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识字(象形)
大班语言神奇的象形文字教案

大班语言神奇的象形文字教案一、前言象形文字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基本形式,因为具有极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所以对于幼儿语言的理解和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篇教案主要介绍如何利用大班幼儿自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游戏和探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象形本质,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眼、手、口的协调力量,体验汉字书写的过程。
2.理解汉字的象形属性,根据物象联想,探索汉字的本义。
3.丰富幼儿的语言世界,提高汉字识字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起玩个“猜对汉字”的游戏。
(1)环节一:“图画猜字”教师拿出一张纸片,画上一个生字的图画,然后让幼儿猜猜这个字是什么。
每一个幼儿都能猜一下,如果猜对的幼儿可以在纸片上打勾标注。
大班幼儿喜爱和善于模仿,所以这种游戏方式能够让他们在竞猜汉字的同时,体验其中的乐趣。
(2)环节二:“手写认字”游戏者手里拿着草稿纸,其他幼儿可以通过看画面进行口头猜测。
如果他们猜错了,游戏者需要在纸片上写下这个字,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通过手写认字的方式,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2.重点讲解对于像“日”、“月”、“木”这样的常用汉字,教师可以写出来,然后和幼儿们一起分析它们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汉字的象形本质。
(1)日字:“日”字的最初形态是一个太阳,形状十分相似。
因此,从孩子们的视角来看,“日”字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了——是指太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列举词语:星期日、日出、日落等,加深幼儿对“日”字的理解和记忆。
(2)月字:“月”字的原始形态是一个新月形状,很像月亮的样子。
所以,“月”字的本义就是指月亮。
同样地,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联想出和“月亮”有关的形容词:圆润、美丽、明亮等,加深对“月”字的印象。
(3)木字:“木”字的外形也倒映了源自此字的象形原型,即一朵树的根和树干。
因此,“木”字的本义就是指“树”。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这个字带来的直观感受:“树的高度、树的朵数、树的阴凉”等。
识字象形字象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识字象形字象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第一章:认识象形字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象形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简单的象形字。
3. 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讲解象形字的定义和特点。
2. 展示一些常见的象形字,如日、月、水、火等。
3.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这些象形字的形状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讲述象形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观察图片:展示一些象形字,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和意义。
3.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和记忆象形字。
第二章:象形字组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掌握象形字的组合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增强幼儿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讲解象形字的组合规律,如重复、叠加、变形等。
2. 展示一些由简单象形字组合而成的复杂象形字。
3.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这些复杂象形字的组成结构。
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讲述象形字组合的规律和作用。
2. 观察图片:展示一些复杂象形字,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组成结构。
3. 创作环节: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一些复杂的象形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章:象形字应用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运用象形字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
2. 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汉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象形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签名、标记等。
2. 展示一些简单的象形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
3.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这些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讲述象形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观察图片:展示一些简单的象形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 实践环节:让幼儿尝试运用象形字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如签名、标记等。
第四章:象形字故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汉字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帮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识字教案幼儿园大班【3篇】

识字教案幼儿园大班【精选3篇】识字教案幼儿园大班【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熟悉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学习用一般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份开什么花,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熟悉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
2、了解一份开什么花,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娴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悉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教学难点:能娴熟朗读课文。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爱花吗?2、你熟悉哪些花,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二、初读诗歌。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假如还有不熟悉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同学齐读,打乱挨次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同学沟通记字方法)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连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伴侣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伴侣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洪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伴侣提出听的要求(仔细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三、学习儿歌。
1、分句指名读儿歌。
思索: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
3、分组争论。
4、指名回答。
四、全读儿歌。
五、学写生字。
1、观看,读记生字。
2、同学独自观看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晰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霜”。
4、同学临写,留意强调握笔姿态和写字姿态。
象形文字的教案

象形文字的教案【篇一:大班象形文字教案】语言:汉字的演变活动目标:1.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让幼儿知道现代汉字是由古代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
2.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喜爱。
活动准备:ppt 象形图片活动过程:一 1.导入语,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小吴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看的视频。
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呀?好,那我们认真听故事,还有问题等着你们回答呢!2.幼儿观看《仓颉造字》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国最早的汉字是由谁创造出来的?他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师小结:我国的汉字是由仓颉创造出来的,叫象形文字,像图画一样,非常有趣。
3.师:我们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变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的吗?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继续观看动画《汉字变身》。
分析视频中: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它是字吗?如果是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中国字?外国字?外星人的字?还是中国古代的字?你们看得懂它们的意思吗?教师: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像鸡蛋!像球!像一张饼!像太阳!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变变变,原来它是太阳的意思,那这个字演变到现在,会变成汉字里的什么字呢?变变变,噢!原来是日字!教师:这个图案在古代代表太阳的意思,到现代变成了日字。
以此类推接下来的字(“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月”就像一弯明月依次举例等)二、1.游戏《找朋友》小朋友们,字宝宝想请大家帮它们一个忙,是什么忙呢?哦!原来它们找不到自己是怎么从古代字宝宝变成现代字宝宝的模样啦,我们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当老师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就请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铅笔快快帮助它们找回自己吧!2.总结吴妍。
【篇二:象形字教案】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在世界文字中,中国的汉字是一种最有特点的文字,每个字都有它独特的、可以理解的形状,写出来也很美,可谓是一件艺术品。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奇妙的文字,我们一起猜一猜,大声叫出他的名字来。
识字象形字象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识字象形字象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象形字的特点和来源。
2. 通过学习象形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
二、教学内容1. 象形字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的象形字举例3. 象形字的演变过程4. 象形字的创意书写5. 象形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象形字卡片3. 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4. 生活用品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发现它们的形状特点。
2. 讲解:介绍象形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常见的象形字。
3. 演示:教师展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发展。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象形字进行创意书写,可以用画笔在画纸上进行。
5. 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字,并解释为什么这么写。
6. 总结: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商标、标志等。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身边的物品,尝试用象形字进行书写。
2. 收集生活中的象形字图片,下节课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适当简化教学内容,注重实际操作和互动。
3. 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标准的象形字写法。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象形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创意书写能力,鼓励有特色的表达。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能力。
七、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强调象形字学习的重要性。
2. 鼓励家长在家中支持孩子的学习,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象形字,与孩子一起进行汉字游戏等。
3. 请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
象形文字ppt

