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设计

合集下载

草坪盲沟排水做法

草坪盲沟排水做法

草坪盲沟排水做法
草坪盲沟排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排水方式,它通过在草坪上开凿一定深度的盲沟,将雨水或地下水引导到下游的管道或缓冲池中,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

下面介绍一下草坪盲沟排水的具体做法:
1.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深度:在草坪上选择一段地势低洼的位置,根据需要开凿一条深度为20-30厘米、宽度为20-30厘米的盲沟。

2.铺设排水管道:在盲沟底部铺设排水管道,将管道与下游的管道或缓冲池相连接。

3.填充排水材料:在排水管道上方填充排水材料,一般使用的是砾石、碎石或沙子等,目的是增加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

4.覆盖草皮:在排水材料上方再覆盖一层草皮,这样可以保持草坪的美观性,同时还能起到稳固和保护盲沟的作用。

5.排水口的处理:在盲沟的下游位置开口,将雨水或地下水引导到排水管道中,需要注意的是排水口的大小和位置应该考虑到排水的需要和周围环境的要求。

草坪盲沟排水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效果显著,适用于小面积、雨量不大的草坪或花园。

但由于盲沟是开挖在草坪上的,因此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避免对草坪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盲沟的维护和清理也需要及时进行,以保证排水效果和草坪的正常生长。

- 1 -。

生态草沟施工方案

生态草沟施工方案

生态草沟施工方案1. 引言生态草沟是一种利用植被和土壤来过滤和处理雨水的设施,旨在减少径流量,提高水质,并增加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生态草沟的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要求、施工方法、材料选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

2. 设计要求生态草沟的设计要求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满足当地的降雨量和径流量的要求。

•考虑土壤的渗透性和承载力。

•选用合适的植被种类,以提供良好的过滤和吸收效果。

•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考虑施工和维护的简便性和经济性。

3. 施工方法3.1 准备工作在施工生态草沟之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生态草沟的位置和尺寸。

3.对施工现场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渗透性和承载力。

3.2 施工步骤生态草沟的施工步骤如下:1.按照设计要求,挖掘草沟的基础和边坡。

基础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和宽度,边坡应符合土壤的稳定性要求。

2.在草沟的底部铺设防渗膜,以防止水流渗透到下方土壤中。

3.在防渗膜上铺设透水层,可选用砂石、砾石或多孔土壤材料。

4.在透水层上铺设过滤层,可选用沙子、植被或其他过滤材料。

5.根据设计要求,在过滤层上种植适当的植被,以增加过滤和吸收效果。

6.定期对生态草沟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材料选用生态草沟的材料选用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的条件来确定。

1.防渗膜:可选用土工膜、高密度聚乙烯膜等材料。

2.透水层:可选用砂石、砾石或多孔土壤材料。

3.过滤层:可选用沙子、植被或其他过滤材料。

4.植被: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过滤效果的植被种类,如芦苇、红花草等。

5. 维护管理为了确保生态草沟的正常运行和效果,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1.定期检查生态草沟的防渗膜和透水层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定期清理生态草沟内的杂物和沉积物,以保持畅通和过滤效果。

3.定期修剪生态草沟内的植被,以保持其生长和过滤效果。

4.定期监测生态草沟的水质和水量,如有异常应进行调整和处理。

植草沟设计指南

植草沟设计指南

植草沟设计指南1.前言植草沟是通过模拟自然绿地而人为设计和建造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特点的海绵设施。

植草沟利用沟渠和植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雨水的收集、转输以及净化,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削减、洪峰延缓、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植草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目标功能植草沟主要有以下功能:(1)转输雨水径流;(2)雨水径流滞蓄;(3)径流污染物削减(4)补充地下水。

根据其功能可将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和渗透型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主要是起到收集、转输雨水径流的作用,渗透型植草沟主要起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应用植草沟转输雨水径流。

3.适用条件下列几种情况下宜采用植草沟技术:(1)比较窄的城市道路两侧的机非分隔带;(2)建筑落水管断接口与生物滞留池、湿地或高位花坛等海绵设施之间的雨水径流转输;(3)小型地块的雨水径流收集和转输。

4.设计计算4.1规模计算在给定设计进出水水质的基础上,根据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按表4-1可查得植草沟与集水区面积比R。

