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与缝合
腹部横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的临床观察

层 、 膜 层均 采 取撕 拉 的方 法 , 腹 使行 走 于其 中的 血管 、 神经 借
助 于其 血管 、 神经 本 身 的弹 性完 整地 保 留下 来 。这 样 既减 少 了手 术 中出血 , 减 少 了因 出血 而结 扎 血管 或 电凝 止 血造 成 也 的局 部 脂 肪组 织缺 血 、 死 , 坏 因此有 利 于手 术后 恢 复 。 肤 皮 及皮 下脂 肪 全层 缝 合 , 使脂 肪 细胞 破 坏小 , 肪 液化 减少 。 脂 但 不缝 合皮 下 脂肪 层 担心 留有 死 腔 , 因此 皮肤 及 皮下 脂肪 全 层
间缩 短 、 出血 量减 少 、 术后 并 发症 少 、 后恢 复 快 、 术瘢 痕小 等优 点 , 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手 术 手 值
『 键 词 1 部 横 切 口 ; 肪 组 织 ; 合 技 术 关 腹 脂 缝
【 图分类 号] 1 中 R6 5
【 文献 标识 码]C
【 文章 编 号】1 7 — 7 1 2 1 ) 8 b 一 5 — 1 6 4 4 2 (0 0 0 ( ) 1 7 0
合腹 直肌 前鞘 , 再用 传统 方 法皮 肤及 皮 下 脂肪 分 两层 4号 丝 线 间断缝 合 , 术后 第 7天拆 线 。 手
1 . 计 学 方 法 3统
[ 参考 文献】
『1 马彦 彦 . 式 剖宫 产 术 『 . 京 :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9 . 1 新 M] 北 北 1 7 9 『l汪 良能 . 形 外 科 学 f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9 914 . 2 整 M1 北 人 1 8:0 4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
腹部切口二次缝合知情同意书是一份文件,用于确保患者在接受腹部切口的二次缝合手术之前,充分了解手术的目的、风险、利益和可能的并发症,并且自愿同意接受该手术。
在这份知情同意书中,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手术目的:说明手术的目的,例如修复腹部切口的裂开或感染,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
2. 风险和并发症:详细列出可能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术后感染、出血、手术失败、疤痕形成、神经或血管损伤等。
同时也会说明风险的发生率和可能的后果。
3. 利益:说明手术的预期利益,例如通过二次缝合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等。
4. 替代方案:提供其他可能的治疗选择,以便患者了解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比如保持原样或使用其他修复技术。
5. 后续护理和康复:提供术后的护理要求和康复建议,包括伤口护
理、服用药物、限制活动等。
6. 法律责任:明确患者已经被告知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且同意接受手术,免除医生或医疗机构因手术风险导致的任何责任。
这份知情同意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有权知情并做出自主决策,同时也是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法律保护措施,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

-24主国塞旦医刊垫!Q生!旦筮!!盔筮!!翅£堕墅!墼』!望垡璺!堂里塑鲤塑!丛鲤i!i咝!业:垫!Q:!!!:≥!t盥!:!§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徐勇超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李剑【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再次手术切口新缝合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80例再次原切口进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常规缝合方法和改良缝合方法的耗时及愈合效果。
结果改良组腹部切1=/缝合时间远短于对照组(P<o.05),改良组加例腹部切口术后无一例裂开,对照组6例切口裂开。
结论改良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切口缝合方法。
