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大全)(word)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八章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第八章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梳理

考点一、金属材料(一)、纯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纯金属: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轻金属:如钠、镁、铝等(二)、合金(几千种):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合金可能是金属与金属组成,也可能是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金属材料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合金。

合金的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下面是黄铜和铜片,焊锡和锡,铝合金和铝线的有关性质比较: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

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3.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5)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6)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7)合金都属于混合物。

考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4)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知识点)第一课时金属材料一.金属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它们得合金。

①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100多年前才开始使用铝.②铁、铝、铜与它们得合金就是人类使用最多得金属材料,世界上年产量最多得金属就是铁,其次就是铝(铝得密度小,抗腐蚀性强,在当今社会被广泛使用)2.金属得物理性质金属具有很多共同得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都就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就是电与热得优良导体,有延展性,能够弯曲,密度大,熔点高。

①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得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得特性,不同种金属得颜色、硬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差别较大。

②铁、铝、银、铂、镁等金属呈银白色,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③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就是固体,但体温计中得汞(俗称水银)却就是液体。

3、金属之最①地壳中含量最高得金属元素就是铝(其次就是铁)。

②人体中含量最高得金属元素就是钙。

③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得金属就是铁。

④导电,导热性最好得金属就是银(较好得有铜、金、铝).⑤密度最大得金属锇(密度较大得金属有金、铅)。

⑥密度最小得金属就是锂(密度较小得金属有铝、镁等)。

⑦熔点最高得得金属就是钨,熔点最低得金属就是汞.为什么?(熔点较低得金属就是锡)⑧硬度最大得金属就是铬,(硬度较小得金属有铅Pb)。

4.影响物质用途得因素讨论:①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铅硬度小,铅有毒。

②银得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原因就是银得价格昂贵,资源稀少。

③为什么灯泡里得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得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钨得熔点高,锡得熔点低,用锡做灯丝会熔化.)④为什么有得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铬得硬度大,不生锈,金虽然美观但价格高。

)⑤在制造保险丝时,则要选用熔点较低得金属。

(为什么?)⑥在制造硬币时,要选用光泽好、耐磨、耐腐蚀易加工得金属。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Al(NO3)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没有铝,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由于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因此只有当硝酸银有剩余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故B错误;C、根据分析铝和铜都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Al(NO3)3,可能含有AgNO3.故D错误。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 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Mg、Zn、Fe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镁的质量最小,需要锌的质量最多,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
7.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B.Z>X>YC.X>Z>YD.Y>X>Z
【答案】B
【解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Z在氢前,Y在氢后,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在Z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X>Y。故选B。

(word版)中考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文档

(word版)中考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文档

中考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考点一、金属材料〔一〕纯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二〕合金〔几千种〕: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合金可能是金属与金属组成,也可能是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金属材料中使用比拟广泛的是合金。

合金的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形状生铁钢黄青铜钛合记忆铜金金属成分含碳含碳铜铜锡铅锡钛镍量量锌合金合金合金2%~4.0.03%合3%~2%金备注不锈钢:含铜为纯铜熔点低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下面是黄铜和铜片,焊锡和锡,铝合金和铝线的有关性质比拟:性质比铜锡铝较黄铜铜焊锡锡铝合金铝光泽与黄色紫红色深灰色银白色银白色银白色颜色有光泽有光泽金属光有光泽有光泽有光泽泽硬度比铜大坚韧硬度大质软坚硬质软熔点比铜低较高比锡低较低比铝低较高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

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3.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4.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5.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6.合金都属于混合物。

最新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

最新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

最新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A.B.C.D.【答案】D【解析】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A、缺少氧气,不易生锈;B、缺少氧气,不易生锈;C、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D、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

故选D。

2.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所以,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故不符合题意;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uSO4,滤液M的颜色不会呈蓝色的,故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参加反应的金属是否过量,反应生成物是滤渣,还是滤液。

3.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金属和金属材料章节知识点总结

金属和金属材料章节知识点总结

1.物理性质:①金属光泽②机械强度大(Hg)③延展性(Au)④导电(Ag、Cu)⑤导热(Ag)2.性质越稳定的金属越早被人类利用,活泼金属近几百年才被利用:自然界除Au、Bt、Ag外,多数金属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商周时期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近代才出现铝合金。

