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优化整合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故都的秋》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三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研究”。
可见,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方式,倡导探究式研究。
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式的研究,同时它的直观可感,视觉空间的变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课程优化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故都的秋》系XXX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
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厚薄,于是“秋”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
XXX在《故都的秋》中,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
XXX是现代散文名家,有关他的资料非常丰富,因此网上相关信息也很多,这为学生进行网络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教学要求是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探究文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美感思维。
二、基本思路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的角色:(1)研究资源的提供者(2)学生研究的指导者(3)学生协作进修的组织者(4)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5)进修的评价者网络的感化:呈现讲授信息,传输讲授信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进修资源库三,教学设计一,讲授目标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因此,在当今的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若是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降低。
若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中,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完善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使用教材,并积极运用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各个阶段学科教学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和配合。
1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价值1.1适应新课改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分工更加清晰。
在思想上,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课堂转变为生本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授业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地位趋于平等。
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的思想也需要转变,从原本被动的学习思想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创造意识,由封闭式学习转变为开放式学习。
此外,新课标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
无论是在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上,还是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信息技术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1.2优化教学环境,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价值并非仅是一种信息化教学工具,还是促进教学优化和变革的手段。
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使语文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展,教与学都能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此外,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教师能够精准获取所需资源,也能够通过搜索引擎在海量教学资源中进行筛选。
语文信息技术心得体会5篇

语文信息技术心得体会5篇语文信息技术心得体会篇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
1、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让语文课成为“真实”的语文课。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求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
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奠定人的精神根底”的教育。
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优势已勿庸置疑,它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善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所长,防止负面效应,方能优化语文教学。
二、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教学1、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相关推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教师思想的一大飞跃。
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引起我们的关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多媒体“丰富化”当前课堂评价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但在个别课堂中发现,教师把多媒体展示作为自己课堂评价的唯一标准,以多媒体代替了教师范读、代替了教师板书、代替了师生在课后的回顾梳理(在回顾梳理环节中,用多媒体展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想法)等等,一堂课按照自己预设的程序一一演示,几乎是多媒体演示课,把教师搞得脚忙手乱,学生看的眼花缭乱。
试想,这种为时髦而用多媒体,为用多媒体而教学的现象,教师要在多媒体的制作上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样的课堂是否真的有效?是否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这是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这一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目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研究滞后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课程内容要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体“绝对化”一是以教师为主体。
在信息技术使用中过多看到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成了操作演示主体,学生成了观众,是以单向交流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尚未能真正形成。
二是学生主体绝对化。
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没有分类整理,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几点做法

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几点做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教育媒体最优化的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一、融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活动中,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据国外的有关实验证明,使用计算机的程序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二分之一,考试中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并可帮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学业。
拿《蝙蝠和雷达》这篇科学小品而言,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很难使学生理解。
而多媒体却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了使学生懂得:飞机靠雷达在夜空中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看清楚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超声波便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
这样,蝙蝠的耳朵就听到了。
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另一动画:飞机一边飞,一边通过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高山),无线电波就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
这时飞行员就会调整飞行的方向或高度继续飞行。
当要求学生完成将下列词语卡片放在方框内的课堂作业时,全班学生都会做,而且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
现代教育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事物,还能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无法表现的许多事物。
浅议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
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语文老师也真成了不思变通的代名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积极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以信息化推动现代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所有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信息化对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和促动。
我国的教育模式受传统的影响极深,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刚刚起步,举步维艰,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优化整合是一条最佳途径。
