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oc
高三政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返回
上页 结束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2、主要内容 A、“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合本段课文的最后一句,思考:
2018 年 5 月 24 日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返回
上页 结束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A、一个中国
★
返回
上页
结束
辨析题
1、一个中国原则是一个议题 2、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可以在中国实 行联邦制
返回
上页
结束
/ 北京配资公司
分析过/每壹各诸人都有足够の动机/都可以成为嫌疑对象/所以无论竹墨说出哪壹各人他都别会惊讶/假设竹墨说是受苏培盛指使/他倒是要震惊至极/而情理之外/则是因为他别想那各人是淑清/可是换作另外任何壹各人/他就愿意承认那各现实 吗?壹样别愿意/无论是哪各诸人/他都别愿意/她/能做下如此令他失望又痛心の事情/壹直以来他都希望他の诸人们能够真正做到情同姐妹、和睦相处/可是直到现在/他才终于别得别承认/他の愿望是多么の天真/别要说身为幕后主使の那各诸人/ 就是那各受害人水清/别是也壹样与他の诸人们无法做到姐妹同心/壹贯敬而远之吗?所以别管是别是淑清/任何壹各诸人犯下如此严重の错误/他都难以承受/他壹直自诩自己那王府是治府严格/有规有矩/尊礼守德の楷模/是铁板壹块/因为他自己 也是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那么多年来/那些诸人们没什么辜负他の殷切期望/壹直是妻妾和睦、父慈子孝、其乐融融の景象/谁想到/自从水清得咯他の专CHONG以后/曾经温柔贤淑の淑清变得尖酸妒嫉/而曾经聪慧美丽の水清变得蛇蝎心肠/那究竟 都是为啥啊?第1310章/躲劫面对那些剪别断理还乱の纷争困扰/他现在实在是没什么时间仔仔细细地追根溯源/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着两种制度,并行不悖地共同存在。
这是一种兼容并包,综合发展的体现,可以使国家更加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各种制度的优势。
一种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它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活动方式。
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价格自由调节、资源配置效率高、激励机制明确等优点。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自由度较高,在市场上能够自由选择、竞争,通过市场价值的体现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另一种制度是计划经济制度,它是以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计划、调控和协调的经济活动方式。
计划经济制度具有对经济生活进行有效统筹和调控的优点。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国家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和政策,对资源和产业进行有效的配置、发展和调节,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两种制度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市场经济制度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效益和促进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的作用,推动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而计划经济制度则在保障社会公平、调节社会矛盾和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国家的计划和政策,可以对资源和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计划经济制度还可以通过国家的计划安排和调控,统筹解决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
国家两种制度的共同存在,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协调。
在调节中,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项目选择和利益分配方面的作用,运用制度性安排和规范化机制来规范市场行为,以实现市场与计划经济相互补充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监管和引导,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和有序。
总之,一个国家中存在着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两种制度,这是一种妥善分工和优势互补的选择。
两种制度的共同发展和协调,可以使国家的发展更加均衡,充分发挥各种制度的优势,推动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原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原文篇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邓小平文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有感本文是邓小平写于香港回归七年之前,全文精炼的概括咯中国在解决香港等领土问题所提出来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关于港澳台将来回归之后当地社会制度的实行与大陆主体制度之间的关系。
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主体上上实行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这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发展。
很多人可能在之前不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制度,可能认为有反社会主义的倾向,这种想法是存在那些不了解此制度的实质的人。
此制度的提出很明显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实事求是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处理领土回归问题上的和平解决的想法,对大陆主体,对香港都是有利的,这不是我们领导人一时头脑发热想出来的玩弄手法,确实是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与世界的形式。
邓小平说:“遇到新问题就是要用新方法解决”,这体现了他的创新性思维,从他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看出他的创新精神。
当代的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立足,我们个人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文中还提到我们要有信心,对中国政府要有信心,同时大陆人也要相信港人的能力,港人更要有信息自己能管理好自己,抛弃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
相信我们的政策对咯,社会会有发展,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以管好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列强插手。
信心,在当今社会依然很重要,如果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那就办不成事情了。
即使有部分港人不是很赞同社会主义,但是最起码我们要爱祖国,爱香港。
我们一定要明确“一国两制”的前提。
把握好大方向,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也是一样,我们即使不能把握每件事,但是我们依然要明确自己走向前的大方向。
当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在实施过程中是避免不了困难的,我们要树立信心,把握方向,大胆的走下去。
篇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840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的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我门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50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
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
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
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
如果不对,就可能变。
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80%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
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最新版

答案
(1)实现祖国的统一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 和平方式,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符合 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实行“一国两制”既 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照顾了台湾的 特殊利益,是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选择。
(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中国政府有权 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
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
суббота, 25 ма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
“ 统一后,台 湾仍搞它的资本主 义,大陆搞社会主 义,但是是一个统 一的中国。一个中 国,两种制度。香 港问题也是这样” 。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 想,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 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 0年不变。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 国”,即中 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讨论: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两种制度的实行范围各 是什么? 2、“一国两制”方针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实行“一国两制”是否会影响我国的国家性质? 为什么?(可运用你学过的哲学原理)
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 的自治权。
澳门特区可同葡萄牙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 可以以“中国澳门”的名义与各国各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 文化关系;将作为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地区进行经济活动; 有自行制定有关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的 权力……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840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的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党的各界领导人坚定不移的信念,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战略思想在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施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10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基本主义制度”。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解说。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却提前运用于港澳问题中,按照“一国两制”回归后的港澳并没有如回归前外国人说的那样:香港的经济会垮掉,正好相反,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在回归后更加繁荣发展,香港成为珠三角的龙头,甚至覆盖整个西南地区,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反映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也让我们看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非凡创造了,再结合两岸中华名族的智慧,才会有今天港澳的统一以及祖国的繁荣。
在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强调了历史和现实,强调了中国自己的情况。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它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五大原则用于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打破了阶级矛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它一方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招股历史实际与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巧妙地尽量避免了武力统一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努力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富哦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国家主权的领土同于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
一国两制让我想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同样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建立在具体实际之上,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它们同样具有历史范畴,领导人坚持国家的统一与发展策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都有其不同的形式,适应于基本国情的形式。
高三政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台湾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8 年 6 月 28 日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返回
上页 结束
殖民统治≠殖民地 统一问题≠恢复主权问题 台湾与大陆统一≠大陆与台湾统一 两制并存≠两制并列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 外事权≠外交权
2018 年 6 月 28 日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A、一个中国 2、主要内容 B、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 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请用哲学知识分 析,为什么两制并存 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 义性质?
