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栽培技术PPT精选文档23页PPT

合集下载

白芨高产栽培技术

白芨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白芨高产栽培技术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

近年来,野生白芨被大量的私挖滥采,其产量和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价格连年上涨。

2009年2月从云南省高山植物研究所引进白芨到永胜县种植5亩,经过3年的栽培管理,于2011年11月16日经实产验收,平均亩产白芨干品260.5kg,每千克按市场价60元计算,平均年亩产值5210元。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试验、示范,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白芨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1生长习性白芨喜温暖、湿润、阴凉的气候环境,不耐寒。

常生于丘陵、山溪谷边及阴蔽草丛中或林下湿地。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栽培在阴坡和较湿的地块。

2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以及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且阴湿的地方种植。

栽种前翻土30cm,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及复合肥50kg,耙细整平,作1.2m的厢,厢高20cm,行道宽3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2.2选种。

选当年生具有鳞茎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以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为好。

2.3定植。

按株距15cm,行距20cm开沟种植,沟深8~10cm。

种后盖3~4cm厚的细土。

种植最佳时期2~3月。

2.4田间管理2.4.1中耕除草。

根据白芨生长情况,一般每年中耕除草4次。

第1次在3~4月齐苗后;第2次在6月生长旺盛期;第3次在8~9月生殖生长期;第4次在冬季倒苗后。

中耕宜浅,避免伤假鳞茎。

2.4.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齐苗期;第2次在冬季,每亩每次亩施复合肥30~40kg。

2.4.3灌溉排水。

白芨喜阴湿环境,生长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排灌,以防涝抗旱。

2.4.4越冬保护。

白芨不耐寒,应做好冬季防寒抗冰措施,盖草防寒,待春季出苗时揭去盖草。

2.5病虫害防治2.5.1虫害。

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蝼蛄,为害假鳞茎,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80~200g,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8~10kg,撒放田间诱杀。

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

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

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汇报人:日期:•白芨栽培概述•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策略目录•采收与加工技术•高效栽培技术方案探讨•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01白芨栽培概述白芨的植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白芨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肉质,黄褐色,茎不分枝,基部具紫红色扁球形块茎数个,叶互生,无柄,抱茎,叶片条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常有1-2朵花,花大而美丽,白色或粉红色。

生长习性白芨喜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较耐寒,不耐高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白芨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份。

分布范围白芨生长在海拔1000-3000米的林下、山谷、溪边及阴湿的岩石缝中。

生态环境白芨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白芨花大而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适合种植在园林中作为观赏植物。

观赏价值白芨的块茎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能够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对于肺结核、百日咳、气管炎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药用价值白芨的块茎可以用于制作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白芨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一定的作用。

生态价值白芨的栽培意义02栽培技术要点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

整地施肥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配合施入过磷酸钙20-30公斤。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播种前种子需进行催芽处理。

将白芨的根状茎分割成若干小块,每块需带有2-3个芽眼,然后进行栽种。

繁殖方法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促进白芨生长。

除草松土白芨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需及时浇水。

浇水保湿根据白芨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施肥追肥注意防治白芨常见病虫害,如叶斑病、蚜虫等,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白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对于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白芨的栽培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其生长状况和产量,还关系到其药效和质量,因此掌握白芨的栽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一、适宜环境白芨适应性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阴凉的环境。

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6~28℃,适宜光照为半阳光到荫蔽,适宜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山区地区最好选择山脚下或山谷地带,避免过于峻峭和阳光充足的地带。

二、繁殖方法白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状茎分株和种子繁殖。

根状茎分株的繁殖方法比较简单,是常用的一种繁殖方法。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将株分成若干个小株,每株保留3~4个交替排列的叶子,种植到花盆或者直接种植到地里。

种子繁殖是一种较难掌握的繁殖方法。

在春季选择好的种子,经过浸泡消毒后,种植到育苗盘中。

育苗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湿度,及时浇水和通风换气,可在5~7天后出苗。

三、土壤管理1. 土壤改良:要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搜集好的腐熟有机肥并掺入土中,最好用腐熟的牛粪或鸡粪。