表3-1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与R对应关系植草沟面积可由式4-1计算:a=Rx×A (4-1)式中a—植草沟面积,㎡;Rx—控制性目标污染物去除率所对应的R值,%;A—集水区面积,㎡。

4.2流量确定根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式3-2),在给定重现期下计算设计流量。

4.2.1暴雨强度计算式中q —暴雨强度,L/(s·hm2),下同;P —降雨重现期,a ,应取2~10a 进行设计,50~100a 进行校核;t —降雨历时,min ,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和雨水流行时间t2,t2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4.2.2综合径流系数集水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按各地块渗透性质进行面积加权,具体参照表4-2。

表3-2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E D P C t P B A q )()lg 1(⨯+⨯+=注:以上数据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

植草沟施工方案(3篇)

植草沟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排水系统在应对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时,往往出现排水不畅、内涝严重等问题。

为改善城市排水状况,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本项目将采用植草沟这一新型排水设施进行施工。

植草沟是一种生态、环保、美观的排水设施,具有较好的雨水收集、净化和渗透功能,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二、施工目的1. 改善城市排水状况,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 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地表水污染。

3. 优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三、施工地点(具体施工地点)四、施工时间(具体施工时间)五、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由专业施工队伍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

2. 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洒水车、测量仪器等。

六、施工工艺1. 工程测量(1)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区域进行实地测量,确定植草沟的走向、尺寸、坡度等参数。

(2)测量结果应准确无误,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2. 土方开挖(1)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土方开挖。

开挖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沟底应平整。

(2)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地下管线、电缆等设施。

3. 底基处理(1)对沟底进行平整,清除杂物、杂草等。

(2)对沟底进行压实,确保地基稳定。

4. 基础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铺设排水管道、检查井等设施。

(2)管道接口应严密,防止渗漏。

5. 植草沟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植草沟的形状、尺寸、坡度等参数。

(2)对沟壁进行加固,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预制混凝土板等方式。

(3)在沟壁上种植草皮,草皮应选择耐旱、耐水、耐污染的品种。

6. 铺设路面(1)根据设计要求,对植草沟两侧进行路面铺设。

(2)路面材料应选用耐久、美观的材料。

7. 施工缝处理(1)在植草沟、路面等施工过程中,应预留施工缝。

(2)施工缝应采用防水材料进行封闭,防止渗漏。

8. 工程验收(1)工程完工后,进行自检、互检、专检,确保工程质量。

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设计

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设计

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设计
肖海文;翟俊;邓荣森;黄莉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07(033)003
【摘要】雨水渗滤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常用的一种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结合重庆市某生态住宅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介绍了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构造、布置、相关设计参数、水质净化效果及设计体会,提出了改进的雨水渗滤设施计算方法,并对雨水浅草沟的关键防堵技术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肖海文;翟俊;邓荣森;黄莉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
【相关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新型浅草沟及渗滤暗沟在道路绿色化建设中的运用 [J], 彭世瑾;罗刚;杨衡;史敬华
2.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与研究 [J], 黄华伟
3.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 [J], 杨丽芳
4.植草沟滞蓄城市道路雨水的试验及模拟 [J], 孟莹莹;陈茂福;张书函
5.深圳市梅坳道路新型浅草沟试验研究 [J], 邓国斌;罗刚;王莉芸;郭永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草沟设计指南

植草沟设计指南

植草沟设计指南1.前言植草沟是通过模拟自然绿地而人为设计和建造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特点的海绵设施。

植草沟利用沟渠和植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雨水的收集、转输以及净化,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削减、洪峰延缓、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植草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目标功能植草沟主要有以下功能:(1)转输雨水径流;(2)雨水径流滞蓄;(3)径流污染物削减(4)补充地下水。

根据其功能可将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和渗透型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主要是起到收集、转输雨水径流的作用,渗透型植草沟主要起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应用植草沟转输雨水径流。

3.适用条件下列几种情况下宜采用植草沟技术:(1)比较窄的城市道路两侧的机非分隔带;(2)建筑落水管断接口与生物滞留池、湿地或高位花坛等海绵设施之间的雨水径流转输;(3)小型地块的雨水径流收集和转输。

4.设计计算4.1规模计算在给定设计进出水水质的基础上,根据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按表4-1可查得植草沟与集水区面积比R。

