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救赎——《远大前程》赏析
人性的救赎——《远大前程》赏析

• 但是另一方面,匹普又无法忽视这个人为扶助他而把自己的钱省下来并冒着 生命危险偷偷地回到英国来看他的情义。因为马格维契已被判终身流放,一 旦回国被捕就会被处死。于是匹普开始同情他并钦佩他,尤其当他受重伤被 抓后更是如此:“因为,现在我丝毫也没有厌恶他的心情了。拉着我手的这 个可怜的人,他如今落入了罗网、身负重伤、上了脚镣手铐,可是我觉得他 待我恩重如山;这么许多年来始终对我情深意厚,感因不忘,宁愿倾囊相报 。我觉得他对待我,比我对待乔真要高尚出千万倍。” 这时,随着幻想的破 灭,匹普开始清醒了,思想也逐渐成熟了。
• 几乎与世隔绝的郝薇香小姐的庄园阴森可怖。对于少年皮普来说,面 对如此强大的邪恶的力量,它是无法抗拒的,命运似乎被撒旦控制。 这昭示着皮普以后的起伏的命运,是有恶的根源的,沙堤斯庄园之行 就是其中之一。
沙堤斯庄园内部
• “我看到房子的一侧是一个很大的造酒作坊,不过现在里面没有酿酒 ,看上去似乎已有很长时间不再酿酒了。”酒在圣经中象征美好的事 物,只有在庆典的时候信徒才被允许开怀畅饮,表达对上帝的感恩之 情。既然沙堤斯庄园的酒坊很久以前已经停止酿酒,说明这里的幸福 如今成为过眼烟云,上帝的眷顾早已不再。那么被上帝遗弃的原因是 什么呢?无非是这里恶太多,即这庄园的主人行恶太多,背离上帝太久 ,受上帝惩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U型结构,犯罪与救赎
• 圣经中的U型结构指人物命运发展中不断的从纯净到犯罪堕落,然后 又认识到罪过并虚心悔改,最终得到上帝原谅并予以救赎的不断重复 的过程。
• 小说的主人公皮普的人生历程正好体现了这样一种叙事运行模式:最 初的纯洁一逐渐堕落—获得救赎。最初的匹普生活在铁匠姐夫乔的关 照呵护之中,尽管受到姐姐的唠叨之烦,潘波趣舅舅的说教之苦,日 子过得也还波澜不惊,此时的皮普仍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但这种 暂时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匹普到沙堤斯庄见到了美丽高傲的埃斯黛 拉小姐后, 明白自己原来过的竟是“ 下等人过的苦日子” , 从此他便 生活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之中,开始了人性的堕落。恰在此时, 外力出 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翁愿资助他到伦敦去接受上等教育,匹普 逐渐道德沦丧。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当匹普发现他的资助者原来是 一名死刑逃犯时,他获得的那种新的平衡又被打破。最后匹普原谅了 逃犯,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到海外过上了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小 说也借此建立起最终的平衡,匹普最终得到人性上的救赎,这种艰难 曲折的成长过程正体现了犯罪与救赎这一原型概念。
《远大前程》赏析

《远大前程》赏析《远大前程》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54年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皮普·派洛为中心,描写了他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所经历的曲折命运和追求远大前程的努力。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赏析。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相当成功。
主人公皮普·派洛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他天真善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
狄更斯通过细腻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皮普内心的善良与坚韧。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伊斯特拉·哈维希姆,她是皮普的挚爱,出身高贵,但却深陷内心的孤独和不幸。
她的形象给予读者深刻的触动,揭示了贫富差距对人的影响和社会对个体的压迫。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远大前程》展现了世间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
其次,情节结构的设计紧凑而扣人心弦。
小说以皮普的成长为线索,通过一系列事件的推进展示了他从孤苦无助到逐渐适应社会并实现自我的过程。
其中,皮普的追求和他对伊斯特拉的爱情构成了主要的情感线索。
作者以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布局将皮普的内心变化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相结合,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
例如,在皮普前往伦敦接受一位神秘人物的资助之后,故事情节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皮普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而这些困难也逐渐考验着他的成长和追求。
最后,本书中深刻探讨了人的命运和社会问题。
作者通过对伊斯特拉、皮普等主人公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社会阶层差距对人的影响,并传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的批判。
狄更斯写实的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并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也为探讨这些主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远大前程》是一部具有深刻主题和精湛技巧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情节结构的巧妙设计以及对人的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探讨,狄更斯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平。