2. 土壤管理:要经常清除杂草,以免影响白芨的正常生长。

在生长期内需要适时的喜肥和加强灌溉。

四、病虫害防治1. 防治病害:在白芨生长期间需防治害虫和病菌的侵袭,以避免影响白芨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使用一些环境友好的草药制剂,如苦木炭、蒲公英或者红树皮浸水等。

2. 防止野生动物侵害:在农村地区,白芨的种植也受到野生动物的威胁。

可以采取防护措施,如搭建简易荫棚,用尼龙网覆盖周围的草丛,有效避免野兔、松鼠等野生动物的侵害。

五、采摘与贮藏白芨的药用部位为块根,一般在栽培2~3年后进行采挖。

采挖时应挖掉整株植物,清洗干净,在阴凉处晾干。

贮藏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可将白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持其完整的块根形态,以保证药效和质量。

总之,白芨的栽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管理。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科学的技术支持下,才能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白芨根。

中药材(白及、重楼)栽培技术PPT精选文档共60页

中药材(白及、重楼)栽培技术PPT精选文档共60页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Hale Waihona Puke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0
中药材(白及、重楼)栽培技术PPT精 选文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白芨种植技术

白芨种植技术

白芨种植技术功效作用白芨,味苦,性平,主治痈肿、恶性疮疡及疮疡恶化,阴精耗伤肌肤坏死,胃中邪气结聚、贼风侵袭四肢缓弱等症。

又名甘根,连及草。

产于河谷地带。

白芨种植技术一形态特征:白芨多年生草本,地下具肥厚的块状假鳞茎。

叶丛中抽出花序,顶生小花4一7朵,花色淡紫红色。

花期4一6月。

生长习性:白芨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

对土壤适应性强,只要不是粘重土及低洼地方均可栽种,但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佳。

繁殖方法:白芨以分球繁殖为主。

春季2月或秋季10月,掘起假鳞茎,将其分割成数小块,每块保留1一2个芽。

在假鳞茎切口处涂抹草木灰防腐,随即栽植在地里或上盆即可。

白芨种植技术二白芨原产我国喜温暖、阴湿环境,稍耐寒,耐阴性强,忌强光改射,夏季高温卜旱时时片易枯黄宜月巴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仁或泥炭上。

栽培品种:白芨地卜部为块根状肥厚多汁的瑕鳞草,华粗壮,白扭,白芨叶3一6枚,狭长矩圆形,平行脉突祝叶片形成皱褶,顶生总状花序,有花3,一8朵,玫瑰紫色,也有自、粉红、漱等花色的变种近来又发现开黄花的白芨称黄花白芨。

繁殖方法:常见分株白芨繁殖。

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盆栽3-5个,每个假鳞茎须带顶芽。

播种,白然条件下种子发芽较困难,可用组培繁殖,在无菌培养40-50天种子发牙。

栽培要点:3月分株盆栽白芨,盆土需肥沃、疏松,保水性好栽植深度3cm,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3月下旬萌发新芽,每半月施肥1次,一般栽后60天后开花,白芨花期增施1次磷、钾肥,可使块根性长充实12月重霜后植株枯黄,留盆露地越冬如温室促成栽培,在15-17℃条件 ,根茎萌芽后30一35天开花。