表3-1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与R对应关系植草沟面积可由式4-1计算:a=Rx×A??????(4-1)式中a—植草沟面积,㎡;Rx—控制性目标污染物去除率所对应的R值,%;????A—集水区面积,㎡。

4.2流量确定根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式3-2),在给定重现期下计算设计流量。

4.2.1暴雨强度计算式中q—暴雨强度,L/(s·hm2),下同;P—降雨重现期,a,应取2~10a进行设计,50~100a进行校核;t—降雨历时,min,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和雨水流行时间t2,t2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4.2.2综合径流系数集水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按各地块渗透性质进行面积加权,具体参照表4-2。

表3-2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注:以上数据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

植草沟设计指南规范.doc

植草沟设计指南规范.doc

植草沟设计指南1.前言植草沟是通过模拟自然绿地而人为设计和建造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特点的海绵设施。

植草沟利用沟渠和植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雨水的收集、转输以及净化,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削减、洪峰延缓、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植草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目标功能植草沟主要有以下功能:(1)转输雨水径流;(2)雨水径流滞蓄;(3)径流污染物削减(4)补充地下水。

根据其功能可将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和渗透型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主要是起到收集、转输雨水径流的作用,渗透型植草沟主要起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应用植草沟转输雨水径流。

3.适用条件下列几种情况下宜采用植草沟技术:(1)比较窄的城市道路两侧的机非分隔带;(2)建筑落水管断接口与生物滞留池、湿地或高位花坛等海绵设施之间的雨水径流转输;(3)小型地块的雨水径流收集和转输。

4.设计计算4.1规模计算在给定设计进出水水质的基础上,根据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按表4-1可查得植草沟与集水区面积比R。

表3-1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与R 对应关系植草沟面积可由式4-1计算:a=Rx×A (4-1)式中a —植草沟面积,㎡;Rx —控制性目标污染物去除率所对应的R 值,%; A —集水区面积,㎡。

4.2流量确定根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式3-2),在给定重现期下计算设计流量。

4.2.1暴雨强度计算式中q —暴雨强度,L/(s·hm2),下同;P —降雨重现期,a ,应取2~10a 进行设计,50~100a 进行校核;t —降雨历时,min ,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和雨水流行时间t2,t2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4.2.2综合径流系数集水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按各地块渗透性质进行面积加权,具体参照表4-2。

EDPC t P B A q )()lg 1(⨯+⨯+=表3-2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注:以上数据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

植草沟设计指南

植草沟设计指南

植草沟设计指南1. 前言植草沟是通过模拟自然绿地而人为设计和建造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特点的海绵设施。

植草沟利用沟渠和植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雨水的收集、转输以及净化,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削减、洪峰延缓、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植草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 目标功能植草沟主要有以下功能:(1)转输雨水径流;(2)雨水径流滞蓄;(3)径流污染物削减(4)补充地下水。

根据其功能可将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和渗透型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主要是起到收集、转输雨水径流的作用,渗透型植草沟主要起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应用植草沟转输雨水径流。

3. 适用条件下列几种情况下宜采用植草沟技术:(1)比较窄的城市道路两侧的机非分隔带;(2)建筑落水管断接口与生物滞留池、湿地或高位花坛等海绵设施之间的雨水径流转输;(3)小型地块的雨水径流收集和转输。

4. 设计计算4.1 规模计算在给定设计进出水水质的基础上,根据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按表4-1 可查得植草沟与集水区面积比R。

表3-1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与R对应关系植草沟面积可由式4-1计算:a=Rx X A(4-1)式中a—植草沟面积,川;Rx—控制性目标污染物去除率所对应的R值,%;A—集水区面积,卅。

4.2流量确定根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式3-2),在给定重现期下计算设计流量。

4.2.1暴雨强度计算式中q—暴雨强度,L/(shm2),下同;P—降雨重现期,a,应取2~10a进行设计,50~100a进行校核;t—降雨历时,min,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和雨水流行时间t2,t2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4.2.2综合径流系数集水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按各地块渗透性质进行面积加权,具体参照表4-2。