活泼性:Cu<Fe<Al,因为要将金属从化合态中提炼出来是需要技术成本的,越活泼的金属越难提取。

3.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例:生铁和钢(钢含C量少,更硬)、黄铜(铜锌合金)、硬铝(铝合金)等合金硬度、强度、抗腐蚀性一般都要优于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故生活中合金用途更广。

4.化学性质①:+O2→金属氧化物(可通过与氧气反应条件判断金属活动性,越活泼越容易反应)②:Mg、Al、Zn、Fe + HCl、H2SO4→盐+H2↑③:“救大哥”请写出Fe“救”CuSO4的方程式并描述现象,溶液质量变化?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变化?Fe+CuSO4=FeSO4+Cu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渐变为浅绿色。

溶液中溶质由CuSO4变为FeSO4,(Cu相对原子质量64,Fe:56),故溶液质量减小。

但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5.可通过哪些方法来比较Al、Fe、Cu的活动性顺序:①与酸反应看冒气泡速率②与其对应盐反应,例:Al和FeSO4反应说明Al比Fe活泼③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例:Mg可与空气中点燃,Fe只能在纯氧中点燃6.金属冶炼:以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为例实验室:原理:Fe2O3+3CO=2Fe+3CO2装置:现象:A处:红色粉末变黑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Ca(OH)2 +CO2=CaCO3↓+H2O C处酒精灯作用是除去多余CO防止污染空气,发生反应方程式C + O2点燃CO2实验前先同一段时间CO再点燃酒精喷灯,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再停止通CO,原因是防止生成的Fe又在高温环境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Fe3O4生产:高炉炼铁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作用?)涉及方程式:①C+O2②CO2+C③Fe2O3+CO、C+Fe2O37.防腐Fe锈蚀条件:①空气(O2)②水蒸气措施:①刷漆涂油镀铬(隔绝空气和水蒸气)②加入其他金或非金制成合金(改变自身内部结构)③回收利用、有计划开采、寻找替代品。

9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

9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

9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抗腐蚀性强,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

例如,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 - 4.3%,钢的含碳量为0.03% - 2%。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金属与氧气反应: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例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Al + 3O_2=2Al_2O_3。

- 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例如,Zn + H_2SO_4 = ZnSO_4+H_2↑。

-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例如,Fe + CuSO_4=FeSO_4 + Cu。

-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铁的冶炼。

- 原料:铁矿石(如赤铁矿Fe_2O_3、磁铁矿Fe_3O_4)、焦炭、石灰石、空气。

-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化学方程式为Fe_2O_3+3CO{高温}{=}2Fe + 3CO_2。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_2O_3·xH_2O。

-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油、刷漆、镀一层金属等。

-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第九单元溶液。

1. 溶液的形成。

-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K12教育文档)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K12教育文档)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分析】本单元知识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以及金属的保护和利用是中考的热点,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也是本单元复习的难点【复习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理解,并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了解和掌握金属的保护和利用4。

知道金属材料及合金的特性5。

知道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方法。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方法.【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考点透视】命题落点根据金属的性质推断其应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的化学性质。

由金属锈蚀的条件对金属进行保护和利用。

【考点清单】一、基本考点考点1.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合金(1)金属的物理特性:常温下除汞(液体)外都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2)合金:①概念: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

②合金的性质能: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易适合不同的用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③重要的铁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④生铁的含铁量为2%~4。

3%,钢的含碳量为0。

03%~2%。

考点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考点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 Cu Hg Ag Pt 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a. 一般说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大全)(word)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Fe(NO3)2B.Cu(NO3)2、Fe(NO3)2C.Fe(NO3)2D.AgNO3、Fe(NO3)2【答案】C【解析】【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中置换出来,而且活动性差别越大,反应越优先。

金属活动性强弱:铁>铜>银,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优先和硝酸银反应,若硝酸银不足,铁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

根据题意可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滤渣中有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即铁过量,所以滤渣中有反应生成的银、铜和过量的铁,则滤液中的物质就只有硝酸亚铁。