病虫害防治:白芨常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洒。

有时有根结线虫病为害,用3%吠喃丹颗粒剂灌施盆上防治。

产后应用: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卜,端庄而优雅。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白芨认识的不断提高,白芨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 加。同时,由于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白芨的人工栽培已成为 一种趋势。因此,白芨的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开发价 值和市场前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灌溉
白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在干旱季节要进行人工灌溉,以保持土壤湿度。
排水
白芨不耐涝,在雨季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以免影响白芨的生长和品 质。
04
白芨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褐斑病
感染后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步扩大形成斑块,患病植株生长受阻。防治方法: 摘除病叶,加强通风,喷施杀菌剂。
炭疽病
造林绿化
白芨可作为生态修复的优选植物之一,在退化土地和荒山荒坡上种植,可有效提 高土地的覆盖率和保水保土能力,同时也可作为森林、草地等生态修复的重要材 料。
白芨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
经济价值
白芨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栽培技 术成熟、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特点,使得白芨成为一 种极具潜力的中药材。
《白芨栽培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白芨植物简介 • 白芨栽培前的准备 • 白芨栽培技术 • 白芨病虫害防治 • 白芨采收与加工 • 白芨的应用与价值
01
白芨植物简介
名称及分类
中药材白芨是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也被称作紫兰、白 及、白及子等。
白芨在分类学上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微子目、 兰科、舌菌族、白芨属。
除草
白芨田间杂草较多,要及时进 行人工除草,以避免杂草与白
芨争夺养分。
施肥
白芨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每公 顷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500千克 至2000千克,同时配合施用适量 的化肥。

白芨栽培技术(完整版)

白芨栽培技术(完整版)

白芨栽培技术(完整版)一、栽培时间根据白及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种植环境,种植时间也不一样,根据我们腾冲市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无灌溉条件的种植地,每年的6-9月份为适宜,苗种植在雨水季节为宜,以利于加速生根。

有灌溉条件的种植地,全年均可种植。

二、基地的选择《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中药材的种植产地的生态环境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等生态因子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外,中药材生长环境的光照、温度以及土壤的化学性质、生物学特性等也在随时地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中药材的质量。

所以白及种植基地选择,毕竟是一种中药材,中药材的种植是要讲究道地性的,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对道地性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但肯定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来种植。

第一,要远离污染源,目前城市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最好能远离城市。

第二,根据白及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第三,种植基地四周最好不要种植其他的农作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沙质土壤(或者透气、透水良好的腐质土壤)。

第四,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山区、半山区、水源充足、电源便宜的地方。

第五,海拔宜在600-2200m之间,沙质土壤(或者透气、透水良好的腐质土壤)平坝地、沟谷、溪边及疏林下。

第六,选择阔叶林下、针叶林下,松树人工林、野生林下,树龄在5年以上,阴闭度0.3-0.5,松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土壤肥沃,腐殖质土层深的林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营造一个种植环境好的林地。

土壤湿润、腐殖土及肥沃的沙质壤土,要求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土地。

选择坡度<20°,坡向朝东或东南的山坡中下部地段。

林地坡度<6°,宜开挖深度30cm以上的排水沟,避免林地积水。

坡度>6°,可以顺着坡向起畦种植,不必开挖排水沟。

白及习性为喜生于阴凉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生长旺盛,极端最高温36℃,极端最低温9℃,全年无霜冻。

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

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

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摘要】白芨,是一种重要的草本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的相关内容。

在先介绍了白芨的概述和重要性。

在分别详细阐述了白芨的生长环境要求、播种方法、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加工的技术要点。

在展望了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白芨的种植技术与栽培方法,为推动白芨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白芨种植技术、栽培、生长环境、播种方法、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发展前景、建议、白芨的概述、白芨的重要性1. 引言1.1 白芨的概述白芨,学名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t Hoffm,属五加科白花类白花族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芨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滋阴清肺、补脾胃、润肠、安神等功效。

白芨的根茎肥厚,富含多种药用成分,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芨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地草甸、林缘疏林地和荒草地。

其耐寒性强,适应性广,喜光半阴,怕干旱,宜湿润多雨气候。

白芨生长期要求较长,生长迅速,开花结果早,种植较容易。

白芨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栽培记载。

现代人们对白芨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扩大,白芨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提升,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白芨的重要性白芨,又称为“白芨蕊”,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根部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白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抗炎抗菌等功效,对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了解白芨的重要性,对于推动白芨种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充分认识到白芨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相关科研机构和种植户加大对白芨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促进白芨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白芨的生长环境要求白芨,又称为羌活,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