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培养孩子独立性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是随时随地都有的教育。家长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目标装在心里。培养孩子独立性是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为自己的明天做主。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独立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为将来多学一些本领,为将来多受一些磨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经常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做事、自己动脑

筋想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小儿腹泻预防治疗是关键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小儿常见病。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它是仅次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我国21省市的调查结果,5岁以下小儿中约有2.98亿人次患腹泻,发病率平均每年2.5次/人。

医生强调,儿童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频繁、大量腹泻、呕吐可引起体内水分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出现抽搐、昏迷,严重甚至可能危及小孩生命。如果是迁延或者慢性腹泻的小孩,将有可能导致患儿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对此,如遇家里小孩腹泻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切莫大意。

如果儿童发生腹泻,该如何合理治疗?

首先,选择适用症更广泛的儿童专用药。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80%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季节

变化的时候;非感染类的腹泻也很常见,消化不良、受凉、过敏等都可能引起。家长需要就小孩腹泻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是市面上的止泻药大多针对某一类型的腹泻,家长难免在选药上都会出现困惑。医生建议可选择口碑良好、适用症状更广泛的儿童专用药,比如新上市的专业儿童止泻药“度来林”,能够治疗小儿受凉腹泻、小儿食物性腹泻、小儿季节性腹泻等三种常见的儿童腹泻,适用症更全面,在止泻收敛的基础上,还能助消化、补充儿童腹泻所导致的营养流失,更适合儿童的体质。

此外,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进行调理也是很有必要:腹泻时,每天一定要保证小儿对能量的需求。尽管小儿食欲不好或者拒食,仍要坚持喂食,此时肠道消化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食物,例如水、糖水、米汤、果汁等。

腹泻预防要做好

中国早教网专家提醒,小儿腹泻其实是很容易预防的疾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就能减少宝宝腹泻发生:

一是要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宝宝,奶瓶、奶嘴等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二是适量饮食,由于小儿消化功能正处于发育阶段,吃的太多消化不良反而容易引起腹泻。

三是小儿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尤其是在空调室内更不可大意。

最后要让小孩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巧读婴语,让新手妈妈无忧一夏

夏日炎炎,如何让宝宝和您度过健康的一夏?不妨让我们先从掌握婴语开始。婴语,即婴儿的“语言”(baby-sign),包括宝宝的身体语言,心理语言和行为语

言等,是婴儿与外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和途径。婴语作为宝宝表达自己的重要表象,是新手妈妈们不可或缺的知识之一,下面我们选出几个夏季常用“婴语单词”,给新妈妈提供一些实用小贴士。

单词1:晒太阳:

晒太阳不仅能强壮骨骼,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骼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可杀灭空气里和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抵抗力。宝宝晒太阳的主要目的,是皮肤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宝宝晒太阳的时间以上午9-10时为宜,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娇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虽然夏天温度高,但早晚各让孩子晒上半小时左右太阳还是必要的。当太阳比较毒的时候,可以采取晒一会再到阴凉地方休息一会的方法。

单词2:缺水:

夏天出汗将使宝宝身体的水分损失大大增加,严重时宝宝会有烦躁不安、大便干燥等表现。一般情况下每千克体重需水量:0-1岁为120-160毫升,1-2岁为120-150毫升,2-3岁为110-140毫升。宝宝每天摄取水分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一是直接从饮用水中获得,二是从饮食中获得。刚开始喂水时可用水果或蔬菜煮成果水或菜水。另外,白开水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补钙的冲剂。需要提醒妈妈们,夏天应适当增加水量。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在此专家特别提醒,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白开水。

单词3:发热:

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气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分补充不足、房间内空气不流通;又如,新生儿疾病预防的反应。前者可以避免,后者要通过自身的抵抗力进行抗衡。专家们提醒新手妈妈,炎炎夏季少不了使用空调,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为了预防“空调病”,室内温度一般以控制在27摄氏度左右为宜,比室外低3℃~5℃为佳。即便天气很热,也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退烧方面,6个月以上的婴儿才能“考虑”用退烧药。一般情况下,38.5摄氏度以下不适用退烧药。

单词4: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多发生于0-2岁的宝宝,夏季尤为普遍。大多在头面部、颈背和四肢出现米粒样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斑疹。湿疹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宝宝天生就是过敏体质,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这类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螃蟹等。湿疹宝宝的皮肤本来就比较敏感,因此不要让宝宝太干、太热、太晒,这些都可能刺激湿疹加重。此外每天要给宝宝洗澡,但尽量少用化学洗浴用品。湿疹密集或痒的厉害时要及时就医或涂湿疹膏。

