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合集下载

7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7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 和终审权、一定外事权
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分别会见来京 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澳门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立法权是地方性的 注意了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 (特别行政区不享有外交和国防事务权) 外事权≠外交权 13
(三个“有利于”)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意 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如何理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原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台湾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 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 土的完整 。 2、使用武力的对象:不是台湾人民, 而是针对台独势力及支持台独、干涉中 国内政的外国势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
2. (06•全国Ⅲ)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和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国政府和中国人 民(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④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 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5•广东卷•2)2005年3月召开的十届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 法》。制定本法是为了反对和遏制 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 A.民族主义势力 B.恐怖主义势力 C.“台独”分裂势力 D.极端主义势 力 4.(2004春季高考)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 “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实行“一国两制”是否会影 响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什么? (运用你学过的哲学原理)
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体现国家性 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 港澳台是特别行政区,不处于主体地位;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政治:1.2.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课件)(大纲版高三全一册)

政治:1.2.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课件)(大纲版高三全一册)

; https:/// 大巴租赁
ixh15kye
音又幽幽道:“敢问老太太,其他兄弟姐妹,有知道这事的没有呢?”老太太答道:“兹事体大,你们这一辈,原来只有你二姐姐知情。你三 哥哥出仕在外,就不叫他烦心了。连你大哥哥,也是中了举,必有功名在前了,这才叫他知道的。”那就是明柯不知道。或者老太太不知道他 知道。宝音只当博取老太太欢心、听了宫中秘辛,冤情就能水落石出,想不到明柯和老太太不是一路的,还要撬开明柯的嘴。宝音正沉吟,老 太太又道:“而今你也知道了,开春后,照你二姐姐的意思,我们就将带你进京。你珞表姊,她父亲对你大舅的学士保举,出了大力,想必你 也听说过。这个恩情,我们要还,故此开春后带她一起进京,苏家的秘密是不会告诉她,你也千万死咬了,什么都莫告诉她。进得京后,你爷 爷对她自然另有安排。”宝音一一应下。答应一件事,是这样容易的,只需“喏”一声便可以,肺腑间的疼痛煎熬,自己慢慢消化,别人不必 知道。老太太抚慰宝音,道她辛苦甚了,且回去歇息,其他话慢慢再说。宝音正要走,老太太忽叫住她:“孩儿转来。”宝音住脚,回头,不 知她有什么话讲。老太太看了她一会儿,点头赞道:“你跟你四姐姐能和睦,我很高兴。”是。老太太也知道明秀支持的是福珞。寿宴胜负已 分后,宝音还能与明秀一起提祝寿糕篮上来,固然明秀心怀宽广,宝音与人相处的能耐,也可见一斑。这才是真正促使老太太在寿宴后就公布 决定的原因。她认为宝音肩上,已经可以压下担子去了。第七十章 死因初晓谁怜月(3)宝音带着老太太沉甸甸的嘱托回屋来:“介入皇家子 嗣秘闻,苏家要么今后飞黄腾达,要么死无葬身之处。昭华嫔压下命,苏家避无可避,过河的卒子只有向前。”老太太愿宝音勇往直前,立下 奇功,宝音却不再有那份忠心,不能横竖横的为老太太赴死。从前,老太太对她好,她事事为老太太呕心沥血,末了一条命填给黄表纸,也填 得过了。今后,她还想慢慢儿享受人生,才不愿入宫厮杀。她有办法回绝老太太,那也是她的杀手锏,即使在进京前一天,使出来都有效,包 福珞只能独自儿进京去,老太太那个珍而重之的秘密,也只有向外姓人袒露了,不知这外姓人乐不乐意听。而在那之前,宝音想,还是得先打 问出明柯的秘密。为什么,非害她不可?那金像,明柯为什么非要拿到手;拿到后,又为何还是送回来?勒索银钱的,是明柯么?明柯要那些 钱作什么?要问个端详,也有法子,好在是明柯现如今天天的来女学给明灵送吃的玩的,寿宴前几天,宝音已经旁敲侧击了明柯,明柯不但赌 虫亏空大,而且除了田庄之外,似乎还在外头有生意,仿佛跟明蕙也有牵连,这之中,都涉及资金。宝音接下去要问的,是明柯为什么要拿浑 金像,是否知道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K eywords t o U nderstand C hina“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先后于1997年和1999年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

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当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的实践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ONE COUNTRY, TWO SYSTEMS’“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devi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realizing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Under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ramework,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re inseparable part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they will retain their existing capitalist system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as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hile the rest of China implements a socialist system. Internationally, however, the PRC alone represents China.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is a remarkable Chinese invention and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hat China has made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In line with this polic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sumed its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in 1997 and Macao in 1999. It has been a widely acknowledged success since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and Macao to China, proved to be the best possible solution to the issues of Hong Kong and Macao – issue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and credited for sustained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there.It is a shared miss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administrations of the tw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to continue implementing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model.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llows two principles in this regard. First, it remains committed to this model and will never change or waver on its position. Second, the model must be implemented exactly as it was originally agreed upon without any distortion. Unprecedented in history, this groundbreaking endeavor will not be smooth sailing, and there will be much to learn along the way.。

