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隔热详细设计工程统一规定

合集下载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 35页)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 35页)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 35页)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0-2000)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基本规定4.隔热结构的设计4.1.隔热材料的选择4.2.隔热层厚度4.3.隔热层厚度计算4.4.隔热结构5.隔热结构的施工5.1.施工准备5.2.隔热层施工5.3.防潮层施工5.4.保护层施工5.5.安全保护6.检查和验收6.1.质量检查6.2.交工技术文件附录A关系表1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设备(塔、换热器、容器、机泵等)和管道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本规范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的内隔热衬里设计和有特殊要求的管道、长输管道及临时设施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0.2 隔热工程应根据工艺、节能、防结露和经济性等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1.0.3 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 隔热thermal insulation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或冷量损失,或为防止人体烫伤、稳定操作等,在其外壁或内壁设置隔热层,以减少热传导的措施。

2.1.2 保温hot insulation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

2.1.3 保冷cold insulation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冷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

2.1.4 防烫伤隔热personal protection insulation为防止热管道烫伤人体而采取的局部隔热措施。

2.1.5 裸管bare pipe无外隔热层的管道。

2.1.6 经济保温厚度economic insulation thickness保温后的管道年热损失费用与保温工程投资的年份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保温层计算厚度。

2.1.7 表面温度保温厚度insulation thickness for surface temperature根据规定的保温层外表温度,计算确定的保温层厚度。

sepm0201 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规定

sepm0201 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SEPM 0201-2001实施日期2001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规定第1页共8页目次1 总则2 设计3 材料1 总则1.1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和公用系统流程图(UFD)上所标识出的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工程的设计本规定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内隔热衬里设计和由制造厂提供的与设备配套的隔热工程的设计。

1.2 引用标准使用本规定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T 8175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 /T 15586 《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 5026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J 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H 3010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EPM 0202 《设备和管道隔热层厚度选用规定》1.3 单位制文件和图纸中所使用的计量系统应采用SI国际单位和摄氏度;管道的公称尺寸可采用英制单位(NPS)。

另有其他特殊规定者除外。

2 设计2.1 一般规定2.1.1 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和公用系统流程图(UFD)及管道表上所标识出的隔热分类和符号如下:类别符号用途保温H需要连续保温保冷C需要连续保冷P防烫伤保温AS防结露ST蒸汽伴热其他目的隔热HT热水伴热CT冷冻水伴热ET电伴热注:隔热符号以具体工程管道号上所用符号为准。

2.1.2 隔热材料的选择应以设计温度为依据。

保温材料及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保冷材料及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低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

2.1.3 在保温和防烫伤保温的情况下,计算保温厚度应以内部介质的正常操作温度为根据;而在保冷和防结露的情况下,计算保冷厚度应以内部介质正常操作时的最低温度为根据。

2.1.4 设备和管道四周的接管及结构部件,其隔热厚度通常按照2.1.3中所规定的同样方法确定。

2.1.5 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按照3.2、3.3中所规定的数据确定。

隔热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隔热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隔热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一、总则隔热工程是指为了减小建筑物内外温差而采取的施工措施,其目的是改善建筑物的保温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隔热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主要包括隔热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保证隔热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二、隔热材料的选择1. 隔热材料的种类隔热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岩棉、玻璃棉等多种类型。

在选择隔热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聚苯乙烯泡沫板适用于外墙和屋顶隔热,聚氨酯泡沫板适用于地板和屋顶隔热,岩棉和玻璃棉适用于吊顶和墙体隔热。

2. 隔热材料的厚度隔热材料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使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隔热材料的厚度越大,隔热效果越好。

在选择隔热材料的厚度时,还需考虑隔热材料的成本、施工难度等因素。

三、施工方法1. 隔热材料的铺设在施工隔热工程时,隔热材料应均匀铺设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地板等部位。

铺设时应注意隔热材料之间的接口处紧密贴合,避免留出缝隙,以保证隔热效果。

2. 隔热材料的固定隔热材料固定时,应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保证隔热材料不会松动或脱落。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使用专用的胶水、螺丝钉、钢丝网等。

在固定隔热材料时,应注意避免损坏隔热材料本身。

3. 隔热材料的保护在隔热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隔热材料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损坏。

尤其是在施工现场存在尘土、水汽等情况下,应加强对隔热材料的保护,以保证隔热工程的质量。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隔热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2. 施工人员应熟悉隔热材料的特性、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失误。

3. 在施工现场应设置规范的施工指导标识,准确标明隔热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施工差错。

