前银行 也大量采纳这项技术很重要的原因。
.
短信密码(2/3)
.
动态口令牌(1/2)
目前最为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也利用what you have方法,也是 一种动态密码。
(2) 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 (what you have ,你有什么 ) ;
(3) 直接根据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 身份 (who you are ,你是谁 ) ,比如指纹、面貌等。
在网络世界中手段与真实世界中一致,为了 达到更高的身份认证安全性,某些场景会将上面3 种挑选2中混合使用,即所谓的双因素认证。
物理隔绝的,因此密码在通路上被截取几率降至最低。 (2)普及性 只要会接收短信即可使用,大大降低短信密码技术的使用门
槛,学习成本几乎为0,所以在市场接受度上面不会存在阻力。 (3)易收费 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天然养成了付费的习惯,这和PC时代互
联网截然不同的理念,而且收费通道非常的发达,如果是网银、 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可将短信密码作为一项增值业务,每月通 过SP收费不会有阻力,因此也可增加收益。
.
双因素认证(1/2)
所谓双因素就是将两种认证方法结合起来,进一 步加强认证的安全性,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双因 素有:
动态口令牌 + 静态密码 USB KEY + 静态密码 二层静态密码 等等。
.
双因素认证(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