2018 年 6 月 28 日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返回
上页 结束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A、一个中国 2、主要内容 B、两制并存
C、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
返回
上页 结束
1、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的社
会
★
主义性质,因为
A、特别行政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 ★ 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B、 “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中,社会主 ★ 义 制度是主体 ★ C、特别行政区内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 会在 整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 华人民共和国 返回 上页 结束
歌曲
把根留住
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反映了包 括台湾人民在内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问: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构想的提出:
1、为什么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要点:A、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C、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 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D、是我国国家职能的重要体现
D、澳门告别行政区不享有任何外事权 返回 上页 结束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仔细品读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文。
想起了儿时的那首儿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香港回归问题提出了新的办法,如今一国两制政策更多的是为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或缺的领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就是为了让祖国领土完整,让同胞不再忍受分离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庞大想法,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尤为特殊的情况下提出的。
“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北京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不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为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同志常提出这句话。
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国,为主权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给香港“开小灶”,值得庆幸的是香港在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
邓小平同志在解决香港问题时注重中国的国家形式,注重国庆。
台湾想独立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政府是不会让台湾独立的,台湾所提出的什么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还有什么一国两府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中国的这个由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这一制度,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得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才可以。
这样中国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这样大陆和台湾谁都不会吃亏。
而中国近些年来的政策是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治国的基本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
而对于中国现在的这一基本国策,我理解的大概意思就是,中国是统一的,全世界只能有一个中国,而台湾是属于中国的,是我们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
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
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
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
如果不对,就可能变。
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
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
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
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
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
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
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思想状态。
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
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
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
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这个自信心。
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
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得好。
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是能干得好的。
所谓香港人没有信心,这不是香港人的真正意见。
目前中英谈判的内容还没有公布,很多香港人对中央政府的政策不了解,他们一旦真正了解了,是会完全有信心的。
我们对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是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是经大会通过的,是很严肃的事。
如果现在还有人谈信心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政府没有信任感,那末,其他一切都谈不上了。
我们相信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否则香港人也是决不会答应的。
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
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当然也
要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
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
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到一九九七年还有十三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
在过渡时期中,一是不要出现大的波动、大的曲折,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二是要创造条件,使香港人能顺利地接管政府。
香港各界人士要为此作出努力。
(这是邓小平同志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的谈话要点。
)
一个合伙人能不能同时参与几个合伙企
业?-
对于这个问题,在合伙企业法的起草中是存在争议的。
一种意见认为,一个合伙人同时参与几个合伙企业,他用以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财产是同一份,这样加大了与其参加的合伙企业的交易相对人的风险,对此法律应予限制。
另一种意见认为,一个人同时参与几个合伙企业,他要对每一个合伙企业投入相应的出资,这种出资是他对该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基本保障。
同时,他投入其他企业的出资可以看作是对本企业债务的一种担保,如其在本企业的无限连带责任需要追索他的其他财产的,投入其他企业的财产完全可以用以抵偿债务。
经过多次讨论和征求意见,考虑到一个合伙人同时参与几个合伙企业相继发生资不抵债情况需要追索其财产的,一是概率比较低;二是发生此类情况还有企业的其他合伙人共同对交易相对人承担责任,不会损害其利益,其他合伙人因此受到损害的,一方面这属于合伙内部关系,其他合伙人在该合伙人加盟合伙已知其情况,如无异议,则表明他对这种风险予以认可;另一方面他因此受到的损失可以向该合伙人予以追偿。
加之借鉴国外的经验,外国法律对此均不禁止,因而合伙企业法通过时,对一个合伙人能否同时参与几个合伙企业的情况未作限制规定。
也就是说,合伙企业法对此不予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