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网络概述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将广泛分布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使其能够互相传送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规模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根据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根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优缺点是什么?计算机网络的优点包括提高工作效率、资源共享、信息传递迅速等;缺点包括网络安全隐患、传输速度受限、依赖性较强等。

4. OSI七层模型是什么?OSI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四层模型是什么?TCP/IP四层模型是互联网上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作用是什么?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将比特流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2.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有什么区别?串行传输是指按照位的顺序将比特一个接一个地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3. 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有哪些?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4.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5. 什么是编码和解码?编码是指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解码是指将电信号转换为比特流的过程。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什么?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数据报传输到相邻节点,以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2. 什么是帧?帧是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字段和控制信息。

3. 什么是差错检测?差错检测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到传输错误的方法,常见的差错检测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等。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适用于考前复习查漏补缺和考场前快速回顾知识点使用目录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1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性能指标(速率、时延、利用率等) (2)✳计算机中KB与kb的换算 (2)*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P8T12P8T16 (2)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2).PCI+SDU=PDU (2).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3).网络体系结构 (3).ISO/OSI参考模型 (3).TCP/IP参考模型 (4).OSI和TCP/IP差别 (4).五层参考模型 (5)*服务访问点P22T19 (5)*不同层的设备P23T25 (5)第2章物理层 (6)2.1通信基础 (6).基本概念(信源、信宿、信道) (6).通信方式 (6).数据传输方式(串行/并行) (6).同步/异步传输 (6).码元、波特率 (6).影响失真的因素 (7).奈氏准则 (7).香农定理 (7).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的对比 (7).带宽 (7).基带信号/宽带信号 (7).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8).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9).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9).虚电路服务 (10)*虚电路分类P42T29 (10)2.2传输介质 (11).导向性传输介质 (11).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11)2.3物理层设备 (11).中继器 (11).集线器 (11)第3章数据链路层 (12)3.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2).链路管理 (12).组帧(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 (12).流量控制 (12).差错控制 (12)*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12)3.2组帧 (13).字符计数法 (13).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13).零比特填充法 (13).违规编码法 (13)3.3差错控制 (13).差错 (13).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 (13).纠错编码(海明码) (14)*海明距离与检错纠错P71T5 (15)3.4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5).流量控制 (15).可靠传输 (15).停止-等待协议 (15).后退N帧协议GBN (15).选择重传协议SR (15).信道利用率和信道吞吐率 (15)3.5介质访问控制 (16).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16).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多路复用技术) (16).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17).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令牌传递协议) (18)3.6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18).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18).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与高速以太网 (19).网卡与MAC地址 (19).以太网的MAC帧 (20).无线局域网IEEE802.11 (20).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AN (21)*放大器与中继器P111T4 (22)*重复硬件地址P112T9 (22)3.7广域网 (22).广域网基本概念 (22).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 (22)*PPP协议认证P120T6 (23)3.8数据链路层设备 (23).交换机 (23)第4章网络层 (25)4.1网络层的功能 (25).异构网络互连 (25).路由与转发 (25).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基本概念 (25)4.2路由算法 (26).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6).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26).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6).层次路由 (27)*路由回路的根本原因P142T5 (27)4.3IPv4 (27).IPv4分组 (27).IPv4地址 (28).私有IP与网络地址转换NAT (29).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无分类编址CIDR与链路聚合 (30).TCP/IP协议栈 (30).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30).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31).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31)4.4IPv6 (32).IPv6的主要特点 (32).IPv6地址 (33)4.5路由协议 (34).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 (34).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4).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3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35).外部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36).三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36)4.6IP组播 (37).