【关键词】切口;缝合;裂开C om pa r i s on be t w ee n t w o s ut ur e m ot hods of sec onda r y expi or y l apar ot om y X U Y o ng—c hao,W A N G G an g—che ng,H A N G uan g—s en,R E N Y i ng-kun,L I J i an.D epar t m ent of G ener al Sur ger y,H enanT um or H o s pi t al,Zhen gzho u450008,C hi na【A bst r act】O bj ect i v e T o s t udy t he m odi fi ed m et hod of sa t ur at i on of s econdar y i n ci si o n of ab—dom i nal oper at i on.M ethods A l l of80pat i en t s w er e ope r at ed s econdl y.A m ong of t hem,t he i n ci si o n of40pat i en t s w e re s ut ur ed w i t h t he new m et hod,t he ot her s w i t h t r a di t i on al m et hod.T he t i m e of sa t ur a t i onand st i che s r em ove w a s com p ar ed re spec t i ve l y.R e sul t s C om par ed w i t h t he t r a di t i on al m et hod,w i t h t hem o di f i ed m et h od t he t i m e of sa t ur at i on w a s shor t e r(P<0.05).T he r e w a s n o i nc i si on of pa t i ent s t o s pli topenw i t h t he m od i f i ed m et hod.B ut t he i nci s i ons of6pa t i ent s w e re spl i t ed open w i t h t he t r adi t i onal m et h—od.C oncl us i ons T he m et h od of m od i f i ed sa t ur a t i on of s econdar y i nc i si on of abdom i nal ope ra t i on i s m or esuper i or t ha n t he t r a di t i on al m e t hod.【K ey w or ds】I nc i s i on;S ut ure;Spl i t open再次手术切口愈合是外科切口愈合的难点之一,由于受瘢痕、血供、异物、炎症反应及局部张力过高的影响,往往发生切口感染,延期愈合。
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 词 】 下腹 部手 术 ; 内 缝 合 ; 通 缝 合 关键 皮 普
【 图分 类 号 】R 1 .8 中 7 99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进 步 . 们生 活水 平 日益 提 高 。 人 手术 患 者对 术 后伤 口的愈合 也 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 如 要求术 后 伤 口愈 合快 、 痕小 、 院时 间短 等 。腹 部 疤 住 切 口缝 合是 外科 的基 本操 作之 一 妇 女下腹 部 脂肪 层 很厚 . 术后 易 出现液 化 . 如何保 证 手术 切 口愈 合 良
1 统计 学处 理 采 用 x 检验 和 t . 5 z 检验 。 2 结果
此 .我 们将下 腹 部手术 切 口皮 内缝 合与普 通 缝 合进
行 了 0 7年 1月 ~ 2 0 0 8年 1月 在 我 院
施行 腹部 手术 的 2 0例 患者 实 验组 行剖 宫 产手 术 0 7 6例 . 妇 年 龄 2 ~3 孕 0 5岁 。 均 年 龄 2 . . 均 平 66岁 平 体重 6 .k , 科 手术 2 47 g 妇 4例 , 中子宫 切除 术 9例 。 其 子宫 肌瘤 剔 除术 1 2例 . 附件 切 除术 3例 . 年龄 2 ~ 8
好 同时又减 少瘢 痕 . 合 的技术 和 方法 十分 重要 。 缝 对
替 对 应缝 合 。 紧 缝 线 , 合 两侧 皮 肤 , 连 续 缝 合 拉 对 呈
至 另一 顶端 .纵 切 口针 距 为 O5 08m.横切 口约 . .e 1 e1最后 将 线残 端埋 人 距该 顶 端 外侧 约 1 c . /. 01 . m皮 5 内 对 照组按 常 规缝 合 。 根据脂 肪 层厚 薄情 况 , 选择 是否 缝 脂肪 层 . 1号丝 线 间 断缝 合 腹部 切 口皮 肤 . 两 组缝 合 完毕 后 用敷 料 履盖 切 口并 用 纱 袋压 切 口 6 h 术后 使用 氨苄 青霉 素预 防感 染 . 有青 霉素 过 敏史 者 。 使用 头孢 噻肟 钠 预防感 染 1 临床观察 . 4 观 察 两 组 手 术 时 间 及 皮 肤 缝 合 时 间 、 口愈 合 、 院天数 、 切 住 皮肤 疤痕 等 指标 。
下腹部切口缝合方式与切口愈合的临床分析

皮 下 脂 肪 层 不 缝 合 者 ,则 大大 缩 短
了手 术 时 间 ,消 除 对 皮 肤 及 皮 下 组 织 血 供 的影 响 . 线 结 的 异 物 刺 激 , 少 组 织 无 减
2 0 1 2) 7 — 9 0 9, 3( : 7 7 .
