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变化
平顶山地区近30年大风变化的气候特征

平顶山地区近30年大风变化的气候特征
李戈;雷哲
【期刊名称】《河南气象》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根据平顶山地区8个台站的大风记录,对大风天气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地区大风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多在20.0m/s以上,冬季出现大风日数量,夏季最少;进入90年代后,大风日数有减少的趋势。
【总页数】1页(P28)
【作者】李戈;雷哲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气象局;平顶山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5.47
【相关文献】
1.西藏日喀则西部和南部边缘地区近30年大风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J], 格桑卓玛;次旦巴桑;增太措;巴桑次仁
2.近30年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J], 孟莹;卢娟;潘静;潘向党
3.嫩江地区近30年大风天气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J], 嵇志华;孙庆丰;杨传萍
4.近30年大柴旦降水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J], 祁慧;张婵娟
5.近30年大柴旦降水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J], 祁慧;张婵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乡的变化范文(六篇)

家乡的变化范文“绣绣,绣花针,绣花的姑娘来买针。
有大针,有小针,最多还是绣花针。
”吾家庆阳,刺绣之乡,我从小听着这些歌谣长大。
这里有一池二洞水,三塔四城门,五街六十字,七井八涝池,还有庆阳民俗“五绝”:刺绣、剪纸、皮影、道情、民歌,“五绝”之中又以刺绣为绝中之绝。
一绣绣吉祥在老家乡村的农家小院或者炕头,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笑,一边飞针走线地绣花串珠。
在她们的巧手里,十二生肖、龙凤呈祥、富贵平安等香包作品,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刺绣不拘一端,头巾、枕巾、鞋子、鞋垫、衣裤皆可绣,然香包又是刺绣之最。
香包千姿百态、造型各异,蕴含丰富,一个个精致的香包,能品味出嫁女娶妻,祝岁贺寿,驱魔除病,祈盼平安的诸般民趣和美丽传说。
“今个七,明个八,后个外孙周岁啦,我给乖乖送点啥?虎头枕、虎头鞋、虎头兜兜胸头压,神神鬼鬼吓跑啦!”小孩满月时,外婆要把事先做好的虎头枕、虎头鞋送到外孙家,虎头枕用来为孩子壮胆压邪、消灾解难。
小小香包,孕育了先民避害避恶、祈福迎祥、寄托未来的美好愿望。
而每到端午节,小孩子在胸前佩戴各种小香包,背上吊螃蟹或青蛙香包,以求健康平安;成年人佩带“三角”、“六角”、“八角”香包,相传那是勾芒的变型,是太阳神的象征,表示了原始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和祈求神灵保佑一生吉祥的愿望。
二绣绣成长庆阳民歌唱:“____岁学针线,13进绣房。
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
”庆阳农家女子感情浓烈又心灵手巧。
从十三学绣到出嫁,从生儿育女到眉角含皱,女人们不停的绣,为兄弟绣,为自己绣,为父母绣,为儿孙绣。
庆阳的母亲留给孩子的是一个丰富多彩、斑斓多姿的童年。
她们边刺绣边给孩子讲故事,刺绣里有故事,故事藏在刺绣里。
蛇盘兔儿、老鼠偷油、老鼠偷绣鞋、娃娃牧虎、小兔子献寿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仙女散花,唐僧骑白龙马,孙悟空偷寿桃,武松打虎……无论本意如何,它们都是陇东以至全中国农村妇女们赋予自然万物的生命灵性,是家家户户的妈妈们献给儿童的幸福玩具宝库。
平顶山的发展与变化800字

平顶山的发展与变化800字
这段时间以来,平顶山到处都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痕迹,平心而论如今的平顶山干净整洁,很难让人相信这个城市曾经是一个污染严重的资源城市。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富含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保有储量超30亿吨,有“中原煤都”之称。
平顶山于1957年3月正式成为省辖市,发展至今也是经历了起起伏伏,这座城市的变化也很值得去探讨。
1953年,平顶山煤田开始勘探开发;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1964年,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煤炭部为主,河南省为辅;1968年,恢复平顶山市。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平顶山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在上世纪平顶山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在高速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资源城市的发展往往会忽视可持续性,当“以资源换发展”的模式被叫停的时候,平顶山的经济结构受到了严重打击。
当煤矿一个接一个关停的时候,当煤矿工人面临再就业的时候,当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平顶山除了煤炭和化工,竟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
当高速发展的平顶山突然停下来,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有了太多变化。
更合理的城市规划、四通八达的交通工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日益火爆的文化旅游、前景广阔的高新企业等等,这些能够提升城市竞争力、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可能的发展模式,平顶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落后那么多。
平顶山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成因及传输特征分析

