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 19 血小板止血功能
临床血液学检验_考题

作业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题>※<名词解释>1.造血微环境2.髓外造血3.造血干细胞4.造血祖细胞5.血细胞的成熟6.红髓7.干抽8.非红系百分比9.粒红比值10.骨髓稀释11.幼红细胞造血岛12.吞噬细胞13.细胞化学染色14.氟化钠抑制率15.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6.酯酶双染色1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8.再生障碍性贫血19.再障危象20.缺铁性贫血21.铁粒幼细胞贫血22.巨幼细胞贫血23.恶性贫血24.溶血性贫血25.血管内溶血26.血管外溶血27.不稳定血红蛋白病28.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9.原位溶血30.地中海贫血31.血红蛋白病32.血红蛋白S33.症状性贫血34.红细胞中间脆性35.红细胞渗透脆性36.白血病37.急性白血病38.慢性白血病3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0.微量残留白血病41.急性混合性白血病42.全髓白血病4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44.浆细胞白血病45.M蛋白46.粒细胞缺乏症47.白细胞减少症48.类白血病反应49.FAB分型50.MICM分型51.WHO分型52.白血病裂孔现象53.棒状小体54.柴捆细胞55.费城染色体56.Ⅱ型原始细胞57.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58.急性白血病部分缓解59.急性白血病复发60.毛细胞白血病6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2.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63.骨髓增生性疾病64.镜影细胞65.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6.骨髓纤维化67.类脂质沉积病68.戈谢细胞69.尼曼-匹克细胞70.海蓝细胞71.纤溶系统7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3.外源凝血系统74.内源凝血系统75.外源凝血途径76.内源凝血途径77.共同途径78.外激活途径79.瀑布学说80.蛋白C系统81.血小板黏附功能82.血小板聚集功能83.血小板释放功能84.血小板初发聚集85.血小板次发聚集86.血小板第3因子87.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88.开放管道系统89.致密管道系统90.血小板促凝活性91.富血小板血浆92.贫血小板血浆93.原发性纤溶亢进症94.副凝固95.血栓前状态96.高凝状态97.血栓形成9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9.血友病100.易栓症101.浆细胞白血病102.原粒细胞Ⅱ型103.中性中幼粒细胞104.中幼红细胞105.嗜酸性颗粒106.副染色质107.弗拉他细胞108.骨髓部分稀释109.骨髓完全稀释110.氟化钠抑制率111.细胞内铁阳性率112.环形铁粒幼细胞113.Ⅰ型铁粒幼红细胞114.普鲁士兰反应5※<问答题>1.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有何规律?2.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发育成各种血细胞的(写出模式图)?3.骨髓增生程度如何分级?其标准各如何?4.正常骨髓象有何特点?5.骨髓报告诊断意见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首次提出干细胞概念的是细胞生物学家()。
参考答案:Wilson2.血细胞的认识是经过一定的发展历程,从发现的先后顺序为()。
参考答案: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以下属于血液学的研究范畴的是()。
参考答案:血细胞形态学;血液免疫学;血细胞生理学;血液遗传学4.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对5.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血液学检验的应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防由分子水平上升到细胞水平。
()参考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
参考答案:卵黄囊2.血细胞在胚胎期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参考答案: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3.胚胎3-6月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是()。
参考答案:肝脏4.出生后正常情况下能唯一产生红系、粒系、巨核系的造血场所是()。
参考答案:骨髓5.T淋巴和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是()。
参考答案:脾脏6.脾脏的主要功能是()。
参考答案:滤血;免疫反应;造血;储血7.中枢淋巴器官指的是()。
参考答案:胸腺;骨髓8.黄骨髓是没有造血潜能的。
()参考答案:错9.髓外造血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会发生。