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以思考,也给人以启发,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生的曲折与追求远大前程的艰辛。
《远大前程》:一部揭示人性与命运的深刻之作

《远大前程》:一部揭示人性与命运的深刻之作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命运与社会阶层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沉浸其中,对人生和前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故事的主角皮普,原是一个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的青年。
他意外地得到了一位神秘人物的资助,得以进入上流社会,过上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这一切的“锦绣前程”其实并非如表面那般光鲜亮丽。
皮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变故后,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和前程并非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心的善良与真挚。
皮普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他的人生起起落落,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
我们都曾有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当真正的机会来临时,我们是否能够把握住,又是否能够珍惜呢?皮普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此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和前程。
但无论是谁,都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和生活的考验。
这些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进一步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狄更斯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将这部小说写得真实深刻,情节大起大落,富于感染力。
尤其是皮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从一个天真无邪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这一过程中他所经历的人情冷暖,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在阅读《远大前程》的过程中,我不仅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更被其深刻的主题所震撼。
这部小说让我认识到,真正的“远大前程”并非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心的善良与满足。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总之,《远大前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我们对生活和前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远大前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远大前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远大前程》是一部由朱里安·杰拉德执导,艾恩·格拉法德 / 贾斯蒂恩·瓦戴尔 / 夏洛特·兰普林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大前程》影评(一):天真的梦想想要报复男人的。
因为无爱所以不会受伤害的天真梦想,被彻底的粉碎了呵。
毕竟,再怎么决定要成为没有弱点、从不示弱的人,也难免会受伤。
“最后,她没有伤害到他,却使自己的心碎了。
〞《远大前程》影评(二):名名著改编英国绝对世界第一名名著改编英国绝对世界第一名著改编英国绝对世界第一老妇人很阴森,老房子很有历史感。
想起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哦年轻人=在花园的爱情很美。
铁匠的房子很乡村,绝对英国范!名著改编英国绝对世界第一名著改编英国绝对世界第一老妇人很阴森,老房子很有历史感。
想起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哦年轻人=在花园的爱情很美。
铁匠的房子很乡村,绝对英国范!爱你..............................《远大前程》影评(三):Beautiful expectations, but no results终于看完了《远大前程》,竟有三个小时长。
这部片子在我小时候,电视上放过,但不知是不是同一版本,当时看不太懂,只剩下一点模糊的印象了。
ip,由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姐姐抚养,姐夫是个铁匠。
一个词,他就是一个凡夫俗子。
正好在此时,庄上的富有的Miss Havisham在寻一个小男孩做伴〔其实她已经有一个养女Estella〕,巴结还来不及,于是就让Pip从那里谋些好处回来,好早日摆脱这个累赘。
穷人的孩子心眼多,在老处女家受取笑但是自尊心很强,Pip为什么变得不安分了?那是因为他到了有钱人的日子,是美丽的Estella的傲慢,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上进心,使他不再和一个穷人家的野孩子一样了,他渴望成为一个绅士。
然而,不知这不甘于平庸的心是会帮了他还是害了他,他只得成为了铁匠铺里的学徒。