故选C。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中置换出来,而且活动性差别越大,反应越优先。

2.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答案】A【解析】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R能与稀盐酸反应,即活动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Zn>R。

A、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R,所以R不能与MgSO4反应,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R>H>Cu,所以R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确;C、金属活动性R>H, R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H2SO4=RSO4+H2↑,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R,所以Al能与R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能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电性、导热性、抗腐蚀性无关。

故选B。

4.有三种金属X、Y、Z,它们与酸或盐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Y+X(NO3)2═Y (NO3)2+X;②X+H2SO4═XSO4+H2↑;③Z不与盐酸反应.则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 B.Y>X>Z C.Z>X>Y D.Z>Y>X【答案】B【解析】【详解】解:由题意可知,①Y+X(NO3)2═Y(NO3)2+X,说明金属的活动性Y>X;由②X+H2SO4═XSO4+H2↑,说明金属X位于氢的前边;由③Z不与盐酸反应,说明金属Z位于氢的后面;故其活动性顺序为Y>X>Z。

故选B。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中,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A、该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水中溶解的较少量的氧气接触,生锈速度较慢;B、该试管中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不能与氧气、水分接触,不易生锈;C、白醋能与铁反应,会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D、食盐水会大大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故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B试管中的铁钉。

故选B。

点睛: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酸性溶液、盐溶液能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

6.X、Y、Z三种金属及化合物间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Y+2HCl═YCl2+H2↑ X与稀盐酸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Z>Y>X B.X>Y>Z C.Y>X>Z D.Y>Z>X【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Y+ZCl2═Z+YCl2,X+ZCl2═Z+XCl2,说明X和Y的活动性都比Z强;而Y+2HCl═YCl2+H2↑,X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因此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故选C【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7.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铁锈B.生铁C.铁矿石D.铁【答案】D【解析】【详解】A、铁锈的成分除了主要的Fe2O3,还有其他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B、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C、铁矿石里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D、铁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选D。

8.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

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C。

9.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C.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Fe2O3=2Fe+CO2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答案】C【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氢气。

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A.Zn和Fe B.Fe和Mg C.Zn和Mg D.Al和Cu【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22g56g56÷=;需要金属锌的质量=22g65g65÷=;需要金属镁的质量=22g24g24÷=;需要金属铝的质量=32g 18g 27÷=;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 g 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两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铝两种金属其中之一所组成的混合物,如Zn 和Mg 、Fe 和Mg 、Al 和Cu 等的组合,而Zn 和Fe 、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这两个组合。

故选A【点睛】利用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金属化合价氢气质量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生成2g 氢气消耗选项所涉及金属铁、锌、镁、铝的质量;然后根据题设的条件: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l2g 氢气,推断出两种金属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11.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对比甲、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B .对比乙、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 .对比甲、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 .对比丙、丁,说明铁在水面附近生锈的速度最快【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对比甲、丙,甲中不生锈,丙中生锈,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选项A 正确;B .对比乙、丙,乙中不生锈,丙中生锈,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选项B 正确;C .对比甲、乙,甲和乙都不生锈,不能说明铁生锈一定有氧气参加,选项C 错误;D .对比丙、丁,说明铁在水面附近生锈的速度最快,选项D 正确。

故选C 。

12.取一定量的Mg 放入Cu(NO 3)2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固体中只有Ag 时,滤液一定呈蓝色B .固体中有Cu 和Ag 时,滤液一定呈无色C .固体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AgNO 3D .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 (NO 3)2【解析】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

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

A、固体中只有Ag时,镁质量不足,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滤液一定呈蓝色,硝酸铜溶液呈蓝色,故A正确;B、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不一定呈无色,只有镁质量充足时,滤液一定呈无色,故B错误;C、固体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如果镁质量比较少时,滤液中有AgNO3是完全有可能的,故C正确;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 (NO3)2,这是由镁的质量决定的,故D正确。

点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组成要成分考虑到反应物的质量以及是否过量,不足或恰好完全反应。

13.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金属的硬度B.金属的导热性C.金属的耐腐蚀性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至于金属是否导热不需要考虑.14.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本草纲目》中“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C.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指的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