组播的概念 (37).组播地址 (37).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38)*组播路由避免路由环路P194T2 (38)4.7移动IP (38).移动IP相关概念 (38).移动IP通信过程 (38)4.7网络层设备 (39).冲突域和广播域 (39).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39).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39)第5章传输层 (41)5.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41).传输层的功能 (41).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41)✳各层服务访问点 (41).无连接服务UDP与面向连接服务TCP (42)5.2UDP协议 (42).UDP数据报特点 (42).UDP数据报格式 (42).UDP校验 (42)5.3TCP协议 (43).TCP特点 (43).TCP报文段 (44).TCP连接管理 (45).TCP可靠传输 (46).TCP流量控制 (47).TCP拥塞控制 (47)第6章应用层 (49)6.1网络应用模型 (49).客户/服务器模型C/S (49).对等连接P2P模型 (49)6.2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49).DNS概念 (49).层次域名空间 (49).域名服务器 (50).域名的解析过程 (50)6.3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51).FTP概念与特点 (51).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51)6.4电子邮件E-mail (52).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52).电子邮件格式 (53).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5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53).邮局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 (54).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IMAP (54)*POP3传输密码P265T7 (54)6.5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54).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5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55)*HTTP1.0P273T6 (56)*HTTP请求报文中的Connection和Cookie P273T12 (56)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广义观点:计算机网络是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9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革命 性的变化,同时也给传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计 算机网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通信
分布式计算
远程教育
信息查询
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
虚拟现实
电子商务
办公自动化
企业管理与决策
20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公用电话网
CCP或FEP 主机
集线器
利用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8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多机互联网络阶段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因 此在逻辑结构上可以将其分成两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资源子网:是计算 机网络的外层,它由提供 主机 资源的主机和请求资源的 CCP CCP 主机 终端组成。资源子网的任 务是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 通信子网
21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4、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利用Internet技术开发的现代在线服务系统, 它充分发挥网络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特点,在网络平台上 向学生提供各种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课程”。 5、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 人工智能及心理学等高速发展的结晶。虚拟现实与传统的仿 真技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即两者都是基于模型的活动, 而且都力图通过计算机及各类装臵达到现实世界尽可能精确 地再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 仿真技术必将在21世纪异彩纷呈,绚丽夺目。
A 图 1-4
B 计算机互连网络系统基本模型
14
1.1.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均衡 负荷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
1、网络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P10 1
课后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四个方面来讲解效果好!
备课时间
43;教学讲解
课题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④高效性:网络信息传递迅速,系统实时性强,采用分布式操作
⑤廉价性:避免系统中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达到节省投资和降低成本
⑥透明性:如何利用网络高效而可靠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⑦易操作性:大多数用户感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昂贵的问题。
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
第二阶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降低成本B.文件打印C.资源共享D.传输文件
3、以下()不是网络上可共享资源。
A.文件B.打印机C.内存D.应用程序
P10 2
课后记
备课时间
2011.8.27
课型
多媒体教学
课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定义:是分级的集中 控制式网络。树状型 拓扑见图1-8。 特点:通信线路总长 度短,成本较低,节 点易于扩充,寻找路 径比较方便,但任一 节点或其相连的线路 故障都会使系统受到 影响。
交换机
集线器 集线器
5.网状型拓扑
网状拓扑构型又称做无规则型。在网状拓扑构 型中,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的。 网状型拓扑见图1-9。 特点:它的安装也很复杂,但系统可靠性高, 容错能力强。
1.5 几种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结 构类型
依信息处理的方式不同,计算机局域网的 类型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集中处理 的主机-终端机结构、对等网络系统结构 和基于服务器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 构以及无盘工作站网络结构。
1.3.3 其它几种分类方法
1.按传输速率划分 低速网络:传输速率为几十至10Kbps。 中速网络:传输速率为几万至几十Mbps。 高速网络:传输速率为100M至几个 Gbps。 注:1K=1024 b 1M=1024 K 1G=1024 M。
2.按传输媒体划分 有线计算机网: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 电缆和光纤等。 无线计算机网:传输介质有无线电波、微波、 红外线、激光等。 3.按拓扑结构划分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抛开网络中的具体设备, 用点和线来抽象出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可分 为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型、网状结构。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近程低速 远程高速 M TC
T T
计算机
M
FEP
M
T
M T
T
图1-1 远程联机系统
1.1.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H H H 注: H H H 代表主机 代表 IMP H H H 图 1-2 存储转发的计算机网络
1.1.3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计算机网络知识