再读《远大前程》:感受这部经典小说的魅力所在

再读《远大前程》:感受这部经典小说的魅力所在《远大前程》是查尔斯·狄更斯的晚期作品,狄更斯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古典作家之一,由于从小家中生活拮据,狄更斯只上过几年学,他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十六岁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来担任了报社的采访记者,采访之余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狄更斯是个高产的作家,一生完成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几十部中篇小说和百余篇短篇小说。
在1844年至1861年这段时期,他的小说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双城记》、《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以及《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描绘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小说的艺术风格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远大前程》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皮普从7岁开始的三段人生阶段,一个孤儿在追求“远大前程”中的艰辛历程,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后,皮普终于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远大前程》是一部不朽的经典文学作品,它散发出来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奠定了它经典文学的地位,小说运用了高超而纯熟的写作技巧和叙事艺术,让我们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
今天我尝试从小说的叙事结构、二元式构架及悬念的运用、叙事视角以及小说的主题等四个维度来解读这部经典小说的魅力。
01、非线性的双层叙事结构同时巧妙地运用空间叙事,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整体布局丰满却有层次感①小说采用非线性、双层线索叙事结构小说的叙事结构呈双层线索展开,第一层是主人公皮普的成长经历,讲述他一路追寻远大前程的足迹,第二层叙事线索是皮普的充满了波折的感情经历。
小说在讲述主人公皮普的成长经历时秉承了一个叙事模式:主人公平静的生活不断被外力所打断,当主人公皮普在一次次外力影响下,他的人生发生了一次次改变,同时也是他一次次的蜕变成长。
•第一次受到外力和成长:机缘巧合来到沙提斯庄园给郝维仙小姐做玩伴,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皮普受到郝维仙小姐和艾斯黛拉的影响,心中开始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
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读后感(通用7篇)

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读后感(通用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读后感(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读后感1这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也叫做《孤星血泪》),匹普。
早晨还跟妈妈说,这样的好书,永远也看不厌,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真是好东西啊。
前阵子又重看了电影版的《悲惨世界》,下头也许还偷空重看《我们共同的朋友》。
这部片子太早了,反正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看的。
还有《巴黎的秘密》,这个是很好的片子,操刀鬼就是从那里而来。
我第一次去灌云的时候,虽然老提醒着自我不要太沉湎于这些东西,做出点正经样貌,但怎样也忍不住不去瞄电视里的情节。
当时看得支离破碎的,此刻重新收拾了来好好重看一遍吧。
写到这儿老妈同志叫我吃饭,是早上剩的酒酿稀饭,红烧鲫鱼,清炒四季豆。
吃鱼的时候,妈妈在看一个电视剧,有不是很坏的坏人,我问妈妈,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坏人了,是不是很无聊妈妈说,大部分人是,你会是么也是,我什么时候都不会无聊,永远有忙不完的事要去做。
或者坏人都在电视剧里、书里,现实生活没有坏人,如果这样呢我们往往说,书里很完美,现实很丑陋,如果掉个个儿呢?书里的美丑十分鲜明,坏人好人都清清楚楚站在太阳底下,连影子都在说,是好的,还是坏的。
可是生活里,没有那么明确,太阳不会告诉你,影子也不会告诉你。
所以看了最终的结果,真也是由衷地畅怀。
坏人都遭了报应,好人都得了善果,每个人的安排都那么恰如其分,我心甘情愿地在狄更斯的手上颠倒。
此刻夜里2:16了。
看完《我们共同的朋友》。
看完,真让我感动。
这么好的片子,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情节,这么好的美,——如果你们去看一看,就会看到这些,从狄更斯写出来到此刻,我想已经感动了无数无数的人。
据说这是他最终一部小说,用这样的作品结束一生,是多美妙的事。
书籍《远大前程》读后感书评(精选5篇)

书籍《远大前程》读后感书评(精选5篇)书籍《远大前程》读后感书评精选篇1读罢匹普的坎坷人生,我反复斟酌匹普带给我的启发:一个真正的人心中必然会定下自己将来的目标,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但在这漫漫路途中又该如何奋斗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的思想。
在我们学生一代人身上会出现这样的想法:现在我只管享受,今后的事靠父母打理,我长大后要过好的生活,父母现在赚钱就可以了,总之我全靠他们了。
除了这种无所事事,全靠父母的一些人的想法外,还有许多人也是被逼迫在学校里学习的。
他们认为来学校学习是为了逃避父母的唠叨。