2
结 果
的异 物 排 斥 反 应 , 口局 部组 织 较 软 , 切 有
浙 江创 伤 外 科 2 1 0 0年 1 0月 第 l 第 5期 5卷
Z J J Tam ̄i,co e 0 0,o.5 N . H ru cO tbr 1 V 1 , o5 2 1
-8 6 3・
・
诊治分析 ・
下腹部切 口缝 合方式与切 口愈合 的临床分析
丁慧 青
1 临 床 资 料
1 方 法 : 用 麻 醉方 式 为 连 续 硬 膜 外 腔 , . 2 采 缝合 越 密 , 对 合 越 好 , 则 愈合 也 越 佳 , 处可 以用 邦迪 创 可 贴 粘 贴 加 固 ,使 之 紧 麻 醉 加 腰 麻 的 复 合 麻 醉 :按 常 规 行 子 宫 这 就 消 耗 了手术 者大 量 的时 间 况 且 缝 密合 拢 , 样 做 有 效 地 消 除 死 腔 , 不 阻 。 这 且 下 段 剖 宫 产 术 并 连 续 缝 合 腹 膜 及 连 续 缝 合 皮 下 脂 肪 层 时 手 术 针 对 局 部 的 血 管 、 断皮 下 脂 肪 层 间 的 血管 网 . 静 脉 、 巴 使 淋 合腹壁筋膜 , 下脂肪层彻 底止血 , 皮 4号 神 经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损 伤 .从 解 剖 特 点 回 流 通 畅 , 少 了 组 织 水 肿 , 免 积 血 , 减 避 可 吸 收 线 连续 皮 内 缝 合 皮 肤 ,观 察 组 皮 可 知 任 何 方 向缝 合 腹 壁 切 口皮 下 脂 肪 层 有 利 于切 口愈 合 。 后 不拆 线 , 院 时 间 术 住 下 脂 肪层 不予 缝合 :对 照组 下 腹 部 直 切 组 织 时 ,都 会 阻 断 血 管 网 ,影 响 组 织 血 短 , 医疗 费 用 低 , 口美 观 , 得 在 I 床 切 值 口的 皮 下 脂 肪 层 行 间 断 缝 合 , 间距 为 1 供 :缝 线 打 结 的 松 紧 度 也 会 影 响 切 口 的 推 广 。 厘 米 ,横 切 口的皮 下脂 肪层 则 间 断缝 合 愈 合 , 打 结 过 松 , 有 止 血 不 彻 底 , 如 则 易 5针 ; 4组 患 者 术 后 用 腹 带 及 外 用 沙 袋 形 成 皮 下 血 肿 , 留局 部 死 腔 : 过 紧 , 遗 如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临床分析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全层与分层缝合的术后恢复情况。
方法:收治腹部中大手术直切口患者196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98例,分全层、分层缝合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
分层缝合有3例切口全层裂开,重新缝合2例,1例长期换药愈合。
全层缝合未发生裂开。
不计切口皮下脂肪液化。
分层缝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全层缝合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部在长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节时可行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不吸收慕丝线腹部大长切口切口裂开腹部切口愈合是衡量手术质量、预后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
恶性肿瘤患者影响后续治疗,怎样又快又好的缝合腹部切口是外科医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通过4年的临床对比观察,认为采取全层缝合法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2005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剖腹大中手术患者196例,其中胃(上、下半胃)101例,结直肠74例,胆十二指肠7例,肾泌尿系5例,其他9例。
正中切口138例,旁正中13例,腹直肌切口45例。
切口长度15~20cm 33例,20~30cm 147例,30~40cm 16例。
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观察。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性质、部位、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缝合材料和方法:所选患者,完成手术后,随机分别按两种方法缝合腹部切口。