(DB11/685 )。

4.2.3设计流量计算设计流量及校核流量按式43计算,将各自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分别带入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水艺网--
道路雨水渗滤设施
摘要:雨水渗滤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常用的一种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结合重庆市某生态住宅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介绍了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构造、布置、相关设计参数、水质净化效果及设计体会,提出了改进的雨水渗滤设施计算方法,并对雨水浅草沟的关键防堵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路雨水渗滤浅草沟
节水是衡量生态建筑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建设部制定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1]中就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地采取节水措施,鼓励雨水、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提出“到2010年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以上,到2020年节水率比2010年再提高10%”的具体目标。

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是节水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雨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节水、防洪、减少非点源污染、保证地下水位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

雨水渗滤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常用的一种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4,5],常用的渗滤设施有多孔路面、渗滤沟(管)、渗滤绿地以及渗透池等。

我国在雨水渗滤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更是缺乏这一技术应用的工程设计实例。

本文结合重庆市某生态住宅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介绍了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构造、布置、相关设计参数、水质净化效果及设计体会,提出了改进的雨水渗滤设施计算方法,并对于雨水浅草沟的关键防堵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的道路雨水渗滤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该住宅区为重庆市一高档生态别墅区,占地1200亩(1亩=667m2),其核心景观为一水库改造的半人工湖,湖面面积200多亩。

该湖位于住宅区中心地势最低处,住宅区内的别墅环湖顺地势呈阶梯形建造,尽览湖光水色。

为了充分保障湖水的水量与换水系数(年入湖水量与库容的比值),在住宅区的雨水排水设计中,将该住宅区内的全部雨水径流以重力流形式汇入湖内。

由于雨水的汇人,湖水水质成了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湖水的非点源污染控制和雨水的资源化利用考虑,住宅区设计了一系列各有特色的雨水处理和利用措施,如人工湿地、跌水小溪、氧化塘、雨水浅草沟、卵石沟、屋面雨水过滤器等,尽可能地将该湖原有汇水区的雨水处理后渗入地下蓄水层或直接汇入湖内。

该住宅区的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示意见图1。

在该工程中,半人工湖不仅作为生态小区最主要的景观水体,也兼作雨水利用的调蓄池。

浅草沟是住宅区路面雨水(包括网球场等)入湖前所采取的一项分散式雨水处理措施,其设计目的为:①保证部分雨水下渗补充地下蓄水层;②经浅草沟处理后的雨水水质达到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湖泊类水质;③浅草沟外观与别墅区景观设计相协调。

浅草沟在道路的布置及其汇水区域见图2,其纵向坡度与道路坡度一致。

2浅草沟的设计
2.1设计参数
2.1.1雨量设计
浅草沟的设计进水量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2822(1+0.775lgP)/(t+12.8P0.076)0.77(1)
式中q——暴雨强度,L/(hm2·s);
P——设计降雨重现期,a,其含义为浅草沟水位等于溢流水位,即发生雨水不经处理直接汇入雨水管现象的重现期(与雨水管的设计重现期含义有本质区别),在本设计中,基于湖水保质和浅草沟平面尺寸的布置考虑,P取1a;
t——降雨历时,min。

2.1.2进出水水质设计
浅草沟的进出水水质设计见表1。

其进水水质参照重庆市学林雅园小区内道路雨水水质,出水水质为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湖泊类水质。

可以看出,浅草沟的主要去除对象应为有机物和悬浮固体。

2.1.3材料参数
浅草沟的断面尺寸见图3。

所用种植土为重庆本地红褐色土,其性质参数见表2。

土工布采用300g/m2规格双层铺设,砾石粒径为20~40mm。

集水沟采用非满流设计,沟顶盖板为?=10mm的穿孔预制板。

2.2计算方法
雨水渗滤设施的计算方法较为成熟的有瑞典的Sjoberg-martensson法和德国的Geiger算法
[6],国内一些学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改进[7]。

渗滤设施计算的基本原理在于物料平衡,即在不发生溢流的条件下,径流量等于渗透量加储存量。

本设计中,采用Sjoberg-martensson法,结合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对其进行改进,提出速度平衡算法,该算法的原理为在渗透界面上,当下渗速率等于径流汇到该界面的速率时,渗滤设施的储存量达到最大值,其中计算关键为求得此时的降雨历时t。