4. 施工完成后,应对隔热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保证隔热材料的安装质量和隔热效果。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20533 Ⅱ系列管子),国外采购的 ASME 标准等; 4) 设计范围内,材料供应的技术文件号;
6
5) 材料供应的特殊要求。 2. 管道预制及安装要求 1) 管道施工规范的标准号、管道等级与分类; 2) 管道焊接的附加要求,如预热、焊后热处理、消除应力、焊接等级、异钢种焊接要求和规
范等; 3) 管道安装的特殊要求,如冷紧、螺纹封焊、螺纹密封带、临时用垫片等有关注意事项; 4) 伴热系统的安装; ——有关规定及标准号 ——防止物料管过热的措施及物料管段号 5) 特殊件的安装要求,如膨胀节、临时过滤器、防鸟网等; 6) 试压要求; 7) 埋地管线要求; 8) 非金属管道安装要求。 3. 管架 1) 采用的管架标准; 2) 工厂预制件; 3) 小管道管架安装注意事项。 4. 静电接地 1) 管道静电接地范围; 2) 静电接地连接方式; 3) 静电接地连接要求。 5. 管道脱脂、吹扫、清洗 1) 管道脱脂、吹扫、清洗范围; 2) 管道脱脂、吹扫、清洗介质的组成及温度压力参数; 3) 临时设备及管线的设置要求。 6. 采用的国家及部颁标准 列出标准名称及标准号,说明标准应由施工单位自备。 4.0.5 绝热、隔声设计说明 1. 选用的绝热材料 1) 主绝热材料名称及相关要求; 2) 外保护层; 包括:名称、材质、厚度 3) 隔声材料。 2. 工程中遇到的绝热等级,如隔热、防烫、保冷等的具体要求
3.0.3 图纸目录格式见表 3.0.3
3.0.4 图纸目录填写内容说明 1. 填写设计单位名称; 2. 填写工程名称或代号; 3. 填写装置名称和代号; 4. 填写年份、月份; 5. 填写专业名称; 6. 填写编号。 7. 填写设计阶段
4
版次 图幅 张数

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标准》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标准》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化工工程设
计防火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1.04.09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57号
•【施行日期】2021.10.01
•【效力等级】部门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21年第57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
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428-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5、4.1.6、4.2.5、5.1.1、6.3.8、
7.1.6、7.2.2、7.2.3、7.2.18、8.0.1、8.0.6、8.0.7、8.0.8、9.7.1、10.1.3、10.2.3、10.3.5(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1年4月9日附件: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标准。

建筑物隔热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工艺

建筑物隔热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工艺

建筑物隔热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工艺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增加,建筑物隔热设计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隔热设计不仅能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隔热设计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施工工艺。

一. 建筑物隔热设计规范要求1. 热传导系数要求热传导系数(也称为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导热能力的指标,是建筑物隔热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根据不同的建筑部位和用途,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热传导系数要求。

例如,屋面和外墙的热传导系数一般不得大于0.3 W/(m·K)。

2.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要求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屋顶、地板等部位,对其隔热性能有一定要求。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使用需求,规范要求了墙体、屋顶等部位的隔热材料种类、厚度以及施工工艺。

3. 窗户隔热性能要求窗户是建筑物与外界交换热量最为直接的部位。

规范要求采用低导热系数的窗框材料,如塑钢窗或铝合金窗,并配以中空玻璃,以提高窗户的隔热性能。

4. 节能建筑技术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节能建筑技术被应用于建筑物的隔热设计中。

例如,大面积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屋顶绿化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等,都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

二. 建筑物隔热施工工艺1. 隔热材料选择根据规范要求,隔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聚苯板、岩棉板、挤塑板等。

在选择时,要考虑材料的导热系数、防火性能以及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2. 施工技术在建筑物隔热施工中,施工技术是保证隔热效果的关键。

墙体隔热可采用外墙保温技术,通常需要在墙面外侧加装保温材料,并进行找平和保护层的施工。

屋面隔热一般采用保温层与防水层的组合施工,确保隔热材料的稳固性和防水效果。

3. 施工质量控制为确保隔热施工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核查,隔热材料的安装质量检查以及防潮、防火等特殊要求的符合性检测。

结论建筑物隔热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工艺对于节能环保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隔热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隔热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隔热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隔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它不仅能够改善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还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建筑隔热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隔热规范要求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内部的温度与人们的需求相匹配。