()参考答案:对10.血细胞发育演变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核仁由有到无11.使细胞数量显著发生变化的发育阶段是()。
参考答案:增殖12.所有血细胞的来源最早是()。
参考答案:造血干细胞13.下列细胞中属于多倍体细胞的是()。
参考答案:单核细胞14.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参考答案:原始粒细胞15.幼稚阶段被划分为早幼、中幼、晚幼三个阶段的细胞是()。
参考答案:粒细胞系;红细胞系16.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是有丝分裂。
()参考答案:对17.不属于原癌基因的是()。
参考答案:P5318.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参考答案:促进细胞增殖19.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血小板止血原理

血小板止血原理
血小板止血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停止出血并促进伤口愈合。
血小板是一种无固定形态的细胞片段,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
当伤口导致血管破裂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小板栓子”。
血小板聚集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当血管破裂时,血管壁的胶原纤维暴露在外。
这些胶原纤维能够与血小板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
当血小板接触到胶原纤维时,它们会通过发生形态学改变,使得原本平滑的血小板变得有棘突,从而增加它们的表面积。
接下来,通过激活的血小板释放颗粒,包括血小板因子4和
5-羟色胺等,血小板开始释放外源性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促进血管收缩、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和促进新血管生成的作用。
此外,这些活性物质还能够诱导其他血小板聚集,加强血小板栓子的稳定性。
在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的过程中,血小板还会激活凝血系统。
血小板释放的一种物质,称为血小板因子3,能够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结合,从而形成凝血酶。
凝血酶可以将溶解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这个凝块在伤口处形成一个稳定的血栓,进一步阻止出血。
总的来说,血小板止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物学机制的协同作用。
通过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能
够形成一个稳定的血栓,阻止血液从伤口处流失,并为伤口的修复提供必要的条件。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9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9(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 (总题数:34,分数:70.00)1.凝血因子中不是蛋白质的是(分数:2.00)A.ⅢB.Ⅳ√C.ⅦD.PKE.HMWK解析:[解析] 因子Ⅳ是Ca 2+。
2.激活凝血因子Ⅹ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一般开始于(分数:2.00)A.接触激活因子Ⅻ√B.血小板聚集C.损伤组织因子ⅢD.磷脂酸粒表面阶段E.凝血酶原激活解析:[解析] 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 2+ -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3.下列不属于血管壁止血功能的是(分数:2.00)A.局部血管通透性降低√B.血小板的激活C.凝血系统的激活D.收缩反应增强E.局部血黏度增加解析:[解析] 血管壁止血功能主要靠收缩反应增强,血小板的激活,凝血系统的激活和局部血黏度增加来完成。
4.使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是(分数:2.00)A.纤溶酶√B.抗凝血酶ⅢC.膜蛋白酶D.纤维蛋白单体E.凝血酶解析:[解析] 纤溶酶(PL)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5.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分数:2.00)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凝血功能D.分泌功能E.收缩功能解析:[解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以GPIb/Ⅸ复合物的形式参与黏附功能。
6.凝血酶原酶指的是A.ⅫA-ⅪA-PF3-Ca2+∙ B.TF-ⅦA-Ca2∙ C.FⅩA-∨A-PF3-Ca2+∙ D.∨A-ⅧA-PF3-Ca2+∙ E.ⅨA-ⅧA-PF3-Ca2+(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在Ca 2+的参与下FⅩA-∨A-PF3结合形成FⅩA-∨A-PF3-Ca 2+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