平顶山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成因及传输特征分析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颗粒物观测数据、NCEP 1°×1°分析资料、GDAS 1°×1°数据等,对2021年1月21日-24日平顶山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成因与污染物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 本次污染天气前期受静稳纬向环流和地面均压场影响,有利于污染积累;中期高空槽与地面高压引导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产生滞留效应,污染物迅速增加;后期低层东北路冷空气扩散,污染继续积累增长,形成重污染。
(2)本次重污染天气主要有5条传输路径,其中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污染比例高,轨迹短,冷空气势力弱,对PM2.5近距离输送作用明显;西北路轨迹路径长,气团移速较快,重污染轨迹概率偏低;西北偏西路径近距离低高度传输对平顶山重污染影响不大。
(3)重污染时地面东北风占主导,其他方向风速较小,有利形成污染辐合以及污染物二次转化并加剧污染。
关键词:重污染天气;输送路径;轨迹聚类分析0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是在冬半年,受东亚大槽槽后影响和青藏高原地形“背风坡”作用,我国中东部处于显著的下沉气流区,气象条件整体偏差,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和清除;同时冬半年也是我国北方的集中供暖期,较高的污染源排放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更为突出[1-3]。
研究表明,重污染天气不仅与本地排放源及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关[4-6],外源污染物传输也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关键因素[7-8]。
刘超等[9]通过聚类分析法和后向轨迹模式对污染输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花丛等[10]使用聚类轨迹模式对污染输送特征进行统计,进而基于潜在源区贡献和污染源排放强度等要素建立了传输指数,该指数在重污染天气预报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聚类轨迹结果分析污染物输送路径和潜在污染源区,能够对本地污染做出综合判断[11-12]。
平顶山市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与预测

平顶山市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与预测摘要:以县(市)级行政单元为统计单位,运用相关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1999-2007年耕地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变化趋势,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关模型对平顶山市2015年和2020年的耕地数量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和社会发展压力是影响平顶山市耕地变化的两大因素,预测平顶山市2015年和2020年的耕地数量分别为311 150 hm2和312 700 hm2。
关键词:耕地变化;驱动力;预测;平顶山市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
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生产力最高的土地类型,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2,3]。
耕地数量变化及存量关系到粮食安全,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对生态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
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
随着人口增长和煤碳资源的挖掘,以及平顶山旅游城市的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近年来,耕地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政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大力开发复垦矿区土地,全市耕地面积又有所增加,但是增加数量有限,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加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并从人地关系新视角寻求平顶山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对于保证耕地安全、平稳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战略转型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概况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总面积792 500 hm2,市区面积45 900 hm2,以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4]。
1957年建市,现辖汝州、舞钢两个县级市和宝丰、郏县、鲁山、叶县4个县,新华、卫东、湛河、石龙4个区,总人口490万,城市人口91.2万。
平顶山市2007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万。 死率 为 03 %, 病 . 9 病死 率居 前 3 的分别是狂犬病( 0 %)艾滋病( 1 3 、 位 10 、 7 . %)乙脑 (0 。16 7月份为发病高峰 , 4 5 %) 、 . 男性 发病率是女性的 1 9 , 3 . 倍 以 0~4 5 0岁年龄组发病率 最高 , 职业 以农 民、 工人 、 散居儿童 , 学生为 多。结论 乙肝 、 肺结核 、 麻
20 0 7年丙类 传 染病 报告 总数 2 6 例 ,年报 告 发病 率 为 71 5 .1 0 。与去年 同期相 比下降 1.6 死亡报告 1 。2 0 5 / 万 6 1 98%; 人 07 年 与 20 06年同期相 比, 丙类传染 病报 告发病数上升 的疾病有急
性 出血性 结 膜 炎 1 。 种
21 传染病的发病 、 .. 2 死亡位次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排在前 CHNAMOD R OC OR 中国现代医生 1 1 I E ND T 2
1 材 料与 方法
1 材 料 来 源 . 1
1 0位的是 : 乙肝 、 肺结核 、 痢疾 、 丙肝 、 甲肝 、 麻疹 、 淋病 、 梅毒 、 肝炎 ( 未分型)疟疾 , 、 占乙类 传染病发病总数 的 9 %, 9 占甲、 丙类传 乙、
染 病 发病 总 数 的 8 . % 。 38 5 20 0 7年 与 20 0 6年 、0 5年 比较 ,排名 前 3位 的病 种 相 同 , 20
平顶 山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 , 是一座新兴 的工业 城市 , 行政 区划 4县 、 、 , 2市 4区 总人 口近 5 0万 。为 了解平顶 山市 传染病 0
大学生家乡的变迁1000字平顶山市