这就意味着,在夏季,建筑物需要保持凉爽,而在冬季,建筑物需要保持温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筑设计中的隔热规范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隔热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和地板等结构中使用合适的隔热材料。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的传导。

此外,隔热材料还应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其次,建筑隔热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窗户和门等开口部位采用合适的隔热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窗户之间填充气体,减少热量的传递。

此外,还可以在窗户和门框的周围安装密封胶条,防止热量的泄漏。

另外,建筑隔热规范要求注意建筑物的热桥问题。

热桥是指建筑结构中导热性能较高的部位,容易产生热量传导。

例如,墙体与地面的结合处、窗户的框架等。

为了解决热桥问题,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隔热材料覆盖或采用断热材料将热桥隔断,以减少热量的传导。

此外,建筑隔热规范要求还包括对建筑物的通风和空气质量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通风系统应该合理布局,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同时,建筑物还应该设置适当的空气过滤设备,过滤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最后,建筑隔热规范要求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从设计、施工到维护,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对于建筑隔热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法,都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建筑物的隔热性能,确保其持久有效。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建筑隔热规范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还能够保护环境,减少对能源资源的依赖。

昔阳氯碱详设隔热统一规定

昔阳氯碱详设隔热统一规定

阳煤集团昔阳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万吨/年烧碱、40万吨/年PVC项目详细工程设计设备、管道隔热设计统一规定文件编号:XXXXX.000.E35.00-2阳煤集团化工设计院2013 年 8 月太原阳煤集团昔阳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万吨/年烧碱、40万吨/年PVC项目详细工程设计设备、管道隔热设计统一规定文件编号:XXXXX.000.E35.00-2编制:审核:批准:阳煤集团化工设计院2013 年 8 月太原1.概述1.1目的为了规范和统一本工程设计中设备、管道隔热设计要求,特编制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本工程中需要进行隔热的设备和管道,但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的内隔热衬里设计、仪表系统管道的隔热设计以及临时设施的隔热设计。

1.2采用标准1.2.1本规定应符合下列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 T 4272- 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 T 8175- 200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5- 201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 50126- 200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35- 201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1997《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SH 3010- 2000《碳素结构钢冷扎钢带》 GB 716- 1991《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 T 5294- 2009《十字槽半沉头自攻螺钉》 GB 847- 851.3编制依据工程厂址地区气象资料:全年平均气温: 9.3℃全年平均风速: 2.1m/s全年平均相对湿度: 60%2.适用范围2.1保温设计2.1.1本工程规定的保温包括一般用途保温、防烫保温和防噪声的特殊保温。

2.1.2保温范围:具有下列工况之一的设备和管道(含管子、管件、阀门等)必须保温:A. 工艺生产过程要求隔热的设备和管道(含管件、阀门等);B.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的热量或冷量损失;C. 为防止高温设备和管道散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D. 防止设备和管道外壁结露;2.1.3 下列设备和管道,不应进行隔热:A. 工艺过程要求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B. 要求散热的设备和管道;C. 对于直通向大气的排凝、放空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0 绝热说明 (3)1.1 编制说明 (3)1.2 相关设计标准 (3)2.0 绝热范围 (3)3.0 绝热材料 (3)4.0 绝热要求 (6)5.0 检查和验收 (12)6.0 交工技术文件 (13)附表1~4 绝热厚度表 (15)1.0 绝热说明1.1 编制说明本说明用于**万吨/年烯烃项目详细设计中金属表面的隔热设计的一般要求。

1.2相关设计标准当地气象资料:GB/T 702-2008 热轧圆钢和方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10-2008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GB/T 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 4240-2009 不锈钢丝GB/T2518-2008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YB/T5294-2006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T5357-2009 钢丝镀锌层GB/T 8175-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4272-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9787-1988 热轧等边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SH/T 3010-2013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SH/T 3522-2003 石油化工隔热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 3503-2007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2.0 绝热范围·工艺设备、管道外表面温度高于50℃者;·为保证工艺物料不凝结,采用热保温;·当钢表面温度超过60℃时,在操作人员可能接触的范围(离操作平台0.75m以内, 离地、楼面 2.1m以下)要进行人身保护的防烫保温;·保冷;·冬季的防冻保温;3.0 绝热材料3.1 热保温(包括防烫及防冻)材料注:1、导热系数方程按SH/T3010标准执行。

2、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隔热材料,其氯离子含量应符合GB/T 17393的规定。

