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哲作业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二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参考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得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还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的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
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限制的。
首先,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
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现实生活规律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发挥能动的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只能导致行动的失败。
其次,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约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论文——认识能动性(马哲)

意识的能动性要理解意识的能动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意识。
简单来说,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因此,可以理解,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并不是思维的源泉。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这就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
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
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
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思起阻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 作业1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我的答案:1.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意识能动性的实现:第一,前提条件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二,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三,还要借助一定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4.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智能,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超越人的意识,但在总体上则不如人的意识.5.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的基本观点:第一,辩唯,既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又承认意识的能动性(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第二,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否定意识的能动性(无所作为).第三,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决定性,夸大意识的能动性(为所欲为).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我的答案: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2.认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二者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而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讨、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认识向更深更广发展。
实践的发展还不断给人们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克服和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谈一谈你对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参考答案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2、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反映世界的认识活动,是意识活动,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在意识指导下的人的实践活动因意识的参与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其次,意识活动有能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描摹、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因其主观性能够超越现在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并创造一个现在世界中没有的理想世界或幻想世界。
意识能超越经验,超越时间,从而能创造新事物。
意识如果不会复制现实、不会创造,那么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
再次,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
意识先是在观念范围内把知识和价值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现实世界上所没有的、理想的、人所需要的事物,这种理想的事物以理论、观念的形态存在着。
这理论、观念可以变成实践的目的,通过指导实践,然后转化成现实的东西,精神变物质。
马哲主观题答案.缩印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于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在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它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实现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五、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的含义、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推动事物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含义:同一性: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同一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主观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丌限于从实践中形 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 计划、方针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 的在于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 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 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列宁——世界丌会满足人,人决 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NEXT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胜利活动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题:意识的能动作用
计算机:周华敏 袁泽锋 沈 晔 信管2班:郑敏翔 竺旭东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 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 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第四,意识还 具有指导、控 制人的行为和 胜利活动的作 用
第三,意识 具有指导实 践改造客观 世界的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 动的,具有目的 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 动具有创造性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 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题的选择性。 在意识中,丌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 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 式和步骤。这就是同一定的目的性相联系的 活动的计划性。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 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 的发展规律,如果丌符合,就会在实践中 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 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 重要问题。
韩国 罗老号 火箭 实践 失败...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
人们运用科学技术, 遵循自然规律来改 进生产技术,探索 未知领域。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试题及答案六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试题及答案六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A.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B. 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C. 意识在产生过程中使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D. 意识消极、机械、被动地反映客观存在正确答案:ab2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长期、复杂的过程( )。
A. 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到有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 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 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D. 从人的意识到超人的意识正确答案:abc3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可以认识和掌握规律B. 人可以改变规律C. 人可以运用规律D. 人不可能认识规律正确答案:ac4静止是( )。
A. 有条件的B. 无条件的C. 暂时的D. 相对的5意识的作用在于它能够能动地( )世界。
A. 认识B. 改造C. 创造D. 消灭正确答案:ab6一切唯心主义都( )。
A. 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 是不可知论C. 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论的基本路线正确答案:acd7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
A. 主观性B. 稳定性C. 普遍性D. 重复性正确答案:bcd8下列论断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 )。
A.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C.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D. 人为自然界立法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条件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bc10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 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正确答案:acd11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
A. 机械唯物论B. 庸俗进化论C. 庸俗唯物论D. 各种唯心论正确答案:ad1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1、主观能动性原理 (3)2、意识的能动作用 (3)3、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 (3)4、意识能动性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4)设想一下,如果秀才在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后,立马打包回家,那会是多么的遗憾!幸而后来店老板的话把他从意识的消极悬崖边拉了回来,重塑了他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也是秀才最后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中了个探花的重要原因。
这就说明,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映。
人的意志是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所在。
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它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这都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我们要自觉利用好意识这种调控作用,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字意识,能动作用,积极乐观,消极悲观,正能量,调控,心理,生理浅谈意识的能动性对生活的影响1、主观能动性原理马克思哲学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
人不像鸟儿那样有翅膀可以展翅高飞;人的奔跑能力远不如骏马可以日行千里;人的眼睛也没有鹰的锐利。
尽管人的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但我们仍讲“人是万物之灵”。
因为智慧,因为人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人类能够制造飞机,汽车,火车,望远镜等等来弥补自身的一些不足。
故事中为什么秀才在收拾包袱准备回家时,却因为店老板的一番话留下来甚至高中了呢?正式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在秀才身上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一种积极的反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有一个方面就表现在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它借由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进而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理解意识的能动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意识。
简单来说,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因此,可以理解,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并不是思维的源泉。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
//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思起阻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意识的能动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首先,意识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并从中把精华取出,形成一种理性认识。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只要活着就在时时刻刻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而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是有目的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生活,满足我们的欲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了解世界。
当然,我想补充一点的是,虽然人类会有目的地认识世界,但他们的认识过程是逐步的,是受到当时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制约的。
//第二,我们要说的是人们会通过各种理性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改造世界,达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意识能动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总之,意识是物质短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当然,我们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即要依照客观规律。
因为客观规律只能够被利用而不断被创造,而我们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过程是逐步的、漫长的,也就是说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是逐步的、漫长的,即我们的意识能动性是紧紧依附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受这一程度的制约的。
反过来,改造世界又进一步促进了新的认识的产生。
//总的说来,我们可以总结一点的是,人类的意识能动性就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认识世界──再改造世界的循环过程。
现实工作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在意识的能动性问题上,要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无所作为)。
唯心主义则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否认物质的决定性,主张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为所欲为)。
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用正确的意识指导社会实践,促进文明进程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