最后,专家们还是鼓励新手妈妈们,活学活用婴语单词,在炎炎苦夏中尽量给宝宝提供机会锻炼观察和探索能力,不管是室内练习爬行、扔东西,还是室外亲近自然、晒太阳,重要的是在远离蚊虫叮咬、疾病的同时促进宝宝的心智发育,从而开拓眼界,增强自信心,让宝宝快乐一夏。

球类玩具开启宝宝智力

有时候,一些物美价廉的物品,在开启宝宝智力,发展宝宝的运动、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并不比高档、时尚的玩具逊色,比如各式各样的球,包括乒乓球、小皮球、气球、篮球、足球。半岁以后的宝宝都可以玩球,随着宝宝的长大,玩的种类可以越来越多。日积月累,宝宝的“球技”就会大有长进。

有时候,一些物美价廉的物品,在开启宝宝智力,发展宝宝的运动、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并不比高档、时尚的玩具逊色,比如各式各样的球,包括乒乓球、小皮球、气球、篮球、足球。半岁以后的宝宝都可以玩球,随着宝宝的长大,玩的种类可以越来越多。日积月累,宝宝的“球技”就会大有长进。

游戏1:“诱惑”就在前面

年龄:6~12个月

目的:刺激宝宝爬行和两只小手的抓握能力,促进四肢和手部肌肉的发育。

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或带“刺”的触摸球,色彩一定要鲜艳,以便吸引宝宝的视线。球的大小以宝宝的两只小手能抱住为宜。

方法:让宝宝趴在床上或木地板上,将球放在他前方1米左右;用两只手顶住宝宝的脚,鼓励他往前爬。等宝宝会爬以后,家长可以把球放在离他更远的地方,吸引宝宝以更快的速度爬过去,拿到球。

安全: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所以球要每天消毒。宝宝在床上爬时,父母应守在旁边,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如果冬天把宝宝放在木地板上,最好铺上地毯,免得受凉。

游戏2:比比谁捡得多

年龄:1岁半以上

目的:锻炼孩子下蹲、弯腰、站起等动作的敏捷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地向孩子渗透进取的意识与友爱、合作的精神。

准备:色泽鲜艳、类似游乐场海洋池中的塑料球、塑胶球或乒乓球。

方法:把球撒在地上,大人带一个宝宝或两三个宝宝一起捡球,放到指定的容器中,看谁捡得快、捡得多;也可以把不同颜色的球混在一起,让孩子捡起来分别放进不同的容器。

安全:场地平坦。最好在木地板、铺有地毯的地面或草地上玩这个游戏,避开抛光地砖或大理石地面。一起游戏的孩子不宜太多,否则,他们相互比赛捡球、送球,容易发生碰撞。

游戏3:接球传球

年龄:2岁以上

目的:四肢、手脚配合,提高全身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皮球或带“刺”的触摸球。

方法:

·和宝宝相距1米站好,由宝宝将球用力投向家长。家长把球还给宝宝,再重复这个动作。待孩子熟练掌握之后,渐渐加大两人之间的距离。

·家长把球往地面掷,待弹起来时让宝宝用双手去接。也可由宝宝自己把球掷下去,家长接球。

·家长把球扔到宝宝胸前,力度适中,便于孩子接住;扔球的部位最好在孩子的肩和膝之间,过高或过低会增加接球的难度。训练一段时间后,渐渐加大距离,再有意把球扔向离孩子有一定距离的左方或右方,让他转动身体去接球。

·宝宝熟练掌握了上面的技巧后,就能和父母玩传球游戏了,即把球相互投给对方,连续传的次数越多越好。

安全:家长发球的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冲过来的球打伤宝宝;气太足的球打到身上很疼,因此球的充气量要适中。

游戏4:数数我能拍多少下

年龄:3岁以上

目的:学习四肢、手脚配合,锻炼全身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皮球或小一点的篮球。

方法:最初双脚站在地上不动,先将球掷到地上,待其弹起后用手去拍。家长拍一次、宝宝拍一次,让宝宝看清楚家长的动作。能连续拍几下后,再教给宝宝根据球的位置,稍稍移动双脚的方法,学习四肢互相配合。

安全:往地上投掷的力量不宜太大,否则,球跳起来高过宝宝,不仅拍不成,还有可能砸伤宝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