7.正常人血浆中不存在的因子是(分数:2.00)A.ⅠB.Ⅲ√C.∨D.ⅦE.Ⅻ解析:[解析] 因子Ⅲ习惯上称组织因子,是正常人血浆中唯一不存在的凝血因子。
血小板的分类和功能

血小板的分类和功能
血小板是血液里面的一种血液成分,它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只能存活14天,血小板的直径只有2-4μm,厚度约有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
正常时呈圆盘状,有时可以伸出伪足,在类似染色的血涂片上,血小板常三五成群,大小不均,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无核,淡蓝色的胞浆,含有紫红色的颗粒。
有人将其划分为大、中、小和变形等4种类型,中型约占40%-50%,血小板由最大的细胞,骨髓中成熟巨细胞胞核发育而来。
它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的功能,它的数量增多与减少,可以提示某些疾病的存在。
血液学检验习题(含参考答案)

血液学检验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较常出现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为 ( )A、Ph染色体B、-5/5q-,-7/7q-和+8C、21三体D、18三体E、inv(16),del(16)和t(16;16)正确答案:B2.有关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B、多发生在O型母亲的A型或B型胎儿C、Rh型HDN较ABO症状重D、Rh血型不合第一胎常发病E、ABO与Rh之外的血型引起HDN者少见正确答案:D3.下列哪项不符合PAS染色的结果 ( )A、巨核细胞强阳性B、戈谢细胞强阳性C、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强阳性D、巨幼贫时的红系细胞强阳性E、正常情况下,幼红细胞及红细胞均呈阴性正确答案:D4.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临床特点A、骨骼疼痛B、病理性骨折C、广泛性出血D、反复感染正确答案:A5.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A、缺铁性贫血B、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正确答案:A6.骨髓检查原始单核细胞35%,原始粒细胞24%,幼稚单核细胞15%,早幼粒细胞8%,A、急非淋白血病M3B、急非淋白血病M5aC、急非淋白血病M4D、急非淋白血病M5b正确答案:C7.巨噬细胞在体内抗肿瘤作用的证据大多是间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肿瘤的局部引流淋巴液中有巨噬细胞增生反应,反应的强弱与预后的好坏相平衡B、巨噬细胞含量愈多,肿瘤愈易转移C、从肿瘤分离出来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对该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D、用Si02毒害巨噬细胞,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正确答案:B8.不属于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 )A、奎宁所致B、青霉素所致C、利眠宁所致D、氯霉素所致E、四环素类药物所致正确答案:D9.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下列哪项不正确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APTT和PT正常C、因子Ⅷ、Ⅸ、Ⅺ后性减低D、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正确答案:B10.男,36岁,因时有酱油色尿来就诊。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讲义第十九章_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三、血液凝固机制四、抗血液凝固系统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六、血液流变学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1.血管壁的结构第 1 页共18 页(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胞连续排列构成。
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weibel-palade body)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以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
(2)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起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并启动凝血过程的作用。
另外还参与血管的舒缩功能。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壁与组织之间的分界层。
2.血管壁的调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反应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