速度平衡算法计算见式(2)、式(3)。

Vs(max)=1.25?6×10-6q(φA+A0)t?-60KAst(2)
q=107KAs/(A0+φA)(3)
式中Vs(max)——渗滤设施的最大雨水储存容积,m3;
q——暴雨强度,L/(hm2·s);
A——汇水区域面积,m2;
A0——渗滤设施直接接受降雨的面积,m2;
t——降雨历时,min;
K——平均渗透系数,m/s;
As——有效渗透面积,m2;
φ平均径流系数,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为0.75。

在浅草沟设计计算中,按1m沟长计,先据式(3)计算出暴雨强度q=62.4L/(hm2·s),再根据P=1a时的暴雨强度曲线(见图4)查出t=128min,将t代人式(2)得Vs(max)=0.12m3。

根据溢流水位0.2m和图3可计算出浅草沟的实际储存容积为0.18m3。

浅草沟既承担着雨水渗滤的功能,还承担着住宅区景观绿化的功能,因此要求雨水在沟内的存积不能影响沟内草皮的生长。

所以必须对雨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进行验算。

一般来说,雨后3h之内应将植物土层表面积水排除。

在本设计中按最不利情况考虑,设雨后积水为0.2m(最高水位),则计算出浅草沟渗空时间为2.38h,满足要求。

2.3防堵措施分析
与任何雨水渗滤设施一样,浅草沟的堵塞问题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本设计中,对于防堵的技术性措施主要考虑了以下两点。

2.3.1种植土的选择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层种植层孔隙率小于下层滤床(砾石和施工回填土),颗粒性污染物更多地截留在土壤孔隙内,堵塞也首先发生在种植层;而且直到渗滤周期结束(不能有效运行)时,堵塞依然只存在于种植层内。

因此种植土的选择是防堵的关键。

SiekerF?8?的研究表明,为了保证运行时间,类似渗滤设施土壤渗透系数K不应低于10-5m/s。

一般来说,K值越大,填料的孔隙率就越大,抗堵塞的能力就越强。

通过试验研究比较土壤的渗透系数K,并结合种植的需要,选取重庆本地红褐土为种植土,其平均渗透系数为4.2×10-5m/s。

2.3.2通风措施的设计
由表1可看出,即便是物业管理完善的住宅小区,道路雨水径流所含固体悬浮物浓度依然较高,因此,悬浮固体在渗滤层内的累积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通过技术性的措施增强渗滤层的过滤恢复能力,将有效地延长渗滤设施的运行周期。

本设计中采用强化通风措施(集水沟和通风口)来提高浅草沟的渗滤恢复能力。

监测结果表明,住宅小区道路雨水径流中挥发性悬浮固体(500℃灼烧减重法)和总悬浮固体(103~105℃烘干减重法)的比值VSS/SS=0.18~0.33,说明悬浮固体中含有部分非溶解性有机物。

加强滤料层的通风一方面有助于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转化,恢复渗滤层孔隙率并防止出水水质恶化;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在滤层内形成长而稳定的食物链(网),促进蚯蚓、蠕虫和节肢虫等大型分解者的生长,从而促进渗滤性能的良性恢复。

除了以上两种技术性措施外,非技术性的管理措施也是关键。

设计人员在该生态小区《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管理小册子》中写入了浅草沟日常防堵的注意事项,例如加强路面的清扫、按时清理沟内的落叶、注意草皮修剪时的清除、防止宠物粪便入沟等。

3浅草沟的水质净化效果
为了考查浅草沟的水质净化效果,在设计之前,进行了实际规模的浅草沟净化能力试验。

试验按照运行1d间隔2d的方式,采用稀释的校园生活污水作为模拟雨水。

由于模拟雨水DO浓度偏低,在进浅草沟之前,采用跌水曝气的方式使DO浓度上升到2mg/L左右。

在面积负荷为4.32m3/(m2·d)即滤速为5×10-5m/s时,浅草沟的平均进出水水质见表3。

由表3可见,浅草沟对悬浮固体和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对水中的氮、磷也有一定的去除,出水水质能满足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湖泊类水质的要求。

4设计体会
(1)速度平衡算法是一种快捷、简便的渗滤设施计算方法。

(2)慎重选择浅草沟的渗滤层材料和加强渗滤层的通风是在工程设计中可采用的重要防堵措施。

(3)浅草沟的设计必须和其他工种相协调,例如浅草沟的外观必须征求景观建筑师的意见;另外浅草沟的设置增加了综合管线布置的难度,必须在设计时加以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