3.2保冷材料注:1、导热系数方程按SH/T3010标准执行。

2、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隔热材料,其氯离子含量应符合GB/T 17393的规定。

3、硬质闭孔阻燃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应为阻燃型,其氧指数不小于30。

4、若采用丁腈橡胶发泡制品或二烯烃弹性体发泡制品作为保冷材料,须事先征求业主意见。

3.3 防锈层材料该防锈层材料仅用于保冷管道及设备,对保温管道及设备,详见涂漆工程统一规定。

防锈层材料采用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由沥青(10# or 30# )及轻柴油按35 (wt % )及65 (wt % )组成,若天气情况不佳,轻柴油不易挥发干透,可采用冬用环氧煤沥青漆代替。

冬用环氧煤沥青涂料的干膜厚度为125微米,参考用量为0.275 kg/m2。

3.4 防潮层材料防潮层应选用夏季不软化、不流淌、不气泡、低温不脆裂、不脱落的材料。

防潮层由一层CPU聚氨酯阻燃防水卷材缠绕而成,具体结构为:用0.6mm厚(宽度450mm)的101型聚氨酯阻燃防水卷材缠绕,应搭接20~40mm,在搭接处应采用CPU粘接用涂料密封缝隙。

卧式设备和水平管道的两卷见的接缝应布置在两侧搭接,缝口朝下,立式设备和垂直管道由下向上敷设,环向接缝应是“上搭下”,粘贴方法同上。

注:使用深冷保冷材料的弹性酚醛泡沫制品不需要使用防潮层材料。

3.5外保护层材料3.5.1 选用原则·外保护层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条件下不软化、不脆裂且抗老化的材料。

其使用寿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外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水、防潮、不燃、抗大气腐蚀的性能,且化学性能稳定,不腐蚀保温层或防潮层。

·外保护层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除腐蚀工况下外,采用镀锌薄钢板做外保护层;2). 腐蚀工况下的管道和设备采用不锈钢薄板做外保护层;3.5.2 规格镀锌钢板作为保护层材料时的厚度规定如下:1). 管道DN≤100使用0.35mm厚的平镀锌钢板;管道800≥DN>100使用0.4mm厚的平镀锌钢板;管道DN>800使用0.5mm厚的平镀锌钢板或0.4mm的涂塑钢板;2). 卧式和外径3000mm以下的立式设备使用0.5mm厚的平镀锌钢板;3). 外径3000mm及以上的立式设备侧壁用带有20mm波形0.6mm厚的瓦楞镀锌钢板;4). 所有不规则的表面,如设备封头、泵表面、阀门保温盒、管件保温盒等使用0.5mm厚的平镀锌钢板。

3.5.3 绑扎材料1). 用于热保温、防烫及防冻2). 用于仅有一层保冷结构的材料3). 用于保冷(仅用于绑扎两层或多层结构中第一层的材料)注:不锈钢带应完全退火处理。

3.5.4 其他辅助材料辅助材料的选用按下表4.0绝热要求4.1 绝热等级代号(工程实际应用中也可按各工程公司的规定进行,须征求业主意见)绝热等级代号由两个单元组成H 2序号绝热符号H: 保温P: 防烫ST: 蒸汽伴热WT: 热水伴热ET: 电伴热W: 防冻SP: 特殊保温R: 保冷J: 保冷(仅指采用真空夹套管保冷)4.2 绝热等级(工程实际应用中也可按各工程公司的规定进行,须征求业主意见)热保温(包括伴热保温)防烫防冻保冷4.3 绝热层厚度4.3.1一般要求·设备和管道公称直径大于1m时,应按平面计算隔热层厚度: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m 时,应按圆筒计算隔热层厚度。

·隔热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且按10mm递增。

·当保温层厚度超过100mm, 保冷层厚度超过80mm时,应分两层或多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

·阀门的隔热部位为阀体、阀盖、中法兰和端法兰处。

填料函处不应隔热。

·其他异径管件可根据隔热面积确定。

4.3.2 保温层厚度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限制条件,采用不同的保温计算方法:1). 工艺无特殊要求时,应以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层厚度。

当经济厚度偏小,且散热损失量超过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时,应用最大允许热损失量的厚度公式进行校核。

2). 中压蒸汽和高压蒸汽管应保证蒸汽的进口温度,应用最大允许热损失量的厚度公式进行校核。

3). 延迟冻结、凝固、结晶时间或控制物料温降的保温层,应按平衡法计算厚度。

4). 防止烫伤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应按“表面温度法”计算,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宜超过60℃。