(1)神经调控: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受神经的支配,通过神经轴突反射来实现。
(2)体液调控:内皮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3.血管壁止血功能(1)收缩反应增强:当小血管受损时,通过神经轴突反射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血栓烷A2(TXA2)、5-羟色胺(5-HT)和内皮素(ET)等使受损的血管发生收缩,损伤血管壁相互贴近,伤口缩小,血流减慢,凝血物质积累,局部血黏度增高,有利于止血。
(2)血小板的激活:小血管损伤后,血管内皮下组分暴露,致使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结果在损伤的局部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也有利于止血。
(3)凝血系统激活:小血管损伤后,内皮下组分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凝血系统。
最后在损伤局部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块,堵塞伤口,有利于止血。
(4)局部血黏度增高:血管壁损伤后,通过激活因子Ⅻ和激肽释放酶原,生成激肽(brady-kinin),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出血管通透性因子。
临床血液学检验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练习题一、A11、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2、凝血第一阶段内源性途径涉及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ⅡB、因子Ⅰ,ⅩⅢC、Ⅻ,PK,HMWKD、Ⅲ,Ⅶ,ⅤE、Ⅹ.Ⅻ3、属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是()。
A、FⅧB、FⅪC、FⅨD、FⅦE、FⅫ4、蛋白C系统不包括()。
A、蛋白CB、蛋白SC、血栓调节蛋白D、凝血酶敏感蛋白E、活化蛋白C抑制物5、正常内源凝血途径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因子Ⅸa,Ⅷa,PF3,钙离子形成复合物B、因子Ⅲ,Ⅶa,钙离子形成复合物C、因子Ⅹa,Ⅴa磷脂,钙离子形成复合物D、因子Ⅸ,Ⅷ,Ⅱ,PF3,钙离子形成复合物E、因子Ⅻa,Ⅸa,PF3钙离子形成复合物6、凝血过程中,起反馈加速(催化)的因子是()。
A、钙离子B、组织凝血活酶C、因子ⅩD、接触因子E、凝血酶7、下列哪项是外源凝血途径()。
A、因子Ⅻ被激活到因子Ⅹa形成过程B、因子Ⅻ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C、因子Ⅶ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因子Ⅲ的释放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E、因子Ⅱ被激活到Ⅹa形成过程8、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9、下列哪些不是存在于血浆的凝血因子()。
A、因子ⅠB、因子ⅢC、因子ⅤD、因子ⅦE、因子Ⅸ10、下列哪种情况使血液黏度增高()。
A、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B、切变率降低C、纤维蛋白原减低D、温度增高E、中度贫血11、内源性凝血系统始动反应首先是()。
A、Ⅻ因子被激活B、组织因子(Ⅲ因子)激活C、Ⅷ因子被激活D、Ⅹ因子被激活E、Ⅶ因子被激活12、蛋白C在下列哪一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变为有活性的蛋白C()。
A、凝血酶B、膜蛋白酶C、糜蛋白酶D、纤溶酶E、α1抗胰蛋白酶13、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起动因子()。
A、Ⅺ因子B、Ⅴ因子C、Ⅲ因子D、Ⅱ因子E、Ⅻ因子14、正常共同凝血途径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受体
是凝血酶受体,异常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是胶原的受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血小 板活化的主要激动剂,参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GPⅠb形成复合物,作用同GPⅠb
这些蛋白质在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细胞生长、
血块收缩及血块溶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0/12/10
15
血小板三种颗粒内容物
致密颗粒
a颗粒
溶酶体
ADP
血小板第4因子( PF4)
ATP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
酸性水解酶 β-半乳糖苷酶
5-HT
血小板衍生促生长因子(PDGF)
β-葡萄醛酸酶
Ca2+
1
2血小板膜收缩结构模式图
3
2血02小0/板12的/1骨0架系统模式图
13
(三)血小板细胞器和内容物
a颗粒 致密颗粒 溶酶体
2020/12/10
14
1.a颗粒(a-granules)
每个血小板中有十几个,圆形,直径为250-500nm,
颗粒有界膜包围,内容物呈中等电子密度
它是血小板可分泌的蛋白质的主要贮存部位
可能成为PF3。
2020/12/10
11
(二)血小板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