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发展四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2.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3.ARPA网(ARPANET)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4.三网合一: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5.电信网一般认为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称作宽带网6.全光网是未来通信网向宽带、大容量发展的优选方案7.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和通信子网(负责信息传递)构成的8.广域网传输方式:存储-转发,局域网传输方式:广播9.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是电子大学网络(EUN)10.电子银行核心功能:金融交易卡服务11.智能大厦及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基础设施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12.点—点通信子网拓扑: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型广播信道通信子网拓扑:总线形、环形、树形、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形13.星形拓扑:优: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缺:线太长、中央负担大、分布处理能力差星形拓扑的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14.环形拓扑:优:线短、光纤、性能稳定缺:节点故障则全网故障,故障检测难、节点加入复杂、信道利用率低15.网型拓扑在广域网广泛应用16.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电路交换: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报文交换:存储—转发原理分组交换:ARPANET是分组交换网之父17.传输技术:广播方式(单播、多播、广播)、点对点方式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式网络的区别18.EIA是ANSI成员,涉及OSI的物理层标准制定19.IETF又分为若干工作组,RFC大多来自工作组。

因特网的标准都有一个RFC编号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2. 语义: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定时:速度匹配和排序3.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4.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M
Small Network Implementation
Lunch
Medium-Sized Switched Network Construction Medium-Sized Routed Network Construction Single-Area OSPF Implementation (Cont.) EIGRP Implementation Access Control Lists (Cont.)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网络的组成
硬件:要建立一个网络 需要三种类型的设 硬件 要建立一个网络,需要三种类型的设 要建立一个网络 备或者组件:计算机 网络设备和线缆. 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线缆 备或者组件 计算机 网络设备和线缆 软件:应用程序是连网的主要组件之一,它 软件 应用程序是连网的主要组件之一 它 应用程序是连网的主要组件之一 使用户能够完成各种任务. 使用户能够完成各种任务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拓扑结构
物理拓扑:描述的是如何将设备用线缆物理地连接在 物理拓扑 描述的是如何将设备用线缆物理地连接在 一起. 一起 逻辑拓扑:描述的是设备之间如何通过物理拓扑进行 逻辑拓扑 描述的是设备之间如何通过物理拓扑进行 通信. 通信 介质类型 以太网 FDDI Token Ring
第一章 网络概述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Cisco 职业认证体系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Cisco设备图标 设备图标
Router Hub Network Cloud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拓扑结构
用线缆连接计算机和连网设备时,可以用各种类 用线缆连接计算机和连网设备时 可以用各种类 型的拓扑结构.那么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呢 那么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呢?拓扑定 型的拓扑结构 那么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呢 拓扑定 义了设备的连接方式.常用的拓扑结构有 常用的拓扑结构有: 义了设备的连接方式 常用的拓扑结构有 点对点 星型 总线型 环型 网型
• • • • • • • • • 在什么情况下应用集线器、 在什么情况下应用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 利用Cisco软件确认端口、协议、地址和可连接性 软件确认端口、 利用 软件确认端口 协议、 根据要求互连交换机和路由器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以支持LAN和WAN 服务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以支持 和 设置IP子网以便于有效地管理网络 设置 子网以便于有效地管理网络 通过配置访问列表来控制对网络段或网络资源的访问 确认交换机、 确认交换机、路由器及其配置的网络服务是按我们的预期在运作 判断网络故障的原因并解决之 对一些实际工程案例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P M
LAN Extension into a WAN (Cont.)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课程摘要
第 1单元 单元 第 2单元 单元 第 3单元 单元 第 4单元 单元 第5单元
网络基础 OSI TCP/IP IP VLSM CIDR IOS
HUB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交换机