全层缝合者采用“10”号慕丝线行全层缝合包括腹直肌前后鞘、肌层、腹膜,要求边距2cm间距2~3cm[1],用“7”号慕丝线于其间加缝腹直肌前鞘2~3针,边距1cm,使各针距≤1cm,前鞘缝合后无腹直肌裸露,第1针以一侧腹直肌前鞘进针,依次穿过前鞘、腹肌、后鞘、腹膜,至另一侧腹膜、后鞘、腹肌、前鞘,拉紧打结(外科结),提起各结扎线尾钳夹,其间前鞘分别加2~3针,包埋腹直肌。
皮肤皮下及浅筋膜用“1”号慕丝线间断一层缝合,边距1cm,使各针距1cm。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评论:切口本身的状态对愈合很重要。77.1%的专家赞 同组织灌注或血液供应显著影响切口愈合,74.3%的专 家赞同切口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80%的专家赞同异 物影响切口愈合,此外,91.4%的专家赞同局部感染或 污染影响切口的愈合。
。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有病人因素、局部因素和手术因 素。
1 影响切口愈合的病人因素
(1)年龄
证据等级弱, 94.3%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2)合并症:糖尿病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等级强,100%专家赞同。
评论:2010年,Ata等[3]对普外科病人术后高 血糖及手术部位感染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提示, 术后高血糖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术后早期严格控制高血糖能够显著减少手术部位感 染的发生。
问题6: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适当 的缝线切口比、缝合宽度、针距可
减少切口并发症
问题7: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分层 缝合与整块缝合哪项更优
推荐:整块缝合。 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较强。 评论:1998年,Weiland等[9]的Meta分析提示 整块缝合能够显著降低切口疝及切口裂开的发生 率,效果明显优于分层缝合。2001年,Rucinski等 [10]的研究显示腹部手术后优先采用单股可吸 收缝线整块缝合。
问题8:如何选择正中切口筋膜层次 缝合材料
问题9:在关闭正中切口筋膜时,使用含抗 菌剂缝线是否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推荐:使用含抗菌剂缝线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 生。 证据等级强,推荐等级强,85.7%专家赞同。 评论:2013年,Edmiston等[13]的Meta分析提示, 含有三氯生抗菌剂的缝线能够显著降低择期手术病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2013年,另一项Meta分 析得到了同样的结果[14]。2014年,Daoud等[15] 的Meta分析加入了2项RCT研究,进一步证实含三氯生 抗菌剂的缝线能够降低清洁、清洁-污染以及污染手术 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缝合方法改进在腹部切口愈合中的意义

切 E感染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 , 1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 加 增 患者痛苦 和经济负担。为减少切 口感染率 , 我院对切 口缝合方法
进 行 了改 进 , 取得 满 意 的效 果 , 道 如下 。 报
染监测小组制定 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I l l
1 . 统计学方法 .3 2
差异 。
计量 资料 以 ±s 表示 , 采用 S S 7 P S 1. 0软
件包进 行 t 检验 。计数 资料行 x 检验 , <O0 认 为存 在显著 P .5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2 结果
两组 患者 的术后切 口总感 染率存在显著差异 ( <0 1 , P . )在 O I 切 口、 类切 口的术后切 口感染率上无显著差异 ( >O0 ) 类 V I P .5 , 在 Ⅱ类切 口、 Ⅲ类 切 1 的术后 切 口感染率上存 在显著差异 ( < 3 P 0 5 。两组切 口愈合情况 比较。见表 2 . ) 0 。
合线 的应用 , 缝线强度增加 , 使切 口连续缝合成 为可 能。而连续
注: 两组各项 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 ( P均>O0 ) .5