由微管、微丝及膜下细丝组成 它们在维持细胞形态、收缩、释放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骨架系统又称为《溶胶-凝胶区》
2020/12/10
12
1. 微 管 Microtubule 2. 微 丝 Microfilaments 3. 膜下细丝 Submembrane filaments
8
(2)GPIIb-IIIa复合物:
是血小板上含量最多的膜糖蛋白。
GPIIb
结构:
GPIIIa 复合物是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解 离导致此受体功能的完全丧失。
功能: 与GPIb-IX相似,是Fg的受体,如缺乏
会引起血小板无力症,聚集功能障碍。
2020/12/10
9
血小板主要糖蛋白受体:
粘附功能 GPIb/IX GPIa、Ib、IIb、IIIa (被ICSH统一命名)
第十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血小板止血作用(P291-300)
一、血小板的结构 二、血小板的活化 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2020/12/10
1
普通显微镜下 血小板
扫描电镜图下
主
血小板
要
功
能
:
参
与
机
体
止
血
与
凝
血2020/12/10来自2一、血小板的结构
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
2020/12/10
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SP)
是血小板的主要糖蛋白,主要由血小板合成,其主
要作用是促进血小板聚集
2020/12/10
17
a颗粒部分蛋白质特点(下)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当血小板被胶原或凝血
酶活化后,Fn从颗粒中释放并结合到血小板膜表面, 介导了血小板对胶原的黏附作用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凝血酶敏感蛋白(TSP)
弹性硬蛋白酶
抗纤溶酶 因 子 Ⅴ 、 Ⅺ 、 Fg 、 vWF 、 HMWK 、 胶原酶 ⅫⅠa亚单位
焦磷酸盐 通透因子、杀菌因子、趋化因子
肝素酶
a1抗胰蛋白酶(a1-AT) a2巨球蛋白(a2-M) C1-抑制剂(a2-INH) 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1)
蛋白S(PS)、白蛋白
6
主要血小板膜糖蛋白
国际名称 GPⅠa GPⅠb
CD名称 CD49b CD42c
GPⅠc CD49f
GPⅡa GPⅡb 和Ⅲa
GPⅣ GPⅤ GPⅥ
CD29 CD41a (Ⅱb/Ⅲa)
CD36 CD42d
GPⅨ CD42a 2020/12/10
特性 与GPⅡa形成复合物,是胶原的受体 与GPⅨ形成复合物,是wWF受体,参与血小板 粘附反应,缺乏或减少时血小板粘附功能减低 与GPⅡa形成复合物,是Fn的受体,也是层素 的受体
主要贮存低分子量的活性物质
2020/12/10
19
血小板三种颗粒内容物
致密颗粒
a颗粒
溶酶体
ADP ATP
血小板第4因子( PF4)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
酸性水解酶 β-半乳糖苷酶
5-HT
血小板衍生促生长因子(PDGF)
β-葡萄醛酸酶
Ca2+
凝血酶敏感蛋白(TSP)
弹性硬蛋白酶
抗纤溶酶 因 子 Ⅴ 、 Ⅺ 、 Fg 、 vWF 、 HMWK 、 胶原酶 ⅫⅠa亚单位
2020/12/10
GPV 凝血酶
聚集功能 10
2、膜脂质
由磷脂(鞘磷脂和甘油磷脂)、胆固醇、糖脂组成
磷脂酰胆碱 (PC )
甘 油
磷脂酰乙醇胺 (PE )
磷
脂
磷脂酰肌醇 (PI)
磷脂酰丝氨酸 (PS)
血小板在未活化时PC 、PE和PI主要分布在血小板膜外侧面,
而PS主要分布在血小板膜内侧面,活化时,PS可转向外侧面,
7
1.膜蛋白:主要是糖蛋白
(1)GPIb-IX复合物:最主要的糖蛋白之一。
GPIbα:是血小板膜上含糖量
GPIb:
最多的GP,超过60%。
结构:
GPIbβ
GPIX
功能:
A. VWF受体功能,如缺乏会引起“粘附功能障
碍”。
B.凝血酶受体功能。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
2020/12C/.10维持血小板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
3
(一)血小板的表面结构
血小板膜
血小板膜蛋白 血小板膜脂质
2020/12/10
4
膜蛋白 (57%)
血小板膜
血小板膜 糖类 (8%)
膜脂质 (35%)
糖蛋白
(glycoprotein,GP)
2020/12/10
糖脂
鞘磷脂、甘油磷脂 5
血小板膜糖蛋白结构模式图
膜蛋白
膜脂质
2020/12/10
纤维连结蛋白(Fn)、玻连蛋白(Vn)
2020/12/10
16
a颗粒部分蛋白质特点(上)
血小板特有蛋白质
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 血小板活化
能中和肝素的抗凝活性
分子标志物
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
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PGI2 当血小板被活化时,两者从a颗粒中释放到血中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是一种碱性糖蛋白,具有细胞分裂活性。
2020/12/10
18
2.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s)
又称为δ颗粒
每个血小板中有4-8个δ颗粒,直径为200-
300nm,圆形,颗粒有界膜包围,颗粒与界膜
之间常有一层透亮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