路由器
ICND—2
WAN定义和分类 定义和分类
WAN定义:在大范围区域内提供数据通信服务,主 定义:在大范围区域内提供数据通信服务, 定义 要用于互连局域网。 要用于互连局域网。 WAN分类: 分类: 分类
Workgroup Switch
Router with Firewall
Frame Switch
Terminal Server
IP Phone
Cisco ASA 5500
Multilayer Switch
PC
VPN Concentrator
Multilayer Switch with Route/Switch Processor
Modem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路由器

广域网交换机
ICND—2
与组件 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的类型. 网络的类型 LAN和WAN的区别 的区别. 和 的区别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物理拓扑 总线,星型 点对点 总线 星型,点对点 星型 环型 星型

逻辑拓扑 总线型 环型 环型
ICND—2
网络的类型
网络的类型很多,最为常见的网络是局域 网络的类型很多 最为常见的网络是局域 网和广域网.但是还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网络 但是还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网络, 网和广域网 但是还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网络 如: 城域网 MAN 存储区域网络 SAN 内容网 CN 内联网络 Intranet 虚拟专用网VPN 外联网络 Extranet 虚拟专用网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LAN常用设备 常用设备
LAN的设计目标: 的设计目标: 的设计目标
• 运行在有限的地理区域; 运行在有限的地理区域; • 允许网络设备同时访问高带宽的介质; 允许网络设备同时访问高带宽的介质; • 通过局部管理控制网络的权限; 通过局部管理控制网络的权限; • 提供全时的局部服务; 提供全时的局部服务; • 连接物理上相邻的设备。 连接物理上相邻的设备。
Server
PIX Firewall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课程流程
Day 1
Course Introduction
Day 2
Medium-Sized Switched Network Construction (Cont.)
Day 3
Medium-Sized Routed Network Construction (Cont.) Single-Area OSPF Implementation
Day 4
EIGRP Implementation (Cont.) Access Control Lists
Day 5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Cont.) LAN Extension into a WAN

ICND—2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本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理解网络结构 熟悉网络中所使用的各种网络拓扑 知道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网络的概念
网络主要是指跨越短距离和长距离与计 算机连接所涉及的所有组件(硬件和软件 硬件和软件)的集 算机连接所涉及的所有组件 硬件和软件 的集 网络用来提供对信息的轻松访问,从而为用 合.网络用来提供对信息的轻松访问 从而为用 网络用来提供对信息的轻松访问 户提高生产力. 户提高生产力

ICND—2
WAN常用设备 常用设备
WAN的设计目标: 的设计目标: 的设计目标
• 运行在广阔的地理区域; 运行在广阔的地理区域; • 通过低速串行链路进行访问; 通过低速串行链路进行访问; • 网 络控制服从公共服务的规则; 络控制服从公共服务的规则; • 提供全时的或部分时间的连接; 提供全时的或部分时间的连接; • 连接物理上分离的、遥远的、甚至全球的设备 连接物理上分离的、遥远的、
路由协议 RIP EIGRP OSPF
交换网络 广域网技术 网络安全 HDLC ACL VLAN PPP NAT VTP FR TRUNK STP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CCNA+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通过CCNA+课程的学习,您可以完成如下任务: 课程的学习,您可以完成如下任务: 通过 课程的学习
• • • • • • 公用电话网: 公用电话网:PSTN 综合业务数字网: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数字数据网: 专线 数字数据网:E1专线 公用分组交换网: 公用分组交换网:X.25 帧中继: 帧中继:Frame Relay 异步传输模式: 异步传输模式:ATM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 2009, Cisco Systems, Inc.

ICND—2
LAN定义 定义
LAN定义:通常指几公里以内的,可以通过 定义:通常指几公里以内的, 定义 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 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 或 其它设备的集合。 其它设备的集合。 局域网使用的介质类型包括以太网,快速以太 局域网使用的介质类型包括以太网 快速以太 吉比特以太网,令牌环网 目前,大多 网,吉比特以太网 令牌环网 吉比特以太网 令牌环网,FDDI等.目前 大多 等 目前 数网络都使用某些形式的以太网. 数网络都使用某些形式的以太网 特点: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 特点: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 可靠。 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