12 方 法 .
缝合相 比间断缝合具有缝合迅速 、组织受力均匀 、对组 织切 割 少 、减少线结等优点 。对于污染 的切 口,若病原菌 小于 15 0 个 /m , c 3常不会导致感染。 但若切 口中含有 坏死组织或异物 , 并发感 染所需 的病原菌远低 于这一数 目。而新 材料缝线具有抗菌作用 , 减少 细菌在缝线上定植 , 与组 织相容性 好 , 并 异物反应少 。据此 我 院对常规缝合法进行改进并在腹部开放手术 中应用 ,使腹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肝胆外科研究所
陈 平 董家鸿
2014/7/23
1
腹部切口分类及选择
2014/7/23
2
切口选择的原则
• 接近病变部位、显露充分、操作方便; • 切开与缝合简单而省时; • 可方便的将切口延长; • 对肌肉、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小; • 术终缝合时张力小、术后疼痛轻愈合
2014/7/23
39
• 缝针再由对侧的相应部位穿出,然后将缝针穿过一 段小橡皮管,以此为衬垫,防止缝线割裂皮肤。每 间隔3-4cm 缝合一针,暂不收紧打结。一般缝合3 -5针。
2014/7/23
40
• 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腹直肌前鞘和皮肤。最后将减 张缝线收紧打结。注意不要打结过紧,以免局部血 供受累,引起水肿甚至组织坏死。术后2周拆除。
• 缺点 腹直肌鞘和腹直肌在同一平面被分开,在伤口未 愈合期间不耐腹压; 腹直肌纵行分开后,至少有3根肋间神经受损伤, 内侧部分的腹直肌必将萎缩,影响腹壁强度。
2014/7/23
20
手术步骤
• 皮肤切口位于腹直肌内外缘之间,距中线3-4cm。 •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后,用刀柄在腹
直肌中间劈一小口直达后鞘。 • 用刀柄和手指顺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遇腱划或肌
2014/7/23
13
用0号或 1号可吸 收线间 断
或“8”字
缝合
白线
2014/7/23
14
• 去除保护皮肤的消毒巾。 用酒精檫拭周围的皮肤。 然后用可吸收线分别缝 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 缝合完毕后,挤出切口 内积血,用有齿镊对齐 皮肤切口皮缘,勿使内 翻。加盖敷料。
2014/7/23
15
旁正中切口
2014/7/23
36
• 用0号或1号可吸 收线间断缝合腹 外斜肌腱膜,再 用2-0可吸收线 分别缝合皮下组 织和皮肤。
2014/7/23
37
腹壁切口减张缝合
• 减张缝合是一种对腹壁切口的加强缝合。
• 用于老年体弱、严重消耗性疾病和营养不良 的病人。腹内压增高者、如肠膨胀、剧烈咳 嗽、腹水或妊娠等。
• 根据需要位于左或右侧、上、中或下腹部。
• 以右上、左下及右中部旁正中切口为常用,
• 后者最适合于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故又称为 剖腹探查切口。
• 本切口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容易延长,不损 伤腹直肌或肋间神经,血供较好,愈合优良。
• 不足之处是显露对侧的脏器较差。以下介绍 右中部旁正中切口。
2014/7/23
24
• 切断腹外 斜肌,妥 善止血。 再向切口 外侧切口 腹内斜肌 腱膜,顺 纤维方向 分开腹内 斜肌 。
2014/7/23
25
• 将腹直肌后鞘 和腹膜提起切
开,沿切口向
外侧剪开腹横
肌和腹膜,进 入腹腔 。
2014/7/23
26
• 关腹时,先 在切口内侧
连续缝合腹
直肌后鞘和
腹膜。至切
口外测将腹
• 缺点为损伤较大,需切断1-2根肋间神经,操作 较直切口费时。
2014/7/23
22
手术步骤
• 沿肋缘下2~3cm,自剑突下向右外侧与肋缘下平 行切口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和腹外 斜肌腱膜。
2014/7/23
23
• 沿切口方向切 口腹直肌前鞘,
再向外侧切口 腹外斜肌 。
2014/7/23
• 关腹时,腹膜与腹直肌后鞘连续缝合。 腹直肌自然向中线复位,不需固定。
• 腹直肌前鞘用0号或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 合。然后用2-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 组织和皮肤。
2014/7/23
19
经腹直肌切口
• 位于左或右侧、上、中或下腹部。 • 优点
操作简便,可任意延长,显露一侧脏器较正中和 旁正中切口为满意。
2014/7/23
9
• 将白线上的脂肪组 织向两侧略加分离, 使其显露清楚。
• 用两条消毒巾遮盖 切口两边的皮肤, 或者用切口贴膜保 护。
2014/7/23