1982年,____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____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____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上,并取得成功。

1984年10月,《瞭望》周刊发表《一个意义重大的构想——邓小平同志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一国两制”构想作了首次系统报道。

这一报道可以视为“一国两制”构想已基本确立的重要标志。

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

1983年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谈话中,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了具体阐述。

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侨胞和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人士的好评。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我门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50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

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

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

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

如果不对,就可能变。

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80%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

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我国是单一制主权的国家。在我国,只 )我国是单一制主权的国家。在我国, 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 国务院。 大会,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部分,它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它与 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因此, 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因此,它 与大陆的关系只是海峡两岸的关系, 与大陆的关系只是海峡两岸的关系,绝不可 能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能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2)“两国论”蓄意分裂祖国的领 ) 两国论” 土和主权, 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 出去,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 出去,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 中国”原则的彻底否定和挑衅。 中国”原则的彻底否定和挑衅。 (3)“两国论”的本质是分裂祖国, ) 两国论”的本质是分裂祖国, 危害祖国统一、破坏两岸关系, 危害祖国统一、破坏两岸关系,是对 世界和平的破坏。 世界和平的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指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指出: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指出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 湾回到祖国怀抱, 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前 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的面前 1979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 年元旦《 提出了中国政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大政 方针 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 国家统一后, 年叶剑英发表谈话“ 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国家统一后,台 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 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 并可保留军队。 权,并可保留军队。” 1982年一月邓小平接见海外朋友时 年一月邓小平接见海外朋友时, 1982年一月邓小平接见海外朋友时,第一 次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 次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法律依据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法律依据

【高中政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ppt精品课件
(1)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立法 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上,各地方都是中央统一 领导下的行政区域单位
(2)实行一国两制后,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 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的权力来自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央 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没有改变我国单一制国家的结构形 式。 (3)所以说,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
(1)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 的基础;
(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为什么?
(3)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
力。为什么?
说一说:你能谈谈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史吗?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 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 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 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 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 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选自高三《政治常识》第一课第二节第四框.它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施,含义,内容及意义.从课程安排上看,它是第一课的终结,是对国家结构形式在内容上的延伸,但"一国两制"作为全新的政治思想,它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和当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所以它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明确"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一国两制"内容,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觉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行经.
3.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行国家的基本政策,因此成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的意义(对"一国两制"意义的理解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成为教学难点).
5.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堂内容特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采用教学方法主要有:
1.启发式: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思维课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谈话式:平等的谈话可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风细雨的谈话,师生良性互动使教学由浅入深,达到良好的效果.
3.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影音文件,歌曲,配乐诗朗诵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本课学法有:
1.自学法:体现以自主为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兴趣( 用于"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部分教学).
2.讨论法:体现以合作为特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使每个学生的潜质得到发展(用于"一国两制"的内容教学).
3. 研究性学习:体现以探究为特征,选择一定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发现和解决,使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发展(用于"台湾问题"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本框题知识,思考相关现实问题;上网收集并精选相关时事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整个准备过程为激发学生课堂思维及进课堂讨论创造有利条件.
导入新课放歌曲"七子之歌";放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有关录像资料.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爱并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绪,为良好的开场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简单,由学生自学为主,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部分教学是重点,由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深入来突破.
第三部分教学是难点,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
第四部分教学是热点,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它分为:
1.为什么要提出
2.构想的形成
3.构想的实施
教学时提出相应的三个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由学生回答"一国两制"构想从提出到实施的流线后,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和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再以多媒体展示,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它是教学的重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三步: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理论内容,二是让学生讨论六个不等式:殖民统治≠殖民地;统一≠恢复主权;台湾与大陆统一≠大陆与台湾统一;两制并存≠两制并列;高度自治≠完全自治;外事权≠外交权.三是由多媒体展示一组香港特区升旗,军队驻防,行政长官述职,基本法内容等图片使学生加深对难点的认识.
设计意图:将难点教学分为知识,能力,觉悟的三个层次,有利于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更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
第三部分的内容是"一国两制"的意义,它是教学的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参见片断教学.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到过香港,澳门,对"一国两制"的意义认识不深,通过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展示有助于学生上升认识,达到思想的共鸣,突破难点的教学.
第四部分的内容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它是教学的热点.课前按小组布置指导研究性学习课题:1."一国两制"与"两国论";2."台独"与战争; 3.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4.台湾与联合国;每组准备一个观点,上网查阅资料,上课后由班长主持,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研究性学习的优点是通过放手让学生探讨,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和参与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达到了提高思想觉悟即坚定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
二,"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含义
2.主要内容:⑴"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⑵两制共存,主体是社会主义
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三,"一国两制"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四
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