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语文学科教育相较,语文学科是主导,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补充:在语文学科的知识传授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呆板的、无法言表的内容予以跨时空地形象再现,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图文并茂,声像毕备,形象生动,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启动联想思维,增强动手动脑能力。
教师由传授向指导转化,同时也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由大间教室向空间拓展。
2.如何搞好传统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指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相融合,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本学科学习内容向纵深层次的发展,甚至是跨越本学科领域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交融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步入了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交融,是课堂教学的一场大变革,在教育教学理论中,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各种信息技术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构造。
利用网络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进步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专业素质的学生已是当前最流行的课堂表现手段,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交融,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理论、感悟谈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利用音频、动画、录像等丰富多彩的媒体将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打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
如教学《二泉映月》时,三次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由浅入深,让悲愤、激昂的乐曲贯穿整个课堂,层层深化,在聆听乐曲中感受到阿炳的悲惨遭遇,对命运的坚决的____的精神。
在最后一次聆听乐曲中,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完成背诵段落,背诵得情感谢昂悲愤,不屈不挠的精神由感而发,可以说在乐曲的渲染下,学生已与阿炳成为了知心朋友,已真正走进阿炳的内心。
而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朗读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深情读出三亚落日的色彩美、意境美,假如光凭讲、光凭想象,想读出那种不可言喻的意境之美,太难了。
这时通过看三亚落日的几组图片,那透蓝的海水、玉屑银末般的细沙、赤朱丹彤的太阳,一切是那么美妙。
有了这一层铺垫,辅以轻柔的音乐,那朗读就别有一番情调了。
在完成落日的教学中,融入三亚落日的一段小视频,学生脑海中落日就不仅是课文上的那个图画。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
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这种学习方式能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固然有着许多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的因素,如来自各方面的奖惩手段、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等,但人多最终指向今天的学习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上,如果缺少学生真正的内在的兴趣,学生很难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网络则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便油然而生。
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
而且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所带来的收获更能带来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
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交流中进发思维火花。
适时的网络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信息技术教育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进行真正的思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优化整合的研究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人才类型深刻变革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把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
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近几年来,更被看作是改革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举措。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所谓课程优化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板书、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以知识为关键
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我个人最近几年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语文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的探索研究谈几点体会: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点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如教《苏州园林》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无论照在哪个点上都是一幅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走进苏州园林的各个角落,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苏州园林的如诗如画。
又如《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其教学的难点是五幅图景的差异和写作角度的不同。
但靠纯粹的讲解是不行的,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
为此我们制作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动画,并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把草的“嫩绿软”、花的“艳多
争”、风的“暖柔轻”、雨的“细密亮”、人的“喜旺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Internet上发布的信息包罗万象、充满时代气息,几乎囊括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内容和成果。
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
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
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
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比如我在讲《真正的英雄》这篇里根总统悼念七名宇航员的演讲词时,让学生首先查阅了有关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失事,七名宇航员全部遇”的有关新闻报道和资料照片,又让学生查阅有关里根总统的资料照片,理解这次事故在美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感受当时里根总统和美国人咨情悲痛的心情。
这样学生在查阅过程中已经了解了里根发表这次演讲态度和重心,所以学起来就得心应手,无形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讲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时,引导学生查阅斑羚的图片及相关文章,了解斑羚的生活习性和善跳跃的特性,另外还让学生查找动物界为了种族延续勇于自我牺牲以及人类残
害滥杀杀动物的图片资料。
,最终促使学生自己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3、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如教师节前,我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这篇作文比较好写,但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或者写一些司空见惯的补课呀看病呀这类题材。
为此,安排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剪辑的影视资料《山村教师》《烛光里的妈妈》《一个也不能少》等,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老师平时对他们关爱的细节也都一一地展现出来。
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
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4、优化整合要立足于语文课程,重视但不过分依赖多媒体。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对文本的涵咏玩索,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离语文教学。
例如:有个语文教师讲歌剧《白毛女》一课时,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放映剪接的影视资料,意在使学生对剧本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却忽略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歌剧的特点以及“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大量的图片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教和学的重点,把语文课上成了电影艺术课。
所以,语文学科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化课堂作用,又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正确、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之用到实处,恰如其分,一定能发挥出它的教学优势,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
径。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加快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语文教学学科知识的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文学素质和写作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