10
• 更换手术刀,切开白线。 • 用盐水纱布或刀柄将腹膜外脂肪推开,露出腹膜。
2014/7/23
11
• 术者和助手各持有齿镊或弯止血钳一把,在切口 中部夹起再用刀柄在腹膜上轻叩几下或以手指推 挤。
2014/7/23
41
皮下组织后,在近半月线处切 口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牵向 内侧,然后切口后鞘和腹膜。 此切口须切断数根肋间神经和 血管,导致一侧腹直肌萎缩。 是一个应该废弃的切口。
2014/7/23
30
麦氏切口
• 右下腹部麦氏切口即自脐孔 至 右 髂 前 上 棘 连 线 的 中 外 1/3 交界点上,做一与此线垂直的 切口,切口的长度约5~6cm 。
16
手术步骤
• 在中腹部中线右侧 做纵行切口,脐上 脐下各占半长。切 口长度为术者的手 掌宽度加5cm,
• 在术中可根据病变 部位和切除的范围 适当延长。
2014/7/23
17
用几把止血钳 提起腹直肌的 前鞘的内侧缘, 以刀柄将腹直 肌的内缘向外 侧剥离。
2014/7/23
18
• 腹直肌拉向外侧后,显露腹直肌后鞘。 在中线右侧2cm处将腹直肌后鞘与腹膜 一并切开。
牢靠, • 愈合后疤痕较细,美容效果较好。
2014/7/23
3
腹部切口分类
• 腹壁切口可分为4类 直切口 横切口 斜切口 特殊切口
2014/7/23
4
直切口
• 是腹部手术最常用的切口。 • 优点
切开与缝合迅速、出血少、组织损伤小, 能按手术需要向上、向下方延长。 • 尤其适合于腹部外伤或诊断未明的剖腹探查术。 • 直切口要求有较好的腹肌松弛,否则显露和缝 合均较困难 。
2014/7/23
5
横切口
• 切口方向与腹壁张力方向一致, 切口张力很小。
• 术后疼痛较轻,不易裂开。 • 切口与腹壁的神经、血管大致平
行,因此损伤小。 • 与皮纹方向一致,切口愈合后外
观较直切口美观。
2014/7/23
6
斜切口
• 常用的是肋缘下,虽然损伤较大, 但显露良好,颇为常用。
• 常用于肝胆胰脾手术。
2014/7/23
7
正中切口
• 分为上腹部正中切口和下腹部正中切口两种。 • 优点是
通过腹壁的层次少 组织损伤小 出血少 进腹和关腹快
2014/7/23
8
以上腹部正中切口为例说明
• 术者和助手分别用一手 将皮肤向两侧拉紧,
• 或以术者左手拇指、食 指将皮肤两侧并向上绷 紧,
• 右手持刀,自剑突开始 向下达脐白线。
• 先后放松腹膜并再夹起,使可能与腹膜夹在一起 的肠管和网膜脱落,最后在两钳之间切开腹膜。
2014/7/23
12
• 关闭腹腔前,应该 仔细检查腹腔内有 无出血或异物,清 点纱布和器械,以 免遗留在腹腔内。
• 先用弯止血钳夹住 腹膜上、下角及两 侧线缘,由上而下, 或由下而上用0号或 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 合腹膜。
2014/7/23
31
手术步骤
• 切开皮肤与皮 下组织按腱膜 纤维方向剪开 腹外斜肌腱膜。
2014/7/23
32
• 用牵开器将腹外斜 肌腱膜向两侧牵开, 显露腹内斜肌。
• 先沿腹内斜肌纤维 方向剪开肌膜,然 后术者和助手各持 一把止血钳交叉插 入腹内斜肌和腹横 肌内,边撑边分开 肌纤维,直到进入 腹膜
横肌和腹膜 一并缝合。
2014/7/23
27
• 腹直肌前鞘 和腹内斜肌
肌膜间断缝
合。腹外斜
肌腱膜、皮
下组织和皮
肤分层间断 缝合。
2014/7/23
28
其它腹壁切口
1. 横切口 横切口做法与前述肋缘下 斜切口基本相同,约等于 做双侧斜切口。
2014/7/23
29
其它腹壁切口
2. 旁腹直肌切口
位于腹直肌外缘,切口皮肤和
肉之间的小血管应先钳夹,在切断并结扎。后鞘显 露后与腹壁一同提起切开。 • 关腹步骤同旁正中切口。
2014/7/23
21
肋缘下斜切口
• 肋缘下斜切口可位于右或左肋缘下。优点是显露 良好,腹膜缝合较容易。
• 对肥胖病人而肋膈角宽广者尤为适合。
• 如前次胆道手术采用直切口,再次手术时宜采用 肋缘斜下切口进腹。
2014/7/23
33Leabharlann • 用两把甲状腺牵 开器拉开肌肉,
推开腹膜外脂肪
组织,充分显露 腹膜。
2014/7/23
34
• 切开腹膜方法 同其它的开腹
手术一样。
2014/7/23
35
• 关闭腹腔,腹膜用1号或0号可吸收线连 续缝合。
• 腹内斜肌肌膜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对化 脓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的,缝合肌膜前 要用温盐水冲洗创口,减少切口污染的 可能性。
• 为避免术后伤口裂开,也应加做减张缝合。
• 对于已有伤口裂开的病人,减张缝合是最基 本的缝合方法。
2014/7/23
38
手术步骤
• 腹膜和腹直肌后鞘做一层连续缝合后,用组织钳或 有齿镊将創缘提起,距离切口2-3 cm 处,用大弯 三角针穿以10号不吸收线、合成线、或不锈钢丝, 自皮肤进针,从腹直肌的后鞘前方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