对今后的学习抱以渺茫的态度,父母应该会替我们安排的吧!这是他们所想的。
现在普遍的学生都在父母打造的舒适安逸的家庭环境下生活,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前程,靠父母嘛!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口头禅。
可又有谁想过,这种幸福的生活还能维持多久,一辈子吗父母会老,我们会长大,会担起养活家庭的重担,到那时靠的是知识与智慧才能立足扎根,这知识便****于现在所学的知识,学的多,学的好,根才扎的深,站的住脚,这就足以说明一切的前程靠自己拼搏进取,在父母创建的舒适的学习环境下静心学习,投入地学习,这才是真正的通往远大前程,自己美好蓝图的捷径。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公共场所,这就会发现在整洁、美观的环境下有不和谐的东西——垃圾,现在正在提倡文明型社会,,面对这样刺眼的垃圾有的人会停下脚步将它投进垃圾箱,而有的人呢明明看到了却视若无睹,他们会想:总之别人会处理的,我拣不拣无所谓。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把建设文明型社会的责任都推脱于别人身上,让别人拣起这片垃圾,让别人维护整洁的环境,这种把责任都施压在别人身上的行为是与现在的社会多么不相符啊!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幸福的生活中,我们缺少了自立自强的精神,而增添了依靠父母来达到目标的思想。
在这个发展的时代,为了建设更文明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出份力,不要依赖别人会去解决,倘若每一个都不予理睬,我们谈何文明。
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解读

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解读《远大前程》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作之一。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流派作家的代表,《远大前程》是其晚年作品,因此,相较于狄更斯的其他作品,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在此书里面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从本书的英文原名GreatExpectations,结合狄更斯批判现实的文风,即可猜想出其情节必然包含着对现实期望破灭的揭露,而事实上其情节也完全吻合这一特征。
但是事实上,作为十九世纪与现实主义齐名的另一文学流派,即浪漫主义流派的写作手法并没有因为狄更斯的现实主义风格而被其作品完全排斥。
[1]事实上,在狄更斯最有名的几部现实主义作品中,如《双城记》《雾都孤儿》里面,都能看到浪漫主义的痕迹,《远大前程》也不例外,在很多场景描述中都浸透着浓重的狄更斯特有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浪漫主义的定义及其对狄更斯写作的影响浪漫主义是盛行于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主流的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采用通过人们的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方式,将客观事物通过主观意识进行渲染,因此经常性地采用华丽的辞藻、热情奔放的语言、夸张的描述手法,对场景进行如诗如画的渲染,以表达作者心中的理想和激情。
其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一写作手法中蕴藏的激情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整体上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从而使其与大多以悲剧结尾的,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讽刺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区分开来。
但是,浪漫主义作品同样包含了其他一些主要特点,包括对卢梭提倡的“回归自然”的向往,注重主观对客观的感受,以及对儿童命运的关注和儿童形象的塑造等。
狄更斯作为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最有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其所处的时代必然深受同时期盛行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
在狄更斯的笔下,主要通过对小资产阶级在现实中奋斗经历的刻画,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讽刺,并没有浪漫主义所具有的昂扬的激情以及对理想热烈的追求。
但是,在其对具体场景的描写中,却经常性地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观察外在环境,通过对场景的主观渲染,烘托其中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匹普得知,一个恩人要把他接到伦敦去受教育,使 他能成为一个有“远大前程”的人,一个有社会地位、 有教养的人。此人目前不愿暴露自己身份,但匹普却认 定那人必是郝薇香小姐。他没想到这位小姐叫他去是为 了让埃斯黛拉练习使男人心碎的本领,反而以为郝薇香 小姐暗地同情他,给他机会成为绅士好娶埃斯黛拉为妻 。他高高兴兴去伦敦,学会了当一个游手好闲、挥金如 土的绅士。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膨胀,更加看不起童年 时期对他百般爱护的乔。直到后来,他的恩人暴露了身 份,匹普才知道此人不是什么贵族而是自己小时候无可 奈何帮助过的犯人马格维契。马格维契被流放到澳大利 亚后,为报答匹普便省吃俭用,把余款转交给匹普以便 使他成为一个“有身份、有教养的人。”匹普知道真相 后心情十分矛盾。他原以为自己的恩人是高尚的贵族, 万万没有料到却是自己最看不起、最反感的人——一个 下流的惯犯。他的“远大前程”成了极大的讽刺。他拿 着一个被通辑犯人的钱怎么能当上有地位、有教养的人 呢?而他拿着这样一个人的钱还竟然对乔摆起架子!