大学生家乡的变迁1000字平顶山市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
众多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约在70XX年前,这一带就出现了较大的部落群。
卫东区蒲城店龙山文化古城遗址的发现,说明50XX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建立了城镇和村落。
我们的学校是平顶山最早的小学之一,听妈妈说学校以前只有几排低矮的平房做教室,阴暗潮湿,冬天冷夏天热,学校操场坑洼不平,跑道是土路……现在,我们学校可大不一样了,一进校大门,雪白的雕塑、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朵印满眼帘,六层楼的教学大楼耸立在面前,一排排明亮的窗户下放满了盆栽的花草。
我们不光有明亮宽敞的教室,还有实验室、电教室、会议室等,学习的环境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啊。
学校的操场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宽广的水泥地,修剪整齐的绿草坪让我们尽情地奔跑、玩耍。
平顶山是个煤城,以前城市道路很窄,拉煤车呼啸而过,尘土飞扬,空气很不好。
后来,通过“创优”活动市容市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路不见了,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杂草丛生的河畔变成了平整的草坪和园林,新建了让人心旷神怡的绿化带、大广场,空气清新了,天更蓝了……爸爸对我说:“以前啊,我们家住的是平房,厨房是临时搭建的,一下雨就漏,厕所也是公用的,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
”现在呢,我们家住的是高楼,一人一间房,家里各种电器都有,生活别提多方便了。
现在科技也发达了。
以前要和远方的亲戚朋友联系,只能通过写信邮递,要几天或一周才能送到,而现在呢,爸爸在开封上班,我想他了,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和他视频聊天,方便极了。
虽然我们的生活环境因煤受到污染,空气质量也很差,但现在经过人们勤劳的双手和市领导的努力,把并不文明,并不优美的平顶山改造成和谐、文明、美丽之城。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商场里琳琅满目,鳞次栉比;广场上那绿茵茵、软绵绵的草地是为远客们铺的地毯。
湛河,是人们向往之地,两棵高大挺拔的青松,似迎宾小姐,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河水清澈见底,如一面明镜,使客人们随时都能注意自己的形象。
家乡的变化范文7篇

家乡的变化范文7篇家乡的变化范文 (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位于扬州市东郊,在这片5万多人口的土地上,有建于汉代的古万寿寺,《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三次来吴桥拜访著名学者宗元鼎。
抗战时期,陈毅等新四军将领以此为阵地,开辟了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故有“苏中小延安”之美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革命老区,吴桥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呕心沥血,在文化建设方面亮出一次次精彩的手笔:成立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摘取扬州唯一的“省民间文艺家之乡”荣誉,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读书以明理,吴桥镇数年来连续开展以“读书推动发展”为主题的“全民读书节”活动。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当地文艺作品频出,草根艺人随之不断涌现:万寿村60多岁的村民沈亭仅仅小学文化,凭借着顺口溜的爱好,从田间地头演到城市舞台,成为“扬州市特色文化标兵”;几朵金花——张永萍、吴秀等农村妇女,或擅长歌舞,或精于拳术,她们接受培训后担当起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时间义务广泛授徒。
瞅准时机成熟,吴桥于20xx年成立镇级文联,下设诗词、文学、书画、戏曲、摄影、民间文艺等7个协会,不少村民也加入其中。
经几年的发展,镇协会会员加入扬州市级以上各文艺专业协会的达60多人,省级以上的也有10多人,镇文联每年组织开展“十佳书香家庭”评比、书画作品展,读书征文等20多次群众文化活动。
当今时代,网络传播具有便捷、开放、迅速的特点,备受人们欢迎。
吴桥文化部门秉承“创新、创优”的理念,于20xx年4月底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吴桥文化网》,及时传递全镇最新文化活动信息,推荐和展示文艺爱好者的艺术成就,为多层面、多角度诠释吴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搭建了平台。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10月,吴桥镇筹建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100多名文艺爱好者报名参与的火爆场面,令镇文化站不得不通过现场表演形式,公平竞争选拔团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7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建 立 平 顶 山 市 , பைடு நூலகம் 属 诸 葛 镇 、 大 营乡等, 市 政 府 位 于 诸 葛镇。
1.建市
1956年12月,平顶山剧院建成
平顶山市第一辆公交车
平顶山市历史地图1
平顶山市历史地图2
你知道吗?
• 1956年1月,成立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 同年3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 下辖东高皇、大营、西高皇、井营四个乡。 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 属省直辖市,下辖二镇四乡,即诸葛庙镇、 西高皇镇和大营乡、东高皇乡、井营乡、姚 孟乡。
你知道吗?
• 2005年,平顶山市乡镇区划调整,撤幵5个 (原出处为9个)乡镇。舞钢市撤销王店乡,幵 入尚店镇管辖,尚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 销安寨乡,幵入枣林乡管辖,枣林乡人民政府 驻地不变。鲁山县撤销土门乡,幵入背孜乡管 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宝丰县撤销观 音堂乡,幵入大营镇管辖,大营镇人民政府驻 地不变。石龙区撤销南顾庄乡,设立相应街道。 撤幵后,平顶山市全市有93个乡镇、39个街道; 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为5.19万人,平均面积为 84.75平方千米。
主讲:刘子湘 制作:王思聪
平顶山变化介绍
你知道吗?
• 平顶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现有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 山文化遗址。商周时代,这里是应国。史籍最早 见于公元前1324年,《左传》、《诗经》、《史 记》等书皆有记载。唐朝诗人元结,南宋名将牛 皋,明代医学家滑寿,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 翟,清代文学家李绿园,近代农民起义领袖白朗, 叶姓华人始祖、史称叶公的政治家沈诸梁都生长 于此地。历代文人墨客孔子、李白、韩愈、颜真 卿、刘希夷、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或为官 斯地或漫游此斱,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