)的形状造出来的 。
(
)字是模仿(
)的形状造出来的 。
画棵小树就是木, 禾像田里小苗苗。
(
)字是模仿(
)的形状造出来的 。
江上小船就是舟,
车像轮子往前跑。
(
)字是模仿(
)的形状造出来的 。
造个网字像鱼网,
画把勺子就是勺。
(
)字是模仿(
)的形状造出来的 。
河中水波就是川, 泉如清水向外冒。
(
看表演
森 林
“小小卡片在我手,朋友请你读一读,读对了,拍拍手 ;读错了,跟我读。”唱完儿歌后停下来,碰到哪位幼 儿就对他说:“我来考考你,请你读!”
教师念儿歌:“找朋友 找朋友 森林的朋 友在哪里?”幼儿答“:森的朋友在这里”
)字是模仿(
)的形状造出来的 。
古人写鱼画条鱼, 燕是空中一飞鸟。
画棵小树就是木, 木 禾 禾像田里小苗苗。
植物
江上小船就是舟, 车像轮子往前跑。 车
造个网字像鱼 网, 画把勺子就是 勺。 河中水波就是川, 泉如清水向外冒。 古人写鱼画条鱼, 燕是空中一飞鸟。
交通工具 生活、劳动工具
自然界的水 动物
画棵小树就是木, 禾像田里小苗苗。
小苗苗
字是象形字, 鱼网 勺子
wǎng bō sháo chuān 字也是象形字。
miáo
江上小船就是舟, 车像轮子往前跑。 造个网字像鱼网, 画把勺子就是勺。
河中水波就是川, 泉如清水向外冒。 古人写鱼画条鱼, 燕是空中一飞鸟。
水波
山川
wǎnɡ
(
)字是模仿(
日
月
水 火
木 竹
田 禾
羊 鸟
兔 草
大班《认识象形文字》教案

大班《认识象形文字》教案教学目标1.能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和历史背景;2.能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基本的象形文字;3.能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象形文字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一、课前引入1.利用图片等教具,引导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等。
2.告诉孩子们古人为了表达事物,创造了象形文字,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认识象形文字1.通过课件等教具,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基本的象形文字,如“人”、“口”、“心”、“手”等,让孩子们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2.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亲自画出这些象形文字,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
3.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故事,如“马上相逢,必有一识”,让孩子们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游戏活动1.对孩子们进行游戏筛字、填空、接龙等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对象形文字的掌握和记忆。
2.利用涂色、剪纸等手工艺术活动,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象形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演示法2.互动式3.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一、引入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展示一些常用象形文字,如“人”、“马”、“山”等,让孩子们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引导孩子们回忆平时见过的象形文字,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识象形文字1.展示一些基本的象形文字,如“人”、“口”、“心”、“手”等,让孩子们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2.告诉孩子们这些简单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人为了表达事物而创造出来的。
并通过小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一些象形文字的历史渊源。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亲自画出这些象形文字,还可以通过数码摄像机、投影仪等教具来让孩子们更清晰地观察和模仿。
三、游戏活动1.游戏筛字:写出一些单词或句子,让孩子们根据已经学到的象形文字,在其中找出并标出。
2.游戏填空: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出示一些缺字的句子,让孩子们根据已经学到的象形文字,填写出适当的汉字。
3.游戏接龙:老师先说出一个象形文字,然后让一位学生接着说下一个与之相关的象形文字,不断往下接龙。
大班识字教案15篇

大班识字教案大班识字教案15篇大班识字教案1游戏适用范围: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
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
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
②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
教师任读一个内容,点名请学生来摘。
摘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摘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
③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反面。
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
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
“摘果子”的游戏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很广,学生兴趣高。
游戏目标:1、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2、两人三足一致行走,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游戏准备: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苹果、橘子、梨)。
果子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果子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
果树,教师既可以做一棵永久使用的,也可以临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游戏过程:以第二种游戏形式为例。
师: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个大果子。
——暖,暖和的暖。
生齐:我来摘个大果子。
师:XX(教师点名,该生上台摘果子。
)生:摘下果子读“暖,暖和的暖”,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暖,暖和的暖”。
活动反思:首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