浪漫的现实义
• 100多年前,英国小说家乔治·吉辛曾经把狄更斯称为“浪漫的现实主 义者”。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式产生于18世纪末, 繁荣于19 世纪早期。它的出现对英国文学乃至欧美文学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浪漫主义主张回归自然,强调想象,关注、塑造儿童形象, 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狄更斯的作品《 远大前程》。
人性的救赎 ——《远大前程》赏析
07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吴云良 2007050707
摘要:《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 比较晚期的作品。故事通过主角孤儿匹普的视角,以自 传式的手法,叙述他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透过孤 儿跌宕起伏的成长经历,表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作者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而这一过程,不断反映着人性 成长过程中的迷惘与教训,从中体现着作者涵养与理性 的价值观和深刻宗教情结的人生观,本文即将从《远大 前程》的叙述模式和原型理论等方面,分析人性的成长 与救赎过程。
正文:
• 匹普是个思想单纯的孤儿,他的最高理想是当他善良姐夫乔的铁匠徒弟。乔 一直对他倍加关心和爱护,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一家非常愉快。但是这种幻想 被几件偶然发生的事情驱散了。首先,匹普在坟地里遇到一逃犯,在其逼迫 下为他偷了姐姐的食品及姐夫的锉刀,这件事对他以后一生有重大影响。其 次,当地贵族郝薇香小姐叫匹普去她家陪她玩。在她家里,匹普认识并爱上 了傲慢的少女埃斯黛拉。她的嘲笑使匹普开始看不起自己,对自己的家和姐 夫产生了不满。埃斯黛拉的话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开始注意一些表面东西 ,把语言的规范、礼貌、服装、房子大小、布置等看得过重。
• 但是另一方面,匹普又无法忽视这个人为扶助他而把自己的钱省下来并冒着 生命危险偷偷地回到英国来看他的情义。因为马格维契已被判终身流放,一 旦回国被捕就会被处死。于是匹普开始同情他并钦佩他,尤其当他受重伤被 抓后更是如此:“因为,现在我丝毫也没有厌恶他的心情了。拉着我手的这 个可怜的人,他如今落入了罗网、身负重伤、上了脚镣手铐,可是我觉得他 待我恩重如山;这么许多年来始终对我情深意厚,感因不忘,宁愿倾囊相报 。我觉得他对待我,比我对待乔真要高尚出千万倍。” 这时,随着幻想的破 灭,匹普开始清醒了,思想也逐渐成熟了。
关键字:价值观;浪漫主义;原型;惩罚;救赎
前言:
• 《远大前程》原题名Great Expectations, 意思是指一大笔遗产,中国把它译成“远 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 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 ,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
• 《远大前程》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应当 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武装自己,尤其是在青 年的成长过程中。
• 小说有两个结尾。狄更斯的第一个结尾比较现实:许多年后匹普与其侄儿在 伦敦见到了埃斯黛拉。她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她另与一位同情她的医 生结婚。她误把匹普的侄儿当成他的孩子,两人寒喧了几句就分手了。但狄 更斯的朋友利顿读了校样后反对这个结尾,劝狄更斯重写一个更愉快的结尾— —难道埃斯黛拉婚后受了那么些苦,对匹普就不能产生一点好感儿?于是狄更 斯又修改了结尾,让匹普和埃斯黛拉重逢时有了和好的希望:“这一对当年 顾盼无人的眸子今天透出的一脉凄凉而柔和的光彩,那是我从未见过的;这 一只当年毫无感情的手今天握在手里给我的友谊的温暖,那是我从未领略过 的。”而且匹普和她一起走出郝薇香小姐的院子时“再也看不见憧憧幽影, 似乎预示着,我们再也不会分离了。”
• 他开始用人品衡量人,不再是以貌取人了。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匹普过去盲目 追求的高傲小姐埃斯黛拉竟是那个惯犯的女儿,其母亲是个杀人犯。这虽然 没有使匹普减少对她的爱,但却使他认识到有钱的人不一定什么都是好的; 没有什么真正的纯洁、高傲的绅士和女士。善与恶是并存的,连郝薇香小姐 的弟弟及未婚夫也是骗人和犯人。最纯洁、最有教养的人乃是匹普姐夫乔, 而不是那些因富有而高高在上的公子哥们。虽然匹普一直跟乔没有联系,但 在匹普破产和重病之际,是善良真诚的乔帮他还债并像父亲一样温柔地照顾 他直到病愈。这让匹普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使他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重新 的认识,并看到自己的虚荣心。他虽然不可能再回去当铁匠,但有了惨痛的 教训和对自我的认识,他才能谦虚谨慎、重新做人、当一个真正的“绅士” 。之后皮普出国打工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回到家乡 。
• 在《远大前程》里,狄更斯就表达了“回归自然”的想法。他不仅赞 美乡村自然、干净、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塑造出两个真正的正面理想 人物,最后也让他的主要人物返回到纯朴的自然天性之中。
• 狄更斯对自然的热爱,还表现在他在对城市(伦敦)和乡村的描写方面。 肮脏、嘈杂的伦敦和宁静、优美的乡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皮普初 到伦敦之际,他注意到史密士广场是个十分丢人的地方,“到处都是 污秽、油腻、血腥、泡沫”,“四周站满了人,个个身上酒气冲天。 ”伦敦给他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在这样一个肮脏、堕落的城市, 一个来自农村青年那纯朴的天性很容易受到污染。宁静、清新的乡村 景象,善良、纯朴的乡村居民,与污浊、嘈杂的城市景象和虚伪、奸诈 的城市居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的写法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创作 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的乡村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