5). 为限定表面散热热损失,应采用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法计算。

由于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层需要考虑保温结构造价,而该价格是随时变化的,设计中应该按当时的实际价格进行“经济厚度”计算,所以本规定中保温层厚度是按照最大热损失方法计算的。

6). 明确保温厚度的选择按照设计温度。

4.3.3保冷层厚度4.3.3.1保冷层的厚度计算,应符合下列原则:(1)为减少冷量损失的保冷层,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厚度;(2)为防止外表面结露的保冷层,应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厚度;(3)工艺上允许一定量冷损失的保冷层,应用热平衡法计算厚度,并校对外表面温度,且应高于露点温度1~3℃。

4.3.3.2为减少冷量损失,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冷厚度;为防止外表面结露,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保冷层厚度;工艺上允许一定量冷损失的保冷层厚度用“热平衡法”计算。

并校核外表面温度,且应高于露点温度1℃~3℃。

4.4绝热结构4.4.1保温4.4.1.1一般要求(1)保温结构可由保温层和外保护层组成。

对于埋地管道和设备,还应增设防潮层。

对于地沟内管道和设备的保温结构,宜增设防潮层。

(2)法兰、阀门、人孔等需拆卸检修的部位,应采用可拆卸的保温结构;对装置设备、管道等易腐蚀或需要定期壁温测量的部位,保温应采用活动窗口结构;设备筒体、管段等无需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固定保温结构。

(3)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350mm管道采用硬质保温材料时,保温结构可由多瓣组成。

4.4.1.2保温结构设计(1)保温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应有严密的防水措施,如设备和储罐开口处、设备或储罐与管道的连接处、立管与水平的三通处等,均应进行局部处理,防止雨水渗入;3)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度,不会因自重或偶然外力作用而破坏。

(2)立式设备、储罐和管道应设保温支持圈,最下一层保温支持圈的位置及保温支持圈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立式设备采用预制块或毡度保温材料进行卧式安装时,除应符合SH/T3010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焊接保温钉。

(4)卧式保温设备两端的封头、立式设备的封头及支腿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均应焊接π形及L截保温钉。

(5)高大塔器即大型储罐保温的外护层应采取防风措施,如加镀锌扁钢箍或圆钢网罩。

(6)需热处理的设备,其保温支承构件应在制造厂焊好,如果设备未带保温支承构件,可在现场设置螺栓连接的角钢支承圈。

(7)对有振动的设备和管道,钩钉应适当加密。

(8)保温设备(储罐)底部边缘板及抗风圈部位应采取防积水措施,以防该部位存水腐蚀。

(9)阀门可拆卸防水保温材料浸于水中30分钟,取出后擦干称重,要求浸水前后重量比不小于0.98;各连接面接缝不能是热短路缝、不漏保温棉、外观整齐,对整个产品外表面测温,各点温差不超过5度;对重点防泄漏部位,按设计要求安装静密封泄漏检测仪。

(10)保温结构参照SH/T 3010有关规定执行。

4.4.2保冷4.4.2.1一般要求(1)保冷结构应由保冷层、防潮层和外保护层组成。

(2)法兰、阀门、人孔等需拆卸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的保冷结构;设备筒体、管段等无需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固定保冷结构。

(3)当需要蒸汽吹扫的保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材料不能承受吹扫介质温度时,应在其内侧增设厚度不小于20mm的吹扫蒸汽的隔热层,以保证其界面温度低于保冷材料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4.4.2.2保冷结构设计(1)保冷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应有严密的防水措施,如设备和储罐开口处、设备或储罐与管道的连接处、立管与水平的三通处等,均应进行局部处理,防止雨水渗入;3)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度,不会因自重或偶然外力作用而破坏。

(2)立式设备、储罐和管道应设保温支持圈,最下一层保温支持圈的位置及保温支持圈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立式设备采用预制块或毡度保温材料进行卧式安装时,应符合SH/T 3010的有关要求。

(4)保冷层不应使用钢制钩钉结构。

(5)保冷结构参照SH/T 3010有关规定执行。

4.5绝热结构的施工4.5.1绝热结构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1)施工方案(措施)已经编制、审批完毕,并已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2)隔热材料及其制品要按施工总进度的先后入库60%以上,辅助材料准备充足,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3)施工现场具备完备的安全设施、消防用具及劳保用品;(4)设备及管道支吊架、固定件及伴热、仪表接管已安装完毕,压力试验、管道吹扫及外